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257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室内装修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环保型功能涂料的使用受到人们的追捧。目前市面上的除甲醛涂料主要添加活性炭成分,其吸附甲醛的持久性差,易达到吸附饱和,且吸附饱和后甲醛逸出会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抗菌涂料中添加有机胺类、哌三嗪类、异噻唑啉酮类物质作为抗菌剂,其短期内抗菌效果明显,但耐久性差,耐温性差,紫外线下分解后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另外,液体涂料中添加的挥发性有机物挥发过程也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因此,亟需一种可持久净化空气且长效抗菌的环保建筑材料。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环保建筑材料除甲醛性能显著,稳定性好,而且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可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质量配方如下:苯乙烯20-30份、硅藻土10-15份、纤维素3-6份、钛酸正丁酯13-15份、去离子水10-15份、增稠剂2-6份、抗老化剂3-5份、石英砂11-20份、甲醛捕捉剂8-12份。所述纤维素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羟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采用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者甲壳胺中的一种。所述抗老化剂采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混合物,所述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配比为3:2。所述甲醛捕捉剂采用二甲基乙酰胺。其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苯乙烯中,然后缓慢加入硅藻土,加热反应2-4h;步骤2,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步骤1的反应液中,密封反应1-2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反应2h后得到前驱液;步骤3,将增稠剂、抗老化剂和甲醛捕捉剂加入至前驱液,然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4,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蒸馏水完全去除,烘干后得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反应的温度为70-80℃,该步骤通过加热的方式将苯乙烯内的气泡去除,同时缓慢加入硅藻土的方式能够形成悬浊液状态,并在纤维素的分散作用,形成稳定结构。所述步骤2中的密封反应的温度为40-60℃,搅拌速度为1500-2000r/min,所述继续反应的温度为70-80℃,该步骤将钛酸正丁酯加入反应液的方式能够将钛酸正丁酯粘附在硅藻土表面,同时通过密封反应的方式,搅拌中受到纤维素的分散作用,均匀分布至硅藻土表面,加入去离子水的条件,促进钛酸正丁酯水解,形成纳米二氧化钛,同时由于纤维素的存在,防止了纳米二氧化钛的聚集。所述步骤4中的减压蒸馏的压力是大气压的30-40%,温度为90-120℃,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0-90℃;该步骤通过减压蒸馏的方式将去离子水完全去除,同时保证二氧化钛的存在,并在烘干条件下,形成稳定的二氧化钛-硅藻土结构。所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1,将建筑材料溶解至水中,并机械搅拌至形成稳定的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涂覆在墙面,并将其快速烘干,烘干温度为60-80℃,;步骤3,将墙面进行紫外照射处理2-3h,得到环保材料装饰的墙面,紫外照射强度为3.5-6.5mw/cm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环保建筑材料除甲醛性能显著,稳定性好,而且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可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中。(2)本发明的除甲醛性能,不仅在吸附处理内层甲醛残留,而且室内甲醛捕捉效果好,处理稳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质量配方如下:苯乙烯20份、硅藻土10份、纤维素3份、钛酸正丁酯13份、去离子水10份、增稠剂2份、抗老化剂3份、石英砂11份、甲醛捕捉剂8份。所述纤维素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增稠剂采用聚乙烯醇。所述抗老化剂采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混合物,所述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配比为3:2。所述甲醛捕捉剂采用二甲基乙酰胺。其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苯乙烯中,然后缓慢加入硅藻土,加热反应2h;步骤2,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步骤1的反应液中,密封反应1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反应2h后得到前驱液;步骤3,将增稠剂、抗老化剂和甲醛捕捉剂加入至前驱液,然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4,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蒸馏水完全去除,烘干后得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反应的温度为70℃。所述步骤2中的密封反应的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500r/min,所述继续反应的温度为70℃。所述步骤4中的减压蒸馏的压力是大气压的30%,温度为900℃,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0℃。所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1,将建筑材料溶解至水中,并机械搅拌至形成稳定的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涂覆在墙面,并将其快速烘干,烘干温度为60℃,;步骤3,将墙面进行紫外照射处理2h,得到环保材料装饰的墙面,紫外照射强度为3.5mw/cm2。实施例2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质量配方如下:苯乙烯30份、硅藻土15份、纤维素6份、钛酸正丁酯15份、去离子水15份、增稠剂6份、抗老化剂5份、石英砂20份、甲醛捕捉剂12份。所述纤维素采用羟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采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混合物,所述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配比为3:2。所述甲醛捕捉剂采用二甲基乙酰胺。其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苯乙烯中,然后缓慢加入硅藻土,加热反应4h;步骤2,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步骤1的反应液中,密封反应2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反应2h后得到前驱液;步骤3,将增稠剂、抗老化剂和甲醛捕捉剂加入至前驱液,然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4,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蒸馏水完全去除,烘干后得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反应的温度为80℃。所述步骤2中的密封反应的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2000r/min,所述继续反应的温度为80℃。所述步骤4中的减压蒸馏的压力是大气压的40%,温度为120℃,所述烘干的温度为90℃。所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1,将建筑材料溶解至水中,并机械搅拌至形成稳定的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涂覆在墙面,并将其快速烘干,烘干温度为80℃,;步骤3,将墙面进行紫外照射处理3h,得到环保材料装饰的墙面,紫外照射强度为6.5mw/cm2。实施例3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质量配方如下:苯乙烯25份、硅藻土12份、纤维素5份、钛酸正丁酯14份、去离子水13份、增稠剂4份、抗老化剂4份、石英砂16份、甲醛捕捉剂10份。所述纤维素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增稠剂采用甲壳胺。所述抗老化剂采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混合物,所述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配比为3:2。所述甲醛捕捉剂采用二甲基乙酰胺。其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苯乙烯中,然后缓慢加入硅藻土,加热反应3h;步骤2,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步骤1的反应液中,密封反应2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反应2h后得到前驱液;步骤3,将增稠剂、抗老化剂和甲醛捕捉剂加入至前驱液,然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4,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蒸馏水完全去除,烘干后得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反应的温度为75℃。所述步骤2中的密封反应的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1800r/min,所述继续反应的温度为75℃。所述步骤4中的减压蒸馏的压力是大气压的35%,温度为110℃,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5℃。所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1,将建筑材料溶解至水中,并机械搅拌至形成稳定的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涂覆在墙面,并将其快速烘干,烘干温度为70℃,;步骤3,将墙面进行紫外照射处理3h,得到环保材料装饰的墙面,紫外照射强度为5.0mw/cm2。实施例4一种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质量配方如下:苯乙烯28份、硅藻土14份、纤维素5份、钛酸正丁酯15份、去离子水15份、增稠剂5份、抗老化剂4份、石英砂18份、甲醛捕捉剂11份。所述纤维素采用羟乙基纤维素。所述增稠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抗老化剂采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混合物,所述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的配比为3:2。所述甲醛捕捉剂采用二甲基乙酰胺。其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苯乙烯中,然后缓慢加入硅藻土,加热反应4h;步骤2,将钛酸正丁酯加入至步骤1的反应液中,密封反应2h,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反应2h后得到前驱液;步骤3,将增稠剂、抗老化剂和甲醛捕捉剂加入至前驱液,然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4,将混合液减压蒸馏至蒸馏水完全去除,烘干后得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反应的温度为78℃。所述步骤2中的密封反应的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1800r/min,所述继续反应的温度为80℃。所述步骤4中的减压蒸馏的压力是大气压的40%,温度为100℃,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5℃。所述室内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1,将建筑材料溶解至水中,并机械搅拌至形成稳定的悬浊液;步骤2,将悬浊液涂覆在墙面,并将其快速烘干,烘干温度为75℃,;步骤3,将墙面进行紫外照射处理2-3h,得到环保材料装饰的墙面,紫外照射强度为5.5mw/cm2。实施例6上述各实施例所述建筑材料在50℃下热储存7天后按jc/t1074-2008进行测试,以目前市售的室内环保建筑材料为对比例,其数据结果如下:甲醛净化率甲醛净化持久率实施例19377实施例29275实施例39483实施例49585对比例7565指标≥75≥60本发明制备的环保建筑材料可去除屋内装修带来的甲醛,无需后续添加功能材料即可实现去除甲醛功能,实现了涂料去醛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其净化效率净化效果均符合标准,其中净化效率>90%,净化持久率>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