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淋涂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914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淋涂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工件表面进行涂漆的设备技术领域,特指微型淋涂线。
技术背景 在工件表面喷涂漆液,目前的加工方式是通过手工进行,工人通过喷枪将漆液喷 涂到工件表面,再对其进行烘干固化。通过喷枪喷出的漆液大部分没有附着在工件表面,而 是喷洒到废液池中,而废液池中漆液难以回收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在工件表面附 着透明涂膜时,透明涂膜是由喷涂在工件表面的各种紫外线固化涂料(例如UV光油)经过 紫外线照射后固化而形成的,目前的生产线也不能自动完成涂漆加工,通过生产线自动在 工件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的涂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淋涂线,它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小,且能自动完成涂漆加工,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微型淋涂线,它包括运输带,沿运输带依次设置有上工件区、静电除尘区、自动淋 涂区、流平区、预热区、第一冷却区、紫外线固化区、第二冷却区和下工件区,自动淋涂区的 顶部设置有通过淋滴方式将漆液淋涂在工件表面的淋幕机。自动淋涂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回收槽和第二回收槽,第一回收槽和第二回收槽分 别分布在运输带的左右两侧,第一回收槽位于第二回收槽的下方,且第一回收槽延伸到第 二回收槽的底部,运输带上固定有用于装夹工件的运送杆,运送杆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曲折 部,运送杆通过中部的曲折部伸入到自动淋涂区中。 自动淋涂区的底部设置有漆液循环缸,漆液循环缸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回收槽和第 二回收槽,漆液循环缸的输出端连接淋幕机。 运输带首尾连接成一个循环带,微型淋涂线中部形成两个并排的直线型生产线,
微型淋涂线左右两端分别形成一个转弯区;第二冷却区和流平区分别设置在微型淋涂线两
端的转弯区中,上工件区和下工件区相邻设置或合并成一个上下工件区。 静电除尘区中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预热区中设置有发热装置,紫外线固化区的
顶部固定有紫外线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沿运输带依次设置有上工件区、静电除尘区、自动淋涂 区、流平区、预热区、第一冷却区、紫外线固化区、第二冷却区和下工件区,自动淋涂区的顶 部设置有使漆液通过淋滴的方式附着于工件上的淋幕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面积 小,且能自动完成涂漆加工,降低成本。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 附图2为附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微型淋涂线,见附图1和2,它包括运输带1,沿运输带1依次设置有上工件区2、静 电除尘区3、自动淋涂区4、流平区5、预热区6、第一冷却区7、紫外线固化区8、第二冷却区 9和下工件区10,自动淋涂区4的顶部设置有淋幕机ll,淋幕机11通过淋滴方式将漆液淋 涂在工件表面,淋涂在工件表面的漆液更加均匀,且实现自动化生产。 微型淋涂线是将漆液直接淋涂到除尘后的工件的表面,漆液可以为各种紫外线固 化涂料,再将其烘干固化,使工件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的涂膜。 其中,运输带1首尾连接成一个循环带,微型淋涂线中部形成两个并排的直线型 生产线,微型淋涂线左右两端分别形成一个转弯区;第二冷却区9和流平区5分别设置在微 型淋涂线两端的转弯区中,由于第二冷却区9和流平区5均需要较大的长度,因此,将第二 冷却区9和流平区5设置在微型淋涂线两端的转弯区中,使微型淋涂线的分布更加合理,且 能减小微型淋涂线的占地空间。 上工件区2和下工件区10相邻设置或合并成一个上下工件区,它使微型淋涂线在 使用和操作时更加方便。 自动淋涂区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第一回收槽12和第 二回收槽13分别分布在运输带1的左右两侧,第一回收槽12位于第二回收槽13的下方, 且第一回收槽12延伸到第二回收槽13的底部,运输带1上固定有用于装夹工件的运送杆 14,运送杆1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曲折部,运送杆14通过中部的曲折部伸入到自动淋涂区4 中。 淋幕机11淋滴下来的多余的漆液会掉落在第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中,通 过第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将多余的漆液回收起来,避免浪费。 自动淋涂区4的底部设置有漆液循环缸15,漆液循环缸1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回收 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漆液循环缸15的输出端连接淋幕机11。通过漆液循环缸15将第 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中收集的漆液再输送到淋幕机11中,使淋滴下来的多余漆液 得以循环利用,提高漆液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静电除尘区3中设置有静电除尘装置16,预热区6中设置有发热装置,紫外线固化 区8的顶部固定有紫外线灯17。 微型淋涂线的工作流程为在上工件区2将工件送入运输带l,工件由运输带1输 送依次经过上述区域,其中,在静电除尘区3中,工件表面的灰尘被去除,为涂漆作为准备 工件;在自动淋涂区4中,工件的表面被淋涂漆液,漆液附着于工件表面而完成自动涂漆作 业,并在工件表面形成一个漆层;在流平区5中,工件表面的漆液在自身重力下向四周流 动,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更加均匀的漆层;在预热区6中,工件被加热,使漆层中的多余水 分、溶剂等先行挥发出来,为漆层的快速固化作为准备工作,也使漆层具有较好的质量;在 第一冷却区7中,工件及表面的漆层得到冷却,其冷却方式既可以是自然冷却,也可以是快 速冷却,为漆层的固化做好进一步的准备,使工件表面的漆层在下一步的紫外线固化加工 中更好地固化,且固化在工件表面的是高质量的、性能稳定的漆层;在紫外线固化区8中, 工件表面的漆层经紫外线照射而固化;在第二冷却区9中,工件及表面的漆层得到冷却,其冷却方式既可以是自然冷却,也可以是快速冷却;在下工件区10中,工件完成涂漆加工,在 此处将工件从运输带1上取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 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微型淋涂线,它包括运输带(1),其特征在于沿运输带(1)依次设置有上工件区(2)、静电除尘区(3)、自动淋涂区(4)、流平区(5)、预热区(6)、第一冷却区(7)、紫外线固化区(8)、第二冷却区(9)和下工件区(10),自动淋涂区(4)的顶部设置有通过淋滴方式将漆液淋涂在工件表面的淋幕机(1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型淋涂线,其特征在于自动淋涂区(4)的底部设置有第 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第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分别分布在运输带 (1)的左右两侧,第一回收槽(12)位于第二回收槽(13)的下方,且第一回收槽(12)延伸 到第二回收槽(13)的底部,运输带(1)上固定有用于装夹工件的运送杆(14),运送杆(14) 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曲折部,运送杆(14)通过中部的曲折部伸入到自动淋涂区(4)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淋涂线,其特征在于自动淋涂区(4)的底部设置有漆 液循环缸(15),漆液循环缸(1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回收槽(12)和第二回收槽(13),漆液 循环缸(15)的输出端连接淋幕机(11)。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微型淋涂线,其特征在于运输带(1)首尾连接 成一个循环带,微型淋涂线中部形成两个并排的直线型生产线,微型淋涂线左右两端分别 形成一个转弯区;第二冷却区(9)和流平区(5)分别设置在微型淋涂线两端的转弯区中,上 工件区(2)和下工件区(10)相邻设置或合并成一个上下工件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淋涂线,其特征在于静电除尘区(3)中设置有静电 除尘装置(16),预热区(6)中设置有发热装置,紫外线固化区(8)的顶部固定有紫外线灯 (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工件表面进行涂漆的设备技术领域,特指微型淋涂线;沿运输带依次设置有上工件区、静电除尘区、自动淋涂区、流平区、预热区、第一冷却区、紫外线固化区、第二冷却区和下工件区,自动淋涂区的顶部设置有使漆液通过淋滴的方式附着于工件上的淋幕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且实现自动化上漆加工。
文档编号B05D1/30GK201436080SQ20092005393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危跃龙, 温达明, 罗文礼, 郑锡辉 申请人: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