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去除气泡式的封闭式雾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27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以去除气泡式的封闭式雾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雾化系统,尤指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
背景技术
雾化器将液体转换成大量液滴的电子装置,利用液滴的接触表面积相较于液体较大的原理,被广泛地使用于各方面,例如医疗、美容、环境加湿及室内熏香甚至于电子元件散热等,而现今市场上的雾化器主要分为超音波式及致动式。请参阅图1,其为已知致动式雾化器的剖面图,该已知致动式雾化器1主要包括一腔体10、一雾化片11、一致动元件12,其中腔体10具有一入口通道101及一容置槽102,而一流体103由入口通道101输入且容置于容置槽102中,雾化片11具有多个喷孔111且相对应于容置槽102设置,其中,已知致动式雾化器1的作动方式借由重力作用使流体103 接触雾化片11,再经由一电压作用驱动致动元件12以造成振动,使得流体103由多个喷孔 111已形成雾化的液滴1031。请再参阅图1,已知致动式雾化器1必须借由重力作用,使流体103下沉与雾化片 11的喷孔111接触,方能使流体103产生雾化现象以形成液滴1031,如此一来,便限制了已知致动式雾化器1的雾化方向,使得已知致动式雾化器1只能单一方向摆置。此外,当腔体 10的容置槽102的内部深度过深,或是雾化片11的喷孔111的孔径过大,使流体103容易累积于喷孔111的表面上,造成喷孔111堵塞且形成不良的雾化现象。再者,当流体103雾化成液滴1031时,同时会有空气由雾化片11的多个喷孔111进入腔体10内部,而于容置槽102上方形成气泡104,亦会造成已知致动式雾化器1的雾化现象不稳定。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实为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主要借由第一泵、 雾化模块及第二泵串接形成封闭式流体回路,以解决已知致动式雾化器必需借由重力作用才能使流体雾化喷出,将限制雾化方向以及容置槽内容易形成气泡造成雾化现象不稳定等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泵,用以提供流体;雾化模块,至少包含出口通道;入口通道,与该第一泵相连接;以及多个喷孔,用以将部分流体雾化喷出;以及第二泵,与出口通道相连接,用以输出未雾化的流体;其中,第一泵、雾化模块及第二泵形成封闭式流体回路,使流体持续接触多个喷孔以及将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个气泡排出雾化模块。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泵,用以提供流体;雾化模块至少包含腔体,用以接收流体;出口通道与腔体连通;入口通道与第一泵及腔体相连接;以及多个喷孔,用以将部分流体雾化喷出;第二泵,与出口通道相连接,用以输出未雾化的流体;以及多孔性吸收材,设置于腔体内,用以吸收流体,使流体持续接触该多个喷孔以进行雾化;其中,第一泵、雾化模块及第二泵形成封闭式流体回路,使流体持续接触多个喷孔以及将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个气泡排出雾化模块。


图1 其为已知致动式雾化器的剖面图。图2 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A 其为图2所示的雾化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B 其为图3A所示的盖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C 其为图3A所述的腔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A 其为图3A所述的雾化模块的去除气泡的剖面示意图。图4B 其为于图4A的容置槽中设置多孔性吸收材的剖面示意图。图5 其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 其为图5所示的雾化系统分解结构示意图。致动式雾化器1腔体10、224、524入口通道101、221、5211容置槽102、2241、522流体103液滴1031、30气泡104、31雾化片11喷孔111、2251致动元件12、226封闭式雾化系统2、5第一泵21、51出口 211、232、511入口 212、231、531雾化模块22、52出口通道222、5212盖体223第一出口 2231第一入口2232第一通孔2242凹槽2233、2234、2244、2245、2246第二通孔2243雾化单元225开口2洸1、2271底座227第二泵23、53多孔性吸收材32密封元件228、228a、228b、228c、228d、229
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封闭式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封闭式雾化系统2主要包括一第一泵21、一雾化模块22及一第二泵23,其中雾化模块22具有一入口通道221及一出口通道222,至于本发明的第一泵21及第二泵 23可为一压电泵且采用一进一出的形式,即分别具有单一入口及单一出口。第一泵21的出口 211以及第二泵23的入口 231分别与雾化模块22的入口通道221及出口通道222相连接,而第一泵21的入口 212及第二泵23的出口 232可利用一传输管(未图示)进行连接,使得第一泵21、雾化模块22以及第二泵23串接形成一封闭式流体回路,使流体可在封闭式流体回路中循环流动。请参阅图3A,其为图2所示的雾化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雾化模块22可包括一盖体223、一腔体224、一雾化单元225、一致动元件226、一底座227以及多个密封元件2 与229,雾化模块22主要借由依序将盖体223、密封元件228、腔体224、 密封元件229、雾化单元225、致动元件225以及底座227相对应堆迭设置,以完成组装。请参阅图;3B并配合图3A,其中图为图3A所示的盖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盖体223可包含一第一出口 2231及一第一入口 2232,其中入口通道221与出口通道222分别与第一出口 2231与第一出口 2232相连通,此外,盖体223具有分别环绕第一出口 2231及第一入口 2232的凹槽2233及22;34,用以提供一圆环状的密封元件228a 及228b依照其相对应的大小分别设置于凹槽2233及2234内。请参阅图3C并配合图3A,其中图3C为图3A所述的腔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腔体2M可包含一容置槽2241、一第一通孔2242及一第二通孔2243,如图 3A所示,腔体2M更具有凹槽2244及2245分别环绕于第一通孔2242及第二通孔2243设置,用以提供一圆环状的密封元件228c及228d依照其相对应的大小分别设置于凹槽2244 及2245内,如此一来,借由密封元件228a及228b与密封元件228c及228d将可使盖体223 与腔体2M之间紧密结合,可防止流体外泄。此外,如图3C所示,腔体2M更具有一凹槽2245环绕于容置槽2241的外围,用以提供一圆环状的密封元件2 设置于凹槽2246内,使得腔体2M与雾化单元225之间可紧密结合,可防止流体外泄。请再参阅图3A,本发明的雾化单元225可为一雾化片,其具有多个喷孔2251,且该多个喷孔2251与腔体2M的容置槽2241相对应设置,用以将容置槽2241内部的流体雾化喷出,而致动元件2 可为一环形压电片,其为一环形中空结构且具有一开口 2沈1,且开口 2261与雾化单元225的多个喷孔2251相对应设置,至于底座227也具有一开口 2271,且开口 2271与致动元件226的开口 2261以及多个喷孔2251相对应设置,使得雾化的液滴可由开口 2271喷出。请参阅图4A并配合图3A及图2,其中图4A为图3A所示的雾化模块运作示意图, 当雾化系统2作动时,第一泵21经由入口通道221将流体输入雾化模块22内,以使流体经由盖体223的第一出口 2231以及腔体224的第一通孔2242传送至容置槽2241内,待致动元件2 受一电压触发而作动,以带动雾化单元225振动,进而将容置槽2241内部的部分流体由喷孔2251喷出,以形成雾化的液滴30,而未被雾化的流体则借由第二泵23的吸力, 而由腔体224的第二通孔2243及盖体223的第一入口 2232,使未雾化的流体由出口通道 222吸入第二泵23中,后续再借由传输管将未被雾化的流体再次进入第一泵21,如此不断地循环且供应流体,可使雾化模块22能持续地雾化。另外,当喷孔2251排出已雾化液滴30时,会有空气由喷孔2251进入容置槽2241 内部并形成气泡31,此时,因第一泵21及第二泵23的作动,得以连续补充流体进入封闭式流体回路,且气泡31会随着容置槽2241内的流体排出腔体2 外,如此一来,不但可使得流体能持续地接触多个喷孔2251,更可避免气泡31于容置槽2241内累积,进而提高流体雾化现象的稳定性。另外,借由第一泵21及第二泵23不断地补充流体,并透过调整雾化模块22的雾化频率及喷出的雾化量、第一泵21的输出流量及第二泵23的吸引流量,使雾化系统2于翻转后能够不受限于重力方向仍然可以正常运作,如此一来,即可依照需求进行不同方向的雾化。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于容置槽2241内设置一多孔性吸收材32 (如图4B所示),例如发泡绵,且多孔性吸收材32与多个喷孔2251持续相接触,主要用来吸附流体, 如此一来,可借由第一泵21及第二泵23以定时定量的方式将流体填补至多孔性吸收材32, 使多孔性吸收材32保持湿润并持续接触喷孔2251,以达到让流体能稳定地产生雾化的现象。当然,本发明的雾化模块与第一泵及第二泵之间并不限于单一方向摆置,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雾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泵51、雾化模块52及第二泵53作动方式及功能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惟雾化模块52的盖体521具有入口通道5211与出口通道5212(如图6所示),其分别与第一泵51的出口 511及第二泵53的入口 531相连接,且用以提供流体注入与输出,如此一来,因入口通道5211及出口通道5212的设置位置,使第一泵51及第二泵53可设置于雾化模块52之上,更减少封闭式雾化系统5的体积。当封闭式雾化系统5作动时,第一泵51提供流体经由入口通道5211进入腔体524的容置槽522,以进行雾化,其中,部分未雾化的流体则会借由第二泵53的吸力流经出口通道5212再流至第二泵53中,至于部分流体的雾化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借由第一泵、雾化模块及第二泵串接形成封闭式流体回路,借此使流体能将雾化过程中于腔体的容置槽内所产生的气泡排出容置槽外,以及可不用再受限于重力只能单一方向进行雾化,此外,该封闭式流体回路使流体可持续接触雾化单元的多个喷孔,如此一来,本发明的雾化系统更能大幅的提升雾化现象的稳定度。由于上述优点为已知技术所不及者,故本发明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极具产业价值。本发明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至少包括 一第一泵,用以提供一流体;一雾化模块,至少包含 一出口通道;一入口通道,与该第一泵相连接;以及多个喷孔,用以将部分该流体雾化喷出;以及一第二泵,与该出口通道相连接,用以输出未雾化的该流体;其中,该第一泵、该雾化模块及该第二泵形成一封闭式流体回路,使该流体持续接触该多个喷孔以及将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个气泡排出该雾化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泵及该第二泵为一压电泵且采用一进一出的形式,分别具有单一入口及单一出口,该第一泵的出口以及该第二泵的入口分别与该入口通道及该出口通道相连接,而该第一泵的入口及该第二泵的出口可与一传输管连接,以形成该封闭式流体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雾化模块包含一盖体;一腔体,具有一容置槽,用以容置该流体; 一底座,具有一开口 ; 一雾化单元,具有该多个喷孔; 一致动元件,具有一开口 ;以及多个密封元件;该雾化模块依序以该盖体、该多个密封元件、该腔体、该密封元件、该雾化单元、该致动元件以及该底座相对应堆迭设置组装,且该致动元件的该开口及该底座的该开口与该多个喷孔相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包含一第一出口及一第一入口,且该入口通道与该出口通道分别与该第一出口与该第一出口相连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分别环绕该第一出口及该第一入口的一凹槽,用以提供该多个密封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该凹槽内,并与该腔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腔体还包含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及分别环绕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的一凹槽,用以提供该多个密封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该凹槽内,以使该腔体与该盖体连接,以防止流体外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腔体还具有一凹槽,用以提供该多个密封元件之一对应设置于该腔体的该凹槽内,以使该腔体与该雾化单元连接,以防止流体外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雾化单元为一雾化片,且具有该多个喷孔,与该容置槽相对应设置,用以将部分该流体雾化喷出。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元件为一环形压电片,且该致动单元受一电压触发而作动并带动该雾化单元将部分该流体雾化喷出ο
10. 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泵,用以提供一流体;一雾化模块,至少包含一腔体,用以接收该流体;一出口通道,与该腔体连通;一入口通道,与该第一泵及该腔体相连接;以及多个喷孔,用以将部分该流体雾化喷出;一第二泵,与该出口通道相连接,用以输出未雾化的该流体;以及一多孔性吸收材,设置于该腔体内,用以吸收该流体,使该流体持续接触该多个喷孔以进行雾化;其中,该第一泵、该雾化模块及该第二泵形成一封闭式流体回路,使该流体持续接触该多个喷孔以及将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个气泡排出该雾化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去除气泡的封闭式雾化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泵,用以提供一流体;一雾化模块,至少包含一出口通道;一入口通道,与该第一泵相连接;以及多个喷孔,用以将部分该流体雾化喷出;以及一第二泵,与该出口通道相连接,用以输出未雾化的该流体;其中,该第一泵、该雾化模块及该第二泵形成一封闭式流体回路,使该流体持续接触该多个喷孔以及将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个气泡排出该雾化模块。
文档编号B05B9/04GK102451802SQ20101051798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周宗柏, 邱士哲, 陈世昌 申请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