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及其在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4020786发布日期:2023-05-05 00:1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及其在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及其在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玉米zea mays l.为禾本科poaceae玉蜀黍属zea l.植物,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中国每年的玉米产量超过2.6亿吨,占全国粮食产量近40%,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以玉米茎基腐病为主的玉米病害一直对玉米产业构成严重威胁。玉米茎基腐病又名玉米青枯病、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土传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时有发生,特别近年来,随着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耕作制度的变化,重迎茬面积不断增加,使得玉米茎基腐病逐渐加重。据统计,玉米茎基腐病一般年份发病率约为15%~20%,在多雨年份,我国部分玉米产地的发病率最高可达70%,严重时造成产量损失高达50%。目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和抗病品种,但由于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导致针对性的品种抗病很难实现;而化学防治中主要以三唑类杀菌剂为主,这类制剂的长期施用易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以及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2、生物防治作为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备受关注,但可供选择的生防菌株资源仍相对较少,因此筛选出更多对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高效生防菌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该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玉米常见病原菌玉米平脐蠕孢、细极链格孢、直帚枝杆孢、禾谷镰孢菌、大斑凸脐蠕孢、禾生炭疽菌和/玉蜀黍平脐蠕孢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具有被开发为生防药剂的潜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866。于2022年9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核粒链霉菌sm3-7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sclerogranulatus。

4、一种生物菌剂,包括上述菌株或者包括上述菌株的活性成分。

5、一种工程菌株,以上述菌株为基础构建而得。

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菌株或上述生物菌剂或上述工程菌株在防治玉米病害中的应用。

7、优选的,所述玉米病害为玉米茎基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叶枯病、玉米黑束病、玉米穗腐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炭疽病和/或玉米小斑病。

8、优选的,所述玉米病害由拟轮枝镰孢菌、玉米平脐蠕孢、细极链格孢、直帚枝杆孢、禾谷镰孢菌、大斑凸脐蠕孢、禾生炭疽菌和/或玉蜀黍平脐蠕孢引起。

9、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sm 3-7(1)不仅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还对玉米圆斑病、玉米叶枯病、玉米黑束病、玉米穗腐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炭疽病和玉米小斑病等常见玉米病害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2)田间实验证明,核粒链霉菌sm 3-7发酵液接种玉米植株后21d能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3)核粒链霉菌sm 3-7易于培养,其发酵液粗提物易于提取制备,且相比化学药剂,具有低毒、无污染、低残留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因此,核粒链霉菌sm 3-7具有被开发为生防菌制剂的潜力,对玉米真菌病害防治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866。

2.一种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或者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活性成分。

3.一种工程菌株,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为基础构建而得。

4.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或权利要求2所述生物菌剂或权利要求3所述工程菌株在防治玉米病害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病害为玉米茎基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叶枯病、玉米黑束病、玉米穗腐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炭疽病和/或玉米小斑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病害由拟轮枝镰孢菌、玉米平脐蠕孢、细极链格孢、直帚枝杆孢、禾谷镰孢菌、大斑凸脐蠕孢、禾生炭疽菌和/或玉蜀黍平脐蠕孢引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核粒链霉菌SM3‑7,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866,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于2022年9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株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发明核粒链霉菌SM3‑7,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玉米常见病原菌玉米平脐蠕孢、细极链格孢、直帚枝杆孢、禾谷镰孢菌、大斑凸脐蠕孢、禾生炭疽菌和/玉蜀黍平脐蠕孢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具有被开发为生防药剂的潜能。

技术研发人员:姚锦爱,黄鹏,刘文德,吴瀚翔,张杰,侯翔宇,余德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