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008685发布日期:2024-02-09 12:5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其由壳体包覆电池模块而构成电池包主体,电池壳体对电池模块的安全和防护至关重要。目前乘用车电池包上盖70%为塑料基复合材料,当电池包起火时,电池包壳体材料起到阻燃或者延缓电池包热失效的作用,可以给驾乘人员争取足够的逃生时间。

2、目前新能源车用电池包上盖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和片状模塑料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密度大,成型工艺复杂耗时较长,片状模塑料密度小,但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聚丙烯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无毒无味、易回收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各个行业。但是聚丙烯存在低温脆性大、阻燃性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在电池包上壳体上的应用。因此,需要对聚丙烯进行改性,使其满足电池包上壳体冲击和阻燃等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上壳体阻燃纤维素/纳米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电池包上壳体材料成本高、密度大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2、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其原料按照质量份计,包括:

3、改性纤维素20-30份,改性纳米碳酸钙20-25,聚丙烯50-55份,偶联剂1-5份。

4、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所述改性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5、1)将磷酸盐、尿素、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共混液;

6、2)将所述共混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进行氨基硅油磷酸化改性,干燥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并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经过抽滤和干燥后获得氨基硅油磷酸化改性纤维素。

7、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所述改性纳米碳酸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8、将一定的钛酸丁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得到钛酸丁酯溶液;然后向钛酸丁酯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溶液,将得到的共混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室温搅拌改性一段时间,随后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镍进行温搅拌改性一段时间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纳米碳酸钙搅拌改性一段时间,最后经过滤、清洗、烘干后获得改性纳米碳酸钙。

9、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磷酸盐、尿素、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共混液;

11、2)将所述共混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进行氨基硅油磷酸化改性,干燥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并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经过抽滤和干燥后获得氨基硅油磷酸化改性纤维素;

12、3)将一定的钛酸丁酯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得到钛酸丁酯溶液;然后向钛酸丁酯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溶液,将得到的共混溶液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室温搅拌改性一段时间,随后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镍进行温搅拌改性一段时间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纳米碳酸钙搅拌改性一段时间,经过滤、清洗、烘干后获得改性纳米碳酸钙;

13、4)将步骤2)改性纤维素和步骤3)改性纳米碳酸钙与干燥后的聚丙烯、偶联剂放入喂料机经过混料、再将混料经过挤出机挤出、造粒,最后再经过注塑机注塑后,即可得到所述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

14、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磷酸盐:尿素摩尔比为1:1.2-2.4:4.9。

15、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4%。

16、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恒温改性温度为80℃,改性30min;,ph值调节为9.5。

17、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按照重量份计,钛酸丁酯40-50份,氢氧化镍30份,纳米碳酸钙20-30份;酸性溶液可为乙酸、盐酸、柠檬酸中的一种;

18、室温搅拌改性时间为4-5h,氢氧化镍室温搅拌改性的时间为0.5-1h,纳米碳酸钙在40-50℃下搅拌改性12-13h。

19、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烘干的条件为:400℃下烘干2-3h。

20、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挤出机机头温度175℃,ⅰ区温度180℃,ⅱ区温度185℃,ⅲ区温度185℃,ⅳ区温度180℃;

21、喂料机转速7rpm,主机转速8rpm;

22、注塑机温度为180℃-185℃-185℃-180℃,注射压力为70mpa,冷却时间为15-20s。

23、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其原材料纤维素和聚丙烯来源广、成本低、可再生、绿色环保可回收,符合可持续环保发展理念;磷酸化纤维素燃烧后不会释放有毒气体,对人体无害;改性纳米碳酸钙不仅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进一步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照质量份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碳酸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磷酸盐:尿素摩尔比为1:1.2-2.4:4.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恒温改性温度为80℃,改性30min;,ph值调节为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照重量份计,钛酸丁酯40-50份,氢氧化镍30份,纳米碳酸钙20-30份;酸性溶液可为乙酸、盐酸、柠檬酸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烘干的条件为:400℃下烘干2-3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挤出机机头温度175℃,ⅰ区温度180℃,ⅱ区温度185℃,ⅲ区温度185℃,ⅳ区温度18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上壳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原料按照质量份计,包括:改性纤维素20‑30份,改性纳米碳酸钙20‑25,聚丙烯50‑55份,偶联剂1‑5份。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其原材料纤维素和聚丙烯来源广、成本低、可再生、绿色环保可回收,符合可持续环保发展理念;磷酸化纤维素燃烧后不会释放有毒气体,对人体无害;改性纳米碳酸钙不仅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进一步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伟,袁泉,何莉萍,秦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