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86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再生与分化,以抑制神经退化的化合物。
背景技术
已知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是指能够进行自我更新修复,并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一些刺激因子的刺激而分化为多种不同型态的细胞,例如神经元细胞(Neurons)、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这些分化后的细胞对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的发育,以及在成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知神经干细胞已可从多种哺乳动物(例如小鼠、大鼠、猪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其发育至成熟的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其中,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与其同源的啮齿类动物类似。
哺乳类动物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除存在于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中外,同时也存在于成熟的器官中。虽然根据先前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已可从胚胎干细胞衍生出神经干细胞,但是内生性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却仍然了解有限。
对于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治疗来说,设法挽救已受损的神经细胞,并同时刺激该神经细胞的再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有人通过使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来尝试修补受损的细胞,并且通过活化内生性神经干细胞以提供神经细胞进行“自我更新”的可能。
虽然目前科学家对于神经干细胞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若要将神经干细胞应用于神经细胞的修复上,则还需要一种可有效地控制其增生或分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细胞的方法。根据以前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神经干细胞已经可以在有生长因子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增殖。这些生长因子目前已知包括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pithelial Growth Factor,EGF)等。已知在无血清但含有前述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在悬浮培养的状态下,神经干细胞会聚集形成所谓的“神经球”(neurospheres)。另一方面,假若将这些生长因子去除,改为适量补充一些小分子的活性化合物、其它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或表皮生长因子外的其它生长因子、或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神经干细胞则可能会受刺激而分化,经分化的细胞主要以星形胶质细胞为主(90%以上),仅有少部分会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10%以下)。
另外,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其包括有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因子4(NT4),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这些神经营养因子虽已被证实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活性,但是其在临床上却有许多使用上的限制。这是由于将这些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到活体中时,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因为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因此并不易穿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而到达脑部。
因此,若能找出一些具有较小分子量且能活化内生性神经干细胞的化合物,用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并维持其特性,甚至是促进其分化成具有功能的神经元细胞,这将有助于将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宿主体内,以提供做为退化性神经疾病的有效预防或治疗策略,并对一些具有神经退化因子的个体提供预防的效果。

发明内容为克服已知技术之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增生的化合物,其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因此易于穿过血脑屏障而到达脑部,进而得以抑制神经细胞的死亡,并增加其存活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化合物,以促使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元细胞。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所指出的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增生的化合物,其为具有如下式一所示化学结构式的异戊二烯类黄酮(prenylflavanones)化合物 其中,R1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isoprene);R2、R3、R4、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异戊二烯基(isoprene)、或如式二或式三所示香叶基(geranyl)。
已知,神经细胞在低密度(160cells/mm2以下)的状况下进行培养时,神经细胞易于死亡,不易进行培养。而根据本发明所指出的化合物除可用以增进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外,即使于低密度的培养状况下,也可以显著地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另外,本发明化合物也能用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例如可使得神经突变粗及变长。此外,本发明化合物能用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形成,并能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细胞。
图1为神经干细胞添加含有本发明化合物与已知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培养后的外观形态照相图(A)化合物A;(B)化合物B;(C)化合物C;(D)化合物D;(E)化合物E;(F)化合物F;(G)化合物G;(H)化合物H;(I)空白空白对照组;(J)表皮生长因子;(K)神经生长因子。
图2为在培养基中添加本发明化合物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生长的影响的结果分析图(*表示p<0.0005)。
图3为本发明化合物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以不同细胞密度进行培养时之影响的结果分析图(*表示p<0.005;**表示p<0.05)(A)细胞密度300cells/mm2;(B)细胞密度150cells/mm2。
图4为本发明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神经突长度影响所得的照相图(A)空白对照组;(B)化合物A;(C)化合物B;(D)化合物D;(E)化合物G。
图5为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受诱导分化后的情形所得的照相图,其中左排为荧光激发下的相片图,右排是可见光下的细胞型态(A)先用化合物A培养,接着再用化合物A培养;(B)先用化合物A培养,之后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培养;(C)先用表皮生长因子培养,之后再用表皮生长因子培养;(D)先用表皮生长因子培养,之后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培养。
图6为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受诱导分化后的情形所得的照相图,其中左排为荧光激发下的相片图,右排是可见光下的细胞型态(A)化合物D+表皮生长因子;(B)化合物D;(C)表皮生长因子;(D)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
图7为神经干细胞经培养30天后的外观形态的照相图(A)空白对照组;(B)加入化合物A;(C)加入化合物A,在荧光激发下的相片图。
本发明将通过参考下列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这里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前面所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做些一些改良与修饰,但其仍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所指出的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增生的化合物,其是具有如下式一所示化学结构式的异戊二烯类黄酮化合物 其中,R1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isoprene);R2,R3,R4,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异戊二烯基(isoprene)、或如式二或式三所示之香叶基(geranyl)。
本发明前述的异戊二烯类黄酮化合物,可通过已知有机化学合成技术合成,亦可通过自天然物中分离出具有近似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再经用已知的化学修饰技术修饰部分官能团后获得。
作为本发明前述异戊二烯类黄酮化合物具体的实施例,其具有如下的化学结构式 其中,R1、R2、R3、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或 其中,R1、R2、R3、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或 其中,R1、R2、R3、R4、R5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或 其中,R1、R2、R3、R4、R5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其中,R1、R2、R3、R4、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或 其中,R1、R2、R3、R4、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其中,R1、R3、R4、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或 其中,R1、R3、R4、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作为本发明前述用以促进神经细胞增生的化合物更进一步的实施例,其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化合物A(Propolin A)
化合物B(Propolin B) 化合物C(Propolin C) 化合物D(Propolin D)
化合物E(Propolin E) 化合物F(Propolin F) 化合物G(Propolin G) 化合物H(Propolin H)
根据本发明所指出的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特点(1)本发明化合物能在低密度(160cells/mm2以下)神经细胞的培养条件下,显著地促进神经细胞(例如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生长,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
(2)在对神经细胞生长与发育的影响上,本发明化合物可显著地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或表皮生长因子处理获得更粗、更长及更多分支的神经突。
(3)在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成方面,用本发明化合物进行处理,显著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或表皮生长因子处理,更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成,并且能维持这种球状特性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存活至少30天,而这些神经干细胞可以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神经胶质细胞。
(4)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以诱导生成以神经元干细胞(neuronal stemcells)为主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并促使这些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neurons)。另外,本发明化合物与已知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不同,因此在应用上可通过共同使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以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增生以有效地将神经干细胞量化,以此即可以大量地获得神经元干细胞,以未来可应用于治疗退化性神经疾病的细胞疗法。
由于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前述的功能及特点,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可作为于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添加剂,与前述已知技术所使用的大分子蛋白质(例如,表皮生长因子、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营养因子4,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不同,本发明化合物中的异戊二烯类黄酮化合物为分子量较小的小分子物质,其可以在培养液内较久地维持其特性(大约7~9天换一次培养基即可)。此外,本发明化合物可诱导神经干细胞显著地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后也可得知,本发明化合物中也可进一步包含一生长因子,用于培养神经干细胞,以促使其增生。前述的生长因子在本发明中可举出的例子包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但并不仅限于此。这对于一些神经学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更好的且新兴的实验用无血清的细胞培养添加剂。
另外,已知小分子物质较易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而到达脑细胞,而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正积极进行关于人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方式的认可,尤其是关于神经退化性疾病方面的治疗,而本发明化合物中所包含的异戊二烯类黄酮为小分子的物质,且其可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促进具有功能性的神经元细胞的形成,并可以在低细胞密度的情况下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因此本发明化合物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对于辅助前述人体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来说,将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人员,也可通过阅读前述的说明而了解到,本发明化合物可进一步通过已知的技术开发成为一医药化合物。
实施例1配制培养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培养基,其为在B-27无血清神经细胞培养基(B-27 supplemented neurobasal medium,Gibco)中添加青霉素G(penicillin G)、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phate)及0.5mM的谷氨酸(L-glutamine,Gibco)。
在麻醉状态下从怀孕16天的母鼠(Wistar)腹腔中取出在胎囊中的未出生的胎鼠。取出胎鼠的大脑组织,用0.1%胰蛋白酶溶液(trypsinsolution)在25℃下作用1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 solution)洗涤3次后,用已知的机械方式上下混合使其细胞打散。之后,将前述含有胎鼠大脑组织细胞的溶液通过70μm尼龙细胞滤网(nylon cell strainer,Falcon),以将神经干细胞释放到溶液中。之后将此溶液以1000rpm的转速离心10分钟,再用前述培养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培养基置换,这样即可获得包含神经干细胞细胞群的悬浮液。
将前述神经干细胞的悬浮液以150,000cells的细胞量放置于培养皿(Petri dish)上,并将其在37℃、5%CO2,以及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以培养神经干细胞。培养细胞的生长培养基每三天更换1次,每次更换一半的培养液。
进行实验时,将前述神经干细胞以300cells/mm2的细胞量放置于装载有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其中,在空白对照组的生长培养基中进一步添加表皮生长因子(5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5ng/mL)或神经生长因子(5ng/mL)。而实验组的生长培养基中则分别加入本发明化合物A~H。空白对照组的生长培养基中则加入5μL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之后,在上述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并在培养七天后用显微镜观察悬浮神经干细胞的大小、外型态和存活率。所得结果示于图1。
结果显示,本发明化合物A~H、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都可以使得神经干细胞聚集成球状(神经球),且比空白对照组所形成的神经球要大。由此可明显地看出本发明化合物可与已知生长因子达到相同促进神经干细胞生长的目的。也就是,本发明化合物对于神经干细胞球状物的增生有促进的效果。
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神经干细胞以300cells/mm2的细胞量培养在已吸附30μg/mL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Sigma)的6孔培养盘中,在37℃、5%CO2,以及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经培养分化而成的细胞统称为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cortical neurons)。
将前述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分别培养于含有10μM化合物A、化合物B、化合物D、化合物E、化合物F、化合物G和化合物H的生长培养基中,重复进行三次试验。另外,对照组的生长培养基中加入5μL的二甲基亚砜。经培养五天后,用已知计数活细胞数目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MTT assay),并在540nm吸光值进行结果的分析,结果示于图2。
通过图2所得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吸光值显著地比空白对照组的高,其中又以化合物A、D与G的效果最好。此结果显示本发明化合物确实能显著地增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
实施例3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神经干细胞分别以不同的细胞密度(150,300cells/mm2)的细胞量培养在已吸附30μg/mL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Sigma)的6孔培养盘中,在37℃、5%CO2,以及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经培养分化而成的细胞统称为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cortical neurons)。
将前述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分别培养于含有化合物A、D与G的生长培养基中,重复进行三次试验。另外,取5μL的二甲基亚砜加入生长培养基中,作为对照组。培养五天后,以已知计数活细胞数目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MTT assay),并于540nm吸光值进行结果的分析,结果示于图3。已知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以640cells/mm2的细胞密度培养于生长培养基中时,细胞的存活率可高于90%,而以160cells/mm2的细胞密度培养时,细胞的存活率会降至约50%。因此当培养时细胞密度低于160cells/mm2时,若没有适时添加任何生长因子,则细胞的死亡率将会大幅地增加。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会由于细胞数太少使得细胞和细胞间的距离相隔太远,而致使细胞和细胞间不易进行生长因子的传递。
由图3所得的结果显示,添加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实验组中,不论起始培养的细胞密度如何,其所得的吸光值均显著地比对照组的高,此结果显示本发明化合物的添加,可显著地改善在低细胞密度下进行培养之神经细胞的存活率。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所得的神经干细胞以38cells/mm2的细胞量培养于已吸附30μg/mL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Sigma)的6孔培养盘中,在37℃、5%CO2,以及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经培养分化而成的细胞统称为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cortical neurons)。
将前述将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在含有本发明化合物A、B、D与G的培养基中。另外,取5μL的二甲基亚砜加入生长培养基中,以作对照组。经培养五天后,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观察并计算神经突(neurite)的长度,所得结果示于图4。
参考图4,完全不加入任何生长因子的空白对照组,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神经元本体(soma)的萎缩,神经细胞完全死亡的情况(图4A),所以其所测得的神经突的长度为零。然而,实验组经分别加入化合物A2.5μM、化合物B 5μM、化合物D 5μM和化合物G 5μM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实验组中的神经元细胞持续生长,且神经突向外伸长,并可观察到一个神经元本体至少有三条以上的神经突伸出,而且其中一条会变长且尾端分岔为多个神经突触。对神经突长度进行分析,加入化合物A后,神经突L1长度为236μm、神经突L2长度为161μm(图4B);加入化合物B后,神经突L1长度为235μm(图4C);图片D中加入化合物B后,神经突L1长度为211μm(图4D);图片E中加入化合物B后,神经突L1长度为316μm、神经突L2长度为216μm(图4E)。
由此结果可以得知本发明化合物能在低细胞浓度(38cells/mm2)下,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并促使其神经突伸长,且发育为成熟的神经元细胞。实施例5从实施例1所得的细胞悬浮液中取出100μL,将其稀释成1mL。接着,吸取250μL的上清液培养在已吸附30μg/mL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Sigma)的载玻片上,依前述的培养条件培养3天后,以使其分化成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cortical neurons)。最后通过已知的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染色。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时,使用可与神经元细胞专一性结合的抗MAP2做为一抗,以及使用可识别一抗的含荧光基质的老鼠免疫球蛋白抗体做为二抗。当神经元细胞被一抗识别后会使得神经元细胞在荧光的激发下产生荧光。
在开始培养神经干细胞时即加入化合物A或是表皮生长因子,而后取出神经干细胞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细胞都贴附在玻片上后,移除细胞液重新加入含有化合物A或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或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三天后使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型态。
参考图5,左排为荧光激发下的相片图(白光的为神经元细胞,图中阴影的部份为死亡的细胞或是为非神经元细胞,右排是可见光下的细胞型态,其可显现此视野下的所有细胞。因此从第五图的结果中可实际观察看到,当一开始培养神经干细胞时即加入化合物A,无论以后细胞分化成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时有没有加入化合物A,都会使得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细胞(图5A、B),而当细胞加入表皮生长因子时,会使得神经细胞增生(图5C),但是其长出来的大多是非神经元细胞,而即便之后不再提供表皮生长因子,细胞长出来的大多也是非神经元细胞只是比继续加入的少(图5D)。由此可得知表皮生长因子虽可用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增生,使其存活率增加,但其所增生的细胞大多为非神经元细胞的前体细胞,但本发明化合物除可增加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外,还可进一步影响其分化,使其向神经元细胞发育。
实施例6实验操作同实施例6,但在开始培养神经干细胞时,改为添加化合物D并同时使用表皮生长因子,而后取出干细胞贴在载玻片上,然后待细胞都贴附在玻片上后,移除细胞液重新加入含有化合物D,或表皮生长因子,或加入不含任何生长因子的培养液,或加入化合物D并同时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培养三天后使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型态。
参考图6,左排为荧光激发下的相片图(白光的为神经元细胞,图中阴影的部份为死亡的细胞或是为非神经元细胞,右排是可见光下的细胞型态,其可显现此视野下的所有细胞。因此从图6的结果中可实际观察到,如果一开始培养神经干细胞时即加入化合物D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可观察到神经干细胞显著增生的状况,并且在分化后向神经元细胞发育(图6A)。而当细胞分化成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后,仅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的,其细胞会分化成非神经元细胞(图6C),而含有化合物D的,则会促使其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图6B)。另外,当细胞分化成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后,不再加入任何生长因子的,也可使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细胞,但其神经元细胞的数量会比再加入化合物D的少(图6D)。由此可知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增生,如果同时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则会使得较多的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发育。由此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得知,当神经干细胞在发育时加入了本发明化合物,将可使得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干细胞(neuronal stem cells)方向发育。
实施例7取由实施例1中用化合物A所培养出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连续培养,每七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另外,以二甲基亚砜做为空白对照组。在培养至第三十天时,吸出100μL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液,将其稀释至1mL。之后,吸取250μL上清液,将其培养于已吸附30μg/mL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Sigma)的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外观型态,所得结果示于图7。
参考图7,由图7可以看到完全不加入任何生长因子的对照组(图7A)中几乎没有存活的细胞,且无法呈现正常神经干细胞会聚集成球状的特性,细胞悬浮培养时已呈现萎缩的状态。而加入化合物A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则仍可维持其聚集成球状的特性(图7B),并将此细胞持续培养三天后用如同实施例5的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仍可看到神经干细胞可正常地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并持续进行神经突的生长(图7C)。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长时间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能维持其聚集成球状的特性,并仍能使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另一方面,本发明化合物可在连续培养时,可以每七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的状况下进行长时间的培养,且可以培养神经干细胞使其存活超过三十天以上。然而,已知的生长因子,一般约3~4天即需更换一次培养基,这是由于已知生长因子皆为大分子蛋白质,因此易于在常温下失去活性,而本发明小分子化合物的特性则不受此因素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具有如下式一所示的化学结构式 其中,R1是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isoprene);而R2、R3、R4、R5、R6与R7分别为氢、羟基、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异戊二烯基(isoprene)、或具有如式二或式三所示的香叶基(geranyl) (式二) (式三)。
2.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中的R2为如式二或式三所示的香叶基(geranyl),而R1、R3、R4、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3.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中的R4为如式二或式三所示的香叶基(geranyl),而R1、R2、R3、R5、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4.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中的R5为如式二或式三所示的香叶基(geranyl),而R1、R2、R3、R4、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5.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中的R6为如式二或式三所示的香叶基(geranyl),而R1、R2、R3、R4、R6与R7分别为氢(-H)、羟基(-OH)、1~3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异戊二烯基。
6.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能刺激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
7.一种培养基的添加物,其包含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添加物,其中该培养基为培养细胞的培养基。
9.权利要求
8所述的添加物,其中该细胞为神经干细胞。
10.权利要求
7所述的添加物,其中该培养基进一步包含一生长因子。
11.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添加物,其中该生长因子选自表皮生长因子、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及神经生长因子所组成的组。
12.一种用以刺激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医药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
专利摘要
一种用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及神经干细胞生成的化合物,其是具有如右式一所示化学结构式的异戊二烯类黄酮(prenylflavanones)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以增加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并能在低密度神经细胞的培养条件下,显著地增加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另外,在神经细胞生长发育方面,本发明化合物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使得神经纤维变粗及变长,并增加其分支。此外,本发明化合物能促进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的形成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所生成的干细胞为神经元干细胞(neuronal stem cells),并能诱使其分化为神经元细胞(neurons)。
文档编号C12N5/0797GK1990480SQ200510097522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黄中洋, 陈嘉南, 贺婉如 申请人:彦臣生技药品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