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4746发布日期:2020-07-21 12:41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



背景技术:

泡棉胶带是以eva或者是pe泡棉为基材在其一面或两面涂以溶剂型(或热熔型)压敏胶再覆以离型膜制造而成,具有密封、减震的作用,其具有出色的密封性、抗压缩变形性、阻燃性、浸润性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机械零部件、各类小家电、手机配件、工业仪表、电脑及周边设备、汽车配件、影音器材、玩具、化妆品等。泡棉胶带使用时需要将其表面的离型膜揭除,而由于压敏胶的黏性好,在揭除离型膜时容易带起泡棉而导致泡棉离开另一侧的离型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包括泡棉层和粘附于所述泡棉层两侧侧面上的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所述离型膜本体朝向所述泡棉层的一侧侧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朝外延伸出所述离型膜本体,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剥离片,所述剥离片朝向所述泡棉层的一侧侧面粘附于所述泡棉层,所述剥离片朝向所述离型膜的一侧侧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部相抵。

泡棉层的两侧侧面分别粘附有离型膜本体,离型膜本体上的凹槽内设置有剥离片,剥离片与泡棉层接触的一侧侧面粘附在泡棉层上,且剥离片与离型膜本体和泡棉层之间不存在间隙,泡棉层和离型膜本体以及剥离片的边缘平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揭除离型膜本体时,由于离型膜本体与剥离片之间不具有粘连结构,因此可以轻松地将离型膜本体与剥离片分开从而将离型膜本体从泡棉层上揭开而不会带起泡棉层导致泡棉层与另一侧的离型膜本体分离,进而可以顺利地将整块离型膜撕下,离型膜本体撕下后,即可将剥离片从泡棉层上从内往外地撕除,因而能避免带起泡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剥离片朝向所述离型膜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沿着所述剥离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连接条,所述离型膜本体的表面对应所述连接条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条嵌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连接条嵌入到连接槽内即可以将离型膜本体与剥离片连接在一起,避免离型膜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泡棉胶的滑动而导致离型膜本体的边缘张开而导致离型膜与泡棉层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连接槽对应所述连接条呈方形设置,且所述连接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槽的宽度一致。

截面为方形的连接条的两侧侧面为竖直平面状,可以便于将连接条插入到连接槽中,且连接槽的宽度和连接槽的宽度相同,因此连接条在插入到连接槽后会与连接槽紧配合从而使得离型膜本体的边缘被固定在剥离片上。而在人工剥离离型膜本体时能轻易地破坏连接槽与连接条的连接结构,进而顺利地揭开离型膜本体。

其中连接条朝向泡棉胶的内部的一侧侧面与剥离片的表面的交界处形成一个直角结构,该直角结构用于作为受力的支撑点以将剥离片从其内侧开始被揭起,从而可以防止剥离片在被揭开的过程中带动泡棉层离开另一侧的离型膜本体或者剥离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位于所述剥离片的中部。

连接条位于剥离片的中部,则连接条在插入并嵌在连接槽后,离型膜本体的边缘与剥离片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会变小,又由于离型膜本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当离型膜本体边缘与剥离片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较窄时,离型膜本体能压紧在剥离片上,因此能保证离型膜本体不会因为泡棉胶的晃动而自然张开,进而避免离型膜因泡棉胶的晃动而被揭离泡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离型膜本体的边角处。

凹槽设置于离型膜本体的边角处,则揭开离型膜本体时也是从离型膜的边角处开始揭开,可以更方便地将离型膜从泡棉层上揭下。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离型膜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凹槽的宽度小于离型膜的宽度的三分之一能确保离型膜能稳定地粘在泡棉层上而避免离型膜在运输的过程因晃动而脱离泡棉层。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离型膜本体与泡棉层之间设置有剥离片,因此在揭除离型膜本体时,离型膜本体与泡棉层之间不具有粘连结构,因此可以轻松地将离型膜本体与泡棉层分开从而将离型膜本体从泡棉层上揭开而不会带起泡棉层导致泡棉层与另一侧的离型膜本体分离,揭除离型膜本体的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离型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泡棉层,2-离型膜本体,21-凹槽,211-连接槽,3-剥离片,31-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一种便于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包括泡棉层1和粘附于所述泡棉层1两侧侧面上的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2,所述离型膜本体2朝向所述泡棉层1的一侧侧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朝外延伸出所述离型膜本体2,所述凹槽21内填充有剥离片3,所述剥离片3朝向所述泡棉层1的一侧侧面粘附于所述泡棉层1,所述剥离片3朝向所述离型膜的一侧侧面与所述凹槽21的底部相抵。

其中,泡棉层1为pe泡棉层1,泡棉层1的两侧侧面均涂覆有丙烯酸酯压敏胶,离型膜本体2和剥离片3均由pet塑料制成,泡棉层1的两侧侧面分别粘附有离型膜本体2,离型膜本体2上的凹槽21内设置有剥离片3,剥离片3与泡棉层1接触的一侧侧面粘附在泡棉层1上,且剥离片3与离型膜本体2和泡棉层1之间不存在间隙,泡棉层1和离型膜本体2以及剥离片3的边缘平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揭除离型膜本体2时,由于离型膜本体2与剥离片3之间不具有粘连结构,因此可以轻松地将离型膜本体2与剥离片3分开从而将离型膜本体2从泡棉层1上揭开而不会带起泡棉层1导致泡棉层1与另一侧的离型膜本体2分离,进而可以顺利地将整块离型膜撕下,离型膜本体2撕下后,即可将剥离片4从泡棉层1上从内往外地撕除,因而能避免带起泡棉层1。

进一步的,所述剥离片3朝向所述离型膜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沿着所述剥离片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连接条31,所述离型膜本体2的表面对应所述连接条31开设有连接槽211,所述连接条31嵌设于所述连接槽211内。

连接条31嵌入到连接槽211内即可以将离型膜本体2与剥离片3连接在一起,避免离型膜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泡棉胶的滑动而导致离型膜本体2的边缘张开而导致离型膜与泡棉层1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31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连接槽211对应所述连接条31呈方形设置,且所述连接槽211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槽211的宽度一致。

截面为方形的连接条31的两侧侧面为竖直平面状,可以便于将连接条31插入到连接槽211中,且连接槽211的宽度和连接槽211的宽度相同,因此连接条31在插入到连接槽211后会与连接槽211紧配合从而使得离型膜本体2的边缘被固定在剥离片3上。而在人工剥离离型膜本体2时能轻易地破坏连接槽211与连接条31的连接结构,进而顺利地揭开离型膜本体2。

其中连接条31朝向泡棉胶的内部的一侧侧面与剥离片3的表面的交界处形成一个直角结构,该直角结构用于作为受力的支撑点以将剥离片3从其内侧开始被揭起,从而可以防止剥离片在被揭开的过程中带动泡棉层1离开另一侧的离型膜本体2或者剥离片3。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31位于所述剥离片3的中部。

连接条31位于剥离片3的中部,则连接条31在插入并嵌在连接槽211后,离型膜本体2的边缘与剥离片3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会变小,又由于离型膜本体2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当离型膜本体2边缘与剥离片3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较窄时,离型膜本体2能压紧在剥离片3上,因此能保证离型膜本体2不会因为泡棉胶的晃动而自然张开,进而避免离型膜因泡棉胶的晃动而被揭离泡棉层1。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1设置于所述离型膜本体2的边角处。

凹槽21设置于离型膜本体2的边角处,则揭开离型膜本体2时也是从离型膜的边角处开始揭开,可以更方便地将离型膜从泡棉层1上揭下。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1的宽度小于所述离型膜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凹槽21的宽度小于离型膜的宽度的三分之一能确保离型膜能稳定地粘在泡棉层1上而避免离型膜在运输的过程因晃动而脱离泡棉层1。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