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

文档序号:37102421发布日期:2024-02-22 21:0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别是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


背景技术:

1、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可作为植物油、蛋白食品、饲料等加工工业的原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培育具有高产基因型的大豆品种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大豆育种者的主要目标。

2、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主要大豆种植区大豆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方法,对大豆产量性状构成因子的主要标记-性状关联(mtas)、候选基因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了分析。通过这种深入分析鉴定优良的qtl,对利用基于qtl的育种方法开发具有目标产量特性的优异大豆品种具有深远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3、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该qtl共定位位点位于大豆16号染色体上的3030820bp-3424009bp区域,包含10个与大豆的单株荚数pnpp、单株粒数gnpp、百粒重hgw均相关的候选基因。

4、进一步地,所述候选基因为glyma.16g035400、glyma.16g031800、glyma.16g035600、glyma.16g033100、glyma.16g032700、glyma.16g034600、glyma.16g033000、glyma.16g035000、glyma.16g032000和glyma.16g034700。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大豆自然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和基因型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最终找到一个较为特殊的qtl位点,该位点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三个性状相关,在该位点区域内挖掘出的候选基因所具有的功能均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代谢等相关,候选基因的功能决定着作物的表现型。由于这三个农艺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该qtl位点的发掘对大豆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特征:

1.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其特征在于,该qtl共定位位点位于大豆16号染色体上的3030820bp-3424009bp区域,包含10个与大豆的单株荚数pnpp、单株粒数gnpp、百粒重hgw均相关的候选基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基因为glyma.16g035400、glyma.16g031800、glyma.16g035600、glyma.16g033100、glyma.16g032700、glyma.16g034600、glyma.16g033000、glyma.16g035000、glyma.16g032000和glyma.16g0347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与大豆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的QTL共定位位点,该QTL共定位位点位于大豆16号染色体上的3030820bp‑3424009bp区域,包含10个与大豆的单株荚数PNpP、单株粒数GNpP、百粒重HGW均相关的候选基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大豆自然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和基因型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最终找到一个较为特殊的QTL位点,该位点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三个性状相关,在该位点区域内挖掘出的候选基因所具有的功能均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代谢等相关,候选基因的功能决定着作物的表现型。由于这三个农艺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该QTL位点的发掘对大豆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赵曦,刘宝海,张国民,闫平,王珣,冷春旭,李晓娟,赵伟,吴立成,王昕,王家有,周远航,韩冬伟,王连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