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贴纸和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4755发布日期:2020-07-21 12:41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防伪贴纸和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贴纸和包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商家在对产品进行封箱包装时会在箱体上或者箱体封口处粘贴防伪贴纸,而常见的防伪贴纸中,通常在贴纸表面打印防伪信息,在撕开防伪贴纸开箱后,防伪贴纸内的防伪信息仍可保持完整,并可重新贴回到箱子上,因此无法保证箱体内的产品的真伪性,防伪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伪效果较好的防伪贴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防伪贴纸的包装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伪贴纸,包括卡纸和涂覆于所述卡纸一面的不干胶层,所述卡纸包括表面浆层、基底浆层和至少一层介于所述表面浆层和基底浆层之间的内浆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内浆层的至少一面设有包含防伪信息的防伪层,所述不干胶覆盖于基底浆层远离内浆层的一侧。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伪层至少包括覆盖于内浆层一侧表面全部区域或局部区域的色彩区分层、图案层和文字层其中之一。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伪层包括喷涂层。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伪层至少包括如下层结构中的一种:彩色颜料层、彩色变光颜料层、彩色纤维层、荧光材料层、基因油墨层。

进一步设置:所述表面浆层、基底浆层和内浆层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浆料结构。

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底浆层和所述表面浆层之间层叠有多个内浆层,其中任意数量的内浆层上设有所述防伪层。

进一步设置:当多个所述内浆层上设有所述防伪层时,每个内浆层上的防伪层的防伪信息相重叠。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伪贴纸还包括覆盖于不干胶层上用于保护不干胶层的离型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箱,包括上述的防伪贴纸,还包括箱体,所述不干胶层远离所述卡纸一侧粘贴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封口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防伪贴纸中,通过在内浆层上形成带有防伪信息的防伪层,并在基底浆层上设置不干胶层,当不干胶层粘贴于箱体或其他物体上后,在撕开防伪贴纸时,卡纸受到不干胶层的粘力而破坏,使内浆层上的防伪信息难以复原,从而提高了防伪贴纸的防伪性能。其次,通过撕开表面浆层也可使内浆层上防伪信息显示出来,其可作为一个隐藏的防伪特征,提高了其防伪性能,仿造难度较高。另外,通过将防伪信息设置于多个纸浆层之间,而非设置于纸片的表面,有利于保护防伪信息免受摩擦损坏,确保其防伪信息的完整。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包装箱中,当在包装箱内封装产品后,利用防伪贴纸粘贴于箱体的封口处,在开箱时,需要将防伪贴纸撕开或割开,撕开或割开防伪贴纸会使多层纸浆结构破坏,防伪层难以复原,从而防止不法分子在开箱后对箱体内的产品进行替换,提高了包装箱的防伪性能。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伪贴纸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伪贴纸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贴纸1,包括卡纸和涂覆于所述卡纸一侧的不干胶层11,所述卡纸包括表面浆层12、基底浆层13和至少一层介于所述表面浆层12和基底浆层13之间的内浆层14,所述表面浆层12和所述基底浆层13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浆料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内浆层14的至少一侧设有包含防伪信息的防伪层15,所述不干胶覆盖于基底浆层13远离内浆层14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层15为喷涂层,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层15还可为印刷层,还可同时包括喷涂层和印刷层,还可通过直接在内浆层14上抛洒防伪纤维材料来实现防伪。

在本实施例中,卡纸由多层纸浆层叠制成,其制备工艺方法如下:

借助筛网经过装有基底纸浆层材料的纸浆箱,经脱水后在筛网上形成基底浆层13,再将筛网经过装有内浆层14材料的纸浆箱,纸浆经过脱水后在基底浆层13表面形成内浆层14,当需要在基底浆层13上形成多层内浆层14时,则重复上一步步骤反复层叠即可形成。当形成单层内浆层14时,在形成内浆层14后,再进行喷墨的过程,将防伪信息形成于内浆层14中。在本实施例中,喷墨的过程采取淋喷的方式,将含有防伪材料的液体通过喷淋的方式在内浆层14上表面形成指定的图案、文字,在喷淋的过程中,液体中的水溶剂渗过筛网,而液体中的防伪材料停留于内浆层14上形成防伪层15。若需要形成多层内浆层14时,则在其中一层内浆层14形成后在其表面形成防伪层15。在形成内浆层14和防伪层15后,需要在内浆层14上覆盖表面浆层12,其形成过程是将筛网继续经过装有表面浆层12材料的纸浆箱,纸浆经脱水后在内浆层14上形成表面浆层12。在干燥定型后,形成卡纸,将卡纸从筛网上取下。在表面浆层12、内浆层14和基底浆层13形成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表面浆层12、内浆层14和基底浆层13的纸浆材料,从而使表面浆层12、内浆层14基底浆层13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还可呈不同颜色状态。

在完成卡纸的制作后,在卡纸的基底纸浆层表面涂抹不干胶,形成防伪贴纸1。在使用上述的防伪贴纸1将其应用在箱体2上时,防伪贴纸1上的不干胶用于粘贴在箱体2上,当需要从箱体2上撕开防伪贴纸1时,由于防伪贴纸1为多层纸浆结构,其多层纸浆之间无法完整分离,在不干胶的粘合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导致内浆层14发生不规则撕裂,内浆层14上防伪层15的防伪信息无法复原,避免出现箱体2内的产品被替换的情况,提高防伪贴纸1的防伪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层15至少包括覆盖于内浆层14一侧表面全部区域或局部区域的色彩区分层、图案层和文字层其中之一。色彩区分层即可仅通过色彩的不同或颜色变化来判断产品的真伪,而图案层和文字层则是通过文字和图案直观地体现产品的真伪。具体地,在同一个内浆层14上,可同时覆盖色彩区分层、图案层和文字层,也可仅覆盖色彩区分层、图案层和文字层中一个或两个,另外,当基底浆层13和表面浆层12之间存在多层内浆层14时,可在不同的内浆层14上分别淋喷不同的防伪层15,如在不同的三个内浆层14上依次喷淋色彩区分层、图案层和文字层。由于纸浆层的覆盖会影响防伪层15的显色程度,当内浆层14和表面浆层12均呈半透明状时,由于不同内浆层14上的防伪层15上方所覆盖的纸浆层数量不同,因此每个防伪层15的显色程度和清晰程度并不一致,在逐层剥离表面浆层12和内浆层14时也可使每一层防伪层15上防伪信息逐渐清晰,这一特征便可作为判断真伪时的一个防伪特征,进一步提高了防伪贴纸1的防伪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层15至少包括如下层结构中的一种:彩色颜料层、彩色变光颜料层、彩色纤维层、荧光材料层、基因油墨层。具体地,由于防伪层15由淋喷形成于内浆层14表面上,因此防伪层15的组成取决于喷墨的防伪材料,将上述防伪层15的喷墨材料与水溶液混合再淋喷到内浆层14上即可形成上述对应的防伪层15。通过使用彩色颜料、彩色变光材料、彩色纤维材料、荧光材料、基因油墨材料,增加了防伪贴纸1的防伪特征,使消费者能够更容易通过防伪信息来判断产品的真伪,也更难被仿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浆层13和所述表面浆层12之间层叠有多个内浆层14,其中任意数量的内浆层14上设有防伪层15,即可仅在其中一个内浆层14上设置防伪层15,也可在所有的内浆层14上设置防伪层15,还可在其中某些内浆层14上设置防伪层。当多个所述内浆层14上设有所述防伪层15,每个内浆层14上的防伪层15的防伪信息相重叠。一方面,在不同的内浆层14上分布设置防伪层15可增强其防伪性能,在撕开每层纸浆层时,均可看到内浆层14上的防伪信息。另一方面,当纸浆层呈半透明状时,不同内浆层14上的防伪层15会重叠并增强防伪信息的显色效果和清晰程度,且能够使每层防伪层15保持较小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贴纸1还包括覆盖于不干胶层11上用于保护不干胶层11的离型纸16。具体地,所述离型纸16为硅油纸。离型纸16主要用于保护不干胶层11,使不干胶层11在出厂时不会受到污染而失效。需要说明的是,在防伪贴纸1使用时,则需要将离型纸16撕下。

结合图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防伪贴纸1还可包括固定于表面浆层12上的离型纸16,所述离型纸16的防粘层设置于远离表面浆层12的一侧。通过这样设置,使防伪贴纸1可如透明胶一样收卷并使不干胶层11粘贴在离型纸16上,收纳和转运更加方便。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防伪贴纸1的包装箱,包括箱体2和防伪贴纸1,所述不干胶层11粘贴固定于箱体2的封口处。具体地,所述箱体2包括至少一个可开合并对箱体2内部进行封口的盖板21,所述防伪贴纸1可粘贴于盖板21和箱体2之间,也可同时粘贴于多个盖板21之间。

当在包装箱内放置产品后,可使用防伪贴纸1粘贴于箱体2的盖板21和箱体2之间或者多个盖板21之间,对箱体2内部实现封口。当需求取出箱体2内的产品时,需要对箱体2封口处的防伪贴纸1进行撕开或割断的操作,而撕开或割断的操作均会对防伪贴纸1的多层纸浆结构造成破坏,从而使内浆层14上的防伪信息无法复原,无法在开箱后再进行封装,提高了防伪性能,防止不法分子对包装箱内的产品进行替换,损坏消费者利益。

综上所述,当表面浆层12和内浆层14呈半透明状时,内浆层14上防伪层15的防伪信息可通过外透过表面浆层12和内浆层14进行显示,可直观地根据其防伪信息来判断产品的真伪。其次,通过撕开表面浆层12也可使内浆层14上防伪信息显示出来,其可作为一个隐藏的防伪特征,提高了其防伪性能,仿造难度较高。而且,在撕开防伪贴纸1时,内浆层14受到破坏,防伪信息无法复原,难以替换包装箱内的产品。另外,通过将防伪信息设置于多个纸浆层之间,而非设置于纸片的表面,有利于保护防伪信息免受摩擦损坏,确保其防伪信息的完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