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4893发布日期:2022-12-07 02:3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藻蓝蛋白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藻蓝蛋白是从螺旋藻中分离出的一种深蓝色粉末,是自然界中少见的色素蛋白之一,不仅颜色鲜艳,而且本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藻蓝蛋白具有抗癌、促进血细胞再生、养护卵巢、促使人体内合成弹力蛋白等功效。
3.在提取藻蓝蛋白的过程时,需要使用到膜分离装置,通过膜分离装置将螺旋藻粉溶液中的杂质滤除,以得到纯净的藻蓝蛋白溶液。现有的膜分离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膜分离装置中的分离膜进行清洁,由于分离膜无法取出,因此大多使用反冲洗的方式进行清洁,而此种方式清洁效果一般,并且无法直观判断分离膜是否清洗干净,为此,提出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筒、导流孔、第一安装盘、把手、密封圈、固定柱、两个卡扣、第一进液口、第二安装盘、分离膜、两个卡槽、第二进液口和密封槽;
6.所述分离膜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盘的下表面,所述分离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盘的上表面,所述分离膜呈圆环状,四个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盘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盘和第二安装盘的位置对称,所述密封圈嵌接于第一安装盘的外侧壁,所述密封槽的开设于分离筒的内侧壁顶部,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贴合于密封槽的内侧壁。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盘的外侧壁与分离筒的内侧壁滑动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扣对称安装于第二安装盘的下表面,两个所述卡槽对称开设于分离筒的内底壁,进而可以通过卡扣对第二安装盘的位置进行固定。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卡扣卡接于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盘的下表面贴合于分离筒的内底壁,所述把手安装于第一安装盘的上表面,进而可以通过把手带动第一安装盘移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孔等距开设于分离筒的外侧壁,所述分离膜和固定柱均位于分离筒的内部,所述第一进液口开设于第二安装盘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进液口开设于分离筒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安装盘的外侧壁与分离筒的内侧壁滑动并转动连接,进而可以通过第二进液口和第一进液口将螺旋藻粉溶液输入至分离筒内。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离筒的外侧壁安装有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收集套筒、排液管、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进液管;
11.所述收集套筒固定连接于分离筒的外侧壁,所述导流孔位于收集套筒的内部,进而可以使分离后的藻蓝蛋白溶液通过导流孔排出。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一端固定连接于分离筒的下表面,所述进液管与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进而可以通过进液口将螺旋藻粉溶液输入至分离筒内。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集套筒的外侧壁底部并与收集套筒连通,进而可以通过排液管将藻蓝蛋白溶液排出并收集。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同轴固定连接于排液管的外观,所述第二法兰同轴固定连接于进液管的外端,进而可以通过第二法兰将进液管与外部的离心泵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膜对螺旋藻粉溶液中的藻蓝蛋白溶液进行分离并通过导流孔排出,当需要对分离膜进行清洗时,通过把手拉动并转动第一安装盘,第一安装盘通过固定柱带动第二安装盘,第二安装盘带动卡扣脱离卡槽,进而可以将分离膜取出,以便对分离膜进行彻底清洁,清洁效果更好,安装时,使第二安装盘带动卡扣卡接于卡槽内,同时第一安装盘带动密封圈卡接于密封槽内,通过密封圈可以避免分离筒内的螺旋藻粉溶液流出,密封性更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盘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1、分离组件;11、分离筒;12、导流孔;13、第一安装盘;14、把手;15、密封圈;16、固定柱;17、卡扣;18、第一进液口;19、第二安装盘;20、分离膜;21、卡槽;22、第二进液口;23、密封槽;301、收集组件;31、收集套筒;32、排液管;33、第一法兰;34、第二法兰;35、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藻蓝蛋白提取膜分离装置,包
括分离组件101,分离组件101包括分离筒11、导流孔12、第一安装盘13、把手14、密封圈15、固定柱16、两个卡扣17、第一进液口18、第二安装盘19、分离膜20、两个卡槽21、第二进液口22和密封槽23;
26.分离膜20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盘13的下表面,分离膜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盘19的上表面,分离膜20呈圆环状,四个固定柱16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盘13的下表面,固定柱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盘19的上表面,第一安装盘13和第二安装盘19的位置对称,密封圈15嵌接于第一安装盘13的外侧壁,密封槽23的开设于分离筒11的内侧壁顶部,密封圈15的外侧壁贴合于密封槽23的内侧壁。
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安装盘13的外侧壁与分离筒11的内侧壁滑动并转动连接,两个卡扣17对称安装于第二安装盘19的下表面,两个卡槽21对称开设于分离筒11的内底壁,把手14安装于第一安装盘13的上表面,卡扣17卡接于卡槽21的内部,第二安装盘19的下表面贴合于分离筒11的内底壁,进而可以通过把手14向下推动并转动第一安装盘13,第一安装盘13通过固定柱16带动第二安装盘19,第二安装盘19带动卡扣17插入至卡槽21内,此时可以使第一安装盘13、第二安装盘19和分离膜20的位置固定,同时第一安装盘13带动密封圈15卡入密封槽23内,进而可以避免分离筒11内的螺旋藻粉溶液流出。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导流孔12等距开设于分离筒11的外侧壁,分离膜20和固定柱16均位于分离筒11的内部,第一进液口18开设于第二安装盘19的下表面,第二进液口22开设于分离筒11的下表面,第二安装盘19的外侧壁与分离筒11的内侧壁滑动并转动连接,进液管35一端固定连接于分离筒11的下表面,进液管35与第二进液口22连通,第二进液口22与第一进液口18连通,进而可以通过进液管35将螺旋藻粉溶液输入至第二进液口22,然后输入至分离筒11内,由于分离膜20呈圆环状,因此螺旋藻粉溶液位于分离膜20形成的空腔内,随着螺旋藻粉溶液的不断输入,进而可以通过分离膜20对螺旋藻粉溶液中的藻蓝蛋白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溶液则可以通过导流孔12流出。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分离筒11的外侧壁安装有收集组件301,收集组件301包括收集套筒31、排液管32、第一法兰33、第二法兰34和进液管35;
30.收集套筒31固定连接于分离筒11的外侧壁,导流孔12位于收集套筒31的内部,排液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集套筒31的外侧壁底部并与收集套筒31连通,进而可以通过收集套筒31对通过导流孔12排出的藻蓝蛋白溶液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排液管32排出。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法兰33同轴固定连接于排液管32的外端,第二法兰34同轴固定连接于进液管35的外端,通过第一法兰33与外部的收集装置连接,进而可以对排液管32排出的藻蓝蛋白溶液进行收集,通过第二法兰34与外部的离心泵连通,进而可以通过离心泵将螺旋藻粉溶液输入至分离筒11内。
32.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螺旋藻粉溶液依次通过进液管35、第二进液口22和第一进液口18流入至分离筒11内,由于分离膜20呈环状,因此随着螺旋藻粉溶液的不断输入,可以通过分离膜20对螺旋藻粉溶液中的藻蓝蛋白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藻蓝蛋白溶液则可以通过导流孔12排出至收集套筒31内,然后通过排液管32将藻蓝蛋白溶液安排出,进而可以进行统一收集,当需要对分离膜20进行清洗时,通过拉动并转动把手14,把手14带动第一安装盘13,第一安装盘13通过固定柱16带动第二安装盘19转动,第二安装盘19带动卡扣17脱离卡槽21,进而此时可以将分离膜20从分离筒11内取出,以便对分离膜20进
行彻底清理,避免分离膜20表面的杂质过多而影响分离效果,清理完毕后将第二安装盘19放置于分离筒11内,然后向下推动并转动把手14,第二安装盘19带动卡扣17转动,进而可以将卡扣17卡接于卡槽21内,同时第一安装盘13带动密封圈15卡接于密封槽23内,此时可以继续进行螺旋藻粉溶液的分离工作,通过密封圈15可以避免螺旋藻粉溶液流出分离筒11。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