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81445发布日期:2019-06-13 10:4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许多油田都进入了高含水阶段,产量面临着下降,发展强化采油是提高石油采收的重要途径。三次采油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继续开采地下剩余的石油,以此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石油开采中应用表面活性剂采油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在油田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下几种注入体系:活性水驱,泡沫驱油,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等。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膜被圈闭在油藏岩石的孔隙中,作用于油珠上的两个主要力是粘滞力和毛细管力,如果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使储油层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从20~30mN/m降至较低或超低值(10-3~10-4mN/m),便能减少使剩余油移动时油珠变形所带来的阻力,从而大幅提高驱油效率。采油表面活性剂应用的最多的还是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等炼油副产物改性的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取材广泛、价格低廉,但是,这类表面活性剂也存在着性能不够稳定,耐盐特别耐二价阳离子性能较差等一系列问题,不能适用于高矿化度的油田区块。在同一个分子中引入多个活性官能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可大大提高表面活性,而且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增加抗盐性。专利U.S.Pat.No.4436672A用烷基醇与缩水甘油反应得到烷基醇聚缩水甘油醚,然后进行磺化,得到一种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专利U.S.Pat.No.4466891A提供了一种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专利U.S.Pat.No.2011015111A1以α烯烃与1,3-二氯-2-丙醇反应生成含有氯代基的醚,然后进行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两个磺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碱形成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已在中外进行了一些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但是现有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含有高浓度的碱,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在使用过程中,对地层和油井等带来巨大的伤害,导致采油井井筒结垢严重、采出液处理困难等问题,而且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不易被生物降解,且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性,如:1991年,赵国玺在《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495;1994年,刘程在《表面活性剂大全》P35中所公开的内容。种种弊端使得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相比之下,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驱配方,由于未添加碱,因而可以避免以上弊端。但是在没有碱加入的情况下,传统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会大幅降低,达不到驱油的要求。在同一个分子中引入多个活性官能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可大大提高表面活性,而且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增加抗盐性。专利U.S.Pat.No.4436672A用烷基醇与缩水甘油反应得到烷基醇聚缩水甘油醚,然后进行磺化,得到一种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专利U.S.Pat.No.2011015111A1以α烯烃与1,3-二氯-2-丙醇反应生成含有氯代基的醚,然后进行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两个磺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专利U.S.Pat.No.4466891A提供了一种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水溶性和抗盐性有所提高。但是,采用现有表面活性剂的驱油组合物高矿化度地层的驱油效率有待提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驱油组合物存在高矿化度条件下驱油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耐盐驱油组合物,该耐盐驱油组合物具有在高矿化度条件下驱油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耐盐驱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技术问题之一所述驱油组合物在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耐盐驱油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1)1份如式(I)所示的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其中M1和M2独立选自为碱金属、碱土金属中任意一种,当M1为碱金属时n1为1,当M1为碱土金属时n1为0.5,当M2为碱金属时n2为1,当M2为碱土金属时n2为0.5,R为C4~C20的烃基,x=1~20,y=1~10;(2)0.002-300份驱油用聚合物;(3)10-10000份水。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x=2~8,y=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烃基优选为C7~C10烷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油聚合物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各类驱油用的聚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常规选择,例如但不限定优选自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疏水化改性的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丙烯酰胺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万-2500万。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最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烃基为C8~C9的烷基,x=4~6,y=2-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述耐盐驱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烃基酚与所需量环氧乙烷反应得到烃基酚聚氧乙烯醚;反应温度优选为85~160℃;压力优选为0~0.40MPa(表压);反应时间优选为1~10小时;b)将步骤a)所得烃基酚聚氧乙烯醚溶解到C6~C8芳烃中,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碱,在30~60℃下碱化0.5~3小时,加入3-氯-2-羟基丙磺酸的碱金属盐,搅拌下反应得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羟基丙磺酸盐;所述烃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优选为1:(1~3);所述烃基酚聚氧乙烯醚与3-氯-2-羟基丙磺酸碱金属盐的摩尔比优选为1:(1~4);反应温度优选为30~80℃;反应时间优选为6~18小时;c)将步骤b)所得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羟基丙磺酸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与所需量环氧乙烷在反应得到所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反应温度优选为85~160℃;反应压力优选为0~0.40MPa(表压);反应时间优选为1~10小时;d)将步骤c)所得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溶解到C6~C8芳烃中,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碱,在30~60℃下碱化0.5~3小时,加入3-氯-2-羟基丙磺酸的碱金属盐,搅拌下反应得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所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优选为1:(1~3);所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与3-氯-2-羟基丙磺酸的碱金属盐的摩尔比优选为1:(1~4);反应温度优选为30~80℃;反应时间优选为6~18小时;e)将上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聚合物和水混合得到所述耐盐驱油组合物。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和/或步骤c)所述碱性催化剂优选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和/或步骤c)所述反应温度更优选为120~140℃,反应时间更优选为6~8小时。为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之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述驱油组合物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可以为将以所述表面活性剂重量份数计包括本发明技术问题之一所述3-(烃基酚聚氧乙烯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与水100~2000份的驱油组合物注入含油地层。其中采用的水可以是去离子水、河水、地下水、海水,优选为总矿化度范围为80000-300000mg/L、Ca2++Mg2+为1000-6000mg/L的水,出于施工方便、节约水资源等方面的考虑,更优选为油田注入水,例如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中原油田濮城西区注入水。为了增加驱油效果,本发明驱油组合物中还可以包括本领域常用的添加剂,例如小分子醇类、DMSO、二乙醇胺、CTAC等。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表面活性剂采用了新型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有多个亲水基团,两个磺酸基团分别位于分子链段及聚氧乙烯和聚氧乙烯链段的中间,能够通过聚氧乙烯和聚氧乙烯链段的聚合度,控制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同时由于多个基团的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表面活性剂的抗盐和抗二价阳离子的性能,与现有技术中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本发明采用的表面活性剂耐盐能力更强,可用于高矿化度的油层驱油,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实际意义。本发明驱油组合物在中原油田濮城西区地层温度85℃、矿化度80000-300000mg/L,Ca2+、Mg2+浓度为1000-6000mg/L的条件下仍可以与该区块脱水原油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从而驱动原油,提高采收率1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5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3)醚。b)将步骤a)所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61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c)将步骤b)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2-羟基丙磺酸盐,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39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2-(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0.39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2-(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0.39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8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7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0.35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其中本发明所有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用濮城西区注入水的组成见表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a)界面张力评价采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产TX-500C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在85℃下,转速为4500转/分条件下,测定上述驱油组合物与濮城西区采出的脱水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见表3。b)驱油实验评价按照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中的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在85℃下,长度为30cm,直径为2.5cm,渗透率为1.5m2的岩心上进行模拟驱油实验。先用濮城西区注入水进行水驱至含水98%,水驱结束后,转注0.3pv(岩心孔隙体积)上述驱油组合物,然后水驱至含水98%,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4。【实施例2】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5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130克壬基酚聚氧乙烯(1)醚。b)将步骤a)所得0.5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6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52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0.37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0.37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4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5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0.35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3】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2)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9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76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0.36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0.36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2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2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0.32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4】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2.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76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0.37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0.36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2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2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0.34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5】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3.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6)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18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6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4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3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6】1.表面活性剂制备使用实施例5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所不同的是配制浓度。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7】1.表面活性剂制备使用实施例5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所不同的是配制浓度。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8】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4.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8)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17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6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4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6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9】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2.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39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0.39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0.39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8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0.35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0】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6.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5mol壬基酚聚氧乙烯(12)醚。b)将步骤a)所得0.5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6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3.8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聚氧乙烯醚(10))丙磺酸盐0.38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聚氧乙烯醚(10))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6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5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10))丙磺酸盐(0.35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1】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辛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5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辛基酚聚氧乙烯(3)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300毫升苯和38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2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d)将步骤c)合成的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6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4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4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2】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克辛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4.2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5mol辛基酚聚氧乙烯(8)醚。b)将步骤a)所得0.5mol辛基酚聚氧乙烯醚(8)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6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8))-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c)将步骤b)合成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8))-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2.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8))-2-(聚氧乙烯醚(5))丙磺酸盐0.38mol。d)将步骤c)合成的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8))-2-(聚氧乙烯醚(5))丙磺酸盐(0.38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6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5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8))-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醚(5))丙磺酸盐(0.35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3】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戊基酚和1克氢氧化钠和1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2.6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5mol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b)将步骤a)所得0.5mol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毫升苯溶剂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6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0.36mol3-(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2-羟基丙磺酸盐。c)将步骤b)合成的3-(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2-羟基丙磺酸盐0.35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72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2-(聚氧乙烯(2)醚)丙磺酸盐0.35mol。d)将步骤c)合成的3-(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2-(聚氧乙烯(2)醚)丙磺酸盐(0.35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0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0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戊基酚聚氧乙烯(5)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2)醚)丙磺酸盐(0.31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4】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十二烷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1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5mol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b)将步骤a)所得0.5mol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毫升苯溶剂和3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6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2-羟基丙磺酸盐0.36mol。c)将步骤b)合成3-(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2-羟基丙磺酸钠0.36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5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2-(聚氧乙烯(4)醚)磺酸盐0.36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2-(聚氧乙烯(4)醚)磺酸盐(0.36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2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2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2)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4)醚)磺酸盐(0.33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5】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十六烷基酚和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2.5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毫升苯溶剂和26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2-羟基丙磺酸盐0.36mol。c)将步骤b)合成3-(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2-羟基丙磺酸盐0.36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1克氢氧化钠和1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8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2-(聚氧乙烯(5)醚)丙磺酸盐0.35mol。d)将步骤c)合成的3-(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2-(聚氧乙烯(5)醚)丙磺酸盐(0.35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70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40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十六烷基酚聚氧乙烯(5)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5)醚)丙磺酸盐(0.31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二乙醇胺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实施例16】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2mol二十烷基酚和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4.0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2mol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b)将步骤a)所得0.2mol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毫升苯溶剂和16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25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2-羟基丙磺酸盐0.15mol。c)将步骤b)合成3-(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2-羟基丙磺酸盐0.15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0.61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2-(聚氧乙烯(4)醚)丙磺酸盐0.15mol。d)将步骤c)合成的3-(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2-(聚氧乙烯(4)醚)丙磺酸盐(0.15mol)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00毫升苯和氢氧化钠(0.30mol),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20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5小时,得到3-(二十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2-(羟丙基磺酸聚氧乙烯(4)醚)丙磺酸盐(0.33mol)。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CTAC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10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除了驱油组合物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组合物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比较例1】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4.5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6)聚氧乙烯(3)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9)醚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9)醚)-2-羟基丙磺酸盐0.38mol,结构如下: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a)界面张力评价采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产TX-500C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在85℃下,转速为4500转/分条件下,测定上述驱油组合物与濮城西区注入水与采出的脱水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见表5。b)驱油实验评价按照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中的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在85℃下,长度为30cm,直径为2.5cm,渗透率为1.5m2的岩心上进行模拟驱油实验。先用濮城西区注入水进行水驱至含水98%,水驱结束后,转注0.3pv(岩心孔隙体积)上述驱油组合物,然后水驱至含水98%,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5。【比较例2】1.表面活性剂制备a)向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0.5mol壬基酚和1.5克氢氧化钠和15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3.0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6)醚。b)将步骤a)所得0.49mo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0.58mol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浓度为6M的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用乙酸乙酯萃取,油相蒸除溶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c)将步骤b)合成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羟基丙磺酸盐0.39mol,加入到装有冷凝装置、搅拌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2克氢氧化钠和20克水,边通氮气边加热至85℃时,搅拌反应1小时。开启真空系统,在9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50℃缓缓通入1.18mol环氧乙烷,控制压力≤0.40MPa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脱水,得到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0.38mol,结构如下:e)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聚丙烯酰胺(粘均分子量2500万)1重量份和濮城西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组合物,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2.驱油组合物性能评价评价方法同比较例1,为便于比较将结果列于表5。表1中原油田濮城西区注入水项目Na++K+Mg2+Ca2+Cl-SO42-HCO3-TDSmg/L8506636738401380061089282228650表2实施例1-16驱油组合物组成表3实施例1-16驱油组合物界面张力性能实施例界面张力(mN/m)10.008620.010530.004540.002950.001360.000470.008580.002590.0068100.0095110.0056120.0085130.0324140.0235150.0086160.0133表4实施例1-16驱油实验结果实施例提高采收率%18.828.5310.8412.7512.1614.876.989.397.9106.8119.8129.4136.7146.5157.9168.1表5比较例1-2性能测试结果比较例界面张力(mN/m)提高采收率%10.0876.720.0596.5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