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善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药物组合物

文档序号:36825629发布日期:2024-01-26 16:3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用于改善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药物组合物

本专利申请根据巴黎公约要求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046301号(2021年3月19日提交)和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73381号(2021年10月22日提交)的优先权和利益,并且前述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说明书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一种用于改善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方法,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源自肺微生物组的肽的抑制剂。


背景技术:

1、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且无法治愈的疾病。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和随后的肺组织修复异常是ipf进展的核心。当使用目前用于治疗ipf的两种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时,患者在诊断后的预期寿命仅为约2至3年(非专利文献1)。这些抗纤维化药物只能略微减少肺功能的丧失,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或生活质量(非专利文献2至4)。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有超过500万ipf患者,并且全世界病例数还在进一步增加(非专利文献5)。肺纤维化因子诸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 ctor-β1)分泌增加、肺内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募集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所致的肺泡上皮细胞损害和组织修复异常在ipf的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非专利文献1)。这种进展最终导致肺组织疤痕、肺结构破坏和呼吸衰竭(非专利文献5)。ipf的自然病程是不可预测且可变的(非专利文献6),该疾病可能进展缓慢,进展迅速,或者进展出被称为急性加重(ae)的突然临床恶化(非专利文献7、8)。ipf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e,发生率约为46%(非专利文献9、10)。ae预示着发作期间的高死亡率(高达50%)以及急性发作后的短期生存率;患者在诊断ae后仅存活三至四个月(非专利文献8、9)。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情况下,死亡率增加高达90%(非专利文献9)。感染和诊断或外科手术可诱发ae,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非专利文献8)。目前,对于ae尚无有效的疗法(非专利文献3)。

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内微生物组(肺微生物组)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的致病作用。在ipf患者中,不平衡或丰富的肺微生物组与参与宿主防御的基因的表达持续改变、免疫应答降低、肺上皮细胞损害、异常成纤维细胞应答性、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胸部x射线发现恶化、疾病进展以及生存能力下降相关联(非专利文献11至16)。在伴随急性加重的ipf中,肺微生物组的改变和细菌负荷变得更加严重(非专利文献17、18)。然而,与伴随肺纤维化的肺微生物组相关联的机制仍不清楚。本发明的发明人最近在肺微生物组中鉴定了一种被称为corisin的促凋亡肽,其可以解释在肺纤维化中的致病作用(非专利文献19)。corisin是一种在多种葡萄球菌和不同病原菌菌株中保守的肽(非专利文献19)。

3、corisin的氨基酸序列对应于细菌转糖基酶片段(非专利文献19)。在已确立肺纤维化的小鼠中,肺内施用corisin或携带corisin的细菌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急性加重(ae)(非专利文献19)。另外,与健康群体相比,患有缓慢进行性疾病的ipf患者表现出肺corisin水平升高,并且与稳定患者相比,患有ae的患者表现出肺corisin水平显著升高(非专利文献19)。

4、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推测,使用针对corisin抗体的治疗可以通过阻断corisin的凋亡活性来直接抑制肺纤维化的ae(ae-ipf)。他们进行了各种实验,开发了针对corisin的抗体,并证明其可用于肺组织中corisin的蛋白质印迹(专利文献1)。

5、[引用文献列表]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wo2021/126957

8、[非专利文献]

9、[非专利文献1]1king,t.e.,jr.,pardo,a.&selman,m.idiopathic pulmonaryfibrosis.lancet 378,1949-1961,doi:10.1016/s0140-6736(i1)60052-4(2011).

10、[非专利文献2]2richeldi,l.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nt edanib in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n engl j med370,2071-2082,doi:10.1056/nejmoal402584(2014).

11、[非专利文献3]king,t.e.,jr.,noble,p.w.&bradford,w.z.treatments for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n engl j med 371,783-784,doi:10.1056/nejmcl407776(2014).

12、[非专利文献4]king,t.e.,jr.et al.a phase 3trial of pirfenidone in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n engl j med 370,2083-2092,doi:10.1056/nejmoal402582(2014).

13、[非专利文献5]5lederer,d.j.&martinez,f.j.idiopathic p ulmonaryfibrosis.n engl j med 378,1811-1823,doi:10.1056/ne jmral705751(2018).

14、[非专利文献6]6sgalla,g.,biffi,a.&richeldi,l.idiopathi c pulmonaryfibrosis:diagnosis,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r espirology 21,427-437,doi:10.1111/resp.l2683(2016).

15、[非专利文献7]kreuter,m.et al.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call for harmonisation.eur respirj 55,doi:10.1183/13993003.01760-2019(2020).

16、[非专利文献8]collard,h.r.et al.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 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report.am j respir critcare med 194,265-275,doi:10.1164/rccm.201604-0801ci(2016).

17、[非专利文献9]natsuizaka,m.et al.epidemiologic survey of japanese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ethnicdifference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0,773-779,doi:10.1164/rccm.201403-05660c(2014).

18、[非专利文献10]ley,b.,collard,h.r.&king,t.e.,jr.clinical course andprediction of survival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m j respir crit caremed 183,431-440,doi:10.1164/rccm.201006-0894ci(2011).

19、[非专利文献11]dickson,r.p.et al.radiographic honeycomb ing andaltered lung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 ary fibrosis.am jrespir crit care med200,1544-1547,doi:10.1164/rccm.201903-0680le(2019).

20、[非专利文献12]han,m.k.et al.lung microbiome and disea se progression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n analysis of the comet study.lancet respirmed 2,548-556,doi:10.1016/s2213-2600(14)70069-4(2014).

21、[非专利文献13]huang,y.et al.microbes are associated with host innateimmune response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6,208-219,doi:10.1164/rccm.201607-15250c(2017).

22、[非专利文献14]molyneaux,p.l.et al.host-microbial interactions in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5,1640-1650,doi:10.1164/rccm.201607-14080c(2017).

23、[非专利文献15]takahashi,y.et al.impaired diversity of the lungmicrobiome predicts progress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respirresl9,34,doi:10.1186/sl2931-018-0736-9(2018).

24、[非专利文献16]wang,j.et al.lung microbiome and host immune tone insubjec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treated with inhaled interferon-gamma.erj open res 3,doi:10.1183/23120541.00008-2017(2017).

25、[非专利文献17]molyneaux,p.l.et al.changes in the respiratorymicrobiome during acute exacerbations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respirres 18,29,doi:10.1186/sl2931-017-0511-3(2017).

26、[非专利文献18]weng,d.et al.the role of infection in acute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mediators inflamm 2019,5160694,doi:10.1155/2019/5160694(2019).

27、[非专利文献19]d'alessandro-gabazza,c.n.et al.a staphylo coccus pro-apoptotic peptide induces acute exacerbation of pulmonar y fibrosis.natcommun 11,1539,doi:10.1038/s41467-020-15344-3(202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发明的发明人证明了源自非尼泊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nepalensis)菌株cndg的已知病原菌的corisin样肽的存在和其凋亡活性,由此表明该毒性肽的更广泛分布。此外,还开发了几种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表征,从而鉴定了单克隆抗体a21,它具有中和corisin和相关肽的毒性活性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手段]

4、利用这一知识,发明人试验了该中和单克隆抗体对两种不同肺纤维化模型的功效,并证明该抗体通过显著抑制人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急性加重和博来霉素模型中的急性肺损伤改善了肺纤维化,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5、也就是说,本发明包括以下方面。

6、<单克隆抗体分子>

7、[1]

8、一种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所述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特异性地结合至corisin。

9、[2]

10、根据[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其中corisin是ivmpessgnpnavnpagyr(seq id no:1)。

11、[3]

12、根据[1]或[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其中pessgnp(seq id no:68)或npagy(seq id no:69)是表位。

13、<通过cdr鉴定单克隆抗体分子:a系列>

14、[4]

15、根据[1]或[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所述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具有:

16、(ia)

17、(i)包含seq id no:37的h链可变区cdr1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8的h链可变区cdr2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39的h链可变区cdr3氨基酸的h链可变区;和

18、(ii)包含seq id no:41的l链可变区cdr1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2的l链可变区cdr2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43的l链可变区cdr3氨基酸的l链可变区;

19、(iia)

20、(i)包含seq id no:70的h链可变区cdr1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9的h链可变区cdr2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50的h链可变区cdr3氨基酸的h链可变区;和

21、(ii)包含seq id no:52的l链可变区cdr1氨基酸序列、seq id no:53的l链可变区cdr2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54的l链可变区cdr3氨基酸的l链可变区;

22、或

23、(iva)

24、(i)包含seq id no:72的h链可变区cdr1氨基酸序列、seq id no:73的h链可变区cdr2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74的h链可变区cdr3氨基酸的h链可变区;和

25、(ii)包含seq id no:76的l链可变区cdr1氨基酸序列、seq id no:77的l链可变区cdr2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78的l链可变区cdr3氨基酸的l链可变区。

26、<通过h链可变区和突变型鉴定单克隆抗体分子:b系列>

27、[5]

28、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所述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具有:

29、(ib)包含seq id no:36的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36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h链可变区;

30、(iib)包含seq id no:48的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48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h链可变区;或

31、(ivb)包含seq id no:71的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71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h链可变区。

32、<通过l链可变区和突变型鉴定单克隆抗体分子:c系列>

33、[6]

3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所述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具有:

35、(ic)包含seq id no:40的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l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40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区的l链可变区;

36、(iic)包含seq id no:51的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l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51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区的l链可变区;

37、(iiic)包含seq id no:44的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l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44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区的l链可变区;或

38、(ivc)包含seq id no:75的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l链可变区,或包含包括与seq id no:75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区的l链可变区。

39、[7]

40、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所述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具有根据[5]所述的任何h链可变区和根据[6]所述的任何l链可变区。

41、<单克隆抗体分子中h链和l链可变区组合的鉴定>

42、[8]

43、根据[7]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所述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具有:

44、根据[5]所述的(ib)的h链可变区和根据[6]所述的(ic)的l链可变区;

45、根据[5]所述的(iib)的h链可变区和根据[6]所述的(iic)的l链可变区;或根据[5]所述的(ivb)的h链可变区和根据[6]所述的(ivc)的l链可变区。

46、<通过h链和l链可变区鉴定单克隆抗体分子>

47、[9]

48、根据[8]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其中:

49、根据[5]所述的(ib)的h链可变区是seq id no:36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并且根据[6]所述的(ic)的l链可变区是seq id no:40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者

50、根据[5]所述的(iib)的h链可变区是seq id no:48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并且根据[6]所述的(iic)的l链可变区是seq id no:51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者

51、根据[5]所述的(ivb)的h链可变区是seq id no:71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并且根据[6]所述的(ivc)的l链可变区是seq id no:75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52、<单克隆抗体分子突变型1>

53、[10]

54、根据[8]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其中:

55、根据[5]所述的(ib)的h链可变区是包含与seq id no:36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并且根据[6]所述的(ic)的l链可变区是包含与seq id no:40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l链可变区;或者

56、根据[5]所述的(iib)的h链可变区是包含与seq id no:48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并且根据[6]所述的(iic)的l链可变区是包含与seq id no:51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l链可变区;或者

57、根据[5]所述的(ivb)的h链可变区是包含与seq id no:71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并且根据[6]所述的(ivc)的l链可变区是包含与seq id no:75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至少80%同一的氨基酸序列的h链可变区。

58、<单克隆抗体分子突变型2>

59、[11]

60、根据[8]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其中:

61、根据[5]所述的(ib)的h链可变区是包含包括与seq id no:36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h链可变区,并且根据[6]所述的(ic)的l链可变区是包含包括与seq idno:40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l链可变区;或者

62、根据[5]所述的(iib)的h链可变区是包含包括与seq id no:48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h链可变区,并且根据[6]所述的(iic)的l链可变区是包含包括与seqid no:51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l链可变区;或者

63、根据[5]所述的(ivb)的h链可变区是包含包括与seq id no:71的所述h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h链可变区,并且根据[6]所述的(ivc)的l链可变区是包含包括与seqid no:75的所述l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插入或添加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一个框架(fw)区的l链可变区。

64、[12]

65、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分子的衍生物,其中所述衍生物是fab、f(ab')2、fv或单链fv片段(scfv)。

66、[13]

67、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其中所述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中和并且/或者抑制corisin诱导的细胞凋亡。

68、<药物组合物>

69、[14]

70、一种用于治疗或预防急性肺损伤或纤维化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有效剂量的根据[1]至[13]中任一项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或其衍生物。

71、[15]

72、根据[1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急性肺损伤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降低肺功能并且需要呼吸护理的致命性肺炎。

73、[16]

74、根据[1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纤维化选自由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肝硬化、肾纤维化、囊性纤维化、骨髓纤维化和乳腺纤维化疾病组成的组。

75、<疫苗>

76、[17]

77、一种用于预防急性肺损伤或纤维化的疫苗组合物,所述疫苗组合物具有在具有氨基酸序列ivmpessgnpnavnpagyr(seq id no:1)的corisin的序列中具有一个或数个突变的corisin突变体作为活性成分,其中所述突变体不表现出凋亡活性。

78、<生物标志物>

79、[18]

80、corisin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确定急性肺损伤或纤维化的进展阶段的用途。

81、[发明效果]

82、本技术的发明人进一步研究了抗corisin单克隆抗体在急性肺损伤的一般模型中的影响,并获得了关于corisin影响此类疾病的潜力的结果。本发明进一步阐明了corisin在肺纤维化以及可能的其他急性肺损伤相关肺部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并被认为提供了治疗这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的新方法;即,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