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2619发布日期:2022-05-17 11: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菌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菌种分饲发酵菌种和生物肥发酵菌种,发酵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饲料原料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胎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微生物菌种在采集以后需要将其放入试管中进行保存,但是在试管的收集时,需要将试管捆绑到一起,然后再进行存放,但是众多的试管在捆绑在一起时,导致相互碰撞,从而导致试管的晃动,影响试管内部的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对后续的研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的内部弹性连接有试管,所述机体外壳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受力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远离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夹,所述导电夹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变阻器,所述变阻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变阻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的顶部啮合有齿杆,所述齿杆远离机体外壳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球,所述机体外壳之间活动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靠近机体外壳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罩,所述机体外壳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外围固定连接有一号磁极,所述一号磁极的外围活动连接有二号磁极,所述二号磁极远离机体外壳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阀。
6.优选的,所述试管位于机体外壳内部正中心的位置,所述弹簧杆远离受力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体外壳的内壁上,通过试管放入到机体外壳的内部,从而对试管之间进行隔离。
7.优选的,所述导杆的数量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受力板的两侧,所述导电夹滑动连接在变阻器的外围,通过试管对受力板产生压力,从而向下挤压弹簧杆进行移动。
8.优选的,所述半齿轮与齿杆的数量相同,且半齿轮与齿杆对称分布在机体外壳的内部,通过导电夹与变阻器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半齿轮在机体外壳的内部进行旋转。
9.优选的,所述齿杆通过复位弹簧与机体外壳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挤压球对称分布在试管的两侧,通过半齿轮没有齿牙的部分与齿杆接触时,这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齿杆回到原先的位置。
10.优选的,所述卡杆对称分布在卡罩的两侧,所述一号磁极与二号磁极为异名磁极,通过一号磁极与二号磁极为异名磁极,所以两者之间相互吸引。
11.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该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通过设置的试管放入到机体外壳内部,从而使试管对机体外壳底部的受力板产生挤压,从而使受力板对弹簧杆压缩向下进行移动,通过受力板的向下移动带动其两侧的导杆进行移动,通过导杆的移动,从而使导电夹在机体外壳内部的变阻器外围进行滑动,通过变阻器的滑动,从而改变变阻器内部的电阻,再通过变阻器与导线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半齿轮在机体外壳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半齿轮的旋转带动齿杆在机体外壳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齿杆的移动带动挤压球进行移动,从而使机体外壳内部的试管进行固定,达到了防止试管晃动的效果。
14.2、该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通过设置的机体外壳之间活动连接有衔接杆,从而使衔接杆两个的卡罩进入到机体外壳的内壁中,通过卡罩与卡杆的配合使用,从而对卡罩进行固定,使卡罩不再移动,保证两个试管在机体外壳的内部不会发生碰撞,当需要将两个机体外壳分开时,只需按动移动阀,使二号磁极靠近一号磁极,从而使卡杆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卡罩移动出机体外壳的内壁上,达到了方便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19.图中:1、机体外壳;2、试管;3、受力板;4、弹簧杆;5、导杆;6、导电夹;7、变阻器;8、导线;9、半齿轮;10、齿杆;11、挤压球;12、衔接杆;13、卡罩;14、卡杆;15、一号磁极;16、二号磁极;17、移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4所示,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机体外壳1的内部弹性连接有试管2,机体外壳1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受力板3,受力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4,试管2位于机体外壳1内部正中心的位置,弹簧杆4远离受力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体外壳1的内壁上,受力板3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导杆5,导杆5远离导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夹6,导电夹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变阻器7,导杆5的数量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受力板3的两侧,导电夹6滑动连接在变阻器7的外围,变阻器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8,导线8远离变阻器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9,半齿轮9的顶部啮合有齿杆10,半齿轮9与齿杆10的数量相同,且半齿轮9与齿杆10对称分布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通过设置的试管2放入到机体外壳1内部,从而使试管2对机体外壳1底部的受力板3产生挤压,从而使受力板3对弹簧杆4压缩向下进行移动,通过受力板3的向下移动带动其两侧的导杆5进行移动,通过导杆5的移动,从而使导电夹6在机体外壳1内部的变阻器7外围进行滑动,通过变阻器7的滑动,从而改变变阻器7内部的电阻,再通过变阻器7与导线8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半齿轮9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进行旋
转,通过半齿轮9的旋转带动齿杆10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齿杆10的移动带动挤压球11进行移动,从而使机体外壳1内部的试管2进行固定,达到了防止试管2晃动的效果,齿杆10远离机体外壳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球11,齿杆10通过复位弹簧与机体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挤压球11对称分布在试管2的两侧,机体外壳1之间活动连接有衔接杆12,衔接杆12靠近机体外壳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罩13,机体外壳1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卡杆14,卡杆14的外围固定连接有一号磁极15,一号磁极15的外围活动连接有二号磁极16,卡杆14对称分布在卡罩13的两侧,一号磁极15与二号磁极16为异名磁极,二号磁极16远离机体外壳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阀17,通过设置的机体外壳1之间活动连接有衔接杆12,从而使衔接杆12两个的卡罩13进入到机体外壳1的内壁中,通过卡罩13与卡杆14的配合使用,从而对卡罩13进行固定,使卡罩13不再移动,保证两个试管2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不会发生碰撞,当需要将两个机体外壳1分开时,只需按动移动阀17,使二号磁极16靠近一号磁极15,从而使卡杆14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卡罩13移动出机体外壳1的内壁上,达到了方便拆卸的效果。
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生物菌种保藏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试管2放入到机体外壳1内部,从而使试管2对机体外壳1底部的受力板3产生挤压,从而使受力板3对弹簧杆4压缩向下进行移动,通过受力板3的向下移动带动其两侧的导杆5进行移动,通过导杆5的移动,从而使导电夹6在机体外壳1内部的变阻器7外围进行滑动,通过变阻器7的滑动,从而改变变阻器7内部的电阻,再通过变阻器7与导线8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半齿轮9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半齿轮9的旋转带动齿杆10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齿杆10的移动带动挤压球11进行移动,从而使机体外壳1内部的试管2进行固定,达到了防止试管2晃动的效果,通过设置的机体外壳1之间活动连接有衔接杆12,从而使衔接杆12两个的卡罩13进入到机体外壳1的内壁中,通过卡罩13与卡杆14的配合使用,从而对卡罩13进行固定,使卡罩13不再移动,保证两个试管2在机体外壳1的内部不会发生碰撞,当需要将两个机体外壳1分开时,只需按动移动阀17,使二号磁极16靠近一号磁极15,从而使卡杆14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卡罩13移动出机体外壳1的内壁上,达到了方便拆卸的效果。
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