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生物标识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4591312发布日期:2023-06-28 17:3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肝癌生物标识物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标识物领域。


背景技术:

1、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cc)占80~90%。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hcc,这通常是由病毒性乙肝或丙型肝炎、酗酒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由于hcc的早期症状和特征不典型,超过80%的hcc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因此,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需进一步探索。

2、先前的研究发现,大约15%的癌症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是决定肿瘤起始、发展和治疗效果的最常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瘤内微生物群具有癌症标记能力,并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进展的新兴机制。各种肿瘤,包括hcc,被认为是无菌组织,而测序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对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组成的鉴定和表征。经典的16s rrna、18s rrna和全基因组评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获得微生物组的分类学概况,而一种新的微生物组2brad测序方法(2brad-m)克服了检测微生物生物量低或dna降解严重的样品的挑战。2brad-m使用iib型限制性内切酶对酶解微生物基因组后获得的独特标记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微生物分析。该方法可以精确生成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低微生物生物量的种级分类学特征。

3、微生物代谢是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和功能,它们对宿主的作用大多与微生物代谢有关。既往研究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广泛探讨了肠道菌群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但肿瘤内细菌的临床资料以及肿瘤内菌群与代谢组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4、因此,本技术对肿瘤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特性进行研究,以便为开发新的肝癌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提供证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肝癌生物标识物,该肝癌生物标识物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研究方向,并为肝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了新的辅助诊断方法。

2、本发明的肝癌生物标识物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肝癌生物标识物,所述肝癌生物标识物标识物为微生物标识物和/或微生物代谢物。

4、优选地,所述微生物标识物为细菌lps、细菌16s rrn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pseudomonas、sphingomonas、pseudomonas koreensis、ralstonia spunc404cl21col中的至少一种。

5、进一步优选地,在门水平上,所述微生物为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

6、进一步优选地,在属水平上,所述微生物为pseudomonas和sphingomonas。

7、进一步优选地,在物种水平上,所述微生物为pseudomonas koreensis和ralstonia sp unc404cl21col。

8、优选地,所述微生物代谢物为13z,16z-docosadienoic acid、docosatrienoicacid、fahfa、l-palmitoylcarnitine、11(e)-eicosenoicacid、2’-deoxy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ndrosterone、citrulline、20-hydroxyleukotriene b4、2-hydroxy-4-methylthiobutanoic acid、prostaglandin e2、gibberellin a4、11(z),14(z)-eicosadienoic acid、adrenicacid、thymidine 5'-monophosphate、myristic acid、4-pyridoxic acid、glycocholic acid、23-nordeoxycholic acid、n-isobutyrylglycine、2-(3,4-dimethoxyphenyl)ethanamine、succinic acid、chenodeoxycholic acid-3-bata-d-glucuronide、stercobilin、ala-gln、cholic acid、l-alanyl-l-lysine、4-methylumbelliferyl glucuronide、thromboxane b1、s-(methyl)glutathione、6-phosphogluconic acid、feruloyl putrescine、lactobionic acid、lps 20:5、ethyl3-cyano-6-methyl-2-(phenylthio)isonicotinate、n-{4-methyl-3-[(2-toluidinocarbothioyl)amino]phenyl}methanesulfonamide中的至少一种。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微生物代谢物还包括d-(-)-glutamine、dl-glutamine、α-lactose、1-nitrosopyrrolidine、l-palmitoycamitine、n-acetyl-d-glucosamine、4,7-duogebt phenanthroline、cytidine-5'-monophosphate、malic acid、indole-3-lacticacid、cis-4-hydroxy-d-proline、palmitoylcarnitine、l-(+)-citrulline、2'-o-methylguanosine、(4-methoxyphenyl)(4-nitrophenyl)。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代谢物d-(-)-glutamine与dl-glutamine,α-lactose与1-nitrosopyrrolidine分别呈正相关关系。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13z,16z-docosadienoic acid和docosatrienoic acid与ethyl3-cyano-6-methyl-2-(phenylthio)isonicotinate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l-palmitoycamitine呈正相关关系。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pseudomonas koreensis与n-acetyl-d-glucosamine、4,7-duogebtphenanthroline、ethyl 3-cyano-6-methyl-2-(phenylthio) isonicotinate, a-lactose和dl-glutamine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与cytidine-5'-monophosphate、malic acid、indole-3-lactic acid、2-hydroxy-4-methylthiobutanoicacid、cis-4-hydroxy-d-proline、citrulline、palmitoylcarnitine、l-palmitoylcarnitine、l-(+)-citrulline、2'-o-methylguanosine和(4-methoxyphenyl)(4-nitrophenyl)均呈现负相关关系。

13、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肝癌生物标识物的应用。

14、本发明的肝癌生物标识物的应用的技术方案为:

15、一种如上述肝癌生物标识物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

16、本技术发现了多个肝癌瘤体和癌旁组织内差异的微生物群和明显不同的代谢表型,且差异的代谢物和某些微生物群明显相关。这些菌群和代谢物相互作用为探索肿瘤菌群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深层机制提供思路,也为hcc提供了新的预后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17、本技术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研究方向,并为肝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了新的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