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925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蔽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进行涂装、镀层等的表面处理时所使用的遮蔽材料。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的底盘上涂装防锈涂料时,在部件安装部位或有螺栓孔的部分上不应实施涂装。
作为这种遮蔽材料,如图16所示,提供有一种在由聚苯乙烯所构成的板31A上形成纵横交叉的条状沟槽32而划分成多个单位方块31B、再在该板31A的一面上形成有粘着层33的遮蔽材料3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平04-3652号公报如图17所示,该遮蔽材料31是沿条状沟槽32折取规定个数的单位方块31B(例如2×2=4个),并将该方块经由粘着层33贴附于部件1的被涂面2的不应实施涂装的部位3、例如在背面焊接着螺帽4的螺栓孔5上。然后,用例如喷雾枪8等对被涂面进行涂料的喷敷涂装,涂装后用例如搭钩等取下该遮蔽材料31。
以往,沿着条状沟槽32折取该遮蔽材料31时,折取面34并非笔直而是呈锯齿状,因而,如图18所示,螺栓孔5周边的非涂装部位3的周缘的涂膜F的分型线L也非笔直而是呈锯齿状。
像这样,螺栓孔5周边的非涂装部位3的周缘如一旦成为锯齿状,就如图19所示,在经由台座6将螺栓7螺合在螺栓孔5的螺帽4中时,台座6周缘和涂膜F的分型线L不相吻合,非涂装部分有可能露出到台座6周围而从该露出部分发生生锈,并且也成为螺栓拧紧程度不良的原因,也有外观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作为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的方法、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在由发泡倍率5~100倍的聚苯乙烯发泡体所构成的板11A的一面或两面的规定位置形成条状沟槽12而划分成多个单位方块11B的遮蔽材料11。
在一面形成有条状沟槽12时该条状沟槽12的深度d、或在两面形成有条状沟槽12时该正反相对的2条条状沟槽12,12的深度d之和d+d,优选为在板总厚度D的10~70的范围内,并且条状沟槽12的宽度W优选为在0.1~5mm的范围内为。例如,在该板11A的一面上形成有粘着层13,并且,在该板22的一面上突设有插入部24。此时,亦可在该板22的另一面上再突设有捏手。并且,亦可在所该插入部24周围突设有肋筋27。
作为遮蔽材料11之材料的聚苯乙烯发泡体的发泡倍率是5~100倍,优选为10~80倍,更优选为20~60,当从条状沟槽12折取该遮蔽材料11时,折取面15大致呈笔直。像这样由折取面大致呈笔直的遮蔽材料11进行遮蔽、涂装时,非涂装部位3周围的分型线L大致呈直线。在一面形成有条状沟槽12时该条状沟槽12的深度d、或在两面形成有条状沟槽12时该正反相对的2条条状沟槽12,12的深度d之和d+d,在板总厚度D的10~70%的范围内,优选为20~60%,更优选为30~50%,这样该分型线L的直线度(笔直性)进一步提高。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表示条状沟槽的说明侧剖视图。
图3表示侧视图。
图4表示部件立体图。
图5表示以2×2折取遮蔽材料的俯视图。
图6表示涂装状态说明立体图。
图7表示涂装后遮蔽材料剥离状态说明立体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并表示螺栓螺合状态立体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并表示遮蔽材料立体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并表示单位遮蔽材料的背面立体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并表示单位遮蔽材料安装状态说明侧剖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并表示涂装后的部件立体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并表示安装插头状态的立体图。
图14表示其他的单位遮蔽材料的立体图。
图15再表示其他的单位遮蔽材料的立体图。
图16表示以往例的遮蔽材料的立体图。
图17表示涂装状态说明立体图。
图18表示涂装后的部件立体图。
图19表示以往例的螺栓螺合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11,21 避蔽材料11A,22板11B,22A 单位方块12,23 条状沟槽24 插入部25 捏手27 突环部(肋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依照图1~图8所示的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在图中所示的遮蔽材料11中,11A是由聚苯乙烯发泡体构成的板,该板11A的发泡倍率是5~100倍,优选为10~80倍,更优选为20~60倍。在该板11A的两面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以方眼状形成条状沟槽12,并通过该条状沟槽12划分成多个单位方块11B。该条状沟槽12亦可只在一面形成。
如图2所示,正反相对的2条条状沟槽12,12的深度之和d+d,优选为板总厚度D的10~70%,更优选为正反的条状沟槽12,12的深度d大致相等。并且条状沟槽12的最大宽度W是0.1~5mm,优选地设定在0.5~4mm,更优选地设定在1~3mm的范围内。条状沟槽12的深度d如小于上述范围,遮蔽材料11就不易折取,但如大于上述范围则在搬运过程中等易折断。并且条状沟槽12的宽度W如小于上述范围就不易折取,但如大于上述范围折取面15的上侧和下侧的凹陷就变得很大,涂料就容易浸入折取面15的下侧。
对于制造该板11A,既可在成形模具内成形该板11A本体,也可制造方块状的发泡体,再通过加热器等从该发泡体切出板11A。并且条状沟槽12是截面V字形或U字形的沟槽,既可在成形板11A时通过成形模具成形,也可在板11A成形或切出后通过切削而形成。
如图3所示,在该板11A的一面上再形成粘着层13,并在其上面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脱模纸等的脱模性薄片14。这样一来,本发明的遮蔽材料11因由脱模性薄片14覆盖其粘着层13,所以能够堆积,且运送,保管也很容易。
本发明的遮蔽材料11贴附在如图4所示的面板状部件1的被涂面的不应实施涂装的部位,也就是帖附在包围着背面焊接着螺帽4的螺栓孔5的部位上,该遮蔽材料11,如图5所示,剥离掉脱模性薄片14并沿着条状沟槽12用手折取对应于该部位3的大小(面积),例如2×2=4个单位方块。发泡倍率设定在上述的范围内且条状沟槽12的深度d以及最大宽度W设定在上述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遮蔽材料11,其折取面15为笔直。
如此折取的遮蔽材料11(2×2)经由粘着层13贴附在部件1的被涂面2的该部位3上。然后,如图6所示,例如用喷雾枪8等对被涂面进行涂料的喷敷涂装。并在涂装后所形成的涂膜F的加热处理前或加热处理后,例如,如图7所示,将搭钩插入遮蔽材料11而剥离遮蔽材料11。或者也可用手直接剥离遮蔽材料11,或在加热温度充分高于构成遮蔽材料11的塑料的软化点时,遮蔽材料11经收缩而自行剥离。
如前述那样,该遮蔽材料11的折取面因变得大致笔直,非涂装部位3的分型线L也大致成为直线。因而,如图8所示,经由台座6将螺栓7螺合在螺栓孔5上焊接的螺帽4中时,台座6周缘和该非涂装部位周缘的涂膜F的分型线L相吻合,非涂装部分不露出到台座6周围。
图9~图13表示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遮蔽材料21由通过按等间隔设置条状沟槽23而划分成多个单位方块22A的台部22,从该台部22的各单位方块22A的一侧突设的圆锥状插入部24,以及从单位方块22A的另一侧突设的捏手25所构成。
上述遮蔽材料21和前述实施例一样,由发泡倍率5~100倍,或优先的10~80倍,或更优选的5~100倍的聚苯乙烯发泡体所构成,正反相对的2条条状沟槽23,23的深度之和优选地设定为板总厚度的10~70%,该条状沟槽23,23的最大宽度优选地设定在的0.1~5mm的范围内。
如10所示,经由条状沟槽23按各单位方块22A折取上述遮蔽材料21,折取面26变得大致笔直。
按各单位方块22A折取的单位遮蔽材料21A,如图11所示,通过将插入部24插入到面板部1A的通线孔4A中来安装,以此在涂装时保护该通线孔4A和其周围(非涂装部位)3A。在被涂面2A涂装后,从通线孔4A中拆下该单位方块22A。如图12所示,在通线孔4A周围的非涂装部位3A周缘,涂膜F和分型线L大致成为直线,再如图13所示,安装通过通线孔4A的插头6A。该非涂装部位3A周缘涂膜F和分型线L因大致成为直线,所以该插头6A的台座7A和涂膜F的分型线L部分之间几乎没有间隙。
在上述遮蔽材料21中,如图14所示,亦可在插入部24的前端附近形成和孔卡合的突环部27。亦可如图15所示,在台部22的背面设置粘着层28。
工业实用性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涂装过程中通过遮蔽材料所保护的非涂装部位和涂膜的分型线大致成为直线,所以在该非涂装部位安装台座等部件时,在该部件周围和涂膜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遮蔽材料,其特征在于,在由发泡倍率5~100倍的聚苯乙烯发泡体所构成的板的一面或两面的规定位置形成条状沟槽,而划分成多个单位方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材料,在所述的一面形成有条状沟槽时该条状沟槽的深度、或在两面形成有条状沟槽时该正反相对的2条条状沟槽的深度之和,在板总厚度的10~70%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蔽材料,该条状沟槽的宽度在0.1~5mm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蔽材料,在该板的一面形成有粘着层。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蔽材料,在该板的一面突设有插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材料,在该板的另一面还突设有插栓。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遮蔽材料,在该插入部周围突设有肋筋。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由遮蔽材料保护不应实施表面处理的部位而进行涂装时,使该部位周缘的涂膜的分型线大致成为直线。提供一种在由发泡倍率5~100倍的聚苯乙烯发泡体所构成的板(11A)的一面或两面的规定位置形成条状沟槽(12)而划分成多个单位方块(11B)的遮蔽材料(11)。将由这种发泡倍率的聚苯乙烯发泡体所构成的遮蔽材料(11)从条状沟槽(12)折取时,折取面(15)大致成为笔直。
文档编号B05B15/04GK1662308SQ0381382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4日
发明者小川正则, 伊藤邦矩 申请人:名古屋油化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