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07724发布日期:2024-02-09 12:5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早期确诊的crc患者大多可以通过手术辅助放化疗治疗,但约有15%~25%的crc患者预后不佳。因此,及早判断crc患者预后,并针对性进行靶向研究,对于制定精准治疗的策略及改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2、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是非均一的核糖核蛋白家族成员,能够与rna序列中的嘧啶富集区域结合,参与调控包括可变剪接在内的多种转录后修饰过程。近年来,ptbp1的翻译后修饰被发现和癌症有关,例如ptbp1的去乙酰化修饰,能增强乳腺癌细胞的致瘤潜能和体内肿瘤生成。巴豆酰化修饰是一种新型修饰,能够通过调节染色质重塑、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等,导致肿瘤的发生。中国专利文献cn116482366a中已经公开了ptbp1的巴豆酰化水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靶点。因此,ptbp1的巴豆酰化水平的检测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目前,关于巴豆酰化修饰的研究方法多以蛋白质组学和免疫沉淀法为主,实验过程中的关键试剂为抗巴豆酰化的泛抗体。这两种方法操作过程繁琐,价格昂贵,并不适合临床应用。因此,能否提供一种能应用于肿瘤组织、且具有较好特异性识别ptbp1巴豆酰化修饰的抗体,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2、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所述抗原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氨基酸序列中第5位经过巴豆酰化修饰。

4、一种重组抗原,含有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和载体蛋白;

5、可选的,所述载体蛋白包括血蓝蛋白klh、牛血清载体蛋白bsa或鸡卵白蛋白ova。

6、生物材料,包括如下任一项:

7、(1)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抗原的核酸分子;

8、(2)含有(1)中所述的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9、(3)含有(1)中所述的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

10、(4)含有(1)中所述的核酸分子的宿主。

11、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所述的重组抗原的核酸分子或所述的生物材料在制备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体中的用途。

12、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免疫动物。

13、可选的,包括如下步骤:

14、将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重组抗原,然后免疫动物。

15、可选的,将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与载体蛋白按照质量比1:1-10:1进行偶联;

16、和/或,所述载体蛋白为包括血蓝蛋白klh、牛血清载体蛋白bsa和鸡卵白蛋白ova;

17、和/或,所述动物免疫的方法为:

18、第1天,将完全弗氏佐剂和所述重组抗原按照体积比1:(0.8-1.2)混合,所述重组抗原的浓度为0.1-5mg/ml,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抗原量为200-1000μg;第5-14天,将不完全弗氏佐剂和所述重组抗原按照体积比1:(0.8-1.2)混合,所述重组抗原的浓度为0.1-5mg/ml,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抗原量为100-500μg;

19、第15-28天,将不完全弗氏佐剂和所述重组抗原按照体积比1:(0.8-1.2)混合,所述重组抗原的浓度为0.1-5mg/ml,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抗原量为100-500μg;第29-42天,将不完全弗氏佐剂和所述重组抗原按照体积比1:(0.8-1.2)混合,所述重组抗原的浓度为0.1-5mg/ml,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抗原量为100-500μg;第43-70天,将不完全弗氏佐剂和所述重组抗原按照体积比1:(0.8-1.2)混合,所述重组抗原的浓度为0.1-5mg/ml,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抗原量为100-500μg;第64-84天,采集动物血清,分离、纯化;

20、和/或,所述动物选自非人哺乳动物;优选的,所述非人哺乳动物选自兔、鼠、羊或马。

21、一种由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

22、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如下任一项的用途:

23、a、在非疾病诊断的检测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用途;

24、b、在制备检测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产品中的用途;

25、c、在制备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的产品中的用途;

26、可选的,所述产品包括试剂、试纸、试剂盒或芯片。

27、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8、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所述抗原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氨基酸序列中第5位经过巴豆酰化修饰;对于选择免疫原性多肽,目前最常用的做法是选择一个10~1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选择合适多肽片段对于获得能与天然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抗体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含k266位点巴豆酰化修饰的氨基酸长度变化会影响多抗特异性识别crc临床标本中的ptbp1-k266巴豆酰化修饰的能力,本发明针对ptbp1的k266位点,设计了10个抗原表位肽,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3个,经过本发明验证,选择如seq id no.1所示的抗原表位肽,能够制备获得更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可以高特异性识别临床标本中的ptbp1-k266巴豆酰化修饰,可用于人crc组织标本的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研究。

29、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免疫动物;采用如seq id no.1所示的抗原表位肽作为抗原免疫动物,能够制备获得更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可以高特异性识别临床标本中的ptbp1-k266巴豆酰化修饰,可用于人crc组织标本的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研究。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氨基酸序列中第5位经过巴豆酰化修饰。

2.一种重组抗原,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和载体蛋白;

3.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任一项: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抗原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材料在制备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体中的用途。

5.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免疫动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与载体蛋白按照质量比1:1-10:1进行偶联;

8.一种由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

9.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具有如下任一项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多克隆抗体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巴豆酰化的抗原表位肽,所述抗原表位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氨基酸序列中第5位经过巴豆酰化修饰;经过本发明验证,选择如SEQ ID NO.1所示的抗原表位肽,能够制备获得更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可以高特异性识别临床标本中的PTBP1‑K266巴豆酰化修饰,可用于人CRC组织标本的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研究。

技术研发人员:侯佳宜,王建青,郝淑兰,张福鹏,高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