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锌硒螯合物、功能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3558615发布日期:2023-03-22 13: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锌硒螯合物、功能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含锌、硒功能型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锌硒螯合物、功能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锌(zinc)、硒(selenium)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利用富锌富硒土壤生产富锌富硒农产品,是锌硒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施加含锌硒肥料,通过植物积累、转化可提高可食用部分含锌硒含量,是人体补锌、补硒最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3.目前,我国施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大多是水溶性无机盐,由于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大大地降低了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微量元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不易溶于水、又容易分解,且在与其他固态或液态肥料混合施用时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当前的微量元素肥料不能很好地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会降低肥料的肥效。
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机锌硒螯合物、功能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无机微量元素肥料不能很好地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锌硒螯合物、功能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上述无机微量元素肥料不能很好地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7.s1,提供甘氨酸溶液,所述甘氨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8.s2,将所述甘氨酸溶液和锌盐混合,得第一混合液,并将所述第一混合液的ph调节为4-8;然后将所述第一混合液在60-100℃下加热30-150min,得螯合反应液;
9.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甘氨酸和所述锌盐的摩尔比为1-4:1;
10.s3,对所述螯合反应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12.s4,向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得第二混合液;并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在2-8℃下静置10-14h,得第一处理液;
13.s5,将所述第一处理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固体产物;然后,将所述固体产物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粉末。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锌螯合物,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6.s10,提供甘氨酸溶液,所述甘氨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8%;
17.s20,将所述甘氨酸溶液和硒盐混合,得第三混合液,并将所述第三混合液的ph调节为6-8;然后,将所述第三混合液在40-80℃下加热60-120min,得螯合反应液;
18.所述第三混合液中,所述甘氨酸和所述硒盐的摩尔比为2-4:1
19.s30,对所述螯合反应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
20.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21.s40,向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得第四混合液;并将所述第四混合液在2-8℃下静置10-14h,得第二处理液;
22.s50,将所述第二处理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固体产物;然后,将所述固体产物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粉末。
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硒螯合物,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2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型肥料,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和/或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型肥料在提高茶叶锌和/或硒含量中的应用。
2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茶叶锌硒含量的方法,包括:将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和/或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进行稀释后,施加至茶树的叶部;
27.其中,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所示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28.和/或,
29.将有机锌螯合物的粉末和/或有机硒螯合物的粉末兑水后施加至茶树的根部;
30.其中,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粉末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粉末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31.进一步地,所述浓缩液的稀释倍数为500-1000倍。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33.本发明将甘氨酸作为螯合剂,并在特定ph等条件下将甘氨酸螯合亚硒酸钠、七水合硫酸锌后制备成螯合液,将得到的螯合液浓缩后得到可作为液体肥料的浓缩液,其经稀释后可直接喷施于植物表面;并且,浓缩液经无水乙醇处理和冷冻干燥处理后,可得到甘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硒的固体粉末,从而可以作为固体肥料施加于土壤中。
34.本发明将两种形式的肥料施用于作物后,可促进植物食用部位锌、硒含量的提高,增强土壤锌、硒的有效性,改善土壤ph和有机质;同时,甘氨酸作为螯合剂具有较高的螯合能力及较好的生物降解性,是edta较好的替代品,从而能够更好的螯合锌硒,提高螯合率,增加植物对锌硒的吸收,保证锌硒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甘氨酸螯合锌、实施例6中甘氨酸螯合硒、以及甘氨酸的红外光谱图。
37.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本发明利用甘氨酸螯合微量元素锌硒,大大提高了无机元素的利用率。需了解的是,我国施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多半是水溶性无机盐,由于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大大地降低了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螯合微量元素肥料与无机微量元素肥料相比,在土壤中不易被固定易溶于水又不分解,能很好地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可与其他固态或液态肥料混合施用而不发生化学反应,不降低任何肥料的肥效。
41.目前,微量元素螯合肥料绝大多数以edta或eddha等作为螯合剂,受限于技术效果,且因为edta的原料价格,导致生产的微量元素螯合肥的成本较高。
42.本发明中的有机态的锌硒功能型肥料主要是以甘氨酸和锌硒为原料螯合而成的甘氨酸螯合物,能够为富锌富硒植物提供技术支持。除此之外,甘氨酸还可以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同时有效加强作物对氮元素的吸收。
43.基于此,为有效提高作物中锌、硒的含量,改善作物品质,并为获得高效优质的富锌富硒作物奠定基础。
4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锌螯合物(甘氨酸螯合锌)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45.s1,提供甘氨酸溶液,所述甘氨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46.s2,将所述甘氨酸溶液和锌盐混合,得第一混合液,并将所述第一混合液的ph调节为4-8;然后将所述第一混合液在60-100℃下密闭加热30-150min,得螯合反应液;所述甘氨酸和所述锌盐的摩尔比为1-4:1。
47.s3,对所述螯合反应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可以作为液态锌肥。
48.为了获得固态锌肥,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
49.s4,向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入量可以为浓缩液的9倍),得第二混合液;并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在2-8℃下静置10-14h,得第一处理液。
50.s5,将所述第一处理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固体产物;然后,将所述固体产物进行冷冻干燥,得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粉末。
51.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概括为:
52.在反应釜放入甘氨酸加水溶解制备成溶液,加入称好的七水合硫酸锌,调节ph,加热,恒温反应得到螯合反应液,将螯合液放入旋转蒸发仪浓缩到体积的2/3得到螯合浓缩液
即得到一种甘氨酸螯合锌的液体肥料。
53.在得到甘氨酸螯合锌浓缩液以后可继续加入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干燥即得到甘氨酸螯合锌固体肥料。
54.基于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锌螯合物,采用如上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5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硒螯合物(甘氨酸螯合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56.s10,提供甘氨酸溶液,所述甘氨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8%。
57.s20,将所述甘氨酸溶液和硒盐混合,得第三混合液,并将所述第三混合液的ph调节为6-8;然后,将所述第三混合液在40-80℃下密闭加热60-120min,得螯合反应液;所述甘氨酸和所述硒盐的摩尔比为2-4:1。
58.s30,对所述螯合反应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可以作为液态硒肥。
59.为了获得固态硒肥,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
60.s40,向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入量可以为浓缩液的9倍),得第四混合液;并将所述第四混合液在2-8℃下静置10-14h,得第二处理液。
61.s50,将所述第二处理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固体产物;然后,将所述固体产物进行冷冻干燥,得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粉末。
62.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概括为:
63.在反应釜放入甘氨酸加水溶解制备成溶液,加入称量好的亚硒酸钠,调节ph,加热,恒温反应后得到螯合反应液,将螯合液放入旋转蒸发仪浓缩到原体积的2/3得到螯合即得到一种甘氨酸螯合硒的液体肥料。
64.在得到甘氨酸硒螯合浓缩液后可继续加入无水乙醇,离心分离后放入冷冻干燥机干燥即得到甘氨酸螯合硒固体肥料。
65.基于上述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硒螯合物,采用如上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66.基于上述有机锌螯合物和上述有机硒螯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功能型肥料,包括或为如上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和/或如上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
67.由于所述有机锌螯合物和所述有机硒螯合物对锌硒具有较强的螯合性,且能够作为液态肥和固态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型肥料在提高茶叶锌和/或硒含量中的应用。
68.示例性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茶叶锌硒含量的方法,包括:将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和/或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进行稀释后,施加至茶树的叶部;所述稀释的倍数可以为500-1000倍。
69.其中,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浓缩液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浓缩液)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浓缩液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浓缩液)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70.和/或,
71.将有机锌螯合物的粉末和/或有机硒螯合物的粉末兑水后施加至茶树的根部。
72.其中,所述有机锌螯合物的粉末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锌螯合物(粉末)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所述有机硒螯合物的粉末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硒螯合物(粉末)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73.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仅施加所述有机锌螯合物,也可以仅施加所述有机硒螯合物;当两者均需施加时,可以将两者间隔施加(即将两者在不同时间单独施加至土壤或叶面),以避免两者在土壤或植物生长体系中产生反作用;当然,在需将两者同时施加时,也可以将两者共同施加,两者虽然会在整个体系中存在部分抑制的作用,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依然能起到进步意义。
74.需说明的是,当ph《6时,即ph在酸性条件下,h
+
将与金属离子竞争供电子基团,不利于甘氨酸螯合盐的生成;当ph》9,在较高的碱性条件下,羟基与供电子基团争夺金属离子而生成沉淀,降低产品产出效率。
75.然而,本发明中,当ph为4时,甘氨酸螯合锌依然具有较大的螯合率,说明本发明对于ph的选择并不完全依赖于上述机理,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76.并且,意料不到的是,在制备甘氨酸螯合硒(非金属元素)时,ph保持在6-8,能提高甘氨酸螯合硒的螯合率,而ph为4时,却会抑制甘氨酸螯合硒的螯合率。
77.还需说明的是,在产品浓缩的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作为结晶促进剂,可以提高产率。真空冷冻干燥是先将物料中的水冻成冰,再在真空状态下,冰低温升华进行干燥,干燥效果好,能有效保持外观形态和物质结构,与烘干相比能够防护产品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进行二次反应的问题,可有效阻止产品与水生成结晶水,降低结晶水含量,晶体间的游离水易蒸发,有利于产品干燥,所得产品疏松不易结块,分散性好,产品质量高,易于保存。
78.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举例说明:
79.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锌和硒元素螯合率的测定采用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
80.螯合率(%)=螯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微量元素的总量
×
100%
81.一、甘氨酸螯合锌(有机锌螯合物)的制备
82.实施例1
83.将50g甘氨酸溶于盛有1l水的反应釜中,制备成5%的甘氨酸溶液。
84.向反应釜中混入七水合硫酸锌,并控制甘氨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摩尔比为4:1,得混合液,调节混合液的ph=6;将反应釜内密闭加热至80℃,恒温反应120min,得到螯合反应液;将螯合液放入旋转蒸发仪浓缩到原体积的2/3,得到甘氨酸螯合锌的浓缩液(甘氨酸螯合锌液体肥料)。
85.将得到的甘氨酸螯合锌的浓缩液加入9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后,放入4℃环境中静置12小时,将所得的沉淀离心分离后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60℃干燥36小时,即得到甘氨酸螯合锌的粉末(甘氨酸螯合锌固体肥料)。
86.实施例2
87.本实施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5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5%,混合液的ph为8,甘氨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摩尔比为1: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100℃,恒温反应的时长为15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88.实施例3
89.本实施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10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混合液的ph为6,甘氨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摩尔比为4: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100℃,恒温反应的时长为3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90.实施例4
91.本实施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10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混合液的ph为6,甘氨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摩尔比为2: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80℃,恒温反应的时长为15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92.实施例5
93.本实施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10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混合液的ph为4,甘氨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摩尔比为2: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80℃,恒温反应的时长为15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94.分析例1
95.实施例1-7中甘氨酸螯合锌粉末的螯合率如下表所示:
96.组别螯合率/%实施例184.21实施例280.20实施例394.70实施例482.89实施例592.30
97.二、甘氨酸螯合硒(有机硒螯合物)的制备
98.实施例6
99.将40g甘氨酸溶于盛有1l水的反应釜中,制备成4%的甘氨酸溶液。
100.向反应釜中混入亚硒酸钠,并控制甘氨酸和亚硒酸钠的摩尔比为2:1,得混合液,调节混合液的ph=6;将反应釜内密闭加热至40℃,恒温反应60min,得到螯合反应液;将螯合液放入旋转蒸发仪浓缩到原体积的2/3,得到甘氨酸螯合硒的浓缩液(甘氨酸螯合硒液体肥料)。
101.将得到的甘氨酸螯合硒的浓缩液加入9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后,得到的沉淀放入4℃环境中静置12小时,将所得的沉淀离心分离后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60℃干燥36小时即得到甘氨酸螯合硒的粉末(甘氨酸螯合硒固体肥料)。
102.实施例7
103.本实施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4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4%,混合液的ph为8,甘氨酸和亚硒酸钠的摩尔比为4: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60℃,恒温反应8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保持一致。
104.实施例8
105.本实施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8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8%,混合液的ph为8,甘氨酸和亚硒酸钠的摩尔比为4: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80℃,恒温反应8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保持一致。
106.对比例1
107.本对比例中,甘氨酸的加入量为80g,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8%,混合液的ph为4,甘
氨酸和亚硒酸钠的摩尔比为4:1,反应釜内的加热温度为80℃,恒温反应80min,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保持一致。
108.分析例2
109.实施例5-8中甘氨酸螯合硒粉末的螯合率如下表所示:
110.组别螯合率/%实施例650.94实施例748.32实施例845.79对比例138.32
111.三、甘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硒的结构分析
112.实施例9
113.对实施例3中的甘氨酸螯合锌粉末和实施例6中的甘氨酸螯合硒粉末进行物质结构分析,具体采用kbr压片法进行压片,测定400~4000cm-1
的红外图谱。甘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硒的红外光谱结构分析参见图1所示,图中自上至下依次为甘氨酸螯合锌、甘氨酸螯合硒和甘氨酸。
114.如图1所示,配体与锌和硒离子形成螯合物后,它的一些主要吸收峰同螯合配体相比教发生了明显位移,相对强度也有所改变,从而证实锌离子和硒离子与甘氨酸发生了配位作用。
115.羟基缔合峰缩小,这是因为发生配位反应后受其他基团的影响加大,在3100cm-1
左右的峰发生红移;1408cm-1
的吸收峰归属于—ch—基团。甘氨酸在2000cm-1
左右的—nh3
+
特征峰在螯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完全消失。3326cm-1
和3262cm-1
出现了n—h键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1599cm-1
和1392cm-1
出现的吸收峰分别是coo—的伸缩振动,较配体分别向低波数和高波数移动,表明coo—以单齿参与配位,分子中存在螯环。在543cm-1
和456cm-1
分别存在r—n的伸缩振动峰,这进一步说明螯合物的形成。3400cm-1
附近出现较宽吸收峰,表明螯合物中有水分子存在。由于羧酸根离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参与配位,水分子很可能在两个螯合物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特征吸收峰的变化表明,甘氨酸与锌和硒离子反应所形成的螯合物,是一种不同于母体分子的新化合物,肽键中的羰基及亚氨基、侧链或端基上的羧基是甘氨酸分子中参与锌和硒离子螯合的主要反应位点。通过红外光谱证明了有新物质生成。
116.四、甘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硒在提高茶叶中锌硒含量的应用
117.实施例10
118.1、供试材料:
119.供试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龄为一年生。
120.试验采取盆栽方式进行,采用的锌源来自实施例3,硒源来自实施例6。
121.本实施例中锌和硒的浓度由对应实施例中锌或硒的加入量乘以其螯合率后,换算得来;即:本实施例中锌和硒的浓度为螯合后锌和硒的浓度。
122.试验地点:
123.贵州大学茶学院人工气候室。条件设置为温度(22
±
2)℃,光照时长为12h/d,光照强度为8000lx,湿度65%的环境下。
124.2、试验设计:
125.试验总共8个处理,分为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形式。
126.土壤施肥组,将粉末状产品(固体肥料)兑水后使用,具体如下:
127.ck(t1):未施加肥料,仅施加等量的水。
128.单施锌(t2):锌浓度为2g/l,施加量为500ml/盆,每盆共3株茶树,每盆约15kg土。
129.单施硒(t3):硒浓度为200mg/l,施加量为500ml/盆,每盆共3株茶树,每盆约15kg土。
130.锌和硒配合施用(t4):锌浓度为2g/l,硒浓度为200mg/l,锌硒共同配制于同一水体中,施加量为500ml/盆,每盆共3株茶树,每盆约15kg土。
131.土壤施肥时均匀的把螯合后的溶液滴在距根茎15cm,深10cm处。盆栽茶树随机排列。1个月采摘1次(对茶叶采样),共3次。
132.叶面施肥组,将浓缩液(液体肥料)稀释后使用,具体如下:
133.ck(t5):未施加肥料,仅施加等量的水。
134.单施锌(t6):锌浓度为500mg/l,施加量为200ml/盆,每盆共3株茶树。
135.单施硒(t7):硒浓度为60mg/l,施加量为200ml/盆,每盆共3株茶树。
136.锌和硒混合施用(t8):锌浓度为500mg/l,硒浓度为60mg/l,锌硒共同配制于同一水体中,施加量为200ml/盆,每盆共3株茶树。
137.叶面喷施时用保鲜膜盖着盆中的土,以免溶液进入土壤中,喷时由上往下,先叶背面,再到叶的正面,喷到叶面上有水珠滴下为止。10天后对茶叶采样,每隔10天采一次,共采3次。
138.3、采样后用纯水洗去叶面上的灰尘和残留的锌、硒,放入-40℃冰箱中冷藏,等待检测。
139.茶叶检测结果:
140.土壤施肥的锌含量(mg/kg-1
)数据如下所示:
[0141] t1t2t3t430天19.8531.855.9413.3460天22.6877.7418.7028.3090天24.2653.5720.3941.41
[0142]
土壤施肥的硒含量(mg/kg-1
)数据如下所示:
[0143] t1t2t3t430天0.1420.0981.520.3960天0.1920.1362.161.3990天0.2000.0302.291.10
[0144]
叶面施肥的锌含量(mg/kg-1
)数据如下所示:
[0145] t5t6t7t810天10.3362.1832.2446.6320天13.1842.2523.9658.5030天19.8947.2625.3132.64
[0146]
叶面施肥的硒含量(mg/kg-1
)数据如下所示:
[0147] t5t6t7t810天0.150.255.353.2820天0.190.476.185.8530天0.280.344.774.23
[0148]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茶叶中的锌、硒含量,而且促进了茶树芽的萌发及生长。
[0149]
在土壤中施用甘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硒的吸收效率高,仅30天时在硒含量已经到达了富硒状态,由于土壤因素的综合影响锌含量在60天时达到富锌,在90天依然保持稳定状态。
[0150]
在叶面中施用甘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硒,发现在10到30天时一直保持着富锌和富硒的状态,为富锌和富硒农产品打下了基础。
[0151]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锌和硒配施对茶树的锌和硒的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叶面和土壤中混合施用都达到富硒茶(0.25mg/kg-4.0mg/kg)ny/t600-2002标准,且采摘时间长有利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本发明无毒无污染,安全环保,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0152]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