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和液体灌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21747发布日期:2023-03-25 12:1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和液体灌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核酸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和液体灌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基因诊断、转基因食品检测、个性化医疗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核酸提取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生物技术的需要,急需能够高通量、自动化的核酸提取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磁珠法核酸提取应运而生。磁珠法核酸提取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裂解—结合—洗涤—洗脱,操作简单、用时短,整个提取流程可以在36-40分钟内完成,并且磁珠与核酸的特异性结合使得提取的核酸纯度高、浓度大。此外,由于不使用传统方法中的苯、氯仿等有毒试剂,对实验操作人员的伤害减少到最少,符合现代环保理念。
3.申请人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3186098a,公开日:2021.07.30)中公开了一种一体化下开口核酸快提试管、快提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试管包括主管;主管内部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裂解区、洗涤区和洗脱区;裂解区与洗涤区以及洗涤区与洗脱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疏水密封层分隔开,并在洗涤区和洗脱区内分别设置有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主管内部腔体还设置有由裂解区延伸至洗脱区的磁道,磁道下端与主管一体成型并且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供磁棒伸入的开口,磁道上端封闭并且位于洗脱区内。使用时,磁棒伸进磁道中,通过磁力带动磁珠从裂解区移动到下方的洗脱区,从而将裂解区中裂解出来并结合在磁珠上的核酸转移到洗脱区,以便于后续的检测。
4.但申请人在制造上述试管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疏水密封层通常采用石蜡,而为了在裂解区、洗涤区和洗脱区的交界处设置石蜡,需要先将石蜡装入分隔塞,再将分隔塞装入主管内壁,并且注意到分隔塞与磁道外壁之间是具有供磁珠通过的空隙,该空隙还需要通过石蜡进行密封,但随着分隔塞在试管内的移动,位于分隔塞内侧的石蜡与磁道的外壁不断接触、摩擦,使得石蜡被部分消耗,石蜡无法封住分隔塞与磁道之间的空隙,从而起不到密封的作用。另外,主管的内径较小并且主管内还设置有磁道,不便于控制分隔塞在试管内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通过管本体上的液体通道注入相应的液体并且形成隔离层,确保各层液体流入正确的位置,并将相应的液体分隔开。
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包括:管本体,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腔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磁珠吸附腔、第一洗涤腔、第二洗涤腔和洗脱腔,第一洗涤腔、第二洗涤腔和洗脱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珠洗涤液、第二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磁珠吸附腔和第一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第一隔离层,第一洗涤腔和第二洗涤腔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第二隔离层,第二洗涤腔和洗脱腔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第三隔离层,第一隔离层、第二
隔离层和第三隔离层均为疏水层,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体通道,第一液体通道的第一液体出口位于第一洗涤腔内,所述的第一隔离层的密度小于第一磁珠洗涤液,第一隔离层通过第一液体通道进入第一洗涤腔并上浮到磁珠吸附腔和第一洗涤腔的交界处;管本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液体通道,第二液体通道的第二液体出口位于第二洗涤腔内,所述的第二隔离层的密度小于第二磁珠洗涤液,第二隔离层通过第二液体通道进入第二洗涤腔并上浮到第一洗涤腔和第二洗涤腔的交界处。
7.作为优选,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和第三隔离层的成分是石蜡、对溴苯甲醚、1-溴-3氯丙烷、凡士林中的一种。
8.作为优选,管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分隔塞和第二分隔塞,第一分隔塞与第一液体出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的第一隔离层形成在第一分隔塞内部,第一分隔塞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第二分隔塞与第二液体出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的第二隔离层形成在第二分隔塞内部,第二分隔塞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
9.作为优选,第一液体通道的第一液体入口位于管本体的顶部,第二液体通道的第二液体入口位于管本体的顶部,管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管盖,管盖将第一液体入口和第二液体入口封闭。
10.作为优选,管本体内还设置有在磁珠吸附腔、第一洗涤腔和第二洗涤腔之间延伸的磁棒通道,磁棒通道的下端至少位于第三隔离层的底部位置,磁棒通道的一端设置有供磁棒进入的磁棒入口。
11.作为优选,管本体包括可分离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内部中空并且下端开口,该开口即为所述的磁棒入口,连接杆内部形成所述的磁棒通道。
12.作为优选,底座上还设置有朝向上方开口的连接口,所述的第二洗涤腔位于连接口内,底座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反应管,反应管内设置有收集槽,所述的洗脱腔位于收集槽内,所述的第三隔离层位于收集槽的槽口位置。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应管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收集槽的槽口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14.作为优选,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二分隔部,第二分隔部将连接口上部遮住,并在第二液体出口处留有液体注入口;作为优选,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分隔部,第一分隔部与第二分隔部连接形成第二分隔塞,所述的第二隔离层位于第二分隔塞内部。
15.作为优选,该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合部;作为优选,卡合部为设置在管本体侧壁上向外凸出的第一卡合块;作为优选,卡合部为设置在底座侧壁上向外凸出的第二卡合块。
1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的液体灌装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s1:在单独分离出来的底座中,先加入洗脱液到反应管内,再加入液态的石蜡,并且石蜡位于洗脱液上方,等待石蜡凝固形成第三隔离层;s2:将底座组装到主管内形成管本体;s3:从第二液体通道中注入预定量的第二磁珠洗涤液,使得第二磁珠洗涤液进入第二洗涤腔,再从第二液体通道中注入预定量的液态石蜡,石蜡漂浮在第二磁珠洗涤液的上方,等待石蜡凝固形成第二隔离层;
s4:从第一液体通道中注入预定量的第一磁珠洗涤液,使得第一磁珠洗涤液进入第一洗涤腔,再从第一液体通道中注入预定量的液态石蜡,石蜡漂浮在第一磁珠洗涤液的上方,等待石蜡凝固形成第一隔离层。
17.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第一液体通道和第二液体通道,通过液体通道将对应的液体和隔离层注入到管本体内,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使用分隔塞将石蜡装入试管内,简化液体注入流程,并且确保液体的位置准确,起到分隔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核酸快速提取装置的立体图。
19.图2为核酸快速提取装置的分解图。
20.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剖图。
21.图4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5为管本体的剖面图。
22.图6为第一分隔塞的立体图。
23.图7为底座的立体图。
24.图8为底座内部的示意图。
25.图9为底座下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和2所示,一种核酸快速提取装置,该装置尤其适用于磁珠法核酸提取,该装置呈试管状,包括:管本体200和设置在管本体200顶部的管盖100,管盖100通常设计成可拆卸式或者可以部分开启,以便于向管本体200中添加待检测的样本和检测所需的试剂。管本体200包括主管和设置在主管下端的底座300,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00可拆卸的设置在主管上,并且下文中提取出来的核酸物质位于底座300内,从而提取完成后,可以将底座300从主管中拆卸,并单独拿到其它地方进行核酸检测。
27.如图2和3所示,管本体200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管状,管本体200内部设置有纵向延伸的腔体,腔体从上向下依次划分为:磁珠吸附腔201、洗涤腔202和洗脱腔203,洗涤腔202和洗脱腔203内分别设置有磁珠洗涤液(未示出)和核酸洗脱液(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通常在试管组装完成时,就配置在试管内,即在核酸提取前,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已经事先配置在试管内,而非临时装入。而磁珠吸附腔201内的试剂(例如核酸裂解液、样本和磁珠)可以是临时装入的,例如当试管组装完成时,添加裂解液(未示出)或者裂解液和磁珠的混合物到磁珠吸附腔201内;也可以在需要进行核酸提取时,临时将裂解液或裂解液和磁珠的混合物添加到磁珠吸附腔201;还可以在需要提取核酸时,直接将裂解后的溶液连同磁珠一起放入磁珠吸附腔201。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洗脱腔203位于底座300内,核酸洗脱液和下文中的第三隔离层在底座300从管本体200中拆卸后单独注入。
28.为了避免磁珠吸附腔201、洗涤腔202和洗脱腔203中的三种液体之间直接接触,磁珠吸附腔201和洗涤腔202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第一隔离层210,洗涤腔202和洗脱腔
203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隔开的第三隔离层(未示出),即裂解液和磁珠洗涤液之间以及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之间分别通过第一隔离层210和第三隔离层隔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裂解液、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均为水溶性液体,为了确保隔离效果,第一隔离层210和第三隔离层均为疏水层,例如石蜡、疏水液体层,具体可以为对溴苯甲醚、1-溴-3氯丙烷、凡士林中的一种或几种。
29.进一步,如图3所示,为了将磁珠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洗涤腔202分为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第一洗涤腔2021位于第二洗涤腔2022的上方,即第一洗涤腔2021与磁珠吸附腔201邻近,第二洗涤腔2022与洗脱腔203邻近,并且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之间通过第二隔离层220隔开,与第一隔离层210和第三隔离层类似的,第二隔离层220也为疏水层,例如石蜡、疏水液体层等。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珠洗涤液(未示出)和第二磁珠洗涤液(未示出),第一磁珠洗涤液用于除去与磁珠相结合的核酸中的蛋白质等杂质,第二磁珠洗涤液用于除去从第一磁珠洗涤液中带下来的无机盐等杂质。
30.如图3所示,管本体200内腔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在磁珠吸附腔201、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之间延伸的磁棒通道230,磁棒通道230的下端至少位于第三隔离层的底部位置,磁棒通道230的一端形成有供磁棒(未示出)进入的磁棒入口231,也就是说,磁棒伸进磁棒通道230后,可以在磁珠吸附腔201、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之间移动,从而带动磁珠(未示出)在试管内相应的移动,并且至少能移动到第三隔离层底部的位置,使得磁珠进入洗脱腔203。作为优选,磁棒通道230的下端延伸到洗脱腔203,从而磁棒能带动磁珠直接移动到核酸洗脱液中。
31.试管使用时,打开管盖100,将待提取核酸的样本、预定量的纳米磁珠以及裂解液放入磁珠吸附腔201内,裂解液对样本进行裂解,使得样本中的核酸物质溶解到裂解液中,并且与磁珠结合。过程中可以旋转、震动试管,以加速裂解过程。充分反应后,将磁棒从磁棒入口231中插入,并使其移动到磁珠吸附腔201内,这时磁珠在磁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磁珠通道230的外壁上,之后向下移动磁棒,磁珠跟随磁棒沿着磁珠通道230的外壁同步向下移动,从而磁珠及其上的核酸物质穿过第一隔离层210向下进入第一洗涤腔2021中(若第一隔离层210、第二隔离层220和第三隔离层采用石蜡,则需要事先对试管进行加热,将石蜡熔化)。在第一洗涤腔2021内,第一磁珠洗涤液对磁珠表面进行洗涤,除去与磁珠相结合的核酸中的蛋白质等杂质,之后磁棒继续向下移动,磁珠穿过第二隔离层220进入第二洗涤腔2022。在第二洗涤腔2022内,第二磁珠洗涤液对磁珠表面进行洗涤,除去从第一磁珠洗涤液中带下来的无机盐等杂质。之后,磁珠跟随磁棒继续向下移动穿过第三隔离层进入洗脱腔203,磁珠上结合的核酸物质转移到核酸洗脱液中。检测时,可以直接在试管中进行pcr或等温扩增反应,并且在核酸洗脱液中引入染料、探针、引物、酶和缓冲液等,使得外部设备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即可实时观察到pcr或等温扩增反应,并通过分析荧光值得到样品核酸的数量;或者将底座300从管本体200拔下后,拿至其他设备中进行核酸检测。
32.为了将上述的第一隔离层210、第二隔离层220以及第一磁珠洗涤液、第二磁珠洗涤液装入管本体200内,管本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体通道240和第二液体通道250,第一液体通道240用于将第一磁珠洗涤液和第一隔离层210依次注入到第一洗涤腔2021,第二液体通道250用于将第二磁珠洗涤液和第二隔离层依次注入到第二洗涤腔2022。
33.具体的,如图4和5所示,第一液体通道240的第一液体入口241位于管本体200的顶部,第一液体通道240的第一液体出口242位于第一洗涤腔2021内,第二液体通道250的第二液体入口251位于管本体200的顶部,第二液体通道250的第二液体出口252位于第二洗涤腔2022内。由此可知,第一液体出口242位于第二液体出口252的上方,并且分别位于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内,从而相应液体通道中的液体将流入对应的位置。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离层210的密度小于第一磁珠洗涤液,第二隔离层220的密度小于第二磁珠洗涤液,从而使得在液体注入时,第一隔离层210漂浮在第一磁珠洗涤液上方,第二隔离层220飘浮在第二磁珠洗涤液的上方。
34.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隔离层210、第二隔离层220和第三隔离层的材料都为石蜡进行举例,说明如何将这些液体注入到管本体200内。首先,将底座300从主管中分离出来,然后单独在底座300内先注入核酸洗脱液,再加入石蜡,石蜡冷却后即形成上文中的第三隔离层,之后将底座300安装到主管的下端。然后将预定量的第二磁珠洗涤液从第二液体入口251中注入,从而第二磁珠洗涤液从第二液体出口252中流出,由于第二洗涤腔2022的下方已经形成固态的第三隔离层,第二磁珠洗涤液将被保持再第三隔离层的上方。然后将预定量的呈液态的石蜡从第二液体入口241中注入,从而石蜡从第二液体出口252进入第二洗涤腔2022,注意到石蜡的密度小于第二磁珠洗涤液,因此石蜡会上浮到第二磁珠洗涤液的顶部,从而在第二磁珠洗涤液的上方形成第二隔离层220,等待石蜡冷却,第二隔离层220变为固态。之后,将预定量的磁珠洗涤液从第一液体入口241中注入,从而磁珠洗涤液从第一液体出口242进入第一洗涤腔2021,由于下方的石蜡已经凝固,磁珠洗涤液将被保持在第二隔离层220的上方。然后,将预定量的呈液态的石蜡从第一液体入口241中注入,从而石蜡从第二液体出口252进入第一洗涤腔2021,同样的,由于石蜡的密度小于磁珠洗涤液,因此石蜡会上浮到磁珠洗涤液的顶部,从而在磁珠洗涤液的上方形成第一隔离层210,等待石蜡冷却,第一隔离层210变为固态。之后如有需要再将裂解液直接从管本体200上部的开口中注入即可。
35.当隔离层采用疏水液体层也如上述方式一样,但需要注意,疏水液体层不会像石蜡那样凝固,因此,为了确保第三隔离层能将第二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隔开,第三隔离层的密度应当介于第二磁珠洗涤液和核酸洗脱液之间,为了确保第二隔离层220的密度应当介于第一磁珠洗涤液和第二磁珠洗涤液之间。
36.由上述方法可知,第一隔离层210通过第一液体通道240进入第一洗涤腔2021并上浮到磁珠吸附腔201和第一洗涤腔2021的交界处。第二隔离层220通过第二液体通道250进入第二洗涤腔2022并上浮到第一洗涤腔2021和第二洗涤腔2022的交界处。
37.通过上述的方法,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使用分隔塞形成隔离层,本技术的结构简化了液体注入的方式,有利于第一隔离层210、第二隔离层220和第三隔离层的形成,并且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隔离层无法起到密封作用的问题。
38.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通道240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5所示,管本体200左侧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延伸壁243,第一延伸壁243为半圆弧形,第一延伸壁243的两个连接端244(图5为剖视图,仅示出了其中一个连接端244)设置在管本体200的内壁上,并且第一延伸壁243向管本体200内侧(图5中右侧)凸出,使得第一延伸壁243的内壁与管本体200的内壁之间形成纵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并且第一通道的上端位于管本体200的顶
部,第一通道的下端位于第一洗涤腔2021,第一通道即为第一液体通道240。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液体通道250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5所示,管本体200右侧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延伸壁253,第二延伸壁253为半圆弧形,第二延伸壁253的两个连接端254设置在管本体200的内壁上,并且第二延伸壁253向管本体200的内侧(图5中左侧)凸出,使得第二延伸壁253的内壁与管本体200的内壁之间形成纵向延伸的第二通道,并且第二通道的上端位于管本体200的顶部,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第二洗涤腔2022,第二通道即为第二液体通道250。
40.如图5所示,第一液体通道240和第二液体通道250设置在管本体200内壁的相对侧,避免应力集中,同时由于两者之间相隔较远的距离,也便于液体的注入。
41.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隔离层210和第二隔离层220的材料采用石蜡时,管本体200内仍然可以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设置分隔塞,例如在图3、4和5中,管本体200内腔中设置有第一分隔塞260和第二分隔塞270,所述的第一隔离层210位于第一分隔塞260内部,所述的第二隔离层220位于第二分隔塞270内部。只不过本实施例中的分隔塞的作用不再是将石蜡装入试管内,而是便于石蜡的凝固和成型。
42.图5和图6示出了第一分隔塞260的示意图,第一分隔塞260的外形大致与管本体200的内腔相适应,第一分隔塞26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延伸壁243和第二延伸壁253的外形相适应的第一凹口261和第二凹口262,第一分隔塞260的中心设置有与磁棒通道230的外壁相适应的中心孔263,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孔263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凸肋264,通常的,凸肋264为纵向延伸的长条状。由于凸肋264的存在,第一分隔塞260能配合在磁棒通道230上,而不会在管本体200内随意移动,并且由于设置了凸肋264,使得第一分隔塞260的内壁和磁棒通道230的外壁之间形成了供磁珠通过的空隙。此外,第一分隔塞260为中空结构,内部形成有腔室,并且第一分隔塞260的周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265,这些通孔265与内部的腔室连通,并且第一液体出口242位于通孔265的位置,使得石蜡从第一液体出口242流出后,从这些通孔265进入腔室,借助第一分隔塞260将石蜡保持在腔室中,有助于石蜡的凝固。更重要的是,第一分隔塞260的顶面上设置有排气孔266,使得石蜡凝固时,内部的气体从排气孔266中排出,从而石蜡能铺满整个管本体200的内腔,不留空隙,随着石蜡由外向内逐渐冷却,在管本体200内形成致密的第一隔离层210,确保将下方的液体与上方的液体隔开。
43.另外,第一分隔塞260的顶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向上凸出的搅拌棒267,搅拌棒267围绕圆周方向分布,搅拌棒267通常一体成型在第一分隔塞260上,在裂解的过程中,摇晃或震动试管,则样本和裂解液与搅拌棒267发生碰撞,起到搅拌作用,以加速反应过程。
44.为了保证第一分隔塞260能准确的定位在管本体200内,管本体200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面(未示出),第一分隔塞260的下端配合在台阶面上,从而实现第一分隔塞260的定位。
45.如图4和5所示,第二分隔塞270的形状与第一分隔塞260大致相同,但更好的,第二分隔塞270包括可相互分离的第一分隔部271和第二分隔部272,第一分隔部271一体成型在管本体200的内壁上,第二分隔部272位于底座300上(参见图7),第二分隔部272呈圆片状,第二分隔部272作为第二分隔塞270底部的同时可以充当底座300的盖子,以保证底座300从管本体200中拆下来之后,底座300内部的液体不会漏出。
46.第一分隔部271和第二分隔部272之间也如同第一分隔塞260一样形成有腔室,并且第二分隔塞270的圆周方向上也设置有若干个通孔,第二液体出口252的位置与该通孔对应,使得石蜡从第二液体出口252流出后,流入第二分隔塞270的内部;此外,第二分隔塞270和磁棒通道230的外壁之间也留有供磁珠通过的空隙,第二分隔塞270的顶面上也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作用与第一分隔塞260中的相同。
47.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磁棒通道230的上端封闭,磁棒入口231位于底座300的底部,也可以认为磁棒入口231位于管本体200或试管的底部。
48.作为磁棒通道230的具体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底座300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纵向向上延伸且呈柱形的连接杆310,连接杆310上端封闭、内部中空并且下端开口,该开口即为磁棒入口231,连接杆310内部即为磁棒通道230。
49.如图8所示,底座300上还设置有朝向上部开口的连接口301,连接口301连接在管本体200的内部,第二洗涤腔2022形成在连接口301内,连接口301的上方设置有上文中的第二分隔部272(参见图7),第二分隔部272将连接口301的上部封闭,但在第二液体通道250的位置形成有供液体进入的液体注入口302,使得从第二液体出口252中流出的液体能流进连接口301内。
50.如图7所示,为了将第二分隔部272安装在连接口301上,底座300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卡扣320,卡扣320的内侧面为斜面,并在卡扣320的下端形成有卡接槽,第二分隔部272位于卡接槽内,使得第二分隔部272被保持在卡扣320上。
51.如图9所示,底座300的下部还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反应管330,通常的,反应管330的数量为2-8个,反应管330内具有朝向上方敞口的收集槽303(参见图3),在注入核酸洗脱液时,核酸洗脱液流入收集槽303,并最终进入反应管300内部。上文中的洗脱腔203位于反应管330内。上文中的第三隔离层位于收集槽303的槽口3031位置,以将洗脱液封装在反应管330内部。并且注意到槽口3031的直径较小,即使石蜡的密度大于核酸洗脱液,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石蜡仍然会保持在槽口3031的位置,而不会沉到核酸洗脱液下方。设置多个反应管330的目的在于进行核酸检测时,可以形成多个对照组。k此外,为了便于磁珠在向下移动时均匀的进入各个反应管330内,反应管330围绕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槽口3031为漏斗状,具体的,如图8所示,槽口3031包括倾斜的连接面3032,相邻的两个槽口3031的连接面3032的顶端相交形成连接线3033,连接线3033沿径向延伸,使得各个反应管330在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面积,从而磁珠在沿着磁棒通道230外壁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均匀的进入各个槽口3031内,最终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反应管330内。
52.为了便于底座300的安装固定并且防止底座300装反,底座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管本体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配合在第二连接部中。
53.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为固定设置在底座300上的凹槽340,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管本体200侧面并向下凸出的凸块280,凸块280插接在凹槽340内,并且向凹槽340所在的位置施力,以将底座300固定在管本体200上。
54.更进一步,底座300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环状凸缘350,环状凸缘350抵接在主管的底部,作为与主管连接时的限位,凹槽340设置在环状凸缘350上。
55.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试管内的液体从下方漏出,底座300和主管的内壁之间还是
设置有密封圈600。
56.如图4所示,管盖100设置在管本体200的顶部,管盖100将第一液体入口241和第二液体入口251封闭,防止磁珠洗涤液从管本体200中流出。
57.进一步,管盖100具有储存部110,储存部110为圆柱形,储存部110向下伸进管本体200内,储存部110的下端形成有储存口111,储存口111的下部设置有封底(未示出),从而在储存口111中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放入磁珠,从而使得磁珠保存在试管内,不再需要用额外的容器来携带。
58.封底的材料可以采用锡纸等便于撕除或戳破的材料,为了便于戳破锡纸,管盖100与管本体200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并且磁棒通道230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封底设置并能刺穿封底的穿刺部232。使用时,向下旋拧管盖100,使得锡纸向下移动,最终被穿刺部232刺破,然后反向旋拧管盖100,将穿刺部232从锡纸中移除,从而管盖100内的磁珠将落入磁珠吸附腔201内。
59.试管在进行核酸检测时,通常需要进行旋转,为了便于驱动装置带动试管进行旋转,试管上设置有卡合部,以便于与驱动装置连接,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管本体200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卡合块290,使用时,第一卡合块290卡接在驱动装置的凹槽内,从而将试管周向锁定,以便于驱动装置带动试管旋转。此外,由于底座300可能单独拆出进行检测,因此在底座300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卡合块360,使得当底座300拆出后,驱动装置能单独带动底座300旋转。
6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管本体200的内壁上设置第一液体通道240和第二液体通道250,通过液体通道将对应的液体和隔离层注入到管本体200内,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使用分隔塞将石蜡装入试管内,简化液体注入流程,并且确保液体的位置准确,起到分隔作用。
61.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列,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