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6967713发布日期:2024-02-07 13:1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特别涉及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含氮杂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因其具有显著的农用和医用活性以及电子传递功能,在农业和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生物合成技术中,吩嗪-1-羧酸主要通过假单胞菌发酵来获得,由此合成的吩嗪-1-羧酸已被开发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具有高效、安全、广谱等特点。

2、然而,假单胞菌在发酵中以葡萄糖或甘油为底物,通过发酵生产化学品(如天然产物)的成本通常取决于所使用的碳源。糖通常是成本较高的碳源,同时糖基原料的过度依赖存在“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随着第三代生物炼制技术的发展,极具成本效益且资源丰富的可再生一碳资源甲烷(ch4)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生物制造原料。利用甲烷原料合成吩嗪-1-羧酸的技术路线是完全可行。迄今为止,虽然已构建多种转化甲烷合成化学品的工程菌株,但是这些产物多集中在有机酸、生物蛋白、萜类化合物等,由天然嗜甲烷菌转化甲烷合成生物农药,尤其是合成吩嗪-1-羧酸的方法尚未报道。嗜甲烷菌中特有的甲烷单加氧酶(particulate methane monooxygenase,pmmo)是甲烷利用关键酶,其可将甲烷氧化为甲醇加以利用。因该反应过程需要电子供给,电子传递效率是甲烷氧化的主要瓶颈之一。吩嗪-1-羧酸具有优良的电子传递特性,因此通过转化甲烷内源合成吩嗪-1-羧酸强化电子传递,在甲烷合成高值产物的同时,也能够促进pmmo酶活,从而提高嗜甲烷菌的甲烷利用效率,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客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通过代谢路径设计,构建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菌工程菌,通过电子传递过程强化促进甲烷氧化效率,从而提高吩嗪-1-羧酸的产量,实现甲烷高效生物转化。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包括嗜甲烷菌宿主,以及嗜甲烷菌宿主中引入的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的基因簇phzabcdefg。

4、所述的嗜甲烷菌宿主选自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甲基球菌属(methylococcus)、甲基微菌(methylomicrobium)、甲基球形属(methylosphaera)、甲基热菌(methylocaldum)、甲基八叠球菌属(methylosarcina)、甲基弯曲菌属(methylosinus)、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甲基细胞菌属(methylocella)和甲基帽菌属(methylocapsa)中的一种。

5、所述的甲基微菌是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或methylotuvimicrobiumalcaliphilum;

6、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具体为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5gb1c;methylotuvimicrobium alcaliphilum具体为methylotuvimicrobiumalcaliphilum 20z。

7、所述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phzabcdefg,来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pao1,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8、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构建方法,通过基因组整合的方法将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整合在嗜甲烷菌宿主基因组中,从而完成宿主异源吩嗪-1-羧酸合成模块的搭建。

9、所述构建方法具体如下:

10、(1)、将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phzabcdefg与ptac启动子串联得到ptac-phz片段;将外源基因片段ptac-phz、loxp位点与质粒puc57相连构建重组质粒puc57-ptac-phz;

11、所述ptac启动子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2所示;

12、(2)、克隆puc57-ptac-phz质粒中的线性化片段loxp-ptac-phz-gm-loxp,将该线性化片段电转至含有loxp整合位点的嗜甲烷菌宿主中,获得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菌工程菌;利用该策略同样获得由pmaxf驱动的吩嗪合成基因簇工程菌。

13、所述的ptac启动子能够替换成pmaxf启动子,串联得到pmaxf-phz片段,与质粒puc57相连构建重组质粒puc57-pmaxf-phz;

14、所述pmaxf启动子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3所示。

15、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应用,以一碳化合物为碳源,在嗜甲烷菌中合成吩嗪-1-羧酸,应用在微生物源吩嗪-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中。

16、所述的一碳化合物包括甲烷、甲醇或沼气。

17、所述的吩嗪-1-羧酸基于其农用和医用活性以及电子传递功能,应用在农业生物防治中或应用在生产甲烷减排中。

18、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9、1、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菌工程菌,通过引入异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phzabcdefg,构建一条可以利用一碳化合物(甲烷、甲醇或沼气)为底物生成吩嗪-1-羧酸的代谢通路;通过吩嗪-1-羧酸合成强化电子传递效率,也能够促进甲烷碳转化率。

20、2、基于本发明所述的嗜甲烷菌工程菌,能够产吩嗪-1-羧酸,利用一碳化合物(甲烷、甲醇或沼气)为碳源,原料成本低廉,工艺操作简单,菌株可以重复使用,有助于农业生产中甲烷减排及病虫害生物防治;利用甲烷生产吩嗪-1-羧酸为商业化利用沼气生产吩嗪-1-羧酸及其衍生物提供借鉴。



技术特征:

1.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其特征在于,包括嗜甲烷菌宿主,以及嗜甲烷菌宿主中引入的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的基因簇phzabcdef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甲烷菌宿主选自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甲基球菌属(methylococcus)、甲基微菌(methylomicrobium)、甲基球形属(methylosphaera)、甲基热菌(methylocaldum)、甲基八叠球菌属(methylosarcina)、甲基弯曲菌属(methylosinus)、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甲基细胞菌属(methylocella)和甲基帽菌属(methylocapsa)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微菌是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或methylotuvimicrobium alcaliphil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phzabcdefg,来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因组整合的方法将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整合在嗜甲烷菌宿主基因组中,从而完成宿主异源吩嗪-1-羧酸合成模块的搭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具体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tac启动子能够替换成pmaxf启动子,串联得到pmaxf-phz片段,与质粒puc57相连构建重组质粒puc57-pmaxf-phz;

8.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一碳化合物为碳源,在嗜甲烷菌中合成吩嗪-1-羧酸,应用在微生物源吩嗪-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碳化合物包括甲烷、甲醇或沼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吩嗪-1-羧酸基于其农用和医用活性以及电子传递功能,应用在农业生物防治中或应用在生产甲烷减排中。


技术总结
一种产吩嗪‑1‑羧酸的嗜甲烷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嗜甲烷工程菌通过基因组整合的方法将外源吩嗪‑1‑羧酸合成基因簇整合在嗜甲烷菌宿主基因组中,从而完成宿主异源吩嗪‑1‑羧酸合成模块的搭建;以一碳化合物为碳源,在嗜甲烷菌中合成吩嗪‑1‑羧酸,应用在微生物源吩嗪‑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中;吩嗪‑1‑羧酸基于其农用和医用活性以及电子传递功能,通过电子传递过程强化促进甲烷氧化效率,从而提高吩嗪‑1‑羧酸的产量,实现甲烷高效生物转化。

技术研发人员:郭树奇,黄小涵,费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