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5743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沙漠治理方法主要是种植生态林来治沙,但由于沙漠地区土壤条件所限,用水量大且植被的种植效果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改良沙漠土壤的方法和沙漠土壤的种植方法。改良沙漠土壤必须要解决土壤中水渗漏蒸发快、土壤中缺少有机质及肥力的问题,改变土壤为散装结构不聚拢的状况。现有的对沙漠土壤进行改良所用的土壤改良剂主要是有机肥直接施用或泥炭土直接施用,改良效果不佳。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910921A公开了一种沙化土壤的改良剂,其质量份组成如下:有机发酵物50-80份、泥炭腐植酸12-18份、蔗糖糖渣10-18份、pH缓冲剂0.06-0.18份、土壤消毒剂0.18-0.48份、硅藻土5-8份、保水剂0.2-1.6份。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发酵物是菜籽粕、麦麸、香菇菌渣、灵芝菌渣、青玉米秸秆、荷叶经自然堆垛发酵得到,其中菜籽粕、麦麸、香菇菌渣、灵芝菌渣、青玉米秸秆、荷叶的质量比为10:8:1:1.1:20:6,所述保水剂采用沸石型保水剂。虽然该改良剂相比传统施肥对土地的改良效果增加了保水效果,但是保水效果仍不理想,不适于沙漠地区,此外,该改良剂配方和制备工艺均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例如其中有机发酵物需要6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发酵得到,而且还需要另外添加pH缓冲剂和土壤消毒剂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优异保水、蓄水效果且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透气性,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改良剂。本发明同时还提供本发明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于沙漠治理的土壤改良剂,其为多种原料的组合,所述原料包括火山灰、γ-聚谷氨酸水胶(γ-PGA水胶)和生物絮团,其中生物絮团包含腐熟秸秆粉末、第一微生物菌剂、硝化菌以及反硝化菌,其中第一微生物菌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和选择性的放线菌。进一步地,所述火山灰和生物絮团的质量比为1:0.1~10,优选为1:0.5~5,更优选为1:0.8~2,最优选为1:0.8~1,具体例如1:1。优选地,γ-PGA水胶的投料体积与火山灰的质量的比值为1~10L/kg。更优选地,γ-聚谷氨酸水胶的投料体积与火山灰的质量的比值为3~8L/kg。优选地,构成生物絮团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保藏号为CCTCCNoM208057的枯草芽孢杆菌KX-1、保藏号为CCTCCNoM208058的枯草芽孢杆菌KX-2、保藏号为CCTCCNoM208060的枯草芽孢杆菌KX-4的组合,三者的质量比为1:0.4~0.85:0.5~0.8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微生物菌剂包含放线菌,且放线菌与所述保藏号为CCTCCNoM208057的枯草芽孢杆菌KX-1的质量比为0.3~0.75: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微生物菌剂还包含其他有益微生物,该其他有益微生物可以为例如选自乳酸菌、纳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枯草芽孢杆菌KX-1与所述的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用量质量比为1:0.1~0.8,更优选为1:0.5~0.8。根据本发明,第一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一般为腐熟秸秆粉末的5wt%~25wt%;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用量一般大于等于80ml/每千克腐熟秸秆粉末。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腐熟秸秆粉末的8wt%~20wt%,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腐熟秸秆粉末的12wt%~20wt%。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用量大于等于100ml/每千克腐熟秸秆粉末。根据本发明,所述生物絮团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制得:向腐熟秸秆粉末中加入第一微生物菌剂,混匀,然后依次加入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即得。优选地,所述生物絮团的水分含量为10wt%~30wt%。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腐熟秸秆粉末为发酵腐熟后的秸秆粉碎而成。腐熟秸秆可以采用现有的发酵腐熟方法来进行。然而,优选按照本发明如下将要描述的方法来制备,采取该方法不受温度条件的限制,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也能确保制备出的腐熟秸秆粉末,秸秆的腐熟更加彻底,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储存了大量的有益菌。本发明上述优选的腐熟秸秆粉末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第二微生物菌剂进行激活,然后与营养物质配置成混合液,进而与干秸秆和选择性的火山岩生物制剂混合,对秸秆进行堆制腐熟,最后粉碎至80目以上,其中火山岩生物制剂包括火山岩颗粒载体和植入于所述的火山岩颗粒载体上的第二微生物菌剂,所述第二微生物菌剂包括保藏号为CCTCCNoM208057的枯草芽孢杆菌KX-1、放线菌、保藏号为CCTCCNoM208058的枯草芽孢杆菌KX-2、保藏号为CCTCCNoM208060的枯草芽孢杆菌KX-4,四者的质量比依次为1:0.3~0.75:0.4~0.85:0.5~0.85,所述的第二微生物菌剂还选择性地包括其他有益微生物和酶制剂,所述的其他有益微生物为选自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一个优选方面,第二微生物菌剂包含其他有益微生物且第二微生物菌剂中的枯草芽孢杆菌KX-1与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用量质量比为1:0.1~0.8,更优选为1:0.5~0.8。优选地,所述的火山岩生物制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1)、将火山岩磨碎成20~40目的火山岩颗粒,去除粉末后得到火山岩颗粒载体;2)、将所述的第二微生物菌剂与水按照用量质量比为1:20~50配置成菌液,然后加入氮源和碳源对菌种进行激活,当菌液中的芽孢杆菌80%以上呈营养体状态,活菌数>50亿/mL时,将所述的火山岩颗粒载体在所述的菌液中浸泡24~72h,然后将所述的火山岩颗粒载体捞出沥干,即得所述的火山岩生物制剂。根据本发明,第二微生物菌剂可以与第一微生物菌剂相同或不同。优选地,第二微生物菌剂、干秸秆的投料质量比为1:1000~2000。在制备腐熟秸秆粉末的方法中,优选采用火山岩生物制剂,且第二微生物菌剂、火山岩生物制剂、干秸秆的投料用量质量比为1:50~80:1000~2000。优选地,第二微生物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KX-1、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KX-2、枯草芽孢杆菌KX-4的用量质量比为1:0.6~0.7:0.7~0.8:0.7~0.8。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微生物菌剂包含酶制剂以使其酸性蛋白酶≥2000u/g,中性蛋白酶≥10000u/g,纤维素酶≥10000u/g。其中,酶制剂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当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中的某种酶不足时,即添加相应的酶制剂。本发明中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菌种激活。优选地,所述的营养物质包括尿素和氨基酸颗粒。优选地,进行堆制发酵腐熟时,控制湿度在50~65%。优选地,堆制时,安插透气管,然后在堆制上覆盖薄膜,待堆制的温度上升至50~60℃,除去透气管上方覆盖的薄膜继续发酵10~15天,然后进行翻堆补水,继续发酵5~15天完成发酵腐熟。本发明中所用到的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在内的全部菌均是已知的。第一微生物菌剂和第二微生物菌剂不包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不仅能充分保水、蓄水,而且还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调节土壤的pH,促进有效氮、磷、钾的释放,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和营养环境,非常适于沙漠治理。为此,本发明还涉及该土壤改良剂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本发明土壤改良剂可由所述各原料混合后包装,销售和使用,也可以将各原料单独包装,销售,在应用时再混合。无论何种情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畴。进一步地,应用方法可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将土壤改良剂添加到沙地里,搅拌均匀即可,用量为约1‰即可。本发明所述的γ-PGA水胶由γ-PGA水胶胶体经水泡发,吸涨后制得。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采用生物絮团、γ-PGA水胶和火山灰相结合,其中生物絮团以腐熟秸秆粉末为主体,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构成,含有非常丰富的有机质和有益菌,可以调节土壤pH,使弱碱性沙漠土壤调整为正常中性土壤,促进有效氮、磷、钾的释放,同时生物絮团的生物骨架可以起到隔离作用,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水效果;配方中,火山灰与γ-聚谷氨酸(水胶)相结合,具有非常好的保水、蓄水效果,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效改善植物根部微生物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改良作物及林果品质。经实验证明将该土壤改良剂运用到沙漠等干旱地区是可行的,市场前景远大。附图说明图1为发酵前后秸秆的图片;图2为带有排气孔的桔杆发酵堆的图片;图3为腐熟程度好的秸秆发酵堆的图片;图4为二次翻堆补水的图片;图5为腐熟秸秆粉末的图片。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主要涉及新型生物絮团以及其与火山灰和进一步优选的γ-聚谷氨酸水胶的组合应用于制作沙漠治理用的土壤改良剂,实现合理利用这部分天然矿产、农作物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和资源的问题。本发明生物絮团采用农作物秸秆为起始原料,加入特定微生物菌种,选择性搭配长白山火山岩细颗粒,经过生物工程(深度发酵)制作出新的天然生物新材料,并将熟透的秸秆经过后续加工成80目以上细末,优选80-100目,形成优质生物骨架,再适当补入发酵时添加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纳豆菌等菌,然后依次喷洒硝化菌、反硝化菌,控制水分10-30%之间,即得生物絮团。秸秆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等中间产物可使土壤中一些养分的有效性增加。腐熟后的秸秆有机质含量高,可增加土壤肥力,使土壤肥沃。施入发酵的秸秆粉可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调节土壤的pH,促进有效氮、磷、钾的释放,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和营养环境。该生物絮团不仅能将过去作为废弃物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因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在发酵过程中,在有益低温菌的深度作用下,使秸秆得到彻底熟化,使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成分,还储存了大量的有益菌。火山灰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随同熔岩一起产生的大量熔岩碎屑和粉尘,沉积在地表或水中所形成的松散或轻度胶结的物质。在火山喷发时,高压熔岩喷至地面后,气体压力急剧减小并逸出导致火山灰材料气孔发育好、比重小、体轻坚韧。在我国,火山灰资源丰富,资源储量巨大,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的诸多省份和地区,目前资源利用的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用来作为填埋材料和建筑材料,开发利用的层次较低。γ-聚谷氨酸(γ-PGA)由单一种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acid)所组成,γ-聚谷氨酸属于微生物发酵产物,对人畜无毒性,分子量较大,有粘性,分解物为氨基酸,对植物与环境无害,在环境中易降解。γ-聚谷氨酸(γ-PGA)水胶是微生物工程与环境生化相结合研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γ-聚谷氨酸水胶以γ-聚谷氨酸为骨架,利用特殊的架桥技术,使其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可高度吸水膨涨,为天然超高吸水性产品。γ-聚谷氨酸水胶吸水后膨胀,加压后水分不会脱去,且在自然界中可以自然分解,不会残留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是一种绿色保水性材料。超高吸水能力及完全生物可分解性为γ-聚谷氨酸水胶的主要特色。同时可以改善土质,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因此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本发明利用火山灰的多孔、表面积大的结构特性,以及对重金属的螯合性,与具有超高吸水能力及完全生物可分解性的γ-聚谷氨酸(水胶)相结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效改善植物根部微生物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改良作物及林果品质。用于抗旱保水,保肥增效,能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保墒保苗,增强作物抗病抗逆的能力,提高苗木成活率;在营造经济林、防护林、生态林以及种苗繁育、花卉园艺、高效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也是荒漠化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的理想产品。由于沙漠及缺水地区水分较少,植物种子很难发芽,绿化较为困难。以火山灰与PGA(水胶)、生物絮团相结合应用于沙漠干旱地区,不仅能充分保水、蓄水,而且还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调节土壤的pH,促进有效氮、磷、钾的释放,为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和营养环境。本发明的生物絮团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腐熟秸秆粉末时,以低温菌为诱导菌,它含有枯草(含纳豆)芽孢杆菌、放线菌为主体的多种复合功能有益微生物,能够在低温的情况下繁殖,带动其它菌剂的高速繁殖。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不受地区、季节限制,四季可用,让农民能够在田头就近处理,就地实现秸秆的彻底腐熟,无需对秸秆进行搬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本发明还进一步结合吉林盛产的火山岩,利用火山岩的多孔、表面积大的结构特性,发挥其保水、可作为菌剂的载体以及增强散热功能的功效,并解决了天然矿产资源的利用的问题。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腐熟秸秆的制备一、主要原材料1、第一微生物菌剂,按重量比:配制好的复合菌剂要求:酸性蛋白酶≥2000u/g,中性蛋白酶≥10000u/g,纤维素酶≥10000u/g,不足部分加入相应的酶制剂。枯草芽孢杆菌KX-1可在2~8℃生存繁殖。2、火山岩生物制剂火山岩生物制剂,是利用火山岩的多孔、表面积大的结构特性,含有大量的硅、钾、钠、铁、镁、铝、硅、钙、钛、锰、铁、镍、钴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对重金属的螯合性,以其为载体,植入经过验证,对人畜和其他生物无害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群(包含放线菌、芽孢杆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以低温菌为主)后形成的产品。火山生物制剂在堆肥过程具有微生物富集缓释的作用以及散热透气的功效,另外可以保水、蓄水,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效改善植物根部微生物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具体制备方法:a、基材的准备将天然火山岩磨碎成小于1mm的颗粒、去除粉末后,待用;b、菌液的配制并按照以下配方配制复合菌剂:按重量比①激活将选取的复配有益功能菌置入具有进水、曝气、加热控温及排水功能的干净方槽,按照1:20~50稀释,加入一定量的氮源、碳源,激活菌种;②浸泡显微镜下镜检芽孢杆菌大多呈营养体状态,平皿菌落计数法检测活菌数>50亿/mL,可将处理后的载体放入方槽内浸泡;③排水、沥干浸泡24~72h后,将菌液从底排排干后,将载体捞出沥干;3、氨基酸颗粒纯生物发酵浓缩制得,含有丰富的氮源及其他营养成分。二、制备过程(一)、相关设备和材料1、大型饲料粉碎切割机:将晒干的稻草切成1~2cm长。2、大型搅拌机:前进后出型的大型砂浆搅拌机。3、大型喷雾器:用于拌料时喷洒菌剂和营养液的混合液。4、农用塑料薄膜:若干。5、菌种激活设备。6、拌料相关工具或设备。7、透气管:直径10cm左右,周围打孔的塑料管。8、其它材料:红糖、米糠、尿素(二)、用法、用量及发酵周期1、用量每1公斤第一微生物菌剂+60kg火山岩生物制剂,约发酵、腐熟1~2吨干秸秆,发酵、腐熟时的环境温度为5~10℃。2、用法(以激活1Kg菌种,发酵1T秸秆为例)1)菌种激活与水按照1:20~30的比例稀释,加入4Kg新鲜的米糠、0.5Kg红糖激活12h。2)营养源与辅料配制尿素22Kg,氨基酸颗粒10Kg,用水充分溶解后,稀释至约1.2~1.5T。3)混合将1)中激活后的菌液加入2)中混合均匀成混合液。4)拌料:湿度控制在50~65%左右将粉碎后的秸秆从搅拌机前端(进料口)送入,并加入火山生物制剂后,从两端用喷雾器向进料口和出料口同时喷洒3)中的混合液,搅拌均匀后从搅拌机后端输出,进行堆制。5)物料建堆堆制成圆锥型(底部直径约为3米)或长条状梯型(底宽2m,高1.5m,上宽1.0m),视实际情况而定,并放置透气管,覆盖薄膜,进行发酵。待3天后温度可达50~60℃时,将透气管上覆盖的薄膜除去。6)二次翻堆堆制约15天后,进行二次翻堆补水。3、发酵周期约30天左右整个腐熟过程完成,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堆料有生物发酵的清香的泥土味道、氨味;堆内布满大量白色菌丝、质感疏散。发酵结束后的腐熟秸秆的成分分析参见表1。表1对比例1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1、微生物菌剂,按重量比配制好的复合菌剂要求:酸性蛋白酶≥2000u/g,中性蛋白酶≥10000u/g,纤维素酶≥10000u/g,不足部分加入相应的酶制剂。2、火山岩生物制剂中植入的菌剂为:按实施例1的方法对干秸秆进行发酵后,腐熟秸秆的成分分析参见表2。表2实施例1与对比例1秸秆腐熟度对比(失重率法),其结果参见表3。表3上述试验是五月底六月初在东北长春进行的。因东北地区水稻只种植一季,一般每年十月份可以收割,此次试验的时间在天气温度、湿度与吉林份水稻成熟收割季节相似,使试验结果更具有说服性。实施例2:生物絮团的制备生物絮团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的腐熟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成80目左右,得到腐熟秸秆粉末;(2)按每千克腐熟秸秆粉末添加200克第一微生物菌剂向腐熟秸秆粉末中添加第一微生物菌剂,然后依次喷洒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加入量为100ml每千克腐熟秸秆粉末,即得生物絮团。所得生物絮团的图片参见图5。对本例所得生物絮团和国外某公司的生物絮团的有机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参见表4,此外还对本例生物絮团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参见表5。表4表5实施例3:土壤改良剂以下例子中,火山灰:产自吉林长春;生物絮团: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和条件制备(60目);γ-聚谷氨酸:由昆山华科生产,纯生物发酵;γ-聚谷氨酸水胶:由昆山华科生物生产,用河水吸涨60h,吸涨倍率20倍。例3-1本例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其原料组成为火山灰、生物絮团和γ-PGA水胶,火山灰、生物絮团的质量比1:1,γ-PGA水胶的投料体积与火山灰质量的比值为5L/kg,使用时,将火山灰、生物絮团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加入γ-PGA水胶,搅拌均匀。例3-2本例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其原料组成为火山灰、生物絮团和γ-PGA水胶,火山灰、生物絮团的质量比1:2,γ-PGA水胶的投料体积与火山灰质量的比值为5L/kg,使用时,将火山灰、生物絮团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加入γ-PGA水胶,搅拌均匀。例3-3本例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其原料组成为火山灰、生物絮团和γ-PGA水胶,火山灰、生物絮团的质量比5:1,γ-PGA水胶的投料体积与火山灰的比值为5L/kg,使用时,将火山灰、生物絮团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加入γ-PGA水胶,搅拌均匀。实施例4:土壤改良剂保水效果研究1、实验用土:东北人参种植抛荒土(以下简称原土)。2、用具:模拟培养室(恒温50℃),温湿度仪、土壤水分测定仪、PVC圆柱桶(内径15cm;高42cm、均匀打三个直径1.5cm的取样孔)、电子秤、烧杯,量筒,玻璃棒,等。3、材料准备:1)γ-PGA发酵液γ-PGA胶体按照7%的比例用水溶解,待用;2)γ-PGA水胶γ-PGA水胶胶体按照1:100的比例泡发,每天换水,约60h后吸涨比例最佳,待用。4、试验步骤1)取七个尺寸相同的PVC圆柱桶,自下而上均匀打三个取样孔,取样孔直径1.5cm,备用。2)按照下表6的配比准备材料:表6类型原土火山灰生物絮团γ-PGA发酵液γ-PGA水胶水1#5kg2.5L2#5kg0.5kg2.5L3#5kg0.5kg0.5kg2.5L4#5kg0.5kg2.5L5#5kg0.5kg0.5kg2.5L6#5kg0.5kg2.5L7#5kg0.5kg0.5kg2.5L1#:空白对照组,原土5kg,加入2.5L水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试验组:2#,按10:1比例,将5㎏原土和0.5㎏火山灰混合均匀,加入入2.5L水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3#:同样10:1比例,将5㎏原土和0.5㎏火山灰、0.5㎏60目的生物絮团混合均匀,加入入2.5L水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4#:按10:1比例,将5㎏原土和0.5㎏火山灰混合均匀,加入2.5Lγ-PGA发酵液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5#:按10:1比例,将5㎏原土和0.5㎏火山灰、0.5㎏60目的生物絮团混合均匀,加入2.5Lγ-PGA发酵液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6#:按10:1比例,将5㎏原土和0.5㎏火山灰混合均匀,加入2.5Lγ-PGA水胶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7#:按10:1比例,将5㎏原土和0.5㎏火山灰、0.5㎏60目的生物絮团混合均匀,加入2.5Lγ-PGA水胶后,拌匀,装入PVC圆柱桶,并作标记;3)将上述七个花盆放入模拟沙漠环境的培养室中,白天最高温度60℃,平均温度45℃,夜晚最低温度20℃,空气湿度10~20%,并观察记录。4)实验时间:2016年7月2日~2016年9月2日,共计60天,在试验期间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孔取样检测水分和分析土壤中各项指标,结果分别参见表7和表8。表7水分分析结果表8土壤分析结果由表7的水分分析试验数据可知,失水率7#<5#<6#<4#<3#<2#<1#,说明火山灰、聚谷氨酸与聚谷氨酸水胶都有一定的保水性,其中对比3#和7#数据可知,添加r-PGA水胶的(用水胶代替水,体积相同),失水率降低11%~13%,表明火山灰、生物絮团与聚谷氨酸水胶相结合具有协同保水蓄水效果。同时,参见表8,添加了本发明生物絮团的3#、5#与7#的土壤中有有机碳、有机质以及全氮与未添加本发明生物絮团的1#、2#、4#、6#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提高,表明火山灰、生物絮团与聚谷氨酸水胶相结合不仅可发挥了其保水蓄水的最大功效,而且还可以为土壤增加肥力,在保证这二方面效果的情况下,本发明土壤改良剂运用到沙漠等干旱地区完全是可行的,市场前景远大。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