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及其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6256476发布日期:2023-12-04 12:5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吲哚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体内。它们是许多天然产物、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常见的结构基元,而且经常作为母核结构用于制备各种功能材料,例如荧光分子、半导体材料和光伏电池材料等。另一方面,含有含氟烷基结构的分子在药物和材料领域常常拥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因此含氟烷基取代的有机分子的合成已经引起了很多化学家的兴趣,并已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热门领域。因此,开发新颖、高效和简便的方法来合成同时含有含氟烷基及吲哚环的有机分子是十分具有吸引力且十分重要的。

2、本发明涉及的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由于在分子结构中同时拥有含氟烷基、醇羟基以及两个吲哚骨架,在药物分子开发及新型材料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关于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尚未见报道。该类化合物有望成为各种功能材料和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合成砌块,因此对该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进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由于三氟甲基吲哚醇衍生物的重要性,本发明对吲哚与含氟酰化试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颖和高效的三氟甲基双吲哚醇的合成方案。这种方案采用廉价易得的三氟乙酸作为三氟甲基化试剂,不需要催化剂和溶剂,且在空气氛围下即可进行,通过“一锅反应”即可由单吲哚及衍生物制备出三氟甲基双吲哚醇衍生物。此外,我们发展的这一方法也可以利用吲哚衍生物与氯二氟乙酸、溴二氟乙酸和五氟丙酸合成一系列氯二氟甲基双吲哚醇、溴二氟甲基双吲哚醇和五氟乙基双吲哚醇衍生物。

2、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其结构通式如下:

4、

5、其中rf为三氟甲基(-cf3)、二氟甲基(-chf2)、二氟溴甲基(-cbrf2)、二氟氯甲基(-cclf2)或五氟乙基(-cf2cf3)。r为甲基、乙基、烯丙基、炔丙基、苯基、苄基、4-氟代苄基或4-叔丁基苄基。r′为氢或者2和2′位、4~7和4′~7′位取代的甲基、甲氧基、氟、氯、溴、碘、甲氧羰基(-coome)或苯基。

6、上述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反应式如下:

7、

8、上述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具体合成条件和操作方法如下:

9、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吲哚或其衍生物和α-氟代羧酸,再加入溶剂或不加入溶剂,所得混合物在加热温度下,在一锅内发生两步连续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可以得到上述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

10、上述反应中吲哚或其衍生物和α-氟代羧酸的摩尔数之比优选为1∶1至1∶50。

11、上述反应中所用溶剂优选为不加溶剂或者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

12、上述反应中的反应温度优选为40℃~120℃。

13、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4、本发明所述的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方法是全新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和额外的催化剂、操作简便、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的耐受度高,且通过一步反应就可以构筑出含有两个吲哚骨架与含氟烷基以及羟基的化合物。本发明利用该一锅反应方法可以简便、高效地合成一系列全新的含有各种氟烷基取代基的双吲哚醇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以及其合成方法在相关生物活性分子及功能材料合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中吲哚或其衍生物和α-氟代羧酸的摩尔数之比为1∶1至1∶5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中所用溶剂为不加溶剂或者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中的反应温度为40℃~12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化合物结构特征为:在同一季碳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吲哚环骨架、一个含氟烷基和一个羟基。其合成方法如下:吲哚或其衍生物和α‑氟代羧酸在加热条件下,在一锅内发生两步连续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可以得到上述含氟烷基取代双吲哚醇。该合成方法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和额外的催化剂、操作简便、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的耐受度高,且通过一步反应即可以构筑出含有两个吲哚骨架与含氟烷基以及羟基的化合物,合成方法十分高效。利用该方法可以简便、高效地合成一系列含有各种氟烷基取代基的双吲哚醇化合物,在相关生物活性分子及功能材料合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姜毅君,陈鹏,伍贤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