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4349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砖砌墙面或混凝土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完成,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以后,入住前需要对砖砌墙面或混凝土墙面粉刷涂料。

涂料施工是指在被涂物表面涂敷一层装饰性或保护性涂料的整个过程。为获得坚固性的涂膜,涂料施工常包括底材表面处理、涂漆、固化和涂膜检验四个步骤。为使涂层坚牢地粘附于被涂底材的表面,必须在涂漆前对底材进行表面处理,处理的方法依底材性质而异。传统的涂漆方法是涂刷,它不受施工场地、被涂物形状和面积的限制,工具简单,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涂料经涂装后,必须固化成膜才能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涂料的固化类型及机理随其组成及化学结构的不同而异。涂料经过涂漆及固化成膜后,必须对涂层进行质量检验。通常检验的项目有:涂层的厚度、光泽、颜色、硬度、冲击强度、柔韧性、附着力、耐磨性、耐洗刷性、耐黄变性、耐温差性、耐湿性、耐盐雾等,以及对漆膜的天然曝晒与老化检验。功能性涂料必须根据其特定性能作专项检验。

传统的涂料施工工艺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装饰效果差的问题,所采用的涂料性能单一、作用效果差,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现代建筑物表面装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内墙阻燃涂料,该涂料具有明显的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隔热保温等特性;同时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并且能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

具体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0-23份、甲异丙酮13-16份、纤维素醚12-15份、聚丙烯酰胺10-13份、膨胀蛭石6-9份、二甲基硅油4-6份、氢氧化镁3-5份、纳米碳酸钙3-5份、硅酸钠2-4份、液态石蜡1.2-2份、阻燃剂1.5-3份、粘胶剂0.5-1.5份、无机颜料0.5-1.5份。

作为本发明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阻燃剂为磷酸二氢氨。

磷酸氢二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无色透明单斜晶体或白色粉末,广泛用于印刷制版、医药、防火、电子管等,是一种广泛适用于蔬菜、水果、水稻和小麦的高效肥料,工业上用作饲料添加剂、阻燃剂和灭火剂的配料等。

作为本发明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粘胶剂为三聚氰胺。

作为本发明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无机颜料为钛白粉。

钛白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钛白粉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化妆品等工业。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基面处理:将墙面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清扫干净,并修补不平整的地方直至墙面平整;

(2)腻子层施工:将腻子按水灰比为1:2.5-3.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再用批刮工具在准备好的墙面上进行批刮,批刮时对腻子进行压光,最终腻子层厚度为10-15mm;所述腻子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白水泥17-21份、熟石灰11-15份、滑石粉8-10份、重质碳酸钙6-8份、轻质碳酸钙6-8份、石英砂6-8份、双飞粉3-6份、钛白粉1.5-3份、乳胶粉1-1.5份、膨润土1-1.5份、纤维素0.5-1份、减水剂0.1-0.5份、消泡剂0.1-0.5份;

(3)涂料层施工:待腻子层批刮完成后,自然养护7-9天,再用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均匀喷涂在腻子层上,涂料层厚度为4-6mm。

作为本发明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施工工艺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减水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萘系高效减水剂是经化工合成的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化学名称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它对于水泥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其对配制大流态砼,有早强、高强要求的现浇砼和予制构件,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可全面提高和改善砼的各种性能,广泛用于公路、桥梁、大坝、港口码头、隧道、电力、水利及工民建工程、蒸养及自然养护予制构件等。

作为本发明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的施工工艺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消泡剂是一种助剂,其功能是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形成的泡沫,有机硅消泡剂其主要组分为叫做硅油有机硅成分,硅油常温下是不挥发的油状液体,在水、动植物油及矿物油中不溶,或溶解度很小,既能耐高温,也能耐低温。化学性能惰性,物理性性能稳定,无生物活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涂料具有明显的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隔热保温等特性,不易受到外墙在自然条件下易发生脱胶、褪色等现象。

本发明施工工艺操作简便,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理,大大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本发明选用的腻子采用最优配合比的原材料组成,具有施工简单、易批刮,干燥时间短,抗裂性能好,耐碱、耐水性能强,动态抗裂性好等有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作更清楚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0份、甲异丙酮15份、纤维素醚12份、聚丙烯酰胺13份、膨胀蛭石7份、二甲基硅油5份、氢氧化镁5份、纳米碳酸钙4份、硅酸钠3份、液态石蜡1.8份、阻燃剂2.2份、粘胶剂0.6份、无机颜料1.1份。

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基面处理:将墙面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清扫干净,并修补不平整的地方直至墙面平整;

(2)腻子层施工:将腻子按水灰比为1:2.8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再用批刮工具在准备好的墙面上进行批刮,批刮时对腻子进行压光,最终腻子层厚度为12mm;所述腻子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白水泥18份、熟石灰15份、滑石粉9份、重质碳酸钙6份、轻质碳酸钙7份、石英砂8份、双飞粉4份、钛白粉1.6份、乳胶粉1份、膨润土1.1份、纤维素0.8份、减水剂0.2份、消泡剂0.3份;

(3)涂料层施工:待腻子层批刮完成后,自然养护8天,再用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均匀喷涂在腻子层上,涂料层厚度为4mm。

实施例2

一种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3份、甲异丙酮14份、纤维素醚14份、聚丙烯酰胺10份、膨胀蛭石8份、二甲基硅油4份、氢氧化镁4份、纳米碳酸钙5份、硅酸钠4份、液态石蜡1.5份、阻燃剂1.5份、粘胶剂0.5份、无机颜料0.8份。

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基面处理:将墙面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清扫干净,并修补不平整的地方直至墙面平整;

(2)腻子层施工:将腻子按水灰比为1:2.5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再用批刮工具在准备好的墙面上进行批刮,批刮时对腻子进行压光,最终腻子层厚度为10mm;所述腻子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白水泥21份、熟石灰11份、滑石粉9份、重质碳酸钙6份、轻质碳酸钙7份、石英砂6份、双飞粉6份、钛白粉2.4份、乳胶粉1.5份、膨润土1.3份、纤维素0.8份、减水剂0.2份、消泡剂0.4份;

(3)涂料层施工:待腻子层批刮完成后,自然养护9天,再用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均匀喷涂在腻子层上,涂料层厚度为6mm。

实施例3

一种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2份、甲异丙酮15份、纤维素醚14份、聚丙烯酰胺11份、膨胀蛭石8份、二甲基硅油4份、氢氧化镁4份、纳米碳酸钙5份、硅酸钠2份、液态石蜡1.6份、阻燃剂1.6份、粘胶剂0.7份、无机颜料1.2份。

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基面处理:将墙面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清扫干净,并修补不平整的地方直至墙面平整;

(2)腻子层施工:将腻子按水灰比为1:3.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再用批刮工具在准备好的墙面上进行批刮,批刮时对腻子进行压光,最终腻子层厚度为15mm;所述腻子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白水泥20份、熟石灰13份、滑石粉8份、重质碳酸钙8份、轻质碳酸钙6份、石英砂6份、双飞粉4份、钛白粉2份、乳胶粉0.9份、膨润土1份、纤维素0.9份、减水剂0.5份、消泡剂0.4份;

(3)涂料层施工:待腻子层批刮完成后,自然养护7天,再用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均匀喷涂在腻子层上,涂料层厚度为4mm。

实施例4

一种建筑内墙阻燃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2份、甲异丙酮16份、纤维素醚14份、聚丙烯酰胺11份、膨胀蛭石7份、二甲基硅油5份、氢氧化镁4份、纳米碳酸钙3份、硅酸钠2份、液态石蜡1.2份、阻燃剂1.5份、粘胶剂1.3份、无机颜料0.9份。

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基面处理:将墙面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清扫干净,并修补不平整的地方直至墙面平整;

(2)腻子层施工:将腻子按水灰比为1:3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再用批刮工具在准备好的墙面上进行批刮,批刮时对腻子进行压光,最终腻子层厚度为12mm;所述腻子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白水泥19份、熟石灰12份、滑石粉8份、重质碳酸钙6份、轻质碳酸钙6份、石英砂6份、双飞粉6份、钛白粉3份、乳胶粉1.1份、膨润土1.2份、纤维素0.7份、减水剂0.5份、消泡剂0.3份;

(3)涂料层施工:待腻子层批刮完成后,自然养护8天,再用建筑内墙阻燃涂料均匀喷涂在腻子层上,涂料层厚度为5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