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4121发布日期:2022-07-13 10:0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塑料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人们对塑料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工程塑料中,需要塑料具有很好抗氧化性、抗张强度、耐开裂性和耐磨性,塑料氧化会加快塑料的老化,而光线的照射及温度的影响都会使塑料氧化加快,会使塑料变色、变弱、高分子之间的链断开,使塑料的使用寿命缩短,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
3.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背景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出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70-8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8份,复合水泥1-5份,氧化剂0.5-2份,抗静电剂1-1.5份,增塑剂1-2份,光稳定剂1-2份,着色剂2-3份,增强剂8-13份,阻燃剂4-7份,耐磨剂1-3份,抗氧剂0.5-1.5份,炭黑1-3份,润滑剂3-5份。
6.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抗氧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亚磷酸酯和受阻酚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等比混合。
7.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增强剂为云母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按质量比为3:5:7比列混合而成。
8.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光稳定剂为羟基二苯甲酮、2-(2
’‑
羟基-3’,5
’‑
二叔苯基)-5-氯化苯并三唑、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或三种等比混合。
9.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粉末。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润滑剂包括内部滑剂与外部滑剂;所述内部润滑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丁酯和白油组成的复合润滑剂;所述外部润滑剂为天然石蜡与内部润滑剂混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7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份,复合水泥2份,氧化剂0.5份,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增强剂8份,阻燃剂4份,耐磨剂1份,抗氧剂1份,炭黑1份,润滑剂3份。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7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份,复合水泥4份,氧化剂1份,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增强剂5份,阻燃剂5份,耐磨剂2份,抗氧剂0.5份,炭黑2份,润滑剂4份。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8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份,复合水泥5份,氧化剂2份,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2份,光稳定剂2份,着色剂3份,增强剂13份,阻燃剂7份,耐磨剂3份,抗氧剂1.5份,炭黑3份,润滑剂5份。
14.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着色剂、炭黑放入搅拌机内进行5-30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氧化剂、炭黑进行5-15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物a、抗静电剂、增塑剂、增强剂、耐磨剂、抗氧剂、内润滑剂、复合水泥和混合物料d进行3-18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通过高锰酸钾具有灭菌的特性,在菌落对塑料造成氧化分解时,高锰酸钾也会对菌落进行灭杀,增加塑料被氧化分解的时间;2、通过处理过的氧化剂使其可与塑料氧化的部分进行还原,减缓塑料氧化的速度及解决塑料氧化出现颜色变色;3、通过特定比列聚碳酸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混合后,再增加内润滑剂增加流动性后增加复合水泥,使其发生协同作用,增加塑料的耐磨性、抗压强度、耐腐蚀性、刚性和冲击强度,使塑料抗氧抗老化的能力有效提高。
16.4、通过将云母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按质量比为3:5:7混合的增强剂的协同性,及混合后的增强剂同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也发生协同作用,增强塑料的导热性、耐热性能、耐撕裂强度、韧性及刚性,使塑料内部不易过热和蓄热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加快塑料氧化的时间,同时增强了塑料的附着性及刚性,有效避免了应塑料氧化使高分子链断开,能有效的提高塑料抗氧抗老化能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抗氧化塑料配方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抗氧化塑料配方的热氧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8.请参考图1,本发明为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所得;实施例一: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7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份,复合水泥2份,氧化剂0.5份,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增强剂8
份,阻燃剂4份,耐磨剂1份,抗氧剂1份,炭黑1份,润滑剂3份。
19.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实验一: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炭黑0.5份放入搅拌机内进行15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0.5份、氧化剂0.5份、炭黑0.5份进行8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4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7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份、混合物a、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增强剂8份、耐磨剂1份、抗氧剂0.5份、内润滑剂2份、复合水泥2份和混合物d进行6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1份;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20.实验二: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炭黑0.5份放入搅拌机内进行25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0.5份、氧化剂0.5份、炭黑0.5份进行12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4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7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份、混合物a、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增强剂8份、耐磨剂1份、抗氧剂0.5份、内润滑剂2份、复合水泥2份和混合物d进行16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1份;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21.实施例二: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7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份,复合水泥4份,氧化剂1份,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增强剂5份,阻燃剂5份,耐磨剂2份,抗氧剂0.5份,炭黑2份,润滑剂4份。
22.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实验三: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炭黑1份放入搅拌机内进行15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0.5份、氧化剂1份、炭黑1份进行8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5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7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份、混合物a、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增强剂5份、耐磨剂2份、抗氧剂0.5份、内润滑剂3份、复合水泥4份和混合物d进行6
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1份;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23.实验四: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1份、着色剂2份、炭黑1份放入搅拌机内进行25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0.5份、氧化剂1份、炭黑1份进行12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5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7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份、混合物a、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1份、增强剂5份、耐磨剂2份、抗氧剂0.5份、内润滑剂3份、复合水泥4份和混合物d进行16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1份;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24.实施例三: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聚碳酸酯8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份,复合水泥5份,氧化剂2份,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2份,光稳定剂2份,着色剂3份,增强剂13份,阻燃剂7份,耐磨剂3份,抗氧剂1.5份,炭黑3份,润滑剂5份。
25.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实验五: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2份、着色剂3份、炭黑1.5份放入搅拌机内进行15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1份、氧化剂2份、炭黑1.5份进行8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7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8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份、混合物a、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2份、增强剂13份、耐磨剂3份、抗氧剂0.5份、内润滑剂3份复合水泥5份和混合物d进行6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2份;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26.实验六:s1:依次加入光稳定剂2份、着色剂3份、炭黑1.5份放入搅拌机内进行25分钟混合搅拌,获得搅拌均匀的混合物料a;s2:依次加入抗氧剂1份、氧化剂2份、炭黑1.5份进行12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c;s3:将混合物料c与助燃剂7份混合,获得混合物料d;
s4:依次加入聚碳酸酯85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份、混合物a、抗静电剂1.5份、增塑剂2份、增强剂13份、耐磨剂3份、抗氧剂0.5份、内润滑剂3份、复合水泥5份进行16分钟高速混合,获得混合物料b,并将混合物料b置于注塑机的容腔内;s5:在模具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在模具内腔表面上均匀喷上一层外润滑剂2份;s6:以设定的压力将混合物料b注入模具内;s7:通过模具冷却系统将塑料降温定型后,模具分离,并将成型物取出。
27.根据图2所示,综合上述实施例实验数据对比可得,实验四的配比及工艺下所得塑料抗氧性为最佳。
28.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抗氧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亚磷酸酯和受阻酚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等比混合;所述增强剂为云母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按质量比为3:5:7比列混合而成;所述光稳定剂为羟基二苯甲酮、2-(2
’‑
羟基-3’,5
’‑
二叔苯基)-5-氯化苯并三唑、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或三种等比混合;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粉末;所述润滑剂包括内部滑剂与外部滑剂;所述内部润滑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丁酯和白油组成的复合润滑剂;所述外部润滑剂为天然石蜡与内部润滑剂混合。
29.在具体实施例时,一种抗氧化塑料配方,所述炭黑为必要原材料,而抗氧剂、光稳定剂和着色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炭黑,当而抗氧剂、光稳定剂和着色剂的材料为炭黑时,那么此时的炭黑总份数为(抗氧剂/光稳定剂/着色剂)+炭黑;通过炭黑光屏蔽性及着色剂的特性与光稳定剂着色剂混合使用,使其能够在聚合物和光辐射之间获得一道屏障,将照射于塑料上的光线遮蔽及反射,使光不能透入塑料的内部,避免因为紫外线进入高分子内部加快塑料的氧化,有效地保护了高分子,从而起到抑制光对塑料的氧化降解;通过炭黑的抗氧剂的特性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混合形成复合抗氧剂,而单一的抗氧剂对塑料制品的作用有很大的极限性且还会出现副作用的情况,而使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混合形成复合抗氧剂使其对塑料抗氧化能力起到协同作用,将减少一部分抗氧剂的成本同时避免单一抗氧剂副作用的问,有效的增强了塑料的抗氧化性;在只靠炭黑、光稳定剂及抗氧剂的作用下本塑料在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会难免的出现氧化的现象,那么在氧化的过程中可通过使其在发生还原反应将氧化的塑料还原,而我们可通过增加氧化剂使氧化的塑料进行还原,若直接增加氧化剂,那么氧化剂在遇到光线会发生反应,且会对塑料造成损害,那么使用氧化剂为高锰酸钾,在高锰酸钾上增加抗氧剂与炭黑混合,在高锰酸钾表面形成一保护层,使氧化剂在溶入塑料制品后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不能在与外界的光线接触,且可以很好的接触塑料,那么此时在塑料上表面的氧化剂可与塑料氧化的部分在光线的照射下进行反应,氧化剂将塑料氧化的部分进行还原,同时高锰酸钾还具有灭菌的功能,在菌落对塑料造成氧化分解时,所添加的高锰酸钾也会对菌落进行灭杀,增加塑料被氧化分解的时间及解决塑料氧化出现颜色变色的问题;在塑料外表面增加的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丁酯、白油和天然石蜡组成的复合润滑剂也会形成一层保护层,将内层的混合物料c及混合物料b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给塑料表面增加亮度,可将部分光线反射,使其增加抗氧化性;通过特定比列聚碳酸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混合后,再增加内润滑剂增加流动性后增加复合水泥,使其发生协同作用,复合水泥可增加塑料的耐磨性、抗压强度及耐腐蚀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起产生改变其刚性和冲击强度等的作用;复合水泥为复合硅酸盐水
泥与快硬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2:1.5比列组成;通过云母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按质量比为3:5:7比列混合而成做为本塑料的增强剂,混合后的增强剂同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也发生协同作用,云母粉、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按质量比为3:5:7混合的增强剂产生的协同反应为最佳,碳纤维及玻璃纤维能增强塑料的导热性,云母粉能增强塑料耐热性能,使塑料摩擦产生的热量容易散发出去,内部不易过热和蓄热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加快塑料氧化的时间,同时玻璃纤维、碳纤维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增强了塑料的附着性、耐撕裂强度、韧性及刚性,而塑料一旦氧化,高分子链就断开了,导致产品力学性能的下降,塑料本身强度会下降,而塑料制品内部一般都有内应力,当塑料本身强度不足以抵抗内应力了,就出现了龟裂的现象,因此增强剂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减少塑料高分子链的断开,通过其特性相辅相成,能有效的提高塑料抗氧抗老化的能力。
30.综上所述,本发明经过特定的配比、工艺使塑料具有明显的进步。
31.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