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胺衍生物、制剂、有机光电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7201发布日期:2022-09-14 10:3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芳胺衍生物、制剂、有机光电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芳胺衍生物,特别是,涉及一种芳胺衍生物、制剂、有机光电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光电器件,尤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例如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简称为oled))、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oled具有薄型且能在低驱动电压下高亮度发光以及能通过选择发光材料而进行多色发光的特征,因此倍受关注。
3.根据oled的出光方式,可以分为底发射有机光电器件和顶发射有机光电器件。最初的oled都是底发射型器件,器件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是:不透明的金属阴极/有机功能层/透明阳极,光线从阳极出射,因而称为底发射。顶发射oled是指光从器件顶部射出的oled。其中,顶发射oled由于不受基板是否透光的影响,可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拓展了基板上tft电路的设计,丰富了电极材料的选择,有利于器件与tft电路的集成。如果器件是以底发射形式出光,光经过基板的时候就会被基板上的tf和金属配线阻挡,这样就会影响实际的发光面积。如果光线是从器件上方出射,采用顶发射器件结构,那么基板的线路设计就不会影响器件的出光面积,相同亮度下oled的工作电压更低,可以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顶发射器件是小像素、高ppi的小屏如手机等主动显示的首选。
4.为了提高顶发射有机光电器件的出光效率,所采用的方法有在使发光层的光透过的上部半透明金属电极上形成有机覆盖层,以此调节光学干涉距离,抑制外光反射和由表面等离子体能量移动引起的消光等。
5.作为用于提高这种外部发光效率,即光提取效率的方法,为了防止发射到外部的光进行全反射而被损失,将多种有机化合物适用为覆盖层(capping layer),为了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持续努力开发具有可提高外部发光效率的高折射率及薄膜稳定性的有机化合物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有机光电器件的bi发光效率的芳胺衍生物、含有该芳胺衍生物的有机光电器件及包含该有机光电器件的显示或照明装置。本发明的有机光电器件具有相当的工作电压及更高的bi发光效率。
7.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胺衍生物,其结构如式1所示:
9.10.其中,l1-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4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4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1.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4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40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12.如上所述基团含有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为甲基、氘代甲基、乙基、氘代乙基、异丙基、氘代异丙基、叔丁基、氘代叔丁基、甲氧基、氰基、苯基、氘代苯基、联苯基、氘代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氘代萘基、蒽基、菲基、氘代菲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嘧啶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或二苯并噻吩基、芴基、螺二芴基、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噻唑基。
13.优选地,所述l1-l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单键、亚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亚蒽基、亚呋喃基、亚噻吩基、亚吡啶基、亚嘧啶基、亚三嗪基、亚喹啉基、亚异喹啉基、亚苯并嘧啶基、亚单氮杂菲、亚双氮杂菲、亚苯并噁唑基或亚苯并噻唑基,优选地,所述l1-l3中至少一个选自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噻唑基,更优选地,所述l1-l3中至少一个选自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嘧啶基、单氮杂菲或双氮杂菲。
14.优选地,所述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嘧啶基、单氮杂菲、双氮杂菲、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噻唑基,优选地,所述r1-r3中至少一个选自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噻唑基,更优选地,所述r1-r3中至少一个选自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嘧啶基、单氮杂菲或双氮杂菲。
15.优选地,所述化合物选自如下中的任一者:
16.17.18.19.[0020][0021]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制剂,其包含至少一种上述芳胺衍生物和至少一种溶剂。
[0022]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有机光电器件,其包含:
[0023]
基板;
[0024]
第一电极;
[0025]
第二电极;
[0026]
有机物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0027]
覆盖层,其中所述覆盖层包含上述芳胺衍生物或制剂。
[0028]
优选地,其中所述有机物层为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包含上述芳胺衍生物或制剂。
[0029]
优选地,其中所述有机光电器件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学检测器、发光电化学电池或有机激光二极管。
[0030]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芳胺衍生物或制剂在制作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其中,所述有机光电器件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学检测器、发光电化学电池或有机激光二极管。
[003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显示或照明装置,其包括上述有机光电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光电器件是包含有芳胺衍生物的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含基板、第一电极、有机物层、第二电极以及覆盖层,优选的器件结构可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上的有机物层,位于有机物层上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二电极外
侧的覆盖层,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电极外侧是指背离第一电极的一侧。
[0033]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物层可以包含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作为有机物层的结构。所述的发光器件的有机物层可以由单层结构形成,也可以由层叠包含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在内的多层结构形成;同时,所述的有机物层还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结构,例如,所述的空穴传输层可以包含第一空穴传输层以及第二空穴传输层。
[0034]
在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除了所述覆盖层包含有本发明所述的芳胺衍生物外,其它层均可以使用现有公知技术的用于所述层的任何材料。
[0035]
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基板材料可选用典型的有机光电器件中使用的任何基板。可以是钠玻璃或无碱玻璃或者透明柔性基板,也可以是不透明材料如硅或不锈钢的基板,还可以是柔性聚酰亚胺薄膜。不同基板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应用方向不同。
[0036]
作为本发明的空穴传输层,可通过将空穴传输材料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层叠或混合的方法,或通过使用空穴传输材料和高分子粘合剂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形成。空穴传输材料需要在施加了电场的电极之间高效率地传输来自正极的空穴,因此需要空穴注入效率高、能够高效率地传输注入的空穴。因此,要求空穴传输材料具有适当电离势,适当的能级并且具有大的空穴迁移率,进一步材料稳定性优异,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会成为陷阱的杂质。对满足这样的条件的物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咔唑衍生物、三芳胺衍生物、联苯二胺衍生物、芴衍生物、酞菁类化合物、六腈六氮杂苯并菲类化合物、喹吖啶酮类化合物、苝衍生物、蒽醌类化合物、f4-tcnq、聚苯胺、聚噻吩、聚乙烯咔唑等,但不限于此。
[0037]
作为本发明的发光层材料,可以包含主体材料(也称基质材料)和掺杂材料(也称客体材料),发光层材料可包含多个主体材料和多个掺杂材料。发光层可为单一的发光层,也可为横向或纵向叠加在一起的复合发光层。对于掺杂材料的种类选择,可以为荧光材料,也可以为磷光材料。对于掺杂材料的用量选择,优选0.1~70%质量,更优选为0.1~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3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1~20质量%、特别优选为1~10质量%。
[0038]
可用于本发明的荧光掺杂材料可包括:稠合多环芳族衍生物、苯乙烯基胺衍生物、稠环胺衍生物、含硼化合物、吡咯衍生物、吲哚衍生物、咔唑衍生物等,但不限于此。可用于本发明的磷光掺杂材料可包括:重金属配合物、磷光发光性的稀土类金属配合物等,但不限于此。重金属配合物可举出例如铱配合物、铂配合物、锇配合物等;稀土类金属配合物可举出例如铽络合物、铕络合物等,但不限于此。
[0039]
可用于本发明的主体材料可包括:主体材料包括稠合芳族环衍生物、含杂环的化合物等。具体地,稠合芳族环衍生物包括蒽衍生物、芘衍生物、萘衍生物、并五苯衍生物、菲衍生物、荧蒽衍生物等,以及含杂环的化合物包括咔唑衍生物、二苯并呋喃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嘧啶衍生物等,但不限于此。
[0040]
本发明的杂芳基上的杂原子各自独立地选自o、s、n。
[0041]
作为本发明的电子传输材料,优选具备良好电子迁移率的物质,同时具备合适的homo和lumo能级。可作为本发明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金属配合物、氧杂噻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二氮唑衍生物、氮杂苯衍生物、菲罗啉衍生物、二氮蒽衍生物、含硅杂环类化合物、含硼杂环类化合物、氰基类化合物、喹啉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等,但不限于此。作为本发明的电子注入材料,优选具有传输电子能力的物质,同时具有从阴极注入电子的效应,具有
优异的薄膜形成能力。可作为本发明的电子注入材料包括:碱金属化合物,例如氧化锂、氟化锂、8-羟基喹啉锂、氧化锂硼、碳酸铯、8-羟基喹啉铯、硅酸钾、氟化钙、氧化钙、氟化镁、氧化镁;芴酮;含氮五元环衍生物,例如,噁唑衍生物、恶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金属配合物;蒽醌二甲烷、联苯醌、蒽酮衍生物等,但不限于此,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作为本发明的阴极材料,优选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以便容易地将电子注入有机层。可用于本发明的阴极材料包括:金属,例如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铝、银、锡、铅,或者它们的合金;以及多层材料,例如lif/al或lio 2/al,但不限于此。
[0042]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物层材料,它们在使用时,可单独成膜形成单层结构,也可和其他材料一起混合成膜形成单层结构,或者形成单独成膜的单层的层叠结构、混合成膜的单层的叠层结构、单独成膜的单层和混合成膜的单层的叠层结构,但不限于此。
[0043]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光电器件可以通过依次层叠上述的结构而制造。制造方法可使用干式成膜法、湿式成膜法等公知方法。作为干式成膜法的具体例,可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离子电镀法等。作为湿式成膜法的具体例,可举出旋涂法、浸渍法、流延法、喷墨法等各种涂布法,但不限于此。
[0044]
本发明的有机光电器件可广泛应用于面板显示、照明光源、柔性oled、电子纸、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感光体或有机薄膜晶体管、指示牌、信号灯等领域。
[0045]
实施例
[0046]
上述有机光电器件的制造在以下实施例中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例示本说明书,本说明书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0047]
本发明的芳胺衍生物用以下实施例举例说明,但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举例的芳胺衍生物和合成方法。
[0048]
上述由式1所示的芳胺衍生物的合成均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
[0049]
下列实施例中的中间体均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得到。
[0050]
应用实施例1
[0051][0052]
(1)将p1-1(6mmol)、p1-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1-3。
[0053]
测试目标产物p1-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69.12,测试值为269.34。
[0054]
(2)向反应瓶中加入p1-3(10mmol)、p1-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1。
[0055]
测试目标产物p1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655.23,测试值为655.74。
[0056]
应用实施例2
[0057][0058]
(1)将p2-1(6mmol)、p2-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2-3。
[0059]
测试目标产物p2-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70.12,测试值为270.33。
[0060]
(2)向反应瓶中加入p2-3(10mmol)、p2-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2。
[0061]
测试目标产物p2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656.23,测试值为656.73。
[0062]
应用实施例3
[0063][0064]
(1)将p3-1(6mmol)、p3-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3-3。
[0065]
测试目标产物p3-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70.12,测试值为270.33。
[0066]
(2)向反应瓶中加入p3-3(10mmol)、p3-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3。
[0067]
测试目标产物p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656.22,测试值为656.73。
[0068]
应用实施例4
[0069][0070]
(1)将p4-1(6mmol)、p4-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4-3。
[0071]
测试目标产物p4-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320.13,测试值为320.39。
[0072]
(2)向反应瓶中加入p4-3(10mmol)、p4-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4。
[0073]
测试目标产物p4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06.24,测试值为706.79。
[0074]
应用实施例5
[0075][0076]
(1)将p5-1(6mmol)、p5-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5-3。
[0077]
测试目标产物p5-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319.14,测试值为319.40。
[0078]
(2)向反应瓶中加入p5-3(10mmol)、p5-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5。
[0079]
测试目标产物p5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05.24,测试值为705.80。
[0080]
应用实施例6
[0081][0082]
(1)将p6-1(6mmol)、p6-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6-3。
[0083]
测试目标产物p6-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319.14,测试值为319.40。
[0084]
(2)向反应瓶中加入p6-3(10mmol)、p6-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6。
[0085]
测试目标产物p6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05.24,测试值为705.80。
[0086]
应用实施例7
[0087][0088]
(1)将p7-1(6mmol)、p7-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7-3。
[0089]
测试目标产物p7-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320.13,测试值为320.39。
[0090]
(2)向反应瓶中加入p7-3(10mmol)、p7-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7。
[0091]
测试目标产物p7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06.24,测试值为706.79。
[0092]
应用实施例8
[0093][0094]
(1)将p8-1(6mmol)、p8-2(8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8-3。
[0095]
测试目标产物p8-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319.14,测试值为319.40。
[0096]
(2)向反应瓶中加入p8-3(10mmol)、p8-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8。
[0097]
测试目标产物p8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37.20,测试值为737.93。
[0098]
应用实施例9
[0099][0100]
(1)将p9-1(8mmol)、p9-2(6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9-3。
[0101]
测试目标产物p9-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10.08,测试值为210.23。
[0102]
(2)向反应瓶中加入p9-3(10mmol)、p9-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9。
[0103]
测试目标产物p9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814.30,测试值为814.97。
[0104]
应用实施例10
[0105][0106]
(1)将p10-1(8mmol)、p10-2(6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10-3。
[0107]
测试目标产物p10-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10.08,测试值为210.23。
[0108]
(2)向反应瓶中加入p10-3(10mmol)、p10-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10。
[0109]
测试目标产物p10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14.27,测试值为714.85。
[0110]
应用实施例11
[0111][0112]
(1)将p11-1(8mmol)、p11-2(6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11-3。
[0113]
测试目标产物p11-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10.08,测试值为210.23。
[0114]
(2)向反应瓶中加入p11-3(10mmol)、p11-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11。
[0115]
测试目标产物p11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716.27,测试值为716.85。
[0116]
应用实施例12
[0117][0118]
(1)将p12-1(8mmol)、p12-2(6mmol)、pd(dppf)cl2(5
×
10-2mmol)、k2co3(9mmol)加入二氧六环:水(4:1)10ml溶液中混合,放入50ml的烧瓶中,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mgso4水溶液和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然后将有机层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通过柱层析,得到粗产物p12-3。
[0119]
测试目标产物p12-3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lc-ms(m/z)(μ+):理论值为210.08,测试值为210.23。
[0120]
(2)向反应瓶中加入p12-3(10mmol)、p12-4(25mmol)、叔丁醇钠(10mmol)、甲苯200ml,氮气置换后,加入pd2(dba)3(5
×
10-2mmol)、sphos(5
×
10-2mmol),升温至100-120℃,回流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降温到30-40℃加入水200ml,分层。水洗两次后,浓缩甲苯后加入正庚烷100ml,打浆。得到目标产物p12。
[0121]
测试目标产物p12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esi-ms(m/z)(μ+):理论值为816.29,测试值为816.94。
[0122]
性能测试一材料折射率表征
[0123]
通过椭偏仪测试化合物p1-p12在460nm、528nm和620nm波长处的折射率。如表1所示:
[0124]
表1
[0125]
化合物n(@450nm)n(@528nm)n(@620nm)k(@430nm)化合物p12.322.182.100.018化合物p22.272.142.070.025化合物p32.282.142.080.027化合物p42.292.162.080.028化合物p52.222.112.030.065化合物p62.332.192.110.019化合物p72.302.172.090.029化合物p82.272.152.090.033化合物p92.332.192.110.017化合物p102.322.182.100.020化合物p112.282.152.080.031化合物p122.272.142.070.034对比化合物12.031.921.850.043对比化合物22.112.021.940.035
[0126]
以下列举几种本发明所述有机化合物应用于oled器件中的应用例:
[0127]
上述oled器件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128]
应用例1
[0129]
首先用超声波清洗仪,使用异丙醇洗涤无碱玻璃基板1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进行30分钟uv臭氧洗涤处理。处理好的基板利用真空蒸镀法,首先蒸镀ito/ag/ito 100nm作为阳极,然后在阳极上蒸镀空穴注入层(hatcn,50nm),空穴传输层(npb,30nm),蓝色发光层(主体adn和掺杂bd(重量比95∶5,30nm),电子传输层(et:liq=1:1,30nm),电子注入层(lif,0.5nm)依次层叠蒸镀后,共蒸镀mg和ag(重量比10∶1,15nm)作成半透明阴极。然后蒸镀化合物p1(65nm)作为覆盖层。
[0130]
最后在氮气氛围下利用环氧树脂粘合剂封装发光器件。
[0131][0132]
应用例2-12,与应用例1的区别是仅在于:将化合物p1替换为化合物p2-p12,其他制备步骤均相同。
[0133]
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与应用例1的区别是仅在于:将化合物p1替换为对比化合物1和对比化合物2,其他制备步骤均相同。
[0134]
对比化合物1和对比化合物2结构如下:
[0135][0136]
oled器件的性能评价:
[0137]
用keithley 2365α数字纳伏表测试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然后用电流除以发光面积得到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密度;用konicaminolta 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测试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和辐射能流密度;根据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密度和亮度,得到在相同电流密度下(10ma/cm2)的工作电压volt和电流效率(cd/a),bi=e/ciey是指蓝光中的blue index,也是衡量蓝光发光效率的参数,e指电流效率,
ciey指根据器件发光半峰宽波长带入cie1930软件中得到的纵坐标色点。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0138]
表2
[0139][0140][0141]
从表2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应用例1至应用例12相比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具有相当的工作电压、更高的bi发光效率。相当的电压是由于覆盖层材料对器件工作电压影响比较小。更高的bi发光效率,得益于本发明的化合物p1-p12在rgb(对应于450nm/528nm/620nm)三个光色下,具有更高的折射率n值和更小的消光系数k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