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0264发布日期:2023-03-04 02:1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糖类经济作物,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广泛种植。在甘蔗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严重阻碍甘蔗生长,其中甘蔗苗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甘蔗生长的世界性甘蔗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在我国各植蔗区也相当普遍和严重,导致甘蔗减产、甘蔗品质变差。
3.因此,如何防治甘蔗黄化对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甘蔗黄化病上的应用。
5.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所述该菌命名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保藏号为cctccno:m20221575;保藏地点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22年10月17日。
6.进一步的,上述菌株是从甘蔗根围土壤分离得到的。
7.本技术还提供上述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在防治甘蔗黄化病上的应用。
8.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具体是利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制备一种防治甘蔗黄化病的微生物制剂。
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10.(1)活化: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接种于培养基a中,于32℃下培养48h;
11.(2)培养:将经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培养基b中,于28-30℃、150-180r/min下振荡,培养24h,得到培养液;
12.(3)发酵:将种子培养液以5%的接种比例接种于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于30-34℃、150-180r/min下培养,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培养,无菌空气的通入量为发酵罐体积的1/20,直至发酵液中95%以上的菌体产生芽孢,且芽孢的数量超过10亿个/ml,即可得到发酵液;
13.(4)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分离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和碳酸氢钙,混合均匀,即可得到微生物制剂;
14.其中,所述培养基a为:lb培养基;所述培养基b为:高泽氏一号培养基。
15.lb培养基和高泽氏一号培养基均为已知培养基。
16.进一步的,上述微生物制剂用于对甘蔗黄化病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包括将得到的微生物制剂通过浸泡、根施和/或喷淋的方式对甘蔗进行处理;
17.其中,浸泡具体为:将甘蔗种节放入调配好的微生物制剂中浸泡2-4小时后,放入地块进行种植;根施具体为:将微生物制剂对甘蔗根部进行滴灌处理;喷淋具体为:当甘蔗出苗后,使用微生物制剂对甘蔗叶进行喷淋,或者采用微生物制剂对黄化的甘蔗叶进行喷淋。
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通过本技术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经过发酵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制剂,可促进叶绿体蛋白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防治甘蔗黄化叶病,同时能够促进甘蔗生长,经试验验证,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菌株在平皿上的形态图;
21.图2为本发明菌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的菌落形态;
22.图3为现场黄化地块图;
23.图4为经过两组方式处理图4中的黄化地块,处理15天后现场效果图;
24.图3-4中,a区为采用对照组的无菌水进行处理,b区为采用试验组二的微生物制剂进行处理;
25.图5为试验田的一个黄化地块进行处理前的甘蔗植株生长情况图;
26.图6为图5中黄化地块采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的代谢产物(微生物制剂)进行处理10天后的甘蔗植株生长情况图;
27.图7为图5中黄化地块采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的代谢产物(微生物制剂)进行处理20天后的甘蔗植株生长情况图;
28.图8为图7的近景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和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的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1575;拉丁名为:paenibacilluspolymyxa。保藏地点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22年10月17日。
32.上述菌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全凤村丈四屯甘蔗地甘蔗根围土壤进行土壤采集并采用诱捕法进行分离。
33.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34.将本技术的菌株ks-ps04采用三角液体瓶培养基培养,于30摄氏度下培养48小时,接着采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所述菌株在平皿上的形态图如图1所示,其表面光滑,粘稠,弹性大,可拉成丝状;接着在显微镜下观察本技术多粘类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如图2所示,可见,显微镜下菌株的菌体形态呈椭圆形,长杆状。
35.本技术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于2022年10月1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1575。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38.(1)活化: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接种于培养基a中,于32℃下培养48h;
39.(2)培养:将经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培养基b中,于28℃、150r/min下振荡,培养24h,得到培养液;
40.(3)发酵:将种子培养液以5%的接种比例接种于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于30℃、150r/min下培养,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培养,无菌空气的通入量为发酵罐体积的1/20,直至发酵液中95%以上的菌体产生芽孢,且芽孢的数量超过10亿个/ml,即可得到发酵液;
41.(4)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分离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和碳酸氢钙,混合均匀,即可得到微生物制剂;
42.其中,所述培养基a为:lb培养基;所述培养基b为:高泽氏一号培养基。
43.实施例3:
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45.(1)活化: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ks-ps04接种于培养基a中,于32℃下培养48h;
46.(2)培养:将经活化后的菌株接种于培养基b中,于30℃、180r/min下振荡,培养24h,得到培养液;
47.(3)发酵:将种子培养液以5%的接种比例接种于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于34℃、180r/min下培养,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培养,无菌空气的通入量为发酵罐体积的1/20,直至发酵液中95%以上的菌体产生芽孢,且芽孢的数量超过10亿个/ml,即可得到发酵液;
48.(4)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分离取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和碳酸氢钙,混合均匀,即可得到微生物制剂;
49.其中,所述培养基a为:lb培养基;所述培养基b为:高泽氏一号培养基。
50.实施例3:
51.对甘蔗黄化叶的防治作用:
52.(1)试验田的选择及处理
53.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全凤村丈四屯的甘蔗黄化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前对该地块甘蔗黄化叶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该地块的黄化病发病率为50%。
54.(2)大田防效实验
55.申请人对试验田出现的黄化地块进行防效实验,具体分为试验组一、试验组二、试验组三和对照组;其中,以下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实施例2所述的微生物制剂。
56.试验组一:每亩施用100ml的微生物制剂;
57.试验组二:每亩施用200ml的微生物制剂;
58.试验组三:每亩施用300ml的微生物制剂;
59.对照组:每亩施用200ml的水。
60.施用方式为将微生物制剂/水对黄化的甘蔗叶进行喷淋。
61.上述各组的施用频率均为每隔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两次,于施用的第0天、第10
天、第20天对甘蔗种苗的生长情况(具体是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试甘蔗叶的叶绿素含量以及用量尺测量甘蔗种苗株高)进行调查,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均取平均值,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如表1所示:
62.表1各组甘蔗的处理结果对比
[0063][0064]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在甘蔗黄化植株中接种本技术的菌株发酵后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甘蔗黄化病,而且对甘蔗植株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试验证明,每亩施用200ml微生物制剂时,效果最佳。
[0065]
比较试验田部分甘蔗植株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生长情况如图4-5所示,图4为试验田出现的甘蔗黄化地块,分为a、b两区,图5为采用对照组的无菌水(a)和试验组二的微生物制剂(b)对图4中的黄化地块进行处理15天后的甘蔗植株生长情况,图中,b区的甘蔗植株表现出更健康的生长状态,且其黄化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0066]
可知,采用试验组二的处理液对植株进行浇灌,能够改善甘蔗黄化病同时促进甘蔗的生长,图6-8为试验组二的处理液对黄化地块进行处理第0天、第10天和第20天后的甘蔗植株生长现场图,图6中的甘蔗植株黄化情况严重,经过处理后的第十天,图7-图8中甘蔗植株黄化情况得到改善,至第20天,基本解决了甘蔗黄化的问题,且甘蔗生长状况良好。
[0067]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
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