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啶酰胺衍生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12988发布日期:2024-03-25 19:01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吡啶酰胺衍生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一种吡啶酰胺衍生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杀虫剂是农药中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药剂,在解决人类粮食问题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开始发现的是天然杀虫剂及无机化合物,其用量大、持效期短;在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有机杀虫剂中,有些对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较高。此外,随着农药的使用,当前许多市售杀虫剂的抗药性日益增强,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杀灭害虫,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本领域持续需要更有效、更经济、毒性更小、对环境更安全或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新型化合物来替代老一代产品。

2、随着研究人员不断的开发和研究,多氟原子取代的化合物逐渐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专利申请cn106103414a、cn105873908a、cn111050559a中均公开了对多氟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但上述研究结果在功效、持久性、毒性等方面仍不甚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吡啶酰胺化合物,此类化合物能够以更低的剂量达到更好的害虫防治效果,特别是针对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或同翅目等害虫。

2、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作为吡啶酰胺衍生物的式(i)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3、

4、其中,

5、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硝基、氨基、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卤代烷氧基;

6、m选自氧或硫;

7、w选自c3-c6环烷基或三元至六元杂环烷基,其中所述c3-c6环烷基或三元至六元杂环烷基中的1至3个氢原子任选地被卤素、羟基、硝基、氨基、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或c1-c6卤代烷氧基取代;

8、q为三元至六元杂环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c1-c3烷基,所述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硝基、氨基、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三元至六元杂环烷基、苯氧基、苯甲氧基或-o-(ch2)m-o-(ch2)n-ch3;

9、m为1至3中的任一整数;并且

10、n为0至2中的任一整数。

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12、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c1-c3烷基、c1-c3氟代烷基、c1-c3烷氧基或c1-c3氟代烷氧基,优选氢、氟、氯、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乙基、氟乙基、甲氧基、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或乙氧基;

13、m选自氧或硫;

14、w选自环丙基,其中所述环丙基中的1至3个氢原子任选地被卤素、氰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c1-c3烷氧基或c1-c3卤代烷氧基取代,优选任选地被氟、氯、溴、氰基、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乙基、氟乙基、甲氧基、一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或乙氧基取代;

15、q为三元至六元杂环烷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c1-c3烷基,所述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氰基、c1-c3烷基、c2-c3烯基、c2-c3炔基、c1-c3烷氧基、c3-c6环烷基、三元至六元杂环烷基、苯氧基、苯甲氧基或-o-(ch2)m-o-(ch2)n-ch3;

16、m为1、2或3;并且

17、n为0、1或2。

1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

19、所述杂环烷基为氧杂环烷基、氮杂环烷基或硫杂环烷基,其包含1至3个氧杂原子、氮杂原子或硫杂原子,优选1或2个氧杂原子、氮杂原子或硫杂原子。

2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21、q为氧杂环戊基、氧杂环己基或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所述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氰基、甲基、乙基、乙烯、乙炔、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氧杂环丙基、氧杂环丁基、氧杂环戊基、氧杂环己基、氮杂环己基、硫杂环己基、苯氧基、苯甲氧基、-och2och3或-och2ch2och3。

2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23、所述式(i)化合物特别地具有下式结构:

24、

25、

26、为了简明起见,后文所述“吡啶酰胺衍生物”、“式(i)化合物”或“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以涵盖式(i)化合物的任意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7、术语“光学异构体”意指,当化合物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手性中心时,每个手性中心可以存在r构型或s构型,由此构成的各种异构体为光学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包括所有的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或其混合物形式。例如,通过手性色谱柱或通过手性合成可以分离光学异构体。

28、术语“几何异构体”意指,当化合物中存在双键时,该化合物可以存在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e型异构体和z型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包括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e型异构体、z型异构体或其混合物形式。

29、术语“互变异构体”指因分子中某一原子在两个位置迅速移动而产生的异构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互变异构体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在某一状态下可能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而共存。

30、除非另有指明,本文提到“吡啶酰胺衍生物”、“式(i)化合物”或“本发明的化合物”时也涵盖该化合物中任一个原子被其同位素原子代替而得到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本发明包括式(i)化合物的所有药学上可接受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原子被具有与通常在自然界中所发现的原子相同原子序数但是不同原子质量或者质量数的原子所替换。

31、适用于包含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的同位素的实例包括氢的同位素,诸如2h(d)和3h(t),碳的同位素,诸如11c、13c和14c,氯的同位素,诸如37cl,氟的同位素,诸如18f,碘的同位素,诸如123i和125i,氮的同位素,诸如13n和15n,氧的同位素,诸如15o、17o和18o,以及硫的同位素,诸如35s。

32、式(i)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一般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或者通过使用合适的同位素标记试剂代替先前使用的非标记试剂以类似于在本文所附的实例和制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进行制备。

33、式(i)化合物可以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形式存在,比如,式(i)化合物的酸加成盐和/或碱加成盐。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所用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可出现于式(i)化合物内的酸加成盐或碱加成盐。

34、式(i)化合物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包括其酸加成盐和碱加成盐。适当的酸加成盐是由形成无毒性盐的酸所形成的。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酸盐、己二酸盐、天冬氨酸盐、苯甲酸盐、苯磺酸盐、碳酸氢盐/碳酸盐、硫酸氢盐/硫酸盐、硼酸盐、樟脑磺酸盐、柠檬酸盐、环己胺磺酸盐、乙二磺酸盐、甲酸盐、反丁烯二酸盐、葡萄庚糖酸盐、葡萄糖酸盐、葡萄糖醛酸盐、六氟磷酸盐、2-(4-羟苄基)苯甲酸盐、氢氯化物/氯化物、氢溴化物/溴化物、氢碘化物/碘化物、2-羟乙磺酸盐、乳酸盐、苹果酸盐、顺丁烯二酸盐、丙二酸盐、甲磺酸盐、甲基硫酸盐、萘酸盐、2-萘磺酸盐、烟碱酸盐、硝酸盐、乳清酸盐、草酸盐、十六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焦谷氨酸盐、葡萄糖二酸盐、硬脂酸盐、水杨酸盐、单宁酸盐、酒石酸盐、甲苯磺酸盐和三氟乙酸盐。适当的碱加成盐是由形成无毒性盐的碱所形成的。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铝、精氨酸、钙、胆碱、二乙胺、二乙醇胺、甘氨酸、赖氨酸、镁、葡甲胺、乙醇胺、钾、钠、氨丁三醇和锌盐。还可形成酸和碱的半盐,例如半硫酸盐和半钙盐。关于合适的盐的综述,参见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properties,selection and use by stahland wermuth(wiley-vch,2002)。用于制备本文中所述的化合物的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35、为了避免歧义,下面对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给出定义。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术语的含义如下。

36、术语“羟基”是指-oh;术语“氨基”是指-nh2;术语“硝基”是指-no2;术语“氰基”是指-cn;术语“苯氧基”是指-o-phe;并且术语“苯甲氧基”是指-o-ch2-phe。

37、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被取代”是指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1至5个,更优选1至3个)氢原子独立地被相应数目的取代基所代替。

38、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各自独立地”是指当取代基的个数超过一个时,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9、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烷基”是指饱和的脂族烃,包括直链及支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烷基基团具有1-8个、或1-6个、或1-3个碳原子。例如,术语“c1-8烷基”是指具有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原子团。术语“c1-8烷基”在其定义中包括术语“c1-6烷基”、“c1-c3烷基”和“c1-c4烷基”。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2-戊基、3-戊基、异戊基、新戊基、(r)-2-甲基丁基、(s)-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丙基、2,3-二甲基丁基、己基等。烷基基团可任选地被一或多个(例如,1至5个)适当的取代基所取代。

40、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卤代烷基”是指具有一或多个卤素取代基的烷基基团(至多全卤代烷基,即,烷基基团的每个氢原子均被卤素原子所取代)。例如,术语“c1-c6卤代烷基”是指具有一或多个卤素取代基的c1-c6烷基基团(至多全卤代烷基,即,烷基基团的每个氢原子均被卤素原子所取代)。另举一例,术语“c1-c4卤代烷基”是指具有一或多个卤素取代基的c1-c4烷基基团(至多全卤代烷基,即,烷基基团的每个氢原子均被卤素原子所取代);术语“c1-c3卤代烷基”是指具有一或多个卤素取代基的c1-c3烷基基团(至多全卤代烷基,即,烷基基团的每个氢原子均被卤素原子所取代);且术语“c1-c2卤代烷基”是指具有一或多个卤素取代基的c1-c2烷基基团(即,甲基或乙基)(至多全卤代烷基,即,烷基基团的每个氢原子均被卤素原子所取代)。再另举一例,术语“c1卤代烷基”是指具有1、2或3个卤素取代基的甲基基团。卤代烷基基团的例子包括:cf3、c2f5、chf2、ch2f、ch2cf3、ch2cl等。

41、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n元杂环烷基”是指具有m个形成环的碳原子和(n-m)个形成环的杂原子的杂环烷基,所述杂原子选自o、s及n。例如,4-7元杂环烷基包括但不限于氧杂环丁烷、硫杂环丁烷、氮杂环丁烷、四氢呋喃、四氢噻吩、吡咯烷、四氢吡喃、四氢噻喃、哌啶、吗啉、哌嗪、氧杂环庚烷、硫杂环庚烷、氮杂环庚烷。此外,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一或多个适当的取代基所取代。

42、本文中,与取代基个数、碳原子个数、环原子个数相关的数目范围表示该范围内所有整数的逐个列举,而范围仅是作为一种简化的表示法。例如:“1-4个取代基”表示1、2、3或4个取代基;“3-8个环原子”表示3个、4个、5个、6个、7个或8个环原子。因此,与取代基个数、碳原子个数、环原子个数相关的数目范围也涵盖其任意一个子范围,且每一个子范围也视为被本文公开。

43、本发明化合物可按有机合成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多种方式制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具体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对反应原料和反应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而得到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44、此外,本发明还列出了多个已合成的示例性化合物,其具体基团选择如下表1所示。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下表中列出的示例性化合物,并且下表1中化合物的各基团选择可以进行任意组合,而没有特别限制。

45、表1

46、

47、

48、

49、

50、

51、

52、

53、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包含式(i)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54、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有机或无机惰性载体材料,例如,合适的载体包括水、明胶、阿拉伯树胶、硬脂酸镁、滑石、植物油、聚亚烷基二醇、凡士林、甘露醇、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糖精钠、碳酸镁、盐水、甘油、乙醇等。此外,杀虫剂组合物还可含有其他添加剂,例如防腐剂、稳定剂、乳化剂、缓冲剂、稀释剂、黏合剂、润湿剂、润滑剂、助流剂等。

55、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液体剂型、固体剂型或半固体剂型,而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剂型选自粉剂、颗粒剂、液剂、悬浮剂或喷雾剂,优选可湿性粉剂、可湿性液剂、可溶性粉剂、可分散液剂、水剂、微乳剂、乳油、水乳剂、可喷洒溶液、可分散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溶性粒剂、大粒剂、用于撒播和土壤施药的颗粒剂、气雾剂、超低容量剂或蜡制品。

56、本发明的化合物在其杀虫剂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剂型、施用方式、施用对象等)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为0.001mg/l-10mg/l,例如0.001mg/l、0.01mg/l、0.1mg/l、0.5mg/l、1mg/l、2.5mg/l、5mg/l或10mg/l。

57、具体的施用频率可以由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确定,例如为1天1次、2天1次、3天1次、4天1次、5天1次、6天1次、1天2次、1天3次等。

58、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式(i)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害虫防治的杀虫剂中的用途。

59、本发明化合物适于防治害虫或害螨,也即控制害虫或害螨,所述的害虫或害螨指的有害的或不想要的昆虫或螨类,尤其是农业、林业、储藏品保护和材料保护以及卫生领域所遇到的有害的或不想要的昆虫或螨类,本发明化合物对于一般敏感性和抗性物种都是有活性的,并且在害虫或害螨发育的所有阶段都有效。

6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害虫或害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昆虫所在地、昆虫栖息地、害虫栖息地、要求保护的面积、或直接在要控制的昆虫上施用防治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以用来控制其它无脊椎害虫或生物。

61、具体地,所述昆虫栖息地、害虫栖息地或害螨栖息地是指昆虫、害虫或害螨生活或它们的卵存在的环境,包括其周围的空气、食用的食物或接触的物体。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施用至植株的种子(在种植前)、至秧苗、或种植的插条、叶子、茎、果实、谷粒和/或根,或至土壤或其它生长介质(在作物种植前或之后),可以控制食用、毁坏或接触可食用农产品、观赏植物、草皮、牧草植物或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的昆虫或害螨,也可以通过控制食汁液的害虫如粉虱、飞虱、蚜虫等或害螨如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而达到保护这些植物抵抗病毒、真菌或细菌导致的疾病;所述植物包括通过常规方法繁殖得到的植物,也包括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改变基因得到的具有昆虫或害螨抵抗力、除草剂抵抗力、高产量/或其它有益特性的植物。可以预期这些化合物能适用于保护织物、纸、储存的谷物、种子和其它食品、房屋、建筑物等物品和/或场所,通过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施用到这些物体上或这些物体附近来实现。

62、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即便以较低的剂量来施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其同样能够表现出对害虫,特别是针对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食毛目、虱目、直翅目、蜚蠊目、蚤目、蜱螨目、线虫纲等害虫时具有高效防治效果。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害虫选自属于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食毛目、虱目、直翅目、蜚蠊目、蚤目、蜱螨目、线虫纲的害虫。更具体的害虫分类如下所示:

63、鳞翅目:棉铃虫(heliothis spp.)、棉铃虫(helicoverpa spp.)、夜蛾(spodoptera spp.)、秘夜蛾粘虫(mythimna unipuncta)、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金刚钻(earias spp.)、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黎豆夜蛾(anticarsia gemmatalis)、薄荷灰叶蛾(rachiplusia nu)、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二化螟(chilo spp)、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大螟(sesamia infer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棉褐带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果树黄卷蛾(archipsargyrospilus)、苹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夜小卷蛾(epinotiaaporema)、葡萄与苹果卷叶蛾(eupoecilia ambiguella)、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botrana)、polychrosisbitean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菜青虫(pierisrapae)、phyllonorycterspp.、旋纹潜蛾(leucoptera malifoliella)、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itis citrella)、甜菜夜蛾(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64、鞘翅目:叶甲(diabrotica spp.)、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棉铃象甲虫(anthonomusgrandis)、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金针虫叩甲(agriotes spp.)、melanotus communis、日本豆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圆头犀金龟属种(cyclocephala spp.)、拟谷盗(tribolium spp.);

65、同翅目:蚜虫(aphis spp.)、烟蚜(myzus persicae)、rhopalosiphum spp.、车前圆尾蚜(dysaphis plantaginea)、桔蚜(toxoptera spp.)、苜蓿蚜虫(aphiscraccivorakoch)、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茄无网蚜(aulacorthumsolan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麦双尾蚜(brachycolus noxius)、黑尾叶蝉(nephotettixspp.)、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烟粉虱(bemisia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aleurodes proletella、丝绒粉虱(aleurothrixus floccosus)、梨园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es)、红蜡蚧(ceroplastesrubens)、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

66、半翅目:盲蝽(lygus spp.)、eurygaster maura、稻绿蝽(nezaraviridula)、piezodorus guildingi、稻缘椿象(leptocorisa varicornis)、温带臭虫(cimexlectularius)、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

67、缨翅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蓟马(thrips spp.)、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68、等翅目: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南方散白蚁(reticulitermes virginicus)、heterotermesaureus、西方散白蚁(reticulitermes hesperus)、coptotermes frenchii、shedorhinotermes spp.、桑特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antonensis)、reticulitermesgrassei、reticulitermesbanyulensis、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reticulitermes hageni、美黑胫散白蚁(reticulitermes tibialis)、湿木白蚁(zootermopsis spp.)、楹白蚁(incisitermes spp.)、缘白蚁(marginitermes spp.)、大白蚁(macrotermes spp.)、大锯白蚁(microcerotermes spp.)、蛮白蚁(microtermes spp.);

69、双翅目:斑潜蝇(liriomyza spp.)、家蝇(musca domestica)、斑蚊(aedes spp.)、家蚊(culex spp.)、疟蚊(anopheles spp.)、厕蝇(fannia spp.)、废蝇(stomoxys spp.);

70、膜翅目:红蚁(iridomyrmex humilis)、火蚁(solenopsis spp.)、法老蚁(monomorium pharaonis)、atta spp.、收获蚁(pogonomyrmex spp.)、弓背蚁(camponotusspp.)、小家蚁(monomorium spp.)、臭家蚁(tapinoma sessile)、铺道蚁(tetramoriumspp.)、xylocapa spp.、胡蜂(vespula spp.)、长足胡蜂(polistes spp.);

71、食毛目:羽虱(chewing lice);

72、虱目:吸血虱(sucking lice)、耻阴虱(pthirus pubis)、虱类(pediculusspp.);

73、直翅目:黑蝗(melanoplus spp.)、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蝼蛄(gryllotalpidae)(蝼蛄(mole crickets));

74、蜚蠊目:蜚蠊(cockroaches)、东方蠊(blatta orientalis)、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长须蜚蠊(supellalongipalpa)、澳洲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宾夕法尼亚木蠊(parcoblatta pennsylvanica)、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蔗蠊(pycnoscelussurinamensis);

75、蚤目:跳蚤(ctenophalides spp.)、人蚤(pulex irritans);

76、蜱螨目:叶螨科(tetranychidae)、真足螨科(eupodidae)、瘿螨科(eriophyiade)、植绥螨科(phytoseiidae)、粉螨科(acaridae),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叶螨(tetranychusspp.)、蜘蛛螨(panonychus spp.)、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东方叶螨(eotetranychus carpin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柑桔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aculus pelekassi、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 phoenicis)、牛蜱(boophilus spp.)、变异革蜱(dermacentorvariabilis)、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sanguineus)、美洲花蜱(amblyommaamericanum)、真蜱(ixodes spp.)、猫背肛螨(notoedres cati)、疥螨(sarcoptesscabiei)、尘螨(dermatophagoides spp.);

77、线虫纲(nematoda):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包囊线虫(heterodera spp.)、冠线虫(hoplolaimus columbus)、针刺线虫(belonolaimus spp.)、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rotylenchusreniformis)、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茎线虫(ditylenchusspp.)、叶芽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稻田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

7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害虫可以选自小菜蛾、褐飞虱、草地贪夜蛾、粘虫、韭菜迟眼蕈蚊、点蜂缘蝽、茶小绿叶蝉或紫薇绒蚧。

7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描述的定义和优选项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了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主题和思想,这些组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