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383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
【背景技术】
[0002]塑料管材是高科技复合而成的化学建材,而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类新型建筑材料。化学建材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迅猛发展,尤其是新型环保塑料管材的广泛使用,掀起了一声替代传统建材的革命。塑料管材因具有水流损失小、节能、节材、保护生态、竣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镇给排水以及燃气管等领域,成为新世纪城建管网的主力军。
[0003]塑料管材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
[0004]塑料和传统材料不同,技术进步的的步伐更快,不断的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塑料管相对传统材料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塑料管材与传统的金属管和水泥管相比,具有重量轻,一般仅为金属管的1/6-1/10,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抗冲击和抗拉强度,塑料管内表面比铸铁管光滑的多、摩擦系数小、流体阻力小、可降低输水能耗5%以上,综合节能好,制造能耗右降低75%,运输方便,安装简单,使用寿命长达30-50年。塑料管材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在给水领域和燃气领域应用已占绝对的优势塑料管材不但大量用来代替传统的钢管、铸铁管等,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一方面材料有重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应用技术有新的发展,使传统管材在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根本没有竞争能力。还有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正在研究,或已经研究出来正在试用考给,可以肯定,今后10年塑料管的技术进步将促使塑料管更迅速地发展,更广。
[0005]硬聚氯乙烯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PVC-U管抗腐蚀能力强、易于粘接、价格低、质地坚硬,但是由于有PVC-U单体和添加剂渗出,只适用于输送温度不超过45°C的给水系统中。塑料管道用于输送饮用水,废水,化学品,加热液和冷却液,食品,超纯液体,泥浆,气体,压缩空气和真空系统的应用。
[0006]我国新型材料的生产技术落后,大多设备都需进口,再加上外来企业的影响,使得我国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但是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将促使中国的塑料管材朝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具备多功能的塑料管材方向发展。目前技术中,为了改善硬聚氯乙烯的耐冲击性能,常采对硬聚氯乙烯进行增韧改性,但改性在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强度、硬度及耐热性能。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高性能,并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拓展其使用领域。

【发明内容】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热塑性聚氯酯10-20份、竹炭粉10-20份、滑石粉3-5份、磷酸三钠2-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
10份、氮化硼4-8份、氯化聚乙烯20-40份、无水偏硅酸钠2-4份、钠基膨润土 4_9份、辛基硫醇锡1-3份、聚氯乙稀树脂10-20份。
[0010]优选方案之一: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0份、竹炭粉10份、滑石粉3份、磷酸三钠2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份、氮化硼4份、氯化聚乙烯20份、无水偏硅酸钠2份、钠基膨润土 4份、辛基硫醇锡I份、聚氯乙烯树脂10份。
[0011]优选方案之二: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20份、竹炭粉20份、滑石粉5份、磷酸三钠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10份、氮化硼8份、氯化聚乙烯40份、无水偏硅酸钠4份、钠基膨润土 9份、辛基硫醇锡3份、聚氯乙烯树脂20份。
[0012]优选方案之三: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2份、竹炭粉12份、滑石粉4份、磷酸三钠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9份、氮化硼5份、氯化聚乙烯25份、无水偏硅酸钠3份、钠基膨润土 5份、辛基硫醇锡2份、聚氯乙烯树脂12份。
[0013]优选方案之四: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8份、竹炭粉18份、滑石粉4份、磷酸三钠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9份、氮化硼7份、氯化聚乙烯30份、无水偏硅酸钠3份、钠基膨润土 7份、辛基硫醇锡2份、聚氯乙烯树脂18份。
[0014]其制备方法为:按配方称取各原料在高速混料机中在100-120°C混合均匀,并在该温度范围内保持5-10分钟;搅拌完成后冷却至40-55°C时放入到冷混料机中并保持该温度范围混合5-10分钟,放料入干燥料仓共挤;然后将共混后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由模具挤出成型,挤出机筒温度一区为:196-205°C ;二区为:185-195°C ;三区为:180-190°C ;四区为:175-186 °C;五区为:170-180 °C;过渡段温度为:160-170 °C;模体温度一区为:165-180 °C; 二区为:165-180°C;三区为:170-180°C; 口模温度为:170-210°C;挤出机转速为:15-30r/min;喂料器转速为:15-25r/min;机头压力为:6_20Mpa;水箱真空度为:0.03-0.06MPa;牵引速度为:5-7m/min。
[00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发明通过各原料复配,各胶料混炼改性,使得本发明的硬聚氯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环刚度等特点,减少生产工序和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热塑性聚氯酯10份、竹炭粉10份、滑石粉3份、磷酸三钠2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份、氮化硼4份、氯化聚乙稀20份、无水偏娃酸钠2份、钠基膨润土 4份、辛基硫醇锡I份、聚氯乙稀树脂10份。
[0020]实施例2
[0021 ] 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热塑性聚氯酯20份、竹炭粉20份、滑石粉5份、磷酸三钠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10份、氮化硼8份、氯化聚乙稀40份、无水偏娃酸钠4份、钠基膨润土9份、辛基硫醇锡3份、聚氯乙稀树脂20份。
[0022]实施例3
[0023]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热塑性聚氯酯12份、竹炭粉12份、滑石粉4份、磷酸三钠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9份、氮化硼5份、氯化聚乙烯25份、无水偏硅酸钠3份、钠基膨润土 5份、辛基硫醇锡2份、聚氯乙烯树脂12份。
[0024]实施例4
[0025]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搅拌制成:热塑性聚氯酯18份、竹炭粉18份、滑石粉4份、磷酸三钠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9份、氮化硼7份、氯化聚乙稀30份、无水偏娃酸钠3份、钠基膨润土7份、辛基硫醇锡2份、聚氯乙稀树脂18份。
【主权项】
1.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0-20份、竹炭粉10-20份、滑石粉3-5份、磷酸三钠2-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10份、氮化硼4-8份、氯化聚乙烯20-40份、无水偏硅酸钠2-4份、钠基膨润土 4_9份、辛基硫醇锡1-3份、聚氯乙稀树脂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0份、竹炭粉10份、滑石粉3份、磷酸三钠2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份、氮化硼4份、氯化聚乙烯20份、无水偏硅酸钠2份、钠基膨润土 4份、辛基硫醇锡I份、聚氯乙稀树脂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20份、竹炭粉20份、滑石粉5份、磷酸三钠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10份、氮化硼8份、氯化聚乙烯40份、无水偏硅酸钠4份、钠基膨润土 9份、辛基硫醇锡3份、聚氯乙稀树脂2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2份、竹炭粉12份、滑石粉4份、磷酸三钠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9份、氮化硼5份、氯化聚乙烯25份、无水偏硅酸钠3份、钠基膨润土 5份、辛基硫醇锡2份、聚氯乙稀树脂12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8份、竹炭粉18份、滑石粉4份、磷酸三钠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9份、氮化硼7份、氯化聚乙烯30份、无水偏硅酸钠3份、钠基膨润土 7份、辛基硫醇锡2份、聚氯乙稀树脂18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聚氯乙烯增韧抗冲击管材,它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热塑性聚氯酯10-20份、竹炭粉10-20份、滑石粉3-5份、磷酸三钠2-4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钼8-10份、氮化硼4-8份、氯化聚乙烯20-40份、无水偏硅酸钠2-4份、钠基膨润土4-9份、辛基硫醇锡1-3份、聚氯乙烯树脂10-20份。本发明通过各原料复配,各胶料混炼改性,使得本发明的硬聚氯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环刚度等特点,减少生产工序和成本。
【IPC分类】C08L75/04, C08K3/34, C08K3/38, C08L27/06, C08K13/02, B29C47/92, C08L23/28, C08K3/04
【公开号】CN105670147
【申请号】CN201610243772
【发明人】叶青
【申请人】叶青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