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9919发布日期:2022-08-03 02:0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于附属产业产品的新需求。一些特种膜材,如聚氨酯涂层类、聚酰亚胺涂层类等,正在成为新的增长需求。
3.然而这些膜材的涂层,因产品需求,往往需要做到高内聚性或高弯曲模量等。这就导致涂层很“硬”,微小的形变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应力,从而带着膜材也发生形变,形成卷边现象。目前解决卷边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将涂层浆料与膜材浆料进行同步挤出,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消除应力影响,二是将膜材的“挺度”提升,从而可以对抗硬质涂层所带来的应力影响。
4.但是上述两个方法的局限性都很明显。第一种方法,同步挤出过程涂层浆料与膜材浆料会发生互相渗透,影响各自涂层的性能。第二种方法,膜材如pet,首先本身挺度就已经非常强,替代品对膜材挺度的提升很有限;其次,膜材的选择往往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考量,通常还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高湿、高绝缘等性能要求,更换膜材类型往往顾此失彼。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该保护膜中的第一涂覆层可充分释放第二涂覆层的应力,防止保护膜出现卷边。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包括基膜层、第一涂覆层、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设置于基膜层与第二涂覆层的中间;所述基膜层的弯曲模量小于第二涂覆层的弯曲模量;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弯曲模量为0。
8.所述第一涂覆层为丙烯酸涂层或聚异丁烯涂层。
9.所述第二涂覆层为聚丙烯酰胺涂层、tpu涂层、tpe涂层、pi涂层、pei涂层、pa涂层、pes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厚度为1~10μm。
11.所述第二涂覆层的厚度为10~60μm。
12.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10~100μm。
13.当所述第二涂覆层具有粘性时,在所述第二涂覆层之上还设置有离型膜层。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卷边的保护膜中,在保护膜的基膜之上设置弯曲模量为0的第一涂覆层作为缓冲层,再在其上设置弯曲模量大于基膜的第二涂覆层。如果没有第一涂覆层而直接在基膜上设置第二涂覆层,第二涂覆层在涂布后的加热固化过程中,其与膜材间会因加热“膨胀”的原因,分子间作用力变弱,涂层与基材间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涂布出烘箱降温“冷却”后,第二涂覆层的弯曲模量更大,收缩性更强,从而会“带弯”膜材,引起卷边问题。而在基膜层与第二涂覆层间设置弯曲模量为0的第一涂覆层作为缓冲层后,第一
涂层很“软”,基膜与第二涂层在高低温冲击时产生的应力通过第一涂覆层得以释放,进而避免了保护膜发生卷边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防卷边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膜层、2-第一涂覆层、3-第二涂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包括基膜层1、第一涂覆层2、第二涂覆层3,所述第一涂覆层设置于基膜层与第二涂覆层的中间;所述基膜层的弯曲模量小于第二涂覆层的弯曲模量;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弯曲模量为0。
18.所述第一涂覆层为丙烯酸涂层或聚异丁烯涂层,其柔软性高,其可由具有粘性或者无粘性的丙烯酸胶水或聚异丁烯等胶水经涂布后形成。
19.所述第二涂覆层为聚丙烯酰胺涂层、tpu涂层、tpe涂层、pi涂层、pei涂层、pa涂层、pes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涂层均具备高内聚和高剪切性,其弯曲模量高于第一涂覆层和基膜层,可赋予保护膜不同的功能。
20.所述第二涂覆层为有粘性或者无粘性的聚丙烯酰胺涂层、tpu涂层或tpe涂层、pi涂层、pei涂层、pa涂层、pes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所述第二涂覆层优选为具备阻燃、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高湿、和/或高绝缘性的聚丙烯酰胺涂层、tpu涂层、tpe涂层、pi涂层、pei涂层、pa涂层、pes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这样的涂层可赋予保护膜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产品的需求。
22.当所述第二涂覆层具有粘性时,在所述第二涂覆层之上还设置有离型膜层。
23.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厚度为1~10μm。
24.所述第二涂覆层的厚度为10~60μm。
25.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10~100μm。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卷边的保护膜中,在保护膜的基膜之上设置弯曲模量为0的第一涂覆层作为缓冲层,再在其上设置弯曲模量大于基膜的第二涂覆层。如果没有第一涂覆层而直接在基膜上设置第二涂覆层,第二涂覆层在涂布后的加热固化过程中,其与膜材间会因加热“膨胀”的原因,分子间作用力变弱,涂层与基材间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涂布出烘箱降温“冷却”后,第二涂覆层的弯曲模量更大,收缩性更强,从而会“带弯”膜材,引起卷边问题。而在基膜层与第二涂覆层间设置弯曲模量为0的第一涂覆层作为缓冲层后,第一涂层很“软”,基膜与第二涂层在高低温冲击时产生的应力通过第一涂覆层得以释放,进而避免了保护膜发生卷边现象。
27.上述参照实施例对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层、第一涂覆层、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设置于基膜层与第二涂覆层的中间;所述基膜层的弯曲模量小于第二涂覆层的弯曲模量;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弯曲模量为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层为丙烯酸涂层或聚异丁烯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覆层为聚丙烯酰胺涂层、tpu涂层、tpe涂层、pi涂层、pei涂层、pa涂层、pes涂层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厚度为1~1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覆层的厚度为10~6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10~1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边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涂覆层具有粘性时,在所述第二涂覆层之上还设置有离型膜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卷边的保护膜,包括基膜层、第一涂覆层、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设置于基膜层与第二涂覆层的中间;所述基膜层的弯曲模量小于第二涂覆层的弯曲模量;所述第一涂覆层的弯曲模量为0;该保护膜中的第一涂覆层可充分释放第二涂覆层的应力,防止保护膜出现卷边。护膜出现卷边。护膜出现卷边。


技术研发人员:朱润雨 梁龙 李俊生 李奎 万中梁 李鑫 刘杰 刘伟 汪峰 张东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徽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2/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