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铁电性液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75888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铁电性液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新型的工作原理体现反铁电特性的反铁电性液晶(也称为反强介电性液晶或反强诱电性液晶)、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液晶电视、或者计算机显示器等所代表的那样,液晶的需求永不停止。现在使用的液晶基本上都是使用向列型液晶相的,占全体的99%。其余1%是使用手性层列C型液晶相的,被称为铁电性液晶,在要求高速应答性的摄象机等的观察装置中使用。
但是,现在使用的向列液晶,存在切换速度慢、模糊、前面的图象瞬间残留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具备高速应答性、高功能性的下一代液晶的研究开发热烈进行。
铁电性液晶是,切换速度快,为向列液晶的1000倍左右,视角宽,更节电,且还有记忆功能,所以被期待作为下一代液晶。
此外,反铁电性液晶除了具备铁电性液晶的特性之外,还具备也可进行灰色显示的可能性,所以最有望作为下一代液晶。可是,反铁电性液晶存在合成难的问题。
下面就上述液晶的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9是说明现实状况的向列型液晶显示元件的工作原理的图。如图所示,现在最普及的液晶显示元件使用被称为向列相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为低秩序的液晶相,利用通过对液晶相外加电场而使长棒状液晶分子从与电极平行的状态向垂直的状态变化方向的转动、以及利用其相反的转动,进行光的切换。在此液晶相的场合,液晶分子为单纯的棒状分子就行了,因此分子设计容易,同时合成容易,可以使用多种液晶分子。可是,液晶分子的再排列需要大的能量因此需要大的电压,另外,切换速度为数毫秒-数十毫秒,变成低速。
其次说明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被称为层列C相的液晶相,液晶分子按层状构成并进行排列,并且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对于层法线倾斜一定角度。被称为手性层列C相的液晶相,是在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中引入手性基,对手性基附加永久偶极的液晶相。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使用手性层列C相。
图10是表示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的工作原理的图。如图10(a)所示,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使用手性层列C相。通过对该液晶相外加电场,来进行光的切换。如图10(b)所示,手性层列C相的液晶分子形成层,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对于层法线倾斜一定角度。该液晶分子在液晶分子的手性基部分上具有永久偶极,根据外加的电场的方向,自发极化的方向转动。例如,图10(b)的A’表示从图中纸面的背面侧向表面侧外加电场的情况(图的大箭头),液晶分子在层的法线轴的周围转动,自发极化(图的小箭头)的方向朝向纸面背面侧方向。A表示从图中纸面的表面侧向背面侧外加电场的情况(图的大箭头),液晶分子在层的法线轴的周围转动,自发极化(图的小箭头)的方向朝向纸面表面侧方向。这样,根据外加电场的方向自发极化的方向反转,因此可切换光的透射、非透射,另外,该反转通过层的法线轴周围的液晶分子的转动完成,因此是高速的且能够以低电压驱动,与向列相比能够以约1000倍的速度切换。此外,自发极化的方向即使去掉外加电场也保持,具有记忆功能。
其次说明反铁电性显示元件。被称为层列CA相的液晶相,液晶分子按层状形成并进行排列,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对于层法线倾斜一定角度,并且每一层按相反方向地倾斜。手性层列CA相是在层列CA液晶分子的末端基中引入手性基,对手性基附加永久偶极的液晶相。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使用手性层列CA相。
图11是表示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的工作原理的图。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使用手性层列CA液晶相,通过对该液晶相外加电场,来进行光的切换。如图所示,手性层列CA相的液晶分子形成层,在外加一定电场的状态下,各层的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对于层法线倾斜一定角度,以及根据外加的电场的方向自发极化的方向发生转动,这些与图10中表示出的手性层列C相一样,但去掉了电场时的状态不同。例如图的A±表示电场为0的状态,如图所示,液晶分子的相邻的各层具有按相互为相反方向的自发极化,作为整体自发极化抵消,成为反铁电性状态。这样,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与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同样地具有高速的切换速度、以及记忆功能,同时具有自发极化的3稳定状态,除了可黑白显示外,还可进行采用了反铁电性的中间色调显示(灰色显示),另外,也发现了可连续地变化灰色显示的灰色水平的反铁电性液晶物质。
这样,最期待反铁电性液晶作为下一代液晶显示材料,但如下述那样,存在该材料的制造难的问题。
即,以往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需要在层列CA液晶分子的末端烷基链上加成F、和CF3等具有永久偶极的基,但氟系向层列CA液晶分子中的加成在合成技术上是难的(参看文献“新实验化学讲座”丸善-14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1]pp308-331、“现代有机化学”第3版K.P.C.Vollhardt,N.E.Schore著、化学同人6章卤代烷烃的性质和反应pp242-249(SN2反应中的亲核性的影响))。另外,即使能够合成,大多情况下也丧失了作为层列CA液晶相的特性。另外,合成反铁电性液晶分子时,也易同时生成光学异构体,难以得到100%光学纯度的反铁电性液晶。
此外,理论上未弄清楚实现反铁电性状态的分子集合状态怎样地形成(参看文献化学总论No.22“液晶化学”日本化学会编,学会出版中心pp111-126(9章铁电、反铁电、铁介电相的发现竹添秀男分编)、“液晶材料研究基础和新进展”液晶若手研究会编5章pp65-102液晶的相位错和光学组织高西阳一分编14章pp229-237、反铁电液晶材料青木良夫、野平博之分编、“Handbook of liquid Crystals”Ed.byD.Demus,J.W.Goodby,G.W.Gray,H.W.Spiess,V.Vill,Vol.2B,Wiley-VCH社(1998年New York)、Chapter 3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K.Miyachi,A.Fukuda,pp665-691、“Handbook ofliquid Crystal Research”Ed.by P.J.Collings,J.S.Patel,Oxford University Press社(1997年NewYork,Chapter 2Chiral and Achiral Calamitic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ApplicationA.W.Hall,J.Hollingshurst.J.W.Goodby,pp47-51)、),现实状况的分子设计是摸索状态,不能合成可供实用的反铁电性液晶。实际上从反铁电性液晶的发现开始经过14年,已发现了相互结构很相似的100种左右的反铁电性液晶,但均为远未到实用化的特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型的工作原理而实现反铁电特性的反铁电性液晶。另外,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特征在于,由层列C相液晶(也称为近晶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用光学活性基取代的手性层列C相液晶(也称为手性近晶C相液晶)、和棒状分子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棒状分子是在分子的中心附近具有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矩,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手性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使分子的中心附近为折曲部分的“ㄑ”字形的形状的棒状分子。
根据该液晶,棒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手性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ㄑ”字形状,因此棒状分子跨越在手性层列C相的2层而存在。
另外,由于棒状分子为“ㄑ”字形的棒状,因此“ㄑ”字形的折曲部分未保持在手性层列C相的层的内部,而是容纳在手性层列C相的各层间的边界层部分。由于“ㄑ”字形的折曲部分容纳在各层间的边界层部分,因此棒状分子的中心附近的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排列于手性层列C相的各层间的边界层。另外,由于静电能量最小的原理,各棒状分子的永久偶极矩的方向按照与层的边界方向一致地进行排列,并且相邻的边界层的永久偶极矩相反向地排列,实现液晶分子长轴每一层反向地倾斜的手性层列CA相。手性层列CA相为反铁电性液晶,因此能够将该液晶用于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
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由于基于根据棒状分子结构的静电能量最小的原理,因此通过选择适当形状的棒状分子,可使用各种的层列C相液晶分子。另外,由于向层列C相引入光学活性基是容易的,因此与现有的在层列CA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引入手性基、向该手性基引入永久偶极的反铁电性液晶比,性能高,且成本还低。
例如,棒状分子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任一种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以及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
另外,层列C相液晶分子可以是下述物质中的任一种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亚甲基-双-4-丙氧基苯胺、4-辛氧基苯基-4’-辛氧基联苯基-4-羧酸酯、4-辛氧基苯甲酸、以及4-己氧基苯基-4-辛氧基苯基-4-羧酸酯。
另外,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光学活性基取代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而形成的手性层列C相液晶、和棒状分子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棒状分子是在分子的中心附近具有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矩,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上述手性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使分子的中心附近为折曲部分的“ㄑ”字形的形状的棒状分子。
棒状分子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任一种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以及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
另外,层列C相液晶分子可以是下述物质中的任一种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亚甲基-双-4-丙氧基苯胺、4-辛氧基苯基-4’-辛氧基联苯基-4-羧酸酯、4-辛氧基苯甲酸、以及4-己氧基苯基-4-辛氧基苯基-4-羧酸酯。
根据上述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可制造基于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反铁电性液晶。该制造方法与在层列CA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引入手性基、向该手性基引入永久偶极的现有方法比,能够以低成本提供性能好的反铁电性液晶。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仅为使本发明的说明和理解容易而记载,并不意欲特定或限定本发明。
图1是表示制备用于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层列CA相所用的棒状分子、以及层列C液晶分子的分子结构的一例子的图示,(a)表示棒状分子结构,(b)表示层列C液晶分子结构。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呈现反铁电性特性的原理的图示,(a)表示层列C液晶相,(b)表示在层列C液晶相中混合棒状分子而形成的层列CA相。
图3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形成层列CA相的图,(a)表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棒状以及层列C液晶的分子结构,(b)是表示偏振光显微镜法得到的层列CA相的形成的相图。
图4是在图3的相图中将棒状分子的混合比例扩大到100%时的相图。
图5是表示可制造层列CA相的棒状分子和层列C液晶的种类的图,(a)表示那些棒状分子的分子结构,(b)表示那些层列C液晶分子的分子结构。
图6是表示用光学活性基取代了层列C液晶分子的末端基的化合物A的分子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用光学活性基取代了层列C液晶分子的末端基的化合物A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在用光学活性基取代了层列C液晶分子的末端基的化合物A中添加了棒状分子A的混合物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
图9是说明以往的向列型液晶显示元件的工作原理的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的工作原理的图。(a)表示液晶显示元件的构成,(b)表示铁电性液晶分子的外加电场引起的转动。
图11表示以往的反铁电性液晶显示元件的工作原理的图,表示自发极化的三稳定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反铁电特性,是基于棒状分子与层列C相液晶的相互作用,其中所述棒状分子是在分子的中心附近具有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矩,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上述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使分子的中心附近为折曲部分的“ㄑ”字形的形状的棒状分子,因此说明层列C相液晶与棒状分子的相互作用。
图1是表示制备层列CA相所用的棒状分子1和层列C相液晶分子2的分子结构的一例的图,(a)表示棒状分子结构,(b)表示层列C相液晶分子结构。如图1(a)所示,棒状分子1是,烷基、苯环、碳原子和氧原子棒状地连接,在其中央具有2个永久偶极矩大的F3C(氟代碳)基,在分子短轴方向具有大的自发极化。另外,具有以该基为中心折曲成“ㄑ”字形的结构。上述棒状分子的分子长轴的长度,比图1(b)所示的层列C液晶分子2的分子长轴的长度还长。
图1(a)的棒状分子结构图右边给出示意地表示棒状分子结构的图形。该图形的箭头表示永久偶极,粗的实线表示折曲成“ㄑ”字形的分子结构,从其两端出来的锯齿状(曲折状)的线表示烷基链。另外,图1(b)的层列C液晶分子2的分子结构图的右边给出示意地表示层列C液晶分子结构的图形。该图形的椭圆表示含苯环的刚直的部分,从椭圆延伸到外方的锯齿状的线表示烷基链。在以后的说明中,为了容易地明白本发明的作用,使用这些图形说明。
可使用的棒状分子的结构,只要是分子长轴长为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在分子的中心附近具有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矩,并且“ㄑ”字形的棒状分子就行,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分子。
图2是说明棒状分子1与层列C液晶分子2的相互作用的图,图2(a)表示层列C液晶相,图2(b)表示在层列C液晶相中混合了棒状分子1的状态。
如图2(a)所示,层列C液晶相构成层状并进行排列,液晶分子的长轴与层的法线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倾斜。另外,如图2(b)所示,当在层列C液晶中混合棒状分子时,由于棒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ㄑ”字形状,因此棒状分子以跨越层列C相的2层的状态进行保持。另外,由于棒状分子为“ㄑ”字形的棒状,因此“ㄑ”字形的折曲部分不存在于层列C相的层的内部,而是容纳在层列C相的各层间的边界层部分中。由于“ㄑ”字形的折曲部分容纳在各层间的边界层部分中,因此棒状分子的永久偶极排列在层列C相的边界层中。
另外,根据静电能量最小的原理,各棒状分子的永久偶极矩方向按照与层的边界方向一致地进行排列,并且相邻的边界层的永久偶极是按照使永久偶极矩的方向相互反向地进行排列,因此通过棒状分子的“ㄑ”字形的棒状部分,液晶分子长轴每一层反向地倾斜,实现每一层反向地倾斜的层列CA相。因此,如果用光学活性基取代上述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并附加永久偶极,则实现手性层列CA相、即反铁电性液晶。另外,由于层列CA相的生成机理基于根据棒状分子结构的静电能量最小的原理,因此通过选择适当长度的棒状分子,可将各种层列C液晶制成层列CA相液晶。
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并不使用制造难的手性层列CA液晶自身,换言之,是用手性层列C液晶代用的。手性层列C液晶的制造是,用光学活性基取代层列C液晶的末端基就可得到,该制造方法是为得到铁电性液晶而一直以来采用的方法(古川“LCD制造技术和大容量LCD的开发”トリケツプスWS51,小林监修,p27(1987)),以低成本得到特性好的手性层列C液晶。以往的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需要向层列CA液晶分子引入手性基,并向手性基引入永久偶极来制造反铁电性液晶,但此方法如前述那样,引入永久偶极极难,另外,即使能够引入也丧失了作为层列CA液晶的特性。因此,如果使用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则极为容易地得到反铁电性液晶。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层列CA相的实施例。
图3是证实层列C相液晶2通过棒状分子1变成层列CA相液晶的图。图3(a)表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棒状分子和层列C液晶的分子结构,图3(b)是表示采用偏振光显微镜法判别的层列CA液晶的形成的相图。如图3(a)的1所示,棒状分子1是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包括在分子短轴方向具有大的永久偶极的2个CF3基、和以CF3基为中心左右延伸的4个苯环和5个氧原子棒状地结合,在末端结合了烷基(C12H25)的2个棒状的部分。另外,如图3(a)的2所示,层列C相液晶2是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
将棒状分子1和层列C相液晶2混合,加热熔融,通过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其垂直取向的液晶组织,由此判别层列CA相的形成。
图3(b)的横坐标表示棒状分子1的混合比例(重量%),纵坐标表示混合物的温度,I表示各向同性液体相,N表示向列相,SmA表示层列A相,SmC表示层列C相,SmCA表示层列CA相,Cr表示晶体,实线表示各相的边界的温度及混合比例。由图3(b)明确知道,层列C液晶2通过添加1重量%以上的棒状分子1而变为层列CA相。
图4是将棒状分子的混合比例扩大到100%时的相图。使用的棒状分子1、和层列C液晶2与图3相同。由图4知道,在极宽的混合比例范围得到层列CA相。
图5是表示可制造层列CA相的棒状分子1和层列C液晶2的种类的图,图5(a)表示那些棒状分子1的分子结构,图5(b)表示那些层列C液晶分子2的分子结构。
图5(a)的棒状分子1a是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棒状分子1b是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棒状分子1c是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棒状分子1d是图3(a)所示的分子结构,是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
另外,图5(b)的层列C液晶分子2a是图3(a)所示的分子结构,是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层列C液晶分子2b是对苯二亚甲基-双-4-丙氧基苯胺,层列C液晶分子2c是4-辛氧基苯基-4’-辛氧基联苯基-4-羧酸酯,层列C液晶分子2d是4-辛氧基苯甲酸,层列C液晶分子2e是4-己氧基苯基-4-辛氧基苯基-4-羧酸酯。
在图5(a)和图5(b)中表示的棒状分子和层列C液晶分子的全部的组合下,可实现层列CA相。
图5中表示的组合是一个例子,但不限于此。另外,对图5(b)中表示的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附加具有手性的永久偶极的方法可如上述那样使用众所周知的现有技术。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实施例。
作为层列C相液晶分子,使用了图3中示出的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用光学活性基CH3(CH2)11和光学活性基CH(CH3)(CH2)5CH3取代了该层列C相液晶分子两端的烷基C6H13(为使以下说明简洁,将该物质称为化合物A)。化合物A被称为(R)·1·4-(4-十二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甲酸甲基庚基酯,是在末端基上具有有手性的永久偶极的手性层列C液晶(铁电性液晶)。
图6是表示用光学活性基取代了层列液晶分子的末端基的化合物A的分子结构的图。化合物A在升温时在52℃从晶体变化成各向同性液体,但在降温时,在41℃显示为层列A相,在24℃显示为手性层列C相(为铁电性液晶相),在11℃结晶化。
将上述化合物A夹在具有10mm×10mm的透明电极的玻璃衬底间,在降温时的20℃在玻璃衬底间以频率0.26Hz外加三角波电压(±100V),测定了化合物A的电压电流特性。另外,玻璃衬底实施了水平定向处理,玻璃衬底间的间隔是5μm。
图7是表示化合物A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横坐标表示时间,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电压,左边的纵坐标表示电流。由图知道,电流峰PA相应于外加电压的周期而周期地出现。此特性是铁电性液晶的代表性的特性。峰PA如图10(b)所示,是伴随作为铁电性液晶的化合物A的自发极化转动的位移电流成分。由用峰PA的电流曲线和点线包围的部分的面积求出自发极化的大小,其大小约为82nC/cm2。
其次,向化合物A添加2重量%的图3(a)所示的棒状分子2、即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以下为使说明简洁,将该棒状分子称为棒状分子A),进行了与图7同样的测定。三角波电压为±55V,频率为0.12Hz。
图8是表示添加了棒状分子1的化合物A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横坐标表示时间,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电压,左边的纵坐标表示电流。由图知道,在外加电压0附近2个电流峰PB和PC连续地发生,这些峰相应于外加电压的周期而周期地出现。
如图10所示,反铁电性液晶在外加电压0下每各层的自发极化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反铁电性状态是稳定的,因此在从纸面背面侧向表面侧外加电场的状态A’转变至电场为0的状态A±时,自发极化的一半反转,在从电场为0的状态A±转变至从纸面表面侧向背面侧外加电场的状态A时,残余的自发极化反转。因此在外加三角波电压之际,在电压0附近产生2个伴随自发极化的反转的位移电流的峰。图8中显现的2个峰PB和PC对应于该反铁电性液晶的2个转变。另外,由用峰PB的电流曲线和点线包围的部分的面积求出的自发极化、以及由用峰PC的电流曲线和点线包围的部分的面积求出的自发极化之和是87nC/cm2,与用图7求出的铁电性液晶的自发极化的大小82nC/cm2大致一致。
由这些结果知道,如果向由本发明的层列C相液晶分子形成的铁电性液晶中混合棒状分子,则得到反铁电性液晶。
上述实施例只是就本发明的例举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实施例的各种变更、省略、追加。因此,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含了由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要素所规定的范围及其均等范围的发明。
如由以上说明理解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只向制造容易的手性层列C液晶混合棒状分子就得到手性层列CA液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以往难以制造的反铁电性液晶。
权利要求
1.一种反铁电性液晶,其特征在于,由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用光学活性基取代了的手性层列C相液晶、和棒状分子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棒状分子是在分子的中心附近具有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矩,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上述手性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使分子的中心附近为折曲部分的“ㄑ”字形的形状的棒状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铁电性液晶,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分子是下列物质中的任一种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以及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铁电性液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列C相液晶分子是下述物质中的任一种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亚甲基-双-4-丙氧基苯胺、4-辛氧基苯基-4’-辛氧基联苯基-4-羧酸酯、4-辛氧基苯甲酸、以及4-己氧基苯基-4-辛氧基苯基-4-羧酸酯。
4.一种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光学活性基取代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末端基而形成的手性层列C相液晶、和棒状分子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棒状分子是在分子的中心附近具有分子短轴方向的永久偶极矩,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为上述手性层列C相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长以上,并且具有使分子的中心附近为折曲部分的”ㄑ”字形的形状的棒状分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分子是下列物质中的任一种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以及2,2-双[4-(4-(4’-烷氧基苯基羰氧基)羰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铁电性液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列C相液晶分子是下述物质中的任一种双(4-己氧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亚甲基-双-4-丙氧基苯胺、4-辛氧基苯基-4’-辛氧基联苯基-4-羧酸酯、4-辛氧基苯甲酸、以及4-己氧基苯基-4-辛氧基苯基-4-羧酸酯。
全文摘要
在层列C液晶(2)中混合棒状分子(1)时,由于静电能量最小的原理,各棒状分子(1)的永久偶极矩方向按照与层的边界方向一致进行排列,并且相邻的边界层的永久偶极是按照使永久偶极矩的方向相互反向地进行排列,因此通过棒状分子的“ㄑ”字形的棒状部分,液晶分子长轴每一层反向地倾斜,实现每一层反向地倾斜的层列C
文档编号C09K19/02GK1656198SQ0381225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9日
发明者岸川圭希, 山本忠, 幸本重男 申请人: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