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87328发布日期:2019-11-30 00:1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同时西方国家在建造园林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城市化建设催生园林绿化大市场,园林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园林行业每年产值1500亿元左右。据城市建设统计公报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650余个设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平均每年投资4741亿元,以平均20.55%的速度增长,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平均每年投351亿元,投资平均增长速度达16.42%,2006年城市园林绿化投资达427亿元。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绿化养护每年产值约200-300亿,园林养护的市场前景看好。据农业部花卉产销数据库统计,至2006年,全国苗木产值267亿元,从2000年至2006年平均增长15.97%,高于全国gdp增速。我国每年园林设计产值达30亿元以上,并以10%的速度增长。

在园林中经常要种植植被,在种植植被中经常需要用到土壤改良剂,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但是现有的土壤改良剂的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出的土壤改良剂不仅具有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等优点;而且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塘泥60-70份、米糠12-16份、麦糠8-13份、酒糟10-15份、麦麸粉12-16份、蔗渣6-10份、锯末9-14份、膨润土13-18份、蛭石7-12份、海泡石5-10份、草木灰9-13份、氧化钙11-16份、尿素14-20份、过磷酸钙13-18份、硝酸钾12-17份和复合酶5-10份。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锯末、膨润土、蛭石、海泡石、草木灰和氧化钙粉碎、研磨;并分别保存,备用;

b、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将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30-45℃的硫酸溶液中4-8h,然后再用清水浸泡3次,每次浸泡时间为30-50min,然后将混合组分捞出,并在自然条件下晾干;

c、向步骤b中所得的晾干后的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25-35℃的水中,并向其中加入复合酶,混合搅拌均匀,浸泡时间为3-6h;

d、将步骤c所得的混合组分和其浸泡液一同加入塘泥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密封发酵20-25d,期间每隔3-6d翻堆一次,得发酵物料,备用;

e、将步骤d中所得的发酵物料与剩余原料混合,再经烘干和造粒,即得到土壤改良剂成品。

优选的,所述复合酶由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质量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各原料分别研磨至80-150目。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8-1.5mol/l。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300-500r/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密封发酵时保持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45-50%。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塘泥、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作为制备土壤改良剂的原料,在制备土壤改良剂的过程中,先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混合搅拌均匀,并浸泡在温度为30-45℃的硫酸溶液中4-8h,这样可以使这些原料软化,再经过复合酶的作用可以将这些与塘泥相互混合后能为塘泥中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有利于塘泥内的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加快对混合物料中有机质的分解,使得所制备的土壤改良剂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氮、磷和钾,使得园林的制备生长的比较旺盛。另外,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的配合使用还能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使得园林植被在进行呼吸作用时更加通畅,减少了由于植物根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的量,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塘泥60份、米糠13份、麦糠8份、酒糟12份、麦麸粉12份、蔗渣7份、锯末9份、膨润土15份、蛭石7份、海泡石6份、草木灰9份、氧化钙13份、尿素14份、过磷酸钙15份、硝酸钾12份和复合酶7份。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锯末、膨润土、蛭石、海泡石、草木灰和氧化钙粉碎、研磨;并分别保存,备用;

b、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将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30℃的硫酸溶液中4h,然后再用清水浸泡3次,每次浸泡时间为30min,然后将混合组分捞出,并在自然条件下晾干;

c、向步骤b中所得的晾干后的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25℃的水中,并向其中加入复合酶,混合搅拌均匀,浸泡时间为3h;

d、将步骤c所得的混合组分和其浸泡液一同加入塘泥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密封发酵20d,期间每隔3d翻堆一次,得发酵物料,备用;

e、将步骤d中所得的发酵物料与剩余原料混合,再经烘干和造粒,即得到土壤改良剂成品。

步骤a中各原料分别研磨至80目。

步骤b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8mol/l。

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300r/min。

步骤d中密封发酵时保持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45%。

实施例2: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塘泥64份、米糠12份、麦糠10份、酒糟10份、麦麸粉13份、蔗渣6份、锯末11份、膨润土13份、蛭石9份、海泡石5份、草木灰10份、氧化钙11份、尿素16份、过磷酸钙13份、硝酸钾14份和复合酶5份。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锯末、膨润土、蛭石、海泡石、草木灰和氧化钙粉碎、研磨;并分别保存,备用;

b、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将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35℃的硫酸溶液中5h,然后再用清水浸泡3次,每次浸泡时间为35min,然后将混合组分捞出,并在自然条件下晾干;

c、向步骤b中所得的晾干后的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30℃的水中,并向其中加入复合酶,混合搅拌均匀,浸泡时间为4h;

d、将步骤c所得的混合组分和其浸泡液一同加入塘泥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密封发酵22d,期间每隔4d翻堆一次,得发酵物料,备用;

e、将步骤d中所得的发酵物料与剩余原料混合,再经烘干和造粒,即得到土壤改良剂成品。

步骤a中各原料分别研磨至100目。

步骤b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350r/min。

步骤d中密封发酵时保持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47%。

实施例3: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塘泥68份、米糠16份、麦糠11份、酒糟15份、麦麸粉14份、蔗渣10份、锯末13份、膨润土18份、蛭石10份、海泡石10份、草木灰11份、氧化钙16份、尿素18份、过磷酸钙18份、硝酸钾16份和复合酶10份。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锯末、膨润土、蛭石、海泡石、草木灰和氧化钙粉碎、研磨;并分别保存,备用;

b、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将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40℃的硫酸溶液中7h,然后再用清水浸泡3次,每次浸泡时间为45min,然后将混合组分捞出,并在自然条件下晾干;

c、向步骤b中所得的晾干后的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32℃的水中,并向其中加入复合酶,混合搅拌均匀,浸泡时间为5h;

d、将步骤c所得的混合组分和其浸泡液一同加入塘泥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密封发酵24d,期间每隔5d翻堆一次,得发酵物料,备用;

e、将步骤d中所得的发酵物料与剩余原料混合,再经烘干和造粒,即得到土壤改良剂成品。

步骤a中各原料分别研磨至120目。

步骤b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2mol/l。

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450r/min。

步骤d中密封发酵时保持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49%。

实施例4: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塘泥70份、米糠14份、麦糠13份、酒糟14份、麦麸粉16份、蔗渣8份、锯末14份、膨润土17份、蛭石12份、海泡石8份、草木灰13份、氧化钙15份、尿素20份、过磷酸钙17份、硝酸钾17份和复合酶8份。

一种园林用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锯末、膨润土、蛭石、海泡石、草木灰和氧化钙粉碎、研磨;并分别保存,备用;

b、将米糠、麦糠、酒糟、麦麸粉、蔗渣和锯末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组分,将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45℃的硫酸溶液中8h,然后再用清水浸泡3次,每次浸泡时间为50min,然后将混合组分捞出,并在自然条件下晾干;

c、向步骤b中所得的晾干后的混合组分浸泡在温度为35℃的水中,并向其中加入复合酶,混合搅拌均匀,浸泡时间为6h;

d、将步骤c所得的混合组分和其浸泡液一同加入塘泥中,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密封发酵25d,期间每隔6d翻堆一次,得发酵物料,备用;

e、将步骤d中所得的发酵物料与剩余原料混合,再经烘干和造粒,即得到土壤改良剂成品。

步骤a中各原料分别研磨至150目。

步骤b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5mol/l。

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500r/min。

步骤d中密封发酵时保持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