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芦苇内生真菌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5465960发布日期:2023-09-16 05:2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来源于芦苇内生真菌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医药,具体涉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的2种新化合物,即一株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发酵产物中新化合物byssochlanones a和byssochlanones b;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byssochlanones a和byssochlanones b的用途。


背景技术:

1、真菌物种在漫长进化演变过程中,其生物多样性远远超过了除昆虫以外的其他生物体,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真菌除能形成不同的繁殖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等)以适应不同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更重要是在其生命繁衍过程中进化出一套独特的化学防御手段: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宿主植物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真菌,同时也包括那些在其生活史中某一阶段寄生在其表面的腐生真菌以及对宿主暂时没有伤害的潜伏性病原真菌和菌根真菌,由于其长期与宿主协同进化,二者之间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进化出特殊的生存策略,已逐步成为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

2、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茎、芦根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以及生物制剂。本发明中的芦苇采自黑龙江省扎龙湿地,扎龙湿地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特殊生境真菌类群,扎龙湿地地区常年积水,土壤以盐化沼泽土为主,温差大等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生态植物群落,生活在该类特殊生境植物中的内生真菌由于其宿主环境的独特性(适应其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影响),蕴藏着特殊的次生代谢途径。芦苇内生真菌正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可以深入研究的活性代谢产物的来源。

3、目前还没有报道关于芦苇内生真菌用来制备活性新化合物的相关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芦苇内生真菌一株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的发酵产物中的2种新化合物,并提供该两种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其结构式如下:

3、

4、byssochlanone a的分子式为c9h14o3,分子量为170。

5、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还包括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依次进行固体发酵、溶剂萃取、硅胶色谱柱及半制备液相分离得到。

6、其中,所述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3月31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449。

7、其中,所述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再将含有菌种的培养基接种至含有大米和蒸馏水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然后采用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然后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硅胶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柱层析,得到a、b、c、d、e五组分,组分b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备,所述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制备条件为:检测波长为254nm,色谱柱为反向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与水,收集第25-26分钟的洗脱液得到单体化合物byssochlanone a。

8、其中,所述大米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80∶100g/ml。

9、其中,所述硅胶为200-300目的硅胶。

10、其中,所述梯度洗脱条件为: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比依次为100∶1、50∶1、25∶1、5∶1和1∶1。

11、本发明内容还包括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12、其中,所述肿瘤包括但不仅限于宫颈癌或盲肠腺癌。

13、本发明还提供了化合物byssochlanone b,其结构式如下:

14、

15、byssochlanone b的分子式为c9h14o4,分子量为186。

16、本发明内容还包括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b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依次进行固体发酵、溶剂萃取、硅胶色谱柱及半制备液相分离得到。

17、其中,所述化合物byssochlanone b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再将含有菌种的培养基接种至含有大米和蒸馏水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然后采用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然后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硅胶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柱层析,得到a、b、c、d、e五组分,组分b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备,所述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制备条件为:检测波长为254nm,色谱柱为反向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与水,收集第19-20分钟的洗脱液得到单体化合物byssochlanone b。

18、其中,所述大米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80∶100g/ml。

19、其中,所述硅胶为200-300目的硅胶。

20、其中,所述梯度洗脱条件为: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比依次为100∶1、50∶1、25∶1、5∶1和1∶1。

21、本发明内容还包括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b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22、其中,所述肿瘤包括但不仅限于宫颈癌或盲肠腺癌。

2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首次在对芦苇内生真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株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的内生真菌,该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得到的新化合物byssochlanones a和byssochlanones b对宫颈癌或盲肠腺癌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和byssochlanones b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技术特征:

1.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其结构式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依次进行固体发酵、溶剂萃取、硅胶色谱柱及半制备液相分离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23年3月31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44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 sp.)pa-2003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再将含有菌种的培养基接种至含有大米和蒸馏水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产物,然后采用乙酸乙酯超声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然后将乙酸乙酯提取物用硅胶采用梯度洗脱进行柱层析,得到a、b、c、d、e五组分,组分b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备,所述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制备条件为:检测波长为254nm,色谱柱为反向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为65:35的甲醇与水,收集第25-26分钟的洗脱液得到单体化合物byssochlanone 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米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80:100g/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为200-300目的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洗脱条件为: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比依次为100∶1、50∶1、25∶1、5∶1和1∶1。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包括宫颈癌或盲肠腺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化合物byssochlanone A,其结构式如下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byssochlanone A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从采集的样本芦苇植物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并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之后选取活性最好的菌株进行大量发酵,并对发酵产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byssochlanones A的单体之后,通过波谱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体外实验得到活性数据,为新的微生物药物开发打下基础。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波,王杰,张林萍,陈影,野津,郭丽娜,董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齐齐哈尔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