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色系透明无异味的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4509发布日期:2024-03-01 13:0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色系透明无异味的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日化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色系透明无异味的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公共及居家卫生条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除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浓度除菌剂能够极大地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84消毒液或者酒精等消杀产品容易造成织物褪色、使用寿命下降等问题,因此在织物洗涤过程中不能通过使用上述常见的消杀产品达到织物的除菌功能。而例如滴露等新型织物消毒剂因其稀释比例较低,在清洗衣物时往往添加量较大,会存在着一定的不便利性。

2、浓缩型除菌凝珠是一种新型的除菌产品,因其浓缩特性而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浓缩类洗涤剂产品一般会使用有机胺类作为碱剂,其原因在于:有机胺类碱剂本身为液态,不像无机碱剂需要用水溶解后加入,对于浓缩凝珠而言,水含量对其配方影响至关重要,水含量过多会使其难以被水溶膜包裹。然而,申请人在前期的实验中发现,将有机胺类碱剂应用于浓缩型产品中后,其色泽稳定性较差,容易发黄,严重影响产品美观,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为稳定产品色泽可额外添加还原剂如亚硫酸钠等,但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增加成本。

3、此外,对氯间二甲苯酚是已知的除菌剂,在以对氯间二甲苯酚为除菌成分的浓缩类衣物除菌类产品中,往往需要在配方体系中添加醚类溶剂以增强其在配方中的溶解性,但醚类物质气味较重,会给消费者造成不愉快的气味体验。另一方面,织物在洗涤除菌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细菌仍会接触衣物并在衣物上滋生。申请人发现,对氯间二甲苯酚主要侧重于对细菌的杀除效果,而对于长效的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较弱,因此其无法在织物洗涤后起到长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色系透明无异味的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本发明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采用无机碱替代有机胺类碱剂,可在低成本条件下使产品外观稳定呈现为透明浅色泽;本发明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1二元酸+异己二醇”组合而不使用醇类和醚类溶剂增溶,在不带来异味、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氯间二甲苯酚显著的增溶效果。

2、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色系透明无异味的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对氯间二甲苯酚15-2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不含0),至少包含c21二元酸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至少包含异己二醇的醇类溶剂43-55%,无机碱剂3-5%,抑菌剂0-2%,香精0-2%,水5-10%。

4、针对目前浓缩凝珠中有机胺类碱剂的存在容易使产品发黄变浑浊从而影响产品色泽透明度的缺陷,本发明发现采用无机碱替代有机胺类碱剂后,在未额外添加还原剂的情况下即可显著延缓产品黄变的过程。从而在低成本条件下使产品外观呈现为透明的浅色泽,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无机碱与有机胺相比,缺点在于无机碱需要水进行溶解,会增配方水含量从而影响浓缩凝珠水溶性凝胶膜溶解的风险。对此,申请人一方面将无机碱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体系中其他组分的调配优化以尽可能增加活性物浓度,使得整个体系仍能保持高浓特性并确保水溶性凝胶膜不会因配方水含量过高而溶解。

5、针对目前浓缩凝珠中采用醇类或醚类作为对氯间二甲苯酚增溶剂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含有对氯间二甲苯酚的产品一般采用甲醇、乙醇等醇类溶剂进行增溶,但上述醇类易燃易爆,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采用较为安全的二丙二醇丁醚等醚类溶剂替代甲醇、乙醇,又会存在产品气味较重,难掩盖的问题。最终,本发明发现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1二元酸+异己二醇”组合,在解决对氯间二甲苯酚增溶的同时可避免气味较重的问题,且安全性较高。

6、针对对氯间二甲苯酚长效抑菌效果较差的缺陷,本发明在体系中引入了抑菌剂,抑菌剂可在较长时间内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赋予织物长效抑菌的效果。

7、作为优选,所述c21二元酸至少占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总质量的2%;所述异己二醇至少占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总质量20%。

8、本发明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若要实现有效增溶对氯间二甲苯酚的同时又不影响体系的杀菌性等其它性能,需要进一步控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1二元酸+异己二醇”这一组合中各物质的含量,具体地:(a)本发明最终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控制在≤5%,原因在于我们发现过高含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会抑制对氯间二苯酚的杀菌活性;(b)本发明将c21二元酸的含量控制在≥2%,若c21二元酸含量过低,则无法有效实现对对氯间二甲苯酚的增溶;(c)本发明将异己二醇的含量控制在≥20%,若异己二含量过低,则同样无法有效实现对对氯间二甲苯酚的增溶。

9、作为优选,所述c21二元酸的结构式为

10、

11、其中x+y=12,x≥0、y≥0;r1和r2中的一个为羧基,另一个为氢。

12、作为优选,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还包括油酸、椰子油脂肪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作为优选,所述醇类溶剂中还包括甘油、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作为优选,所述无机碱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5、作为优选,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作为优选,所述抑菌剂包括hp100和改性胶态硫中的一种或多种。

17、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胶态硫为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包覆的硫磺粉。

18、本发明创新性地在除菌型清洁产品中加入改性胶态硫。与传统的合成抑菌剂相比,硫磺来自天然,刺激性低、环保、更安全可靠。并且,本发明的改性胶态硫为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包裹的微米级硫磺粉,相较于普通硫磺,一方面,该改性胶态硫能在产品体系中形成均匀稳定且具有抑菌作用,可充分发挥硫磺的抑菌功效。另一方面,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包裹后的硫磺气味非常小,且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的包裹使得硫磺的药性更为柔和,同时具有缓释作用,因此其具有低致敏率。此外,与普通胶态硫相比,本发明通过引入微晶纤维素对胶态硫进行改性,具有热稳定性更好、胶态硫分散体系更均匀稳定等优点。

19、作为优选,所述改性胶态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一:将微晶纤维素添加于碱液中进行预处理,过滤,洗涤,干燥后研磨备用;将阿拉伯树胶用水溶解得到阿拉伯树胶水溶液备用。

21、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微晶纤维素和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按微晶纤维素和阿拉伯树胶按质量比1∶10-1∶5混合,加入浓硫酸搅拌加热,反应后,冷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

22、步骤三:将微米级硫磺粉与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按质量比7∶3-8∶2混合加热至硫磺粉熔点,搅拌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研磨并过筛,即得改性胶态硫。

23、上述过程的反应原理为:微晶纤维素分子结构上的伯羟基和阿拉伯树胶上的羧基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而结合,形成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最终以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为壁材,以硫磺粉为芯材制备微胶囊。

24、现有技术中的胶态硫由阿拉伯树胶包覆而成,阿拉伯胶分子的成膜性能优异,但不耐高温,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因此仅靠阿拉伯胶包覆的胶态硫会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o/w体系的稳定性。本发明在发现这些缺陷后,通在现有胶态硫的体系中引入微晶纤维素组分后,可有效改善胶体外壁的结晶性能和热力学性能,提高热稳定性,从而保护硫磺不会泄露,达到很好的缓释效果。此外微晶纤维素-阿拉伯树胶接枝复合物包覆的硫磺粉,与仅由阿拉伯树胶包覆形成的胶态硫相比,能形成更稳定的分散体系。

25、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色系透明无异味的浓缩除菌凝珠,包括上述浓缩除菌凝珠内容物,以及用于包裹内容物的水溶性凝胶膜。

2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发明采用无机碱替代有机胺类碱剂,在未额外添加还原剂的情况下即可显著延缓产品黄变的过程,从而在低成本条件下使产品外观呈现为透明浅色泽,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针对无机碱会降低体系浓度以及增加凝胶膜提前溶解风险的间题,本发明面将其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通过体系中其他组分的调配优化,使得整个体系仍能保持高浓特性并确保水溶性凝胶膜不被提前溶解。

28、(2)本发明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1二元酸+异己二醇”组合替代醇类和醚类溶剂,在不带来异味、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氯间二甲苯酚显著的增溶效果。

29、(3)本发明在体系中引入了抑菌剂,抑菌剂可在较长时间内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赋予织物长效抑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