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解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021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酶解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解罐。
【背景技术】
[0002]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大多数酶需要在液相中发挥作用,在实验室环境下酶解反应只需一般性的容器、搅拌装置,并进行相应的环境控制即可完成,但是在工业应用中,为了保证规模化操作条件下的酶解效率,通常需要专门的酶解装置进行匹配,酶解罐就是此类装置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生物工业中各环节的工艺特征与所涉及的生物活性物质、相关微生物特性密切相关,因此酶解罐通常会针对具体情况做适应性设计。
[0003]现有技术的酶解罐通常是将酶制剂直接加入待处理物料中,酶解罐的作用在于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例如通过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传质控制等等,却普遍未从工艺流程的完整性、连贯性角度予以优化,如果能在装置层面进行相关创新的话将有望使操作更加高效。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酶解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以发酵液作为酶解液执行酶解操作时,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升酶解过程中的物料搅拌充分性。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升装置的传质效率。
[0007]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酶解罐,包括罐体,夹套,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卸料口,电动机,伸缩杆,搅拌桨,压力表,补料口,取样口,同时:还包括培养瓶,连接管,搅拌杆,第二搅拌桨,皮带,其中夹套包覆于罐体外表面,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位于夹套外表面,卸料口位于罐体下部,电动机安置于罐体上,伸缩杆连接在电动机转轴上,伸缩杆伸入至罐体内部,搅拌桨连接在伸缩杆上,压力表、补料口、取样口三者分别位于罐体上,培养瓶通过连接管与罐体连通,搅拌杆伸入至培养瓶内部,第二搅拌桨连接在搅拌杆上,搅拌杆的转轴与电动机的转轴通过皮带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搅拌桨有3个,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伸缩杆上。
[0010]优选的,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的口径均为18~22mm。
[0011]优选的,罐体的壁厚为10~15mm。
[0012]优选的,夹套的体积为罐体体积的10~20%。
[0013]优选的,培养瓶所处位置高于罐体所处位置。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罐体外部包覆的夹套用于控制罐体温度,由于夹套设置有循环水入口和循环水出口,因此可以通过循环水为罐体加热或降温;位于罐体下部的卸料口用于收集酶解产物;位于罐体外部的补料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补充物料和提取样本,压力表用于监测罐体内部压力;连接在电动机转轴上的伸缩杆是竖直设置的杆状物,在其上连接有搅拌桨,当电动机转动时,伸缩杆会随电动机转动,进而执行搅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电动机转轴上设置梯形内、外螺纹结构,从而实现电动机转轴自转旋转的同时上下伸缩运动,进而提升搅拌的充分性,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此类伸缩结构,仅执行固定式的旋转搅拌。
[0015]此外,本实用新型将培养瓶通过连接管与罐体连通,培养瓶用于培养微生物,因此可以利用维生素培养液作为活性物质直接参与酶解,极大的方便了操作,尤其适用于黑曲霉培养液酶解茯苓多糖的工艺;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皮带结构将培养瓶搅拌杆的转轴与电动机转轴连接,因此可以借助酶解罐的搅拌动力执行培养瓶的搅拌,因此能够满足摇瓶培养的环境条件,同时节省了动力。本实用新型以巧妙的构思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同时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因此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罐体,2、夹套,3、循环水入水口,4、循环水出水口,5、卸料口,6、电动机,7、伸缩杆,8、搅拌桨,9、压力表,10、补料口,11、取样口,12、培养瓶,13、连接管,14、搅拌杆,15、第二搅拌桨,16、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仅用于区别一种元件和另一种元件。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酶解罐,包括罐体1,夹套2,循环水入口 3,循环水出口 4,卸料口 5,电动机6,伸缩杆7,搅拌桨8,压力表9,补料口 10,取样口 11,同时还包括培养瓶12,连接管13,搅拌杆14,第二搅拌桨15,皮带16,其中夹套2包覆于罐体I外表面,循环水入口 3和循环水出口 4分别位于夹套2外表面,卸料口 5位于罐体I下部,电动机6安置于罐体I上,伸缩杆7连接在电动机6转轴上,伸缩杆7伸入至罐体I内部,搅拌桨8连接在伸缩杆7上,压力表9、补料口 10、取样口 11三者分别位于罐体I上,培养瓶12通过连接管13与罐体I连通,搅拌杆14伸入至培养瓶2内部,第二搅拌桨15连接在搅拌杆14上,搅拌杆14的转轴与电动机I的转轴通过皮带16连接。
[002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22]搅拌桨8有3个,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伸缩杆7上。
[0023]循环水入口 3和循环水出口 4的口径均为18mm。
[0024]罐体I的壁厚为10mm。
[0025]夹套2的体积为罐体I体积的10%。
[0026]培养瓶12所处位置高于罐体I所处位置。
[0027]实施例2
[0028]一种酶解罐,包括罐体1,夹套2,循环水入口 3,循环水出口 4,卸料口 5,电动机6,伸缩杆7,搅拌桨8,压力表9,补料口 10,取样口 11,同时还包括培养瓶12,连接管13,搅拌杆14,第二搅拌桨15,皮带16,其中夹套2包覆于罐体I外表面,循环水入口 3和循环水出口 4分别位于夹套2外表面,卸料口 5位于罐体I下部,电动机6安置于罐体I上,伸缩杆7连接在电动机6转轴上,伸缩杆7伸入至罐体I内部,搅拌桨8连接在伸缩杆7上,压力表9、补料口 10、取样口 11三者分别位于罐体I上,培养瓶12通过连接管13与罐体I连通,搅拌杆14伸入至培养瓶2内部,第二搅拌桨15连接在搅拌杆14上,搅拌杆14的转轴与电动机I的转轴通过皮带16连接。
[002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30]电动机转轴上设置梯形内、外螺纹结构,从而实现电动机转轴自转旋转的同时上下伸缩运动,进而提升搅拌的充分性。
[0031]循环水入口 3和循环水出口 4的口径均为22mm。
[0032]罐体I的壁厚为15mm。
[0033]夹套2的体积为罐体I体积的20%。
[0034]实施例3
[0035]一种酶解罐,包括罐体1,夹套2,循环水入口 3,循环水出口 4,卸料口 5,电动机6,伸缩杆7,搅拌桨8,压力表9,补料口 10,取样口 11,同时还包括培养瓶12,连接管13,搅拌杆14,第二搅拌桨15,皮带16,其中夹套2包覆于罐体I外表面,循环水入口 3和循环水出口 4分别位于夹套2外表面,卸料口 5位于罐体I下部,电动机6安置于罐体I上,伸缩杆7连接在电动机6转轴上,伸缩杆7伸入至罐体I内部,搅拌桨8连接在伸缩杆7上,压力表9、补料口 10、取样口 11三者分别位于罐体I上,培养瓶12通过连接管13与罐体I连通,搅拌杆14伸入至培养瓶2内部,第二搅拌桨15连接在搅拌杆14上,搅拌杆14的转轴与电动机I的转轴通过皮带16连接。
[003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酶解罐,包括罐体(1),夹套(2),循环水入口(3),循环水出口(4),卸料口(5),电动机(6),伸缩杆(7),搅拌桨(8),压力表(9),补料口(10),取样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培养瓶(12),连接管(13),搅拌杆(14),第二搅拌桨(15),皮带(16),其中夹套(2)包覆于罐体(I)外表面,循环水入口(3)和循环水出口(4)分别位于夹套(2)外表面,卸料口(5 )位于罐体(I)下部,电动机(6 )安置于罐体(I)上,伸缩杆(7 )连接在电动机(6 )转轴上,伸缩杆(7)伸入至罐体(I)内部,搅拌桨(8)连接在伸缩杆(7)上,压力表(9)、补料口(10)、取样口( 11)三者分别位于罐体(I)上,培养瓶(12)通过连接管(13)与罐体(I)连通,搅拌杆(14)伸入至培养瓶(2)内部,第二搅拌桨(15)连接在搅拌杆(14)上,搅拌杆(14)的转轴与电动机(I)的转轴通过皮带(1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8)有3个,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伸缩杆(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罐,其特征在于循环水入口(3)和循环水出口(4)的口径均为18~2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罐,其特征在于罐体(I)的壁厚为10~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罐,其特征在于夹套(2)的体积为罐体(I)体积的10-20%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罐,其特征在于培养瓶(12)所处位置高于罐体(I)所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酶解罐,该酶解罐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培养瓶通过连接管与罐体连通,培养瓶用于培养微生物,因此可以利用维生素培养液作为活性物质直接参与酶解,极大的方便了操作,尤其适用于黑曲霉培养液酶解茯苓多糖的工艺;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皮带结构将培养瓶搅拌杆的转轴与电动机转轴连接,因此可以借助酶解罐的搅拌动力执行培养瓶的搅拌,因此能够满足摇瓶培养的环境条件,同时节省了动力。本实用新型以巧妙的构思实现了突出的技术效果,同时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因此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IPC分类】C12M1/38, C12M1/24, C12M1/02
【公开号】CN204702758
【申请号】CN201520302594
【发明人】吴鹏
【申请人】吴鹏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