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0692发布日期:2022-11-22 23:1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添加剂制备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在动物饲料中补充维生素c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寒冷等应激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问题,常在动物免疫、扩群、出栏前使用,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国外不同的是,现在国内常采用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c,第一步发酵是以d-葡萄糖为原料加氢催化生成d-山梨醇,然后再加入假单胞杆菌氧化获得l-山梨糖;第二步发酵是l-山梨糖通过小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大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等伴生菌混合发酵得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最后将2-酮基-l-古龙酸依次采用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甲醇-硫酸溶液洗脱后直接内脂化、烯醇化为维生素c;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第一步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母液ph值在8.0-8.5之间,从而避免葡萄糖的c-2位差向异构物被还原成甘露醇,由于菌株发菌过程是产酸的,所以需要按量通入氨水来维持ph值的稳定,但是现有的发酵装置中氨水的加入都是简单的淋入,氨水的均匀分布过程较慢,在一段时间内往往造成局部ph值高而其他部分ph值依然没有得到调节的现象,这不利于维持整个发酵装置内的ph均匀稳定,从而给维生素c的制备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具有改进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发酵装置,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发酵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心池和周围池;所述中心池内同轴设置有隔断板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若干根氨水补充管,出液管的下方还连接有多组进液组件,多组进液组件沿出液管的横截面周向均匀分布,各组进液组件分别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倾斜进液管,所述倾斜进液管上设置有泵且倾斜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周围池相连通,泵下游的倾斜进液管内设置有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乱流柱;
6.所述周围池的外侧还设置有监测井,所述监测井通过连通口与周围池相连通,所述连通口与监测井同高,所述监测井上沿竖直方向均布有多个ph检测仪。
7.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池的上侧开口处和靠近隔断板处周向均布有多个溢流口。
8.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下段包括与倾斜进液管相连通的竖直部和设置在竖直部上的膨大部,所述上段螺接在膨大部上。
9.进一步的,所述隔断板固设在所述上段上,所述中心池内设置有与所述隔断板相配合的环沿,所述环沿的上侧设置有橡胶垫圈。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段的上侧开口处配合设置有锥形导流帽。
11.进一步的,所述乱流柱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乱流柱的两端固设在倾斜进液管的内壁上。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在调节ph值时可以使母液和氨水充分的混合,周围池内的母液可以自上而下迅速的完成ph值调节,从而避免了传统发酵设备较长时间内各处ph值不同的弊端,有利于维生素c制备过程的高质量完成。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倾斜进液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二步发酵法制取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发酵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中心池1和周围池2;中心池1内同轴设置有隔断板3和出液管4,隔断板3将中心池1分隔为在上的走液腔和在下的设备腔,中心池1的上侧开口处和靠近隔断板3处分别沿中心池1周向均布有多个溢流口5,其中,靠近隔断板3处设置的溢流口5的底面不高于隔断板3的上表面,从而保证液体全部流出,出液管4上连接有两根氨水补充管6,出液管4的下方还连接有两组进液组件,两组进液组件沿出液管4的横截面周向均匀分布,各组进液组件分别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倾斜进液管7,倾斜进液管7上设置有泵且倾斜进液管7的下端与周围池2相连通,泵下游的倾斜进液管7内设置有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乱流柱8,乱流柱8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平行边中较长的一侧朝向泵的出口,乱流柱8的两端固设在倾斜进液管7的内壁上,液体经泵送出后到达乱流柱8并在乱流柱8身后形成漩涡,倾斜进液管7送出的漩涡在出液管4内碰撞形成湍流态的液体流,湍流态的液体流充分混合氨水补充管6中送出的氨水然后被送至走液腔内;
20.周围池2的外侧还设置有监测井9,监测井9通过连通口10与周围池2相连通,连通口10与监测井9同高,监测井9上沿竖直方向均布有三个ph检测仪11,三个ph检测仪11可以
实时监测不同深度液体处的ph值。
21.出液管4包括上段12和下段13,下段13包括与倾斜进液管7相连通的竖直部和设置在竖直部上的膨大部,膨大部可以减缓液体流速,延长氨水混合时间,上段12螺接在膨大部上;隔断板3固设在上段12上,中心池1内设置有与隔断板3相配合的环沿14,环沿14的上侧设置有橡胶垫圈,此举使得隔断板3和上段12可以方便的自中心池1内拆出,利于设备腔的定期检视和维护;上段12的上侧开口处配合设置有锥形导流帽15,避免液体流直冲向上。
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23.需要调节ph值时,开启泵将周围池2内的母液送入出液管4内,将准备加入的氨水按量通过氨水补充管6加入出液管4内,氨水与湍流态的母液充分混合并经走液腔溢流洒落到周围池2内;注意观察监测井处各ph检测仪11的读数,当各ph检测仪11的读数趋于一致时说明周围池2内的液体ph趋于稳定统一,停止泵的运行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只需通过泵的运行将周围池2内液体循环一次至两次即可,大大缩短了氨水的混合时间以及整池ph值的调节时间,而且混合时泵会优先吸入还没与氨水混合的下层母液,从而实现了各处母液ph值的快速有效调节,避免了传统发酵设备较长时间内各处ph值不同的弊端,有利于维生素c制备过程的高质量完成。
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