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1466发布日期:2018-07-24 22:3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领域,经过工艺后有未被利用的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烷类、芳烃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等。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异氰酸酯(tdi)、二异氰甲苯酯等,这些气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经常在处理工艺结尾用到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能源回收及环保设备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电工电子、冶金、酿造等多种领域的设备。尾气吸收塔的应用不仅为环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废气回收装置可应用于各种行业、吸收的气体种类、浓度、温度等技术条件不尽相同,废气吸收净化工艺可以有:

1、吸附

有机废气经过滤器除去固体颗粒物质,由上而下进入吸附罐,有机物被活性炭捕集、吸附并浓缩,净化的空气从罐体下部经主风机排入大气。

2、凝水净化

为保证冷凝水的洁净,避免有机溶剂的凝水排入水体,在分离器内分离后的水中通入压缩空气,使水中有机溶液剂充分解脱。被压缩空气逐出的含有机物空气折返废气系统,重新吸附,净化后的冷凝水,排入下水道。

3、连续吸附措施

在连续生产的工厂中,吸附系统也需相应连续工作,可在废气净化系统设计中,选用双罐系列,以便吸附、再生交替连续使用。

而如今由于对于生产的严格的控制以及对于环境的更加严格的保护,往往对于设备的要求就更加的高,而现在许多生产设备都容易出现断裂、倒塌的问题,一是不耐腐蚀、二是不耐高温,还有就是不耐撞击等,这样往往会对于生产工厂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于工厂、工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方法合理、成本低、耐高温、耐腐蚀的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改性硅灰石粉10-15份、四硼酸钾1-4份、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4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6份、三氧化二锑1-4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6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5-19份、2-乙基-4-甲基咪2-9份、防老剂a8-13份、生物剂4-10份;

所述改性硅灰石粉的制备方式为:将硅灰石研磨且过300-400目筛,然后加入双环戊二烯在常温下搅拌混合10min,然后升温至80-85℃保温研磨30min,再加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所述双环戊二烯与硅灰石的质量比未1:4.1;

所述生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知母1份、芦根2份、龙胆草3份、半枝莲4份、番泻叶5份、黑芝麻6份、雷公藤7份、川乌8份、臭梧桐9份、鹿衔草10份;

制备方式为:将上述的材料放在90-100℃的烘干设备中平铺,然后烘干2-3个小时,然后放入研磨设备中研磨成粉末状即可;

所述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的制备方式为:

ⅰ将改性硅灰石粉、四硼酸钾、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氧化二锑、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放入反应釜中,在55-65℃的温度下混合1个小时;

ⅱ将其余的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升温到85-95℃,继续反应1.5个小时;

ⅲ将材料充分混合后静置30min,并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回流处理5min,然后再加去离子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增加涂层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的性能,而且使用的生物剂不仅能够起到中和毒素的效果,还能够增加产品的韧性;产品能够用于多种基体材质上,涂层功能广,而且物耗少、成本低、无毒无副反应,可加工性能好、成型容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改性硅灰石粉13份、四硼酸钾3份、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2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份、三氧化二锑3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4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7份、2-乙基-4-甲基咪6份、防老剂a11份、生物剂8份;

所述改性硅灰石粉的制备方式为:将硅灰石研磨且过300-400目筛,然后加入双环戊二烯在常温下搅拌混合10min,然后升温至80-85℃保温研磨30min,再加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所述双环戊二烯与硅灰石的质量比未1:4.1;

所述生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知母1份、芦根2份、龙胆草3份、半枝莲4份、番泻叶5份、黑芝麻6份、雷公藤7份、川乌8份、臭梧桐9份、鹿衔草10份;

制备方式为:将上述的材料放在90-100℃的烘干设备中平铺,然后烘干2-3个小时,然后放入研磨设备中研磨成粉末状即可;

所述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的制备方式为:

ⅰ将改性硅灰石粉、四硼酸钾、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氧化二锑、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放入反应釜中,在55-65℃的温度下混合1个小时;

ⅱ将其余的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升温到85-95℃,继续反应1.5个小时;

ⅲ将材料充分混合后静置30min,并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回流处理5min,然后再加去离子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实施例2

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改性硅灰石粉10份、四硼酸钾1份、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份、三氧化二锑1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5份、2-乙基-4-甲基咪2份、防老剂a8份、生物剂4份;

所述改性硅灰石粉的制备方式为:将硅灰石研磨且过300-400目筛,然后加入双环戊二烯在常温下搅拌混合10min,然后升温至80-85℃保温研磨30min,再加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所述双环戊二烯与硅灰石的质量比未1:4.1;

所述生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知母1份、芦根2份、龙胆草3份、半枝莲4份、番泻叶5份、黑芝麻6份、雷公藤7份、川乌8份、臭梧桐9份、鹿衔草10份;

制备方式为:将上述的材料放在90-100℃的烘干设备中平铺,然后烘干2-3个小时,然后放入研磨设备中研磨成粉末状即可;

所述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的制备方式为:

ⅰ将改性硅灰石粉、四硼酸钾、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氧化二锑、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放入反应釜中,在55-65℃的温度下混合1个小时;

ⅱ将其余的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升温到85-95℃,继续反应1.5个小时;

ⅲ将材料充分混合后静置30min,并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回流处理5min,然后再加去离子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实施例3

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改性硅灰石粉15份、四硼酸钾4份、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4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三氧化二锑4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6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9份、2-乙基-4-甲基咪9份、防老剂a13份、生物剂10份;

所述改性硅灰石粉的制备方式为:将硅灰石研磨且过300-400目筛,然后加入双环戊二烯在常温下搅拌混合10min,然后升温至80-85℃保温研磨30min,再加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所述双环戊二烯与硅灰石的质量比未1:4.1;

所述生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知母1份、芦根2份、龙胆草3份、半枝莲4份、番泻叶5份、黑芝麻6份、雷公藤7份、川乌8份、臭梧桐9份、鹿衔草10份;

制备方式为:将上述的材料放在90-100℃的烘干设备中平铺,然后烘干2-3个小时,然后放入研磨设备中研磨成粉末状即可;

所述一种废气吸收塔的耐高温涂层的制备方式为:

ⅰ将改性硅灰石粉、四硼酸钾、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氧化二锑、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放入反应釜中,在55-65℃的温度下混合1个小时;

ⅱ将其余的材料放入反应釜中,升温到85-95℃,继续反应1.5个小时;

ⅲ将材料充分混合后静置30min,并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回流处理5min,然后再加去离子水搅拌制成固含量达到25-35%的溶液,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制得20-40目的球形颗粒,并于100-110℃下烘干。

对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进行试验考察,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