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到胶粘剂领域,具体指一种双面背光胶粘剂组合物、双面背光胶带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厚度薄、高画质、低工作电压、低消耗功率、低辐射、等优点,因此被广范应用于各种尺寸的终端显示设备中,并逐步取代阴极射线管(CRT),成为显示器的主流。LCD为被动发光显示器,即显示面板本身不会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模组发光来实现图像显示。背光模组一般包含支架、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等几个部分。一般而言,市面上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往往会采用遮光胶带贴附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的边缘,使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不易产生位移,从而防止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出现摩擦,避免刮伤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得以确保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此外,遮光胶带还可以遮蔽从液晶面板发出的多余光线,以防止漏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不断微型化,目前,液晶显示屏朝着轻、薄、大的目标发展,更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视觉效果需求,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胶带扮演着重要角色。
遮光胶带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模组,在实际组合过程中,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模贴合后在胶带表面会有一些气泡产生,需要人工手动挤压进行排泡。这样既增加了工序,耗时耗力,又会对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模组表面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显示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排气且双面背光的胶粘剂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排气且双面背光的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还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排气且双面背光的胶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排气且双面背光的胶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胶粘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组成:
所述丙烯酸树脂单体选自包括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羟丙酯的至少一种;
所述异氰酸酯选自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和二甲基环己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选自甲苯、乙酸乙酯、丁酮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润湿剂选自为棕榈酸脂类化合物。
异氰酸酯与丙烯酸树脂单体的配比低于100:20,聚合反应不完全,转化率低,排气能力差,固化后的内聚强度不足,使得抗排斥力性能得不到保障;配比高于100:40,聚合度过高导致胶体硬度过大,并且会导致副反应发生使得粘着力下降,抗排斥力性能大幅下降,达不到永久固定的效果。
催化剂与丙烯酸树脂单体的比例低于100:0.02,催化活性不够,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无法固化;配比高于100:0.04,副反应会增加,反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体系粘度增大,容易出现凝胶。
溶剂与丙烯酸树脂单体的配比低于100:100,反应物溶解不完全,反应进行较慢,配比高于100:200,固化时间会延长。
润湿剂与丙烯酸树脂单体的配比低于100:10,胶带排气性不好;配比高于100:30,胶粘剂难以完全固化,影响粘着力,容易造成粘结不牢固
较好的,所述丙烯酸树脂单体为丙烯酸羟丙酯;所述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溶剂为甲苯和丁酮混合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2:3;所述润湿剂为棕榈酸异丙酯。
上述各方案中胶粘剂组合物制备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按配比将丙烯酸树脂单体和溶剂加入容器中,在300~450rpm搅拌下升温到45~55℃,恒温搅拌0.5~1.5小时;
然后加入异氰酸酯和催化剂升温到58~62℃,恒温反应0.4~0.6小时,冷却至20~25℃后加入润湿剂,搅拌均匀即得到胶粘剂。
使用上述各方案中的胶粘剂的双面背光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分别涂覆在所述基材层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以及粘贴在所述第一胶粘剂层上的第一离型膜和粘贴在所述第二胶粘剂层上的第二离型膜;
其中,所述基材层为不透明膜层。
所述基材层优选为PET黑膜或者双面涂布有黑油墨层的PET透明膜。
优选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为10~30μm,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为10~30μm。
上述双面背光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的胶粘剂均匀涂覆在第一离型膜上,得到第一胶粘剂层,在70~90℃下干燥1.5~2.5分钟后,将第一胶粘剂层粘贴到所述基材层的第一表面上;
将所述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在第二离型膜上,得到第二胶粘剂层,在70~90℃下干燥1.5~2.5分钟后,将第二胶粘剂层粘贴到所述基材层的第二表面上;
在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双面背光胶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胶粘剂及双面背光胶带,具有良好的排气性,能在2秒以内将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自动排除,贴合效率高,贴合步骤简单,且吸附性良好,具有永久固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对液晶屏幕贴合后再剥离时无残胶、无损坏。
本发明尤其适合用于粘接固定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述各实施例中的用量均为重量份数。
实施例1: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2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即得到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基材层1均采用PET黑膜。
实施例2: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实施例3: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加入100份乙酸乙酯后,在3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20份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0.02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0℃,加入1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实施例4: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丙烯酸甲酯加入200份丙二醇后,在45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4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和0.04份二甲基环己胺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5℃,加入3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实施例5: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丙烯酸正丁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实施例6: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1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实施例7:
制备胶粘剂:
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3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比较例1:
胶粘剂混合液的制备: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
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比较例2:
胶粘剂混合液的制备: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5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比较例3:
胶粘剂混合液的制备: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比较例4:
胶粘剂混合液的制备: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2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比较例5:
胶粘剂混合液的制备: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5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比较例6:
胶粘剂混合液的制备:取100份丙烯酸羟丙酯加入150份溶剂后,在400rpm下搅拌升温到50℃,恒温1小时;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升温到60℃,同样搅拌速率下恒温反应0.5小时,然后冷却至23℃,加入40份棕榈酸异丙酯搅拌均匀得到胶粘剂。本实施例中的溶剂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备双面背光胶带:
将制备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一离型膜4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一胶粘层2,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贴附,收卷,制得胶带的第一工程品。
将制备好的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到第二离型膜5上,得到厚度为20μm的第二胶粘层,通过80℃干燥箱干燥2分钟,再与基材层1的第二表面贴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双面背光胶带。
将实施例1~7和比较例1~6中获得的双面背光胶带分别进行性能测试。
粘着力性能测试方法:将试样品双面胶带不测试的一面用25μm PET膜覆合后,裁切成20mm×150mm,测试一面时将一面剥离膜撕开,在钢板上贴合,再用2Kg的压合装置加压三个往返,放置于23℃×65%RH环境中,20min后,置于夹具中以300mm/min进行180°拉板测试,记录数据,同种试样要平行测定两个样品,取平均值。
定荷重测试方法:将胶带裁成50mm×20mm贴付钢板后用2Kg橡胶辊往返滚压10次,放置80℃环境下20min后,挂荷重100g×24Hr;如掉落,记录掉落时间,如未掉落,读取胶带蠕变的距离,同种试样要平行测定两个样品,取平均值。
排气性测试方法:将胶带裁成50mm×50mm,轻轻贴付玻璃板上观察排开气泡的时间,同种试样要平行测定两个样品,取平均值。
抗排斥力性能测试方法:将测试样品裁切成20mm×3mm,在PC板距离边缘3mm处标上竖线。测试一面时将一面剥离膜撕开,胶面贴于距离PC板边缘3mm的竖线位置。胶面与PC板贴合要求贴合充分。撕开另一面的剥离膜,用20mm宽、厚度为100μm的PET片粘在测试面上,再用2Kg的压合装置加压一个往返,PET弯折到PC板另一面并用胶带粘贴牢固,用以牢固的胶带须从距离PC板边缘3mm处贴起。待干燥器升温至85℃稳定后,再将贴于PC板上的样品放入,放置120小时后观察胶面与PC或100μm的PET是否有拱起脱落,如有拱起脱落并记录状态。同种试样要平行测定三个样品。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OK表示合格,NG表示胶面与PC或100μmPET拱起脱落
由表1可见,本发明中的自动排气双面背光胶带除了具有丙烯酸胶带优良的粘着力和定荷重以为还具有聚氨酯保护膜优良的排气性能,其中排气性能可以通过添加润湿剂来调节,但过量的添加润湿剂会对胶带的粘着力和定荷重性能产生影响(如比较例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