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及其制备工艺

文档序号:36964002发布日期:2024-02-07 13:1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采血管是一种用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的医疗器械,可分为普通血清管、快速血清管和惰性分离胶促凝管,其中惰性分离胶促凝管内添加有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用于将血清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2、目前,采用惰性分离胶促凝管的使用方式大都是将静脉血抽入采血管中,通过离心的方式使分离胶翻转,在高速离心力的情况下,血清、分离胶和其他血液成分因密度不同而形成分层,以此将血清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但是血液在高速离心的过程中,通常难以准确把控离心时间,若离心时间过长,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导致红细胞溶血,从而影响血清的分离,若离心时间过短,则会造成血清分离不充分,从而影响血清的分离率,此外,由于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除去后即得到血清,故纤维蛋白原的存在会影响血清的纯度和品质,因此,需要尽可能降低分离出来的血清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3、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需离心即可分离血清的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及其制备工艺。

2、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s1:搅拌溶解聚醚砜并流延固化制备基膜

4、将聚醚砜、聚乙二醇和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加热、搅拌溶解,真空脱泡后,再流延成膜、烘干固化,得到基膜;

5、s2:分散壳聚糖并加入氯乙酸进行反应

6、将壳聚糖和异丙醇混合搅拌、均匀分散,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然后加入氯乙酸进行反应,经过抽滤和蒸发溶剂,得到一次改性壳聚糖;

7、s3:微波辅助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8、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蒸馏水中,再加入月桂酸钠,均匀分散后,分别用不同功率的微波分别照射两次,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和粉碎,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粉;

9、s4: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硝酸银混合二次改性壳聚糖

10、将上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粉分散在蒸馏水中,再加入上述一次改性壳聚糖和硝酸银溶液,搅拌进行二次改性,得到二次改性壳聚糖溶液;

11、s5:浸泡溶胀基膜并加入引发剂进行改性反应

12、将上述基膜置于上述二次改性壳聚糖溶液中,充分浸泡溶胀,然后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再加入引发剂,进行改性反应,得到改性基膜;

13、s6:洗涤并真空干燥

14、打开浸泡箱的过滤阀门,将浸泡箱中的液体排出,再向浸泡箱中通入乙醇,将浸泡箱中的改性基膜浸泡20-30min,再次打开浸泡箱的过滤阀门,将浸泡箱内的乙醇排出,然后,将洗涤后的改性基膜进行真空干燥,得到中间膜。

15、进一步地,步骤s1的搅拌溶解聚醚砜并流延固化制备基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6、s1.1:将聚醚砜、聚乙二醇和二甲基乙酰胺按质量比16-20:18-24:55-63一起加入反应器中,直至反应器内的第一重力传感器检测到反应器内的重力不再增加时,第一重力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17、s1.2:控制器接收到第一重力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后,控制反应器内的第一加热器以75-85℃的温度进行加热,同时控制反应器内的第一搅拌器以300-400r/min的速率搅拌2-3h,进行溶解,得到铸膜液;

18、s1.3:将上述铸膜液置于真空脱泡机中,真空脱泡18-22h,得到脱泡膜液;

19、s1.4:将上述脱泡膜液倒入模具中,流延成膜,再将模具置于真空烘箱中,以60-80℃的温度烘干固化,得到基膜。

20、进一步地,步骤s2的分散壳聚糖并加入氯乙酸进行反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s2.1:按固液比1g:10-12ml将壳聚糖和异丙醇一起加入反应罐中,直至反应罐内的第二重力传感器检测到反应罐内的重力不再增加时,第二重力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22、s2.2:控制器接收到第二重力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后,控制反应罐内的第二搅拌器以800-1000r/min的速率搅拌40-50min,均匀分散,得到壳聚糖分散液;

23、s2.3:控制器控制液压泵将质量分数为20-30%的氢氧化钠溶液泵入反应罐中,并控制第二搅拌器的搅拌速率调节为200-300r/min,直至反应罐内的ph检测计检测到罐内的ph=8-9时,ph检测计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24、s2.4:控制器接收到ph检测计发送的信号后,控制进料组件将氯乙酸加入反应罐中,并控制反应罐的加热组件以60-70℃的温度加热2-3h,进行反应,得到混合液;

25、s2.5:控制器控制水泵将蒸馏水抽入反应罐中,直至ph检测计检测到ph=6.5-7.5时,ph检测计再次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26、s2.6:控制器再次接收到ph检测计发送的信号后,控制反应罐的抽滤组件启动,对上述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一次改性壳聚糖溶液;

27、s2.7:将上述一次改性壳聚糖溶液置于蒸发器中,蒸发除去溶剂,得到一次改性壳聚糖。

28、进一步地,步骤s3的微波辅助月桂酸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9、s3.1:按固液比1g:6-8ml将纳米二氧化钛和蒸馏水一起加入分散机中,直至分散机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分散机内的液位不再上升时,液位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30、s3.2:控制器接收到液位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后,控制分散机以1000-1200r/min的速率分散5-10min;

31、s3.3:将月桂酸钠加入分散机中,调节分散速率为600-800r/min,继续分散20-30min,得到分散液;

32、s3.4:将分散液置于微波炉中,以500-600w的功率辐射3-5min,再调节微波炉的功率为100-120w,继续辐射0.4-0.8min后,经过过滤、乙醇洗涤、干燥和粉碎,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粉。

33、进一步地,步骤s4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硝酸银混合二次改性壳聚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4、s4.1:将步骤s3.4制得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粉和蒸馏水按固液比1g:70-80ml一起加入浸泡箱中,以100-200r/min的速率搅拌20-30min,均匀分散,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

35、s4.2:将步骤s2.7制得的一次改性壳聚糖加入浸泡箱中,调节搅拌速率为500-600r/min,搅拌1-2h,均匀分散;

36、s4.3:将硝酸银溶液加入浸泡箱中,继续搅拌30-40min,进行二次改性,得到二次改性壳聚糖溶液。

37、进一步地,步骤s5的浸泡溶胀基膜并加入引发剂进行改性反应,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8、s5.1:将步骤s1.4制得的基膜置于步骤s4.3制得的二次改性壳聚糖溶液中,浸泡2-3h,进行充分溶胀;

39、s5.2:通过气泵向浸泡箱内通入氮气,将浸泡箱内的空气排出,直至浸泡箱内的氮气浓度检测仪检测到浸泡箱内的氮气浓度达到97-99%时,氮气浓度检测仪向控制器发送信号;

40、s5.3:控制器接收到氮气浓度检测仪发送的信号后,控制浸泡箱内的第二加热器以60-70℃进行加热,并控制加料器将引发剂加入浸泡箱中,搅拌8-10h,进行改性反应,得到改性基膜。

41、进一步地,氯乙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3:1。

42、进一步地,月桂酸钠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3.2-4.8:1。

43、进一步地,一次改性壳聚糖、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粉和硝酸银溶液的质量比为10-12:1-2:3-5,其中,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44、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其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采血管的中间膜的制备工艺所制备。

4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6、1、本发明通过以聚醚砜、聚乙二醇和二甲基乙酰胺为原料制备基膜,再先后两次改性壳聚糖,并用该改性后的壳聚糖对基膜进行改性制得中间膜,将该中间膜安装在采血管中后,在采血时,血液中的血清可通过中间膜,以此达到将血清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目的,并且无需分离胶和离心操作即可直接将血清分离出来,分离速度快,分离率高。

47、2、本发明通过将壳聚糖分散在异丙醇中后,再加入氯乙酸进行改性反应,对壳聚糖进行一次改性,使得壳聚糖能够吸附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清的析出,加快血清的分离速度,从而提高血清的分离率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

48、3、本发明通过使用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硝酸银溶液对一次改性壳聚糖进行二次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壳聚糖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血清的分离率和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而且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与硝酸银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其二者复合相较于单一成分,对壳聚糖的改性效果更佳。

49、4、本发明通过在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蒸馏水中后,再加入月桂酸钠并微波照射进行反应,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改性,以提高纳米二氧化钛与一次改性壳聚糖和硝酸银之间的相容性,使三者充分均匀分散,从而提高所制得中间膜分离血清的稳定性,达到进一步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