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36718136发布日期:2024-01-16 12:1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地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猪遗传育种领域,通常采用传统肌内脂肪选育方法,传统方法通常采用个体肌内脂肪测定、blup估计育种值、综合排名选留个体等方式进行选育。然而,传统育种主要考虑综合性状选育,不会以肌内脂肪性状为单一性状进行选育;猪肌内脂肪性状数据只能通过屠宰测定获得,而通常猪活体的肌内脂肪无法通过现有技术准确估测;通过与西方猪种杂交以提高中国地方猪种的产肉量而牺牲高肌内脂肪含量为代价的种质遗传特性。传统高肌内脂肪选育需要大量的生长和屠宰性能测定,测定周期长,测定费用高,肌内脂肪含量提高较为缓慢。

2、近年来,crispr-cas9被广泛应用于牲畜基因组位点特异性突变,以改善重要的经济性状,但它对于精确的碱基替换仍然效率低下(通常为~0.1%-5%),并且经常诱导额外的缺失与删除(indels)。因此,精确的单碱基替代为猪的精准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策略。最近开发的碱基编辑器包括胞苷碱基编辑器(cbe)可以在基因组dna中直接产生精确的点突变,而不产生dna双链断裂和同源定向修复,从而导致最小的indels形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选择性育种、基因编辑等实现了增加瘦肉重、降低背膘厚的育种目标,同时也导致了肌内脂肪的下降,这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类的需求。在生猪养殖中,同时提高产肉量和肉质品质是非常困难的。

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特异性提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同时维持肉质良好的遗传育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特异性提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同时维持肉质良好的方法。

2、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猪的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1位点引入c>t单碱基突变。

3、优选地,所述方法利用针对猪igf2基因内含子3中zbed6结合基序的grna进行基因编辑。

4、优选地,所述zbed6结合基序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5、优选地,所述方法采用cbe3系统进行基因编辑。

6、优选地,所述g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7、优选地,所述猪包括但不限于是两广小花猪。

8、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grn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grna用于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用途。

10、本发明利用cbe3单碱基编辑技术编辑猪igf2基因,对两广小花猪的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1位点进行精确地c→t点突变操作,优点之一是只引入c>t单碱基突变,而不引入其它外源基因,且不删除有效片段,避免了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风险。此外,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基因编辑对中国地方猪种进行改良育种,可使本地猪种保持基因组的“纯度”,能够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肉质优良、口感好等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克服其产肉量低的劣势,同时特异地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善肉质品质,使编辑猪兼具产肉量高、肉质佳的双重特色,对于改良和利用本地猪种资源具有重要的育种意义。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猪的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1位点引入c>t单碱基突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利用针对猪igf2基因内含子3中zbed6结合基序的grna进行基因编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bed6结合基序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cbe3系统进行基因编辑。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猪是两广小花猪。

7.一种grn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grna用于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用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猪是两广小花猪。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猪的IGF2基因内含子3的3071位点引入C>T单碱基突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gRN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gRNA用于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的用途。本发明利用CBE3单碱基编辑技术编辑猪IGF2基因,通过基因编辑对中国地方猪种进行改良育种,能够特异地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善肉质品质,使猪兼具产肉量高、肉质佳的双重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何祖勇,多田琦,刘小红,莫德林,陈瑶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