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及方法

文档序号:37280813发布日期:2024-03-12 21:1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及方法,涉及基因工程。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对于不同性状的花卉要求变得更高。为了提供更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奇特花卉和名贵花卉,人们越来越注重花卉发育机制的研究。兰科植物有超过20000多种,是植物界包含种类最多的科之一。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属于兰科植物蝴蝶兰属,通常只有单花序且花序不分枝,多花序或多分枝蝴蝶兰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腋芽的发育包括两个阶段:叶腋的腋芽分生组织起始和随后的腋芽生长或休眠。萌发后,腋生分生组织形成由几个叶原基和一个分生组织组成的腋生芽,然后腋芽要么保持停滞状态,要么长出形成分枝。如何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状态,增加分枝数量,对于人工调控蝴蝶兰分枝的形成,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及提高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用于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使蝴蝶兰生成分枝,增加蝴蝶兰分枝数目和花的数量。

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的方法。

3、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基因pesl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沉默所述蝴蝶兰中基因peslr1的表达,以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状态。

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沉默所述蝴蝶兰中基因peslr1的表达,具体包括:

6、步骤1、将所述基因peslr1的开放阅读框可操作地连接于pcymmv病毒载体,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pcymmv-peslr1载体;

7、步骤2、将所述pcymmv-peslr1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得到阳性转化子;

8、步骤3、将所述阳性转化子侵染无病毒的蝴蝶兰茎段,经外植体培养后得到转基因植株。

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基因植株的腋芽长度不低于0.6cm。

1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蝴蝶兰为大辣椒蝴蝶兰。

11、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的方法,包括沉默所述蝴蝶兰中基因peslr1的表达,所述基因pesl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1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3、步骤1、将所述基因peslr1的开放阅读框可操作地连接于pcymmv病毒载体,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pcymmv-peslr1载体;

14、步骤2、将所述pcymmv-peslr1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得到阳性转化子;

15、步骤3、将所述阳性转化子侵染无病毒的蝴蝶兰茎段,经外植体培养后得到转基因植株。

1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基因植株的腋芽长度不低于0.6cm。

1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基因植株的腋芽宽度不低于0.4cm。

1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蝴蝶兰为大辣椒蝴蝶兰。

19、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打破了了蝴蝶兰的腋芽休眠,使蝴蝶兰生成分枝,增加蝴蝶兰分枝数目和花的数量,使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今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定向改良花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技术特征:

1.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因pesl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沉默所述蝴蝶兰中基因peslr1的表达,以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沉默所述蝴蝶兰中基因peslr1的表达,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株的腋芽长度不低于0.6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蝴蝶兰为大辣椒蝴蝶兰。

6.一种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默所述蝴蝶兰中基因peslr1的表达,所述基因pesl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株的腋芽长度不低于0.6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株的腋芽宽度不低于0.4cm。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蝴蝶兰为大辣椒蝴蝶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及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基因PeSLR1在打破蝴蝶兰腋芽休眠中的应用,基因PeSLR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打破了蝴蝶兰的腋芽休眠,使蝴蝶兰生成分枝,增加蝴蝶兰分枝数目和花的数量,使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今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定向改良花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明凤,庞深深,孟扬,何国仁,娄玉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