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0601发布日期:2023-03-08 05:3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业大多采用多品种、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饵来获得高产量的养殖模式。然而过多的增加水体营养,过度投饵,施肥加大放养密度,残余饵料和养殖品种的代谢物大量积聚于池塘底部,使水质恶化,溶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耗氧量(bod)增加,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生长,使水产动物出现渗透压不平衡、应激、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水产动物爆发性死亡并影响动物品质,给人们的健康造成间接危害。因此为缓解现有池塘水质恶化,微生物菌剂得到大力发展。在微生物菌剂制备过程中常需要用到发酵罐,发酵罐用完后需要进行清洗,现有发酵罐多利用水资源进行反复多次清洗,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且清洗方式多是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容易造成发酵罐内壁在清洗过程中留有死角,影响发酵罐内部清理的干净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水质改善所用的微生物菌剂制备完成后,发酵罐清洗过程中留有死角,清理干净度低的不足,提供一种水质改善所用的微生物菌剂制备完成后,发酵罐清洗过程中无死角,清理干净度高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工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其构成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分别为:3-7.5%的糖蜜、2-8

的海盐、2-7

的牛奶、1-5

的酵母膏、8-12%的鼠李糖菌种、80-87%的水。
6.该配方中的糖蜜、海盐、牛奶、酵母膏能为鼠李糖乳杆菌的培养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有效营养物质,从而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的正常生长增殖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把含有鼠李糖乳杆菌的微生物菌剂投入到需要处理的水质中,该微生物菌剂可以利用水质中的氨、亚硝酸盐和有机质,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抑制有害菌种的繁殖生长,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7.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工艺,采用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设备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按照配方称取各原料;
9.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糖蜜、海盐、牛奶、酵母膏溶解于培养基桶中,其中水温为25-35℃,30-40min搅拌均匀后得到培养基;
10.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培养基抽至发酵罐中,控制初始ph为6-7;
11.步骤四:将鼠李糖乳酸菌菌种经过活化后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8h后得到种子液;
12.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种子液接入到步骤三中的发酵罐中,发酵初始72h进行搅拌混合,随后密封发酵100h。
13.鼠李糖乳杆菌经过活化处理后再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确保把从外部的保存管中取出的鼠李糖乳杆菌,在接入到发酵罐时具有充分的活性,避免由于储存不当造成鼠李糖乳杆菌的活性不足,从而对最终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在应用到待处理的水质中,对改善水质的影响。发酵过程的密封发酵满足鼠李糖乳杆菌厌氧特性,有利于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罐中的正常生长,通过发酵罐中的搅拌,有利于使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罐中均匀分布,从而充分提高最终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中的鼠李糖乳杆菌的含量,有利于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罐中的快速生长。
14.作为优选,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设备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内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转轴侧面设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输送机构连通,所述转轴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齿条,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条啮合,所述连接板内部活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连接有第一清洁刷,所述第一清洁刷和发酵罐内壁贴接,所述连接板下端连接有第二清洁刷,所述第二清洁刷的下端和发酵罐底面贴接,所述发酵罐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和循环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循环装置和输送机构连通。当微生物菌剂制备完成后,发酵罐中会残留部分微生物菌剂,为避免下次发酵罐的正常使用,常对其进行清洗。通过把水从外部送至转轴内部的输送机构,以及从发酵罐出料口出来的洗涤水通过循环装置中的过滤器后,再次进入到转轴内的输送机构中,通过与输送机构连通的出水管流入到发酵罐中,在转轴转动的时候,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随着转动,通过转轴上的齿轮和连接板上的齿条,从而连接板不仅可以实现转动同时可以上下移动,连接板中的控制板连接的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的内侧壁进行清洁,连接板下端的第二清洁刷对发酵罐底部进行清洁,从而实现对发酵罐清洗时无死角,控制板和连接板的活动连接,从而当第一清洁刷使用时间过长后,第一清洁刷和发酵罐内壁贴接度变低,通过控制板的移动使第一清洁刷和发酵罐内壁仍然贴接,有利于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内壁的清洗,同时延长第一清洁刷的使用寿命,配合连接板的上下移动和转动,实现发酵罐清洗过程中,清洁度高、清洗过程无死角的目的。
15.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腔、输送塞、输送口,所述输送口置于转轴上且位于输送腔上端,所述转轴通过输送口和输送腔的上端连通,所述输送腔的下端和输送塞嵌接,所述出水管一端悬空,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和输送腔连通,所述循环装置的一端和出料口嵌接,所述循环装置的另一端穿过输送口后与输送腔连通,所述输送塞截面形状为t形。外部水通过输送口以及从循环装置中出来的水通过输送口,再次进入到输送腔中,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输送腔中的水从出水管流入到发酵罐中,配合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内壁的清洗,和第二清洁刷对发酵罐底面的清洗,从而实现发酵罐的清洗无死角的目的,发酵罐的清洗过程中清洁度高。当需要排放发酵罐中的水时,通过循环装置中的过滤器后水再次进入到输送腔中,通过输送腔进入到发酵罐中再次作为洗涤水,节省了水资源。通过输送塞和输送腔的嵌接,可以把输送腔中的水排空,确保输送腔的干净有利于下次使用。
1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后置于第一固定板上方,所述连接板
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后置于第二固定板下方,所述连接板分别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和控制板以连接板为中心左右相对应。在转轴转动过程中,转轴上的齿轮和连接板上的齿条连接,连接板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下移动,配合连接板连接的控制板,控制板连接的第一清洁刷,连接板底端连接的第二清洁刷,从而第一清洁刷和第二清洁刷可以在转动的同时上下移动,避免了常规对发酵罐清洗过程中只是同一方向的不足,从而实现发酵罐清洗过程中,无死角清洁度高的目的。
1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上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连接板下端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一端和连接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另一端悬空且背离齿条方向,所述第二限位块一端和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另一端悬空且背离齿条方向。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用于对连接板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连接板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滑落无法实现连接板的上下移动的目的,从而影响连接板连接的控制板连接的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内部的清洗,和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清洁刷对发酵罐底面的清洗。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块内部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内部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和滑槽连通,所述控制板上设有若干支板,所述支板一端置于连接板外侧,所述支板另一端穿过连接板后与控制板连接,所述控制板置于腔体内,所述控制板的上端穿过第一限位块内的滑槽后置于第一限位块的上端外侧,所述控制板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所在的位置和凹槽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插杆穿过控制板、凹槽所在的第一限位块后置于第一限位块的外侧。当控制板连接的第一清洁刷使用时间过长后,第一清洁刷和发酵罐内壁之间的贴合性变低,为确保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内壁的清洗,通过控制板的支板向靠近发酵罐内壁方向的移动和远离发酵罐内壁,来控制控制板的支板和腔体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第一清洁刷和发酵罐内壁的贴合性好,有利于在转轴转动时,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内壁的清洗。当调整好第一清洁刷和发酵罐内壁之间的距离后,通过插杆穿过控制板、凹槽所在的第一限位块后置于第一限位块的外侧,实现对控制板的固定。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清洁刷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一清洁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清洁头固定连接,所述支板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头嵌接,所述第一清洁头和发酵罐内壁贴接。当第一清洁头使用时间过久后,第一清洁头和发酵罐内壁之间的贴合性降低,通过第一连接头和支板的嵌接,从而便于更换新的第一清洁刷,有利于对发酵罐内壁的清洗。配合支板有若干个,有利于当转轴转动过程中,支板连接的第一清洁刷有多个,有利于对发酵罐内壁进行清洗,配合第二清洁刷对发酵罐底面的清洗,实现发酵罐的清洗无死角的目的,从而避免下次使用时,发酵罐中残留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块下端设有固定座,所述第二清洁刷一端和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二清洁刷另一端和发酵罐底面贴接。第二清洁刷一端和固定座铰接,第二清洁刷另一端和发酵罐底面贴接,从而当连接板在转轴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时,第二清洁刷也会随着靠近发酵罐的侧壁和远离发酵罐的侧壁,配合第一清洁刷对发酵罐内壁的清洗和循环装置,实现清洗无死角,节省水资源的目的。
21.作为优选,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出口阀、水泵、管道,所述管道一端和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出口阀安装在管道上且位于出料口下方,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和输送口滑动连接,所述管道上从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到靠近输送口的一端依次安装出口阀、过滤器、和水泵。当需要对发酵罐进行多次清洗时,通过向输送口中输送干净的水,以及从出料口出来的水经过
过滤器的过滤作用后,在水泵的作用下被送至输送口中,从输送口进入到输送腔中,再从出水管中进入到发酵罐中,对发酵罐的内壁和底面进行清洗,在实现对发酵罐的清洗的同时,可以节省水资源。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酵罐的清洁度高,节省水资源,避免了常规发酵罐的清洗只能是同一方向,本发酵罐的清洗不仅可以沿发酵罐内壁转动而且可以上下移动对发酵罐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无死角。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剖视图;
24.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25.图3是图1中左视图;
26.图4是图1中b处放大图;
27.图5是图1中c-c仰视图;
28.图6是图1中d处放大图;
29.图7是图1中连接板向下的剖视图。
30.图中:1.发酵罐,11.出料口;2.转轴,21.出水管,22.输送腔,23.输送塞,24.输送口;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齿轮,6.连接板,61.齿条,62.第一限位块,621.滑槽,63.第二限位块,631.固定座,64.腔体;7.控制板,71.插杆,72.支板;8.第一清洁刷,81.第一连接头,82.第一清洁头;9.第二清洁刷,10.循环装置,101.过滤器,102.出口阀,103.水泵,104.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32.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其构成组分及其重量配比分别为:3-7.5%的糖蜜、2-8

的海盐、2-7

的牛奶、1-5

的酵母膏、8-12%的鼠李糖菌种、80-87%的水。
33.一种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工艺,采用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设备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34.步骤一:按照配方称取各原料;
35.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糖蜜、海盐、牛奶、酵母膏溶解于培养基桶中,其中水温为25-35℃,30-40min搅拌均匀后得到培养基;
36.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培养基抽至发酵罐中,控制初始ph为6-7;
37.步骤四:将鼠李糖乳酸菌菌种经过活化后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8h后得到种子液;
38.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种子液接入到步骤三中的发酵罐中,发酵初始72h进行搅拌混合,随后密封发酵100h。
39.如图1、2、3所示,用于改善水质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设备包括发酵罐1,发酵罐1内部设有转轴2,转轴2内设有输送机构,转轴2侧面设有若干出水管21,出水管21和输送机构连通,转轴2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有齿条61,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齿轮5,齿轮5和齿条61
啮合,连接板6内部活动连接有控制板7,控制板7连接有第一清洁刷8,第一清洁刷8和发酵罐1内壁贴接,连接板6下端连接有第二清洁刷9,第二清洁刷9的下端和发酵罐1底面贴接,发酵罐1下端设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连接有循环装置10,循环装置10包括过滤器101,过滤器101和循环装置10可拆卸连接,循环装置10和输送机构连通。
40.如图1、2、3所示,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腔22、输送塞23、输送口24,输送口24置于转轴2上且位于输送腔22上端,转轴2通过输送口24和输送腔22的上端连通,输送腔22的下端和输送塞23嵌接,出水管21一端悬空,出水管21另一端和输送腔22连通,循环装置10的一端和出料口11嵌接,循环装置10的另一端穿过输送口24后与输送腔22连通,输送塞23截面形状为t形。
41.如图1所示,连接板6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3后置于第一固定板3上方,连接板6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4后置于第二固定板4下方,连接板6分别和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滑动连接,齿条61和控制板7以连接板6为中心左右相对应。连接板6上端设有第一限位块62,连接板6下端设有第二限位块63,第一限位块62一端和连接板6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62另一端悬空且背离齿条61方向,第二限位块63一端和连接板6下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63另一端悬空且背离齿条61方向。
42.如图1、4、5、6所示,第一限位块62内部设有滑槽621,连接板6内部设有腔体64,腔体64和滑槽621连通,控制板7上设有若干支板72,支板72一端置于连接板6外侧,支板72另一端穿过连接板6后与控制板7连接,控制板7置于腔体64内,控制板7的上端穿过第一限位块62内的滑槽621后置于第一限位块62的上端外侧,控制板7连接有插杆71,插杆71所在的位置和凹槽621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插杆71穿过控制板7、凹槽621所在的第一限位块62置于第一限位块62的外侧。
43.如图1、7所示,第一清洁刷8包括第一连接头81、第一清洁头82,第一连接头81和第一清洁头82固定连接,支板72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头81嵌接,第一清洁头82和发酵罐1内壁贴接。第二限位块63下端设有固定座631,第二清洁刷9一端和固定座631铰接,第二清洁刷9另一端和发酵罐1底面贴接。
44.如图3所示,循环装置10包括出口阀102、水泵103、管道104,管道104一端和出料口11固定连接,出口阀102安装在管道104上且位于出料口11下方,管道104的另一端和输送口24滑动连接,管道104上从靠近出料口11的一端到靠近输送口24的一端依次安装出口阀102、过滤器101和水泵。
45.实施例1:
46.实施例1中各原料及其重量配比见表1。
47.表1各原料及其重量配比
48.原料重量糖蜜3%海盐8

牛奶7

酵母膏5

鼠李糖乳杆菌菌种8%水87%
49.实施例1中,水温为25℃,40min搅拌均匀,发酵罐初始ph为6.0,密封发酵100h后得到微生物菌剂。把该微生物菌剂加入到需要改善水质的水体中,和不施用微生物菌剂的需要改善水体中的水相比,治理前水体bod5和codcr分别为450mg/l、670mg/l,把该微生物菌剂加入到需要改善水质的水体中,1个月治理后水体中的bod5和codcr浓度显著降低为10mg/l和30mg/l。
50.实施例2:
51.实施例2中各原料及其重量配比见表2。
52.表2各原料及其重量配比
53.原料重量糖蜜5%海盐5

牛奶3

酵母膏2

鼠李糖乳杆菌菌种10%水84%
54.实施例2中,水温为30℃,35min搅拌均匀,发酵罐初始ph为6.5,密封发酵100h后得到微生物菌剂,把该微生物菌剂加入到需要改善水质的水体中,和不施用微生物菌剂的需要改善水体中的水相比,治理前水体bod5和codcr分别为455mg/l、675mg/l,把该微生物菌剂加入到需要改善水质的水体中,1个月治理后水体中的bod5和codcr浓度显著降低为5mg/l和20mg/l;其它和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55.实施例3:
56.实施例3中各原料及其重量配比见表3。
57.表3各原料及其重量配比
58.原料重量糖蜜7.5%海盐2

牛奶2

酵母膏1

鼠李糖乳杆菌菌种12%水80%
59.实施例3中,水温为35℃,30min搅拌均匀,发酵罐初始ph为7,密封发酵100h后得到微生物菌剂,把该微生物菌剂加入到需要改善水质的水体中,和不施用微生物菌剂的需要改善水体中的水相比,治理前水体bod5和codcr分别为452mg/l、673mg/l,把该微生物菌剂加入到需要改善水质的水体中,1个月治理后水体中的bod5和codcr浓度显著降低为8mg/l和25mg/l;其它和实施例1中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