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醇假单胞菌株及其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211045发布日期:2024-03-05 14:5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香茅醇假单胞菌株及其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具体涉及一种香茅醇假单胞菌株及其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甲基二磺隆是治理小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如雀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的特效除草剂,是当前仅有的能有效控制节节麦的除草剂。甲基二磺隆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分子结构主要由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植物茎叶吸收,抑制植物体内的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导致支链氨基酸合成受阻,最终导致敏感植物死亡。甲基二磺隆于1996年被首次发现,其专利期过后到现在,我国登记的单剂和混剂产品多达96个,是磺酰脲类除草剂最畅销的品种之一,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使用量增大,导致甲基二磺隆在土壤中积累。甲基二磺隆在土壤中不易发生光解和水解,田间半衰期长达77-114天。因此关于该药剂的残留及药害问题屡有报道。

2、甲基二磺隆在士壤中的主要降解方式为微生物降解,获得高效的微生物降解菌株是解决甲基二磺隆土壤残留及药害问题的重要保障。基于此,研发了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该菌株能有效降解和除去土壤中的甲基二磺隆,也可作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菌种,对于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生物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的分类学命名为 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该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32225,保藏日期:2023年11月15日,保藏单位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武汉大学)。

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

6、上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具体的,降解应用时,优选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的接种量为5-10%,降解时温度为30-40℃,降解时ph为7-9。甲基二磺隆的初始浓度为10-20mg·l-1。

7、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8、本发明以连续4年施用甲基二磺隆除草剂的麦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无机盐培养基筛选获得了甲基二磺隆降解率最高的菌株d161,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革兰氏染色,观察其形态,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甲基二磺隆的降解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筛选获得的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 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d161)对甲基二磺隆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对于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生物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期应用微生物改良甲基二磺隆高残留的土壤提供新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同时,该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菌草业、农业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也可作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菌种。



技术特征:

1.一种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分类学命名为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该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32225。

2.权利要求1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的接种量为5-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降解时温度为30-4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降解时ph为7-9。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降解甲基二磺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甲基二磺隆的初始浓度为10-20mg·l-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所述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的分类学命名为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该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32225。本发明筛选获得的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 D161)对甲基二磺隆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对于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生物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期应用微生物改良甲基二磺隆高残留的土壤提供新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同时,该香茅醇假单胞菌株D161在菌草业、农业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也可作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菌种。

技术研发人员:徐淑霞,吴仁海,张晓东,田甜甜,贺文星,田志强,吴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