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30581693发布日期:2022-06-29 12: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

1.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动物体内存在白色和棕色两种脂肪,它们有不同的结构,白色脂肪细胞内可见一个大的脂滴,细胞核、细胞器位于细胞的一侧,而棕色脂肪细胞内可见许多小脂滴,细胞核位于中央,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由于其富含线粒体、组织内有较多血管而呈深色。白色脂肪遍布机体的各个部位,它的作用主要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量,兼具一些内分泌作用;棕色脂肪的量较少,是动物体内非颤栗产热的主要组织,能够利用脂肪酸、葡萄糖等组织产热,其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1(ucp1)使线粒体呼吸与atp的生成解偶联,以热量的形式释放,维持体温的稳定,在机体能量平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棕色脂肪的作用机制在改善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病人的健康状况、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性疾病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此外棕色脂肪可能与骨代谢有联系,有可能成为一个骨质疏松治疗的靶点。此外在畜牧生产中,调整动物的脂代谢也有重要作用,例如猪的胴体瘦肉率及肉质风味均与脂肪代谢有关。
3.脂肪前体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脂肪细胞前体,在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聚脂分化而成为成熟脂肪细胞。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异常可引起甘油三酯的过度沉积,导致机体肥胖。脂肪前体细胞的离体培养是研究脂肪细胞重要前提,能施加干预措施影响分化,对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进行调节,从而改善代谢失衡及代谢紊乱性疾病。
4.现有技术中,在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的过程中,先将处理好的细胞放置到培养瓶中,然后将培养瓶放置到37℃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瓶的底部和培养箱内的支撑板相贴合,使得培养瓶的底部和其他面的受热程度不一样,另外细胞都滞留到培养瓶的底部,受热不均会影响细胞的生长,此外由于细胞生长的特性是贴壁生长的,当培养结束后,需要用力拍打培养瓶的底部,使得细胞从内壁上脱离,该种方式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一)发明目的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使得培养瓶的受热均匀并便于将贴壁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
7.(二)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
9.其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边板,两个所述边板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矩形槽,所述培养瓶的底部设置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滑动配合于对应矩形槽的内部,所述边板
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矩形板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10.所述空心板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击打培养瓶底侧的敲击板,所述空心板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杆移动的控制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杆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板,所述空心板顶部中心处第二滑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供对应限位板滑动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板相互远离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滑槽的直径。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中部固定有隔板,所述移动杆底部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的顶端和隔板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和空心板的内壁相抵触。
13.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和直径等于移动杆的直径,使得移动杆和连接杆能够在第二滑槽内部流畅的滑动。
14.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设于移动杆底端的螺纹孔,所述空心板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和螺纹孔螺纹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空心板的一侧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部开设有收纳仓,所述连接杆滑动配合于收纳仓的内部。
16.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侧板和收纳仓的设置,便于对连接杆进行收纳,避免了连接杆的丢失。
1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矩形板一侧的环形槽,两个所述边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嵌杆槽,所述嵌杆槽和环形槽的内部相连通。
18.优选的,所述嵌杆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和第一滑槽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和嵌杆槽的外侧相固定。
19.优选的,两个所述嵌杆槽远离矩形板的一端共同固定有连接板,所述培养瓶顶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瓶口,所述瓶口的内部插设有塞块。
20.需要说明的是,瓶口设置在培养瓶顶部的一侧,使得培养瓶平放时,避免了培养瓶内部的培养液从瓶口处流出。
21.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通过设置支撑杆、矩形板和边板,将矩形板嵌设到矩形槽的内部,通过第一弹性件将嵌杆槽嵌设到环形槽的内部,使得边板和矩形板相固定,即培养瓶被固定在支撑杆的顶部,此时培养瓶处于悬空状态,使得培养瓶的四面均匀受热,便于细胞的生长。
23.2:通过设置敲击板、移动杆和连接杆,将连接杆和移动杆相连接,再将限位板从空心板的内部移动到空心板外,然后拉动连接杆后再松开连接杆,在第二弹性件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敲击板击打培养瓶的底部,此时一只手拉动连接杆,另一只握住空心板,使得敲击板击打培养瓶底部时还能够使得培养瓶产生震动,击打和震动进一步促进了细胞从培养瓶内壁上脱离。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中空心板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中边板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说明:1、培养瓶;2、瓶口;3、边板;4、矩形槽;5、空心板;6、支撑杆;7、矩形板;8、环形槽;9、嵌杆槽;10、第一滑槽;11、第一弹性件;12、连接板;13、移动杆;14、敲击板;15、第二滑槽;16、限位槽;17、限位板;18、隔板;19、第二弹性件;20、螺纹孔;21、连接杆;22、螺杆;23、侧板;24、收纳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33.参照图1-6:
34.实施例一
35.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1,培养瓶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边板3,两个边板3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矩形槽4,培养瓶1的底部设置有空心板5,空心板5顶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顶部固定有矩形板7,矩形板7滑动配合于对应矩形槽4的内部,边板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矩形板7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36.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板7的长和宽小于矩形槽4的长和宽,矩形槽4的长和宽小于支撑杆6的长和宽,使得当矩形板7嵌设到矩形槽4的内部后,边板3的底部和支撑杆6的顶部相贴合,即培养瓶1固定于支撑杆6的顶部。
37.其中,空心板5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3,移动杆13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击打培养瓶1底侧的敲击板14,空心板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杆13移动的控制结构。
38.此外,移动杆1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板17,空心板5顶部中心处第二滑槽15的两侧均开设有供对应限位板17滑动的限位槽16,限位板17相互远离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
二滑槽15的直径。
39.值得一提的是,当限位板17顶部和空心板5顶部的内壁相贴合时,移动杆13的底端位于空心板5底部中心处第二滑槽15的内部,使得空心板5的底部仍处于平整状态,使得装置在培养箱中保持平整,便于细胞均匀生长。
40.具体的,移动杆13的中部固定有隔板18,移动杆13底部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19,且第二弹性件19的顶端和隔板18的底部相固定,第二弹性件19的底端和空心板5的内壁相抵触,空心板5的一侧固定有侧板23,侧板23的内部开设有收纳仓24,连接杆21滑动配合于收纳仓24的内部。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19可使用弹簧等装置,且第二弹性件19在初始状态下,敲击板14能够击打到培养瓶1的底部,敲击板14击打培养瓶1底部时带来的震动更便于细胞从培养瓶1内壁上脱离。
42.实施例二
43.一种实验动物棕色脂肪前体细胞原代培养装置,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控制机构包括开设于移动杆13底端的螺纹孔20,空心板5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杆21,且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有螺杆22,螺杆22和螺纹孔20螺纹连接。
44.此外,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矩形板7一侧的环形槽8,两个边板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嵌杆槽9,嵌杆槽9和环形槽8的内部相连通。
45.另外,嵌杆槽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且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和第一滑槽10的内壁相固定,第一弹性件11的另一端和嵌杆槽9的外侧相固定,两个嵌杆槽9远离矩形板7的一端共同固定有连接板12,培养瓶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瓶口2,瓶口2的内部插设有塞块。
46.值得补充的是,第一弹性件11可使用弹簧等装置,且第一弹性件11在初始状态下,嵌杆槽9远离连接板12的一端可嵌设到环形槽8的内部,使得边板3和矩形板7相固定。
47.工作原理:首先捏住连接板12进行移动,使得嵌杆槽9远离连接板12的一端移动到第一滑槽10的内部,然后将边板3上的矩形槽4对准矩形板7,使得矩形板7嵌设对应矩形槽4的内部,此时边板3的底部和支撑杆6的顶部相贴合,然后松开连接板12,在第一弹性件11回弹力的作用下,嵌杆槽9嵌设到环形槽8的内部,使得边板3和矩形板7相固定,即培养瓶1被固定在支撑杆6的顶部,此时培养瓶1处于悬空状态,使得培养瓶1的四面均匀受热。
48.当培养结束后,将连接杆21从收纳仓24的内部移出,然后一只手按住敲击板14,另一只手转动连接杆21,使得螺杆22和螺纹孔20螺纹连接,此时移动杆13和连接杆21形成整体,然后松开按住敲击板14的手,之后再转动连接杆21,连接杆21即可带动移动杆13转动,当限位板17和限位槽16相重合时,使得限位板17从空心板5的内部移动到空心板5外,然后拉动连接杆21再松开连接杆21,在第二弹性件19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敲击板14击打培养瓶1的底部,而细胞都贴在培养瓶1的底部,通过敲击板14击打带来的震动更便于细胞从培养瓶1内壁上脱离。
49.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
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