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3073发布日期:2019-10-09 07:5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非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中,利用至少具有遮光功能的两面粘着带等两面粘着部件粘贴液晶显示组件单元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和背光单元。例如,作为用于与液晶显示组件单元、背光单元粘贴的两面粘着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具有粘着剂层的两面粘着部件,该粘着剂层由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形成,该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含有:a)丙烯类聚合物、b)重均分子量为3000以上,不足20000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成分,该低分子量聚合物成分形成均质聚合物时的玻化温度为60℃~190℃,并以在分子内具有环状结构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为主要成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4711号公报

另一方面,在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组件单元等那样的利用电路基板驱动控制的显示单元的情况下,该显示单元和背光单元经由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连接。并且,在经由fpc将两单元连接起来的情况下,fpc通常是以弯曲的状态将两单元连接起来,因此在两单元之间被施加由于弯曲的fpc而产生的反弹力。因此,这样的反弹力作为将单元与两面粘着部件的粘贴界面剥离的力而强烈地作用。

另外,在作为构成背光单元的树脂基板而使用聚碳酸酯基板的情况下,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从聚碳酸酯材料产生逸气(由于水分、残余单体等产生的气体)。因此,在构成贴附于背光的粘附面(聚碳酸酯基板)的两面粘着部件的粘着剂层产生发泡,会产生装置不良、显示质量降低的问题。因此,除了由于上述fpc产生的反弹力以外,显示装置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等条件叠加时,尤其容易在背光单元与两面粘着部件的粘贴边界面发生剥离。

另一方面,在利用两面粘着部件来粘贴单元彼此时,需要将两面粘着部件以所期望的形状、长度切断的作业,或者将两面粘着部件粘贴在单元的表面而固定等粘贴作业。因此,要求两面粘着部件还具有能够容易并且切实地进行这些粘贴作业的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由树脂构成的粘附面不易发生剥离且粘贴时的作业性也优良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使用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及使用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上述课题利用以下的本发明达成。

本发明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具有如下特征,即:包含使单体混合物共聚而获得的丙烯类聚合物,所述单体混合物包含10wt%~30wt%的丙烯类单体以及2wt%~7wt%的含有羧基的单体,该丙烯类单体构成均质聚合物时的玻化温度为0℃~80℃,并且不具有交联性官能基;所述丙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5万~125万。

本发明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用于对粘附面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部件的粘贴。

本发明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优选还包含松香酯树脂。

本发明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至少具有:膜状的基材;以及粘着剂层,该粘着剂层设于基材的至少单面侧,并且,含有本发明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至少具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背光单元;以及配置在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之间的本发明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组件单元。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优选背光单元的与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接触一侧的面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易相对于由树脂构成的粘附面发生剥离且粘贴时的作业性也优良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使用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及使用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层结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层结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层结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粘着部件

20、20a、20b、20c、20d:基材

22r:反射性树脂膜

22s:遮光性树脂膜

24r:反射层

24s:遮光层

24t:树脂膜

30:粘着剂层

40:剥离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以下,有时简单称为“粘着剂组成物”)具有如下特征,即:含有将单体混合物共聚而获得的丙烯类聚合物,该丙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5万~125万,其中,该单体混合物含有:10wt%~30wt%的丙烯类单体和2wt%~7wt%的含有羧基的单体,该丙烯类单体构成均质聚合物时的玻化温度为0℃~80℃,并且没有交联性官能基。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含有丙烯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该丙烯类聚合物的利用gpc(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法)法测量的重均分子量为75万~125万,优选为80万~120万,更优选为90万~100万。当重均分子量小于75万时,在具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而形成的粘着剂层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中,粘着剂层容易过粘。因此,难以将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切断为所期望的形状或者长度。另外,当重均分子量超过125万时,由于粘着剂层过硬,粘性大幅降低。即,当重均分子量处于75万~125万的范围之外时,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的切断加工时以及粘贴时的作业性降低。

另外,用于丙烯类聚合物的共聚的(a)丙烯类单体不具有交联性官能基,另外,构成均质聚合物时的玻化温度为0℃~80℃。通过使玻化温度为0℃以上,不易从由树脂构成的粘附面发生剥离,尤其是相对于由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逸气(outgas)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粘附面也不易发生剥离。另外,通过使玻化温度为80℃以下,能够防止由于粘着剂层过硬而使粘性降低,因此能够避免粘贴时的作业性降低。优选玻化温度为0℃~50℃,更优选为0℃~30℃。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交联性官能基”具体可以列举羧基、羟基、氨基、酰胺基、氰基、巯基等。

作为上述(a)丙烯类单体,能够较佳地使用丙烯酸甲酯。另外,除此以外,还可以列举具有碳数1~7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单体、具有碳数3~7的环烷基的环烷基(甲基)丙烯酸单体、具有碳数7~9的芳烷基的芳烷基(甲基)丙烯酸单体中的玻化温度为0℃~80℃的范围内的单体等。作为这些丙烯酸酯单体的具体例,例如除了上述丙烯酸甲酯以外,还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四氢甲基丙烯酸甲酯、n-甲基丙烯酸丁酯、环己酯、苄酯等。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丙烯类聚合物的共聚的(b)含有羧基的单体,只要是在分子内含有羧基的物质,可以是任意单体,不做特殊限制,通常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

丙烯类聚合物为使单体混合物共聚而获得的聚合物,该单体混合物包含:(a)10wt%~30wt%的丙烯类单体、(b)2wt%~7wt%的含有羧基的单体。通过将(a)丙烯类单体和(b)含有羧基的单体组合使用,能够使丙烯类聚合物起到粘着剂的作用。

另外,通过使(a)丙烯类单体的混合比例为10wt%以上,不易相对于由树脂构成的粘附面发生剥离,尤其是,相对于由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逸气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粘附面也不易发生剥离。另外,通过使(a)丙烯类单体的混合比例为30wt%以下,不会使所获得的粘着剂层过硬,能够使其具有适当的粘性。进而,通过使(b)含有羧基的单体的混合比例为2wt%以上,能够对所获得的粘着剂层赋予适当的凝聚性,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恒负荷剥离耐性。另外,通过使(b)含有羧基的单体的混合比例为7wt%以下,能够获得适合于粘贴作业的粘性。另外,优选(a)丙烯类单体的混合比例为10wt%~25wt%,优选(b)含有羧基的单体的混合比例为3wt%~6wt%。

另外,在丙烯类聚合物的共聚中,并用上述(a)丙烯类单体以及(b)含有羧基的单体以外的(c)其他单体,单体混合物中的(c)其他单体的混合比例为除了(a)丙烯类单体的混合量以及(b)含有羧基的单体的混合量以外的余量,即,63wt%~88wt%。作为(c)其他单体,能够从用于粘着性聚合物的共聚的公知的单体(需要说明的是,是除了属于(a)丙烯类单体以及(b)含有羧基的单体以外的单体)中进行适当选择,能够列举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基、丙烯酸丁基、2-羟乙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等。

另外,作为(c)其他单体,优选与上述通常的低分子量的单体一起,少量使用具有能够聚合的官能基的高分子量的单体(大单体)。作为这样的大单体,能够列举如下的单体:作为末端官能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以及/或二羟基等,作为一部分(segment),具有异丁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或丁基丙烯酸酯等,该单体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10000左右。另外,在使用大单体的情况下,优选单体混合物中的混合比例为0.5wt%~5wt%左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中,除了丙烯类聚合物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他成分。在该情况下,作为其他成分,优选使用松香酯树脂作为粘着赋予树脂,尤其优选使用聚合松香酯树脂作为粘着赋予树脂。作为构成粘着剂组成物的成分,除了丙烯类聚合物以外还并用松香酯树脂,从而相对于例如通常对于丙烯类粘着剂来说是难粘贴的粘附体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粘附体也能够发挥良好的粘贴性(粘着性),能够提高所获得的粘着剂层的恒负荷剥离耐性。在使用松香酯树脂作为其他成分的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类聚合物,松香酯树脂的混合量优选超过0重量份而为35重量份,更优选为5重量份~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份~25重量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用于构成至少具有遮光功能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的粘着剂层,因此作为其他成分,也可以在不妨碍粘着剂层的功能的范围内适量含有黑色类颜色材料等具有遮光性的物质。另外,在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除了遮光功能以外还具有反射功能的情况下,作为其他成分,也可以在不妨碍粘着剂层的功能的范围内适量含有白色类颜色材料、银色类颜色材料等具有反射性的物质。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能够用于向各种固体表面的粘贴,优选用于对粘附面由树脂构成的部件(树脂基板等)的粘贴,尤其优选用于对粘附面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部件(聚碳酸酯基板等)的粘贴。

接着,以下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下,有时简单称为“粘着部件”)至少具有膜状的基材、含有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的粘着剂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中,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着剂层,但只要在这两个粘着剂层中的至少一侧的粘着剂层中含有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即可。然而,通常基于能够不区分表面和背面地利用粘着部件的观点,尤其优选在分别设于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中含有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至少具有遮挡从一方的面侧向另一方的面侧、以及向其反方向的光的透過的遮光功能。该遮光功能可以仅由基材发挥,也可以仅由设于基材的两面侧或者单面侧的粘着剂层发挥,也可以由基材和设于基材的两面侧或者单面侧的粘着剂层的组合发挥。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除了遮光功能以外,也可以具有对从一方的面侧入射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功能。该反射功能可以仅由基材发挥,也可以仅由仅设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侧的粘着剂层发挥,也可以由基材和仅设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侧的粘着剂层的组合发挥。

基材的层结构不做特殊限定,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基材的厚度也不做特殊限制,例如能够从1μm~3000μm的范围适当选择。基材至少使用树脂膜、金属膜、由纸浆纤维等纤维状物质构成的膜等膜状部件,另外,能够根据需要在该膜状部件的单面或两面适当设置印刷层、金属层等。

在此,作为膜状部件,尤其优选使用树脂膜。作为树脂膜,能够适当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公知的树脂膜。另外,通常的树脂膜不具有足够的遮光性以及反射性。因此,在对树脂膜本身赋予遮光性的情况下,在树脂膜基体中分散含有黑色顔料等黑色类颜色材料,在对树脂膜本身赋予反射性的情况下,在树脂膜基体中分散含有白色顔料等白色类颜色材料或者银色顔料等银色类颜色材料即可。另外,在对树脂膜本身同时赋予遮光性以及反射性的情况下,能够层叠使用具有遮光性的树脂膜和具有反射性的树脂膜。

作为用于赋予遮光性、反射性而使用的颜色材料,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顔料、染料等,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以下例示的颜色材料。首先,作为黑色类颜色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碳黑、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二萘嵌苯黑、钛黑、酞菁黑、活性碳、铁素体、四氧化三铁锈、氧化铬、二硫化钼、复合氧化物类黑色色素、蒽醌类有机黑色色素等。这些黑色类颜色材料能够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为了获得与黑色类颜色材料同样的遮光性,可以代替黑色类颜色材料,使用利用减法混色,将氰基、品红、黄色这3色颜色材料混合而获得的混合颜色材料。

作为白色类颜色材料,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氧化锌、硫化锌、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粘土、高岭土、燐酸钛、云母、石膏、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多水高岭土等无机的白色类颜色材料、丙烯类树脂粒子、聚苯乙烯类树脂粒子、聚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粒子、酰胺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类树脂粒子、硅酮类树脂粒子、尿素-甲醛类树脂粒子、三聚氰胺类树脂粒子等有机的白色类颜色材料等。作为白色类颜色材料,也能够使用荧光增白剂,作为该荧光增白剂,能够从公知的荧光增白剂中适当选择。这些白色类颜色材料能够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银色类颜色材料,也可以列举例如银、铝等闪光性的金属,在薄片状的玻璃粒子等薄片状粒子的表面涂敷金属膜、金属氧化物膜而具有闪光性的闪光性颜料等。这些银色类颜色材料能够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通过在树脂膜的单面或两面设置印刷层,能够对基材赋予遮光性或者与遮光性一起赋予反射性。例如在树脂膜的一方的面上使用分散含有黑色类颜色材料的墨而形成遮光性的印刷层(遮光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另一方的面上使用分散含有白色类颜色材料或者银色类颜色材料的墨而形成反射性的印刷层(反射层)。另外,也可以在树脂膜的单面或两面设置将铝等金属蒸镀等而形成的金属层。例如,在树脂膜的单面设置由银、铝构成的金属层的情况下,利用该金属层也能够获得反射性。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基本具有按照粘着剂层、基材、粘着剂层的顺序层叠的层结构即可,通常,还设置有覆盖两侧的粘着剂层的表面的剥离膜。需要说明的是,该剥离膜在使用粘着部件时被剥离。作为剥离膜,能够适当利用至少与粘着剂层相接侧的面具有剥离性的树脂膜。另外,构成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的各层的厚度、使用颜色材料时的颜色材料的使用量能够适当选择,以能够发挥遮光性和根据需要进一步赋予的反射性。另外,为了确保足够的遮光性,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透过率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下。另外,在对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也赋予反射性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反射率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

图1~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所示的粘着部件10a(10)在基材20a(20)的两面设置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组成物而形成的粘着剂层30,并且,设置有树脂膜制的剥离片40,以分别覆盖各粘着剂层30的与设置有基材20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基材20a由作为遮光层发挥作用的含有黑色类颜色材料的树脂膜(遮光性树脂膜)构成。另外,图2所示的粘着部件10b(10)除了基材20的层结构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粘着部件10a具有同样的层结构。在此,图2中所示的基材20b(20)由层叠了含有黑色类颜色材料的树脂膜(遮光性树脂膜22s(遮光层))和含有白色类颜色材料或者银色类颜色材料的树脂膜(反射性树脂膜22r(反射层))的层叠体构成。

另外,图3所示的粘着部件10c(10)除了基材20的层结构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粘着部件10a同样的层结构。在此,图3中所示的基材20c(20)为由以下的层构成的层叠体:通常的不具有遮光性、反射性的树脂膜24t;设于该树脂膜24t的一方的面,由使用含有黑色类颜色材料的墨而形成的印刷层构成的遮光层24s;设于树脂膜24t的另一方的面,使用含有白色类颜色材料或者银色类颜色材料的墨而形成的印刷层,或由通过蒸镀铝等金属等而形成的金属层构成的反射层24r。另外,图4所示的粘着部件10d(10)除了基材20的层结构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3所示的粘着部件10c具有同样的层结构。在此,图4中所示的基材20d(20)为由以下的层构成的层叠体:通常的不具有遮光性、反射性的树脂膜24t;设于该树脂膜24t的两面,由使用含有黑色类颜色材料的墨而形成的印刷层构成的遮光层24s。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的平面方向的形状不做特殊限定,例如,除了带状(线带状)、方形状等简单形状以外,也可以是具有与粘贴对象物的粘附面的轮廓形状大致对应的外周形状的环状等。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通常优选用于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尤其是优选用于液晶显示组件单元与背光单元的粘贴,只要是要求对作为粘贴对象的两个部件间至少进行遮光的用途,也能够用于上述用途以外的用途。另外,用于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的粘贴的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在如图2、图3所例示那样还具有反射性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单元的亮度,将反射光一侧的面贴附在背光单元。

背光单元的配置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的一侧的面(粘附面)通常使用聚碳酸酯基板等树脂基板。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制作的图像显示装置至少具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背光单元、配置于两单元之间的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粘贴前的状态下具有剥离膜时,去除该剥离膜),但在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组件单元等那样被电源驱动的单元的情况下,还具有与两单元连接的fpc等驱动电路。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两单元分别连接于弯曲的fpc的一端和另一端时,例如在搭载于智能电话、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式终端等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由于弯曲的fpc而容易产生欲使两单元相互剥离的较强的反弹力。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部件中,由于粘着剂层对于粘附面(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逸气的聚碳酸酯基板)的耐剥离性优良,因此即便在两单元上施加较强的反弹力,也能够防止两单元相互剥离。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1)粘着剂组成物调制用的使用原料

在调制粘着剂组成物时,使用以下所示的原料。以下表示使用原料的简称、物质名等。

<单体>

(a)丙烯类单体(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为0℃~80℃并且不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类单体)

·ma:丙烯酸甲酯(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10℃)

(b)含有羧基的单体

·aa:丙烯酸(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106℃)

(c)其他单体(不属于上述(a)、(b)的单体)

·2-eha: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70℃)

·ba:丙烯酸丁基(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54℃)

·2-hea:2-羟乙基丙烯酸酯(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15℃)

·m1:(具有数均分子量为6000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单体,均质聚合物的玻化温度:100℃)

<粘着赋予树脂>

·tf1(软化点135℃的聚合松香酯类粘着赋予树脂)

·tf2(软化点160℃的聚合松香酯类粘着赋予树脂)

·丙烯类tf3(利用下述所示的工序制作的粘着赋予树脂)

-丙烯类tf3的调制工序-

将甲基丙烯酸环己基[均质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环己基)的玻化温度:66℃]:92重量份,甲基丙烯酸n-丁基:4重量份,丙烯酸:4重量份,2-巯基乙醇:15重量份,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100重量份投入可分离烧瓶中,一边导入氮气,一边搅拌一小时。这样一来,在除去聚合类内的氧气后,升温至70℃,反应三小时,进一步在75℃下反映两小时,获得固体浓度为50wt%的含有丙烯类tf3的溶液。另外,该溶液中的丙烯类tf3的重均分子量为7000。

<硬化剂>

·l-45(异氰酸酯类硬化剂,日本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

(2)粘着部件的制作

<实施例1>

-粘着剂层形成用涂装液的调制-

在能够进行氮置换的四口烧瓶中,投入100重量份的将2-eha、ma、aa、2-hea以及m1按照表1所示的比例混合的单体混合物以及150重量份的醋酸乙酯,在氮置换下加热到68℃,进一步投入0.07重量份的偶氮二异丁腈,开始聚合。聚合开始两小时后,滴下投入0.15重量份的偶氮二异丁腈10分钟,再在聚合开始6小时30分钟后追加投入100重量份的醋酸乙酯而使聚合终止,获得含有丙烯类聚合物的聚合物溶液。利用gpc法测量所获得的丙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95万。

接着,通过在该聚合物溶液中进一步混合粘着赋予树脂(tf1)、硬化剂(l-45),调制粘着剂层形成用涂装液。另外,此时,相对于在聚合物溶液中含有的100重量份的固体成分(丙烯类聚合物),以粘着赋予树脂(tf1)为20重量份,硬化剂(l-45)为0.7重量份的比例混合粘着赋予树脂(tf1)和硬化剂(l-45)。

-粘着部件的制作-

按照以下工序制作具有图3所示的层结构的粘着部件10c。首先,作为树脂膜24t而使用厚度为12μm的pet膜(日本三菱化学聚酯薄膜株式会社制,m310e12),在该pet膜的一方的面上,在10-2pa的条件下以使蒸镀膜厚成为50nm方式蒸镀铝,从而形成反射层24r。接下来,在pet膜的另一方的面上,印刷黑色墨而形成由5μm厚的黑色印刷层构成的遮光层24s,该黑色墨是混合100重量份的日本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聚酯树脂byron(商标名)20ss、30重量份的日本寿化工株式会社制黑色染料bm1500、2重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coronatel而成。由此,获得由依次层叠反射层24r、树脂膜24t、遮光层24s的层叠体构成的基材20c。

接着,在剥离pet膜(日本三菱化学聚酯薄膜株式会社制,mrf38)的剥离处理面上,利用刮刀以干燥后的膜厚为20μm的方式涂装粘着剂层形成用涂装液,从而获得在剥离片40的单面形成有粘着剂层30的片材。然后,将该片材贴合于基材20c的两面后,在室温熟化七天,从而获得图3所示的粘着部件10c。

另外,在将剥离片40从所获得的粘着部件10c剥离的状态下测量反射率以及透过率的结果,以jisz8730为基准测量的设置有反射层24r一侧的面的550nm波长光的反射率为60%以上,以jisk7361为基准测量的全光线透过率为0.5%以下,确认到具有足够的反射性以及遮光性。

<实施例2~7,比较例1~6>

将用于粘着剂层形成用涂装液的调制的各种原料的种类以及混合比例按照表1所示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粘着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合成丙烯类聚合物时的聚合时间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以获得所期望的重均分子量。关于实施例2~7以及比较例1~6的粘着部件,与实施例1同样地评价反射率以及全光线透过率时,在任一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反射率:60%以上,并且,全光线透过率:0.5%以上,确认到具有足够的反射性以及遮光性。

(3)各种测量以及试验方法

<gpc测量方法>

测量装置:hlc-8120gpc(日本tosoh株式会社制)

gpc柱结构:以下的五个柱(均为tosoh株式会社制)

(1)tsk-gelhxl-h(保护柱)

(2)tsk-gelg7000hxl

(3)tsk-gelgmhxl

(4)tsk-gelgmhxl

(5)tsk-gelg2500hxl

样品浓度:利用四氢呋喃稀释,以成为1.0mg/cm3

移动相溶剂:四氢呋喃

流量:1.0cm3/min

柱温度:40℃。

<恒负荷剥离试验>

在厚度为25μm的pet膜的单面上,利用与制作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粘着部件时同样的条件形成粘着剂层,接下来,将所形成的粘着剂层的表面与pet剥离膜贴合,熟化七天后,最后裁成20×50mm的大小来制作试验片。接着,将剥离了pet剥离膜的试验片贴合于配置为表面和背面与水平方向平行的聚碳酸酯基板的下表面侧。接着,在贴付于聚碳酸酯基板的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部,在对垂直方向下方侧施加100g的载荷的状态下,测量在温度85℃下放置180分钟时的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剥离距离(mm)或落下前的时间(min)。此外,“良”判定(○判定)是剥离距离为10.0mm以下。

<球粘(balltack)试验>

利用j.dow法测量。具体而言,将从试验片(需要说明的是,裁成宽度10cm的试验片)剥离pet剥离膜后的粘着片以粘着剂层露出的方式安装在倾斜角为30度的倾斜面上,所述试验片具有与在恒负荷剥离试验中制作的试验片相同的层结构。接着,使钢球从倾斜面的上侧助起动后,在粘着面(粘着剂层表面)上滑行。此时的助起动距离为10cm,滑行距离为10cm。另外,温度为23℃,湿度为65%rh。然后,改变钢球的直径,进行滑行试验,求得在粘着面内停止滑行的钢球的最大直径。另外,使用的钢球的直径为x/32英寸(需要说明的是,x为1~32的范围内的整数),表1中所示的数值表示x的值。此外,“良”判定(○判定)是,x值为6以上。

<切割性>

利用切割刀对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粘着部件进行30次冲切作业,目测观察粘着剂向切割刀的附着和切断面。

○:粘着剂完全不向刀刃附着,切断面不粗糙。

×:确认到粘着剂向刀刃附着,切断面粗糙。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