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去油精练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84487阅读:2160来源:国知局
低温去油精练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助剂,具体的说是一种低温去油精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织物染整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布面油污、沾污、色渍、色花、硅油斑等,造成产品质量降低,有的甚至无法修复。因此,织物染色、印花之前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煮练过程,以去除布面上的杂质和油污,这个煮练过程通常称为精练。去油精练剂,也称除油精练剂,在精练中添加的各类具有渗透、乳化、洗涤、分散、润湿功能。去油精练剂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去除棉、毛、麻、蚕丝以及合成纤维等各类织物上天然杂质、沾污物以及织造浆料的助剂。在纺织行业中,去油精练剂,大多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各类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适当的添加剂,经过一定的配比的方法得到的一种以洗涤作用为主的、兼有渗透、乳化、分散、络合等协同作用的复配物。
[0003]在众多织物中,由于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吸油性强,成纱过程加入的油剂较一般的合成纤维油性更强。氨纶丝上容易附着较多的油剂,不易去除,且氨纶不耐热、不耐氯漂、不耐热浓碱,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对含有氨纶的织物在前处理过程中进行高效除油,较为困难。
[0004]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回弹性的氨纶被广泛添加于各种织物中,由于传统的除油精练剂更多的考虑普通纺纱与织造的油剂和织造过程的杂质,忽略了对氨纶纱特殊油剂的乳化分散需要,对于氨纶的去油能力不强,易造成在染色过程中氨纶油剂的残余,因此,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对织物的去油效果。依赖高温的处理容易损伤氨纶,从而影响其性能。此外,传统的去油精练剂效果单一,从而影响前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去油精练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织物(尤其是含氨纶织物)在前处理过程中的除油问题。
[0006]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组成及质量分数如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10?20%;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10?20%;
异构十醇聚氧乙稀醚(E05)5?10% ;
仲醇聚氧乙烯醚(E09)5?15% ;
增溶剂(乙二醇丁醚、乙醇或异丙醇)3?6% ;
余量为去尚子水。
[0007]上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10?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与3?6重量份的增溶剂(乙二醇丁醚、乙醇或异丙醇)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依次加入10?20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及5?10重量份的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05)及5?15重量份的仲醇聚氧乙烯醚(E09);最后加入按比例称量的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出料。
[0008]本发明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增溶剂复配而成。
[0009]其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醚键不易被酸、碱破坏,所以稳定性较高,水溶性较好,耐电解质,易于生物降解;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且对硬水不敏感,低温洗涤性能好。
[0010]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是一种特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浊点,因此具有较宽温度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冷水条件下与纤维能够很好的亲和,显示出优异的洗涤与防返沾污性能,且水的硬度对其洗涤能力无明显影响;高EO数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具有优异的的亲水性,所以对亲水的纤维(如: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去污能力。
[0011]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05)是一种低EO数聚氧乙烯醚,其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12,与氨纶丝油剂的HLB值相近,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将该成分用于去油精练剂中,特别有利于含氨纶丝的除油,从而提升精练剂对于含氨纶织物针对性。
[0012]仲醇聚氧乙烯醚(E09)是极强的乳化力、渗透力和分散力,是优良的渗透、乳化剂、润湿和净洗剂,可与其他各类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具有出众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减少助剂的使用消耗量,达到良好的性价比,且有极强的渗透力,可渗透到纤维的内部,从而获得更满意的柔软手感和精炼白度。
[0013]同时,添加有乙二醇丁醚、乙醇或异丙醇作为增溶剂,一方面,有助于与油剂的结合,增强除油效果,另一方面,增溶剂可提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常温下的溶解能力,便于产品的使用。
[0014]以上成分之间通过协同作用,能够大大提升去油精练剂的除油、去污能力,能够很好地乳化分散油污和去除各种杂质。可用于各种面料的织物,尤其是针对难洗涤的含氨纶织物和人棉织物,比传统的去油精练剂具有更好的除油除污效果。且以上各成分均为环保型原料,无高危物质,符合环保的要求。
[0015]本发明所述低温去油精练剂适用于精炼、除油、净洗等前处理工序中,可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使用,且可实现低温精练。同时,具有分散、乳化、润湿的作用,渗透性好,泡沫低、去污力强。尤其对含氨纶纤维的织物具有针对性,去油效果好。若与纯碱协作,可用于纯棉织物的精炼,并兼有退浆、增白、防止染料凝聚、确保染色匀艳等独特功能。
[0016]此外,本发明所述低温去油精练剂也是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织物练染同浴工艺的理想助剂;用于人棉低温精炼,可实现炼染同浴,获得优异的毛效和白度,获得理想的染色性能;用于棉针织精炼,能给予纤维以理想白度,蓬松手感,极大提高精炼、漂白效果,进一步改善染色、印花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组成及质量分数如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20%;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10%;
异构十醇聚氧乙稀醚(E05)5% ; 仲醇聚氧乙烯醚(E09)15%;
乙二醇丁醚6% ;
去离子水44%。
[0018]上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1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与6重量份的乙二醇丁醚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依次加入20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及5重量份的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05)及15重量份的仲醇聚氧乙烯醚(E09);最后加入44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出料。
[0019]实施例二
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组成及质量分数如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15%;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15%;
异构十醇聚氧乙稀醚(E05)8% ;
仲醇聚氧乙烯醚(E09)10%;
乙醇5% ;
去离子水47%。
[0020]上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15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与5重量份的乙醇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依次加入15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及8重量份的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05)及10重量份的仲醇聚氧乙烯醚(E09);最后加入47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出料。
[0021]实施例三
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组成及质量分数如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10%;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20% ;
异构十醇聚氧乙稀醚(E05)10% ;
仲醇聚氧乙烯醚(E09)7%;
异丙醇8% ;
去尚子水45%。
[0022]上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与8重量份的异丙醇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依次加入10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及10重量份的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05)及7重量份的仲醇聚氧乙烯醚(E09);最后加入4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出料。
[0023]实施例一、二、三中所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外观为黄色半透明至透明液体,具有非离子性,其1%水溶液的PH值为7.0-7.5。
[0024]所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I)用于一般去顽污;
建议用量 0.5 ?3% (OffF),40°C~ 80°C, 20 分钟。
[0025]2)用于化纤织物练漂一浴;
作为助炼剂,建议用量0.5?2% (0WF),与染色同浴即可。
[0026]3)用于人棉精练; 低温去油精练剂浓度为0.5?lg/Ι,在40°C下精练20分钟。无需排液,直接加入染料,进入染色工艺。
[0027]4)用于纯棉精练;
低温去油精练剂浓度为0.5?lg/Ι,加入纯碱浓度为2g/l,在90°C下精练20分钟。排液清洗,进入染色工艺。
[0028]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组成及质量分数如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10?20%;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10?20%; 异构十醇聚氧乙稀醚(E05) 5?10% ; 仲醇聚氧乙烯醚(E09)5?15% ; 增溶剂3?6% ; 余量为去尚子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溶剂为乙二醇丁醚、乙醇或异丙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10?2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015)与3?6重量份的增溶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依次加入10?20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09)及5?10重量份的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05)及5?15重量份的仲醇聚氧乙烯醚(E09);最后加入按比例称量的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出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去油精练剂,其组成及质量分数如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9)10~20%,脂肪胺聚氧乙烯醚(EO15)10~20%,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EO5)5~10%,仲醇聚氧乙烯醚(EO9)5~15%,增溶剂3~6%,余量为去离子水。还公开了上述低温去油精练剂的制备方法,该低温去油精练剂适用于精炼、除油、净洗等前处理工序中,解决了织物(尤其是含氨纶织物)在前处理过程中的除油问题,有效保证去除织物上的油污不纯物。具有分散、乳化、润湿的作用,渗透性好,泡沫低、去污力强。
【IPC分类】C11D10/02
【公开号】CN105002022
【申请号】CN201510440689
【发明人】杨柯明
【申请人】邦诺(福建)纺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