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695发布日期:2020-07-07 14:24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可快速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



背景技术:

泡棉胶带是以eva或者是pe泡棉为基材在其一面或两面涂以溶剂型(或热熔型)压敏胶再覆以离型膜制造而成,具有密封、减震的作用,其具有出色的密封性、抗压缩变形性、阻燃性、浸润性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机械零部件、各类小家电、手机配件、工业仪表、电脑及周边设备、汽车配件、影音器材、玩具、化妆品等。为了避免泡棉胶在运输过程中因磕碰摩擦而导致离型膜脱离泡棉而导致泡棉受到污染,一半会将离型膜的边缘与泡棉的边缘对其设置,而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泡棉胶的边缘平齐,难以将离型膜的边缘自泡棉上揭起而为离型膜的撕除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快速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包括泡棉层和粘附于所述泡棉层两侧侧面上的离型膜,所述离型膜的边缘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离型膜的过孔,所述离型膜远离所述泡棉层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柔性膜,所述柔性膜覆盖所述过孔设置,所述柔性膜对应所述过孔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边缘的柔性膜的表面通过密封胶固定设置于所述离型膜上,所述凸起与所述过孔形成一容纳腔。

其中,柔性膜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膜通过密封胶密封地连接在离型膜上,离型膜朝向泡棉层的一侧侧面通过涂覆在泡棉层表面的压敏胶粘附在泡棉胶上,因此容纳腔为一密闭的腔体结构,当需要将离型膜从泡棉层上面接下来是,只需要按压柔性膜上的凸起即可将容纳腔中的朝向靠近泡棉层的方向挤动,因此空气会被进入到离型膜与泡棉层表面的压敏胶之间,又由于过孔位于离型膜的边缘处即位于泡棉胶的边缘处,而边缘处的离型膜与压敏胶的粘附强度要弱于中心部分的离型膜与压敏胶的粘附强度的,因此空气会泡棉胶的边缘被挤出,因此空气会在位于泡棉胶的边缘部分的离型膜与泡棉之间挤开一道口子,此时即可以方便、快速地将离型膜从泡棉层上撕除。

具体操作时,用拇指抵住过孔所在位置的泡棉胶的边缘位置,然后用食指迅速按下凸起,在容纳腔中的空气离开泡棉胶的同时用拇指压住抬起的离型膜防止离型膜复位,然后即可继续上抬离型膜以撕除离型膜。

其中,由于过孔位于离型膜的边缘处,且离型膜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凸起受到挤压排出里面的空气后,抬起的离型膜会马上下压直至压紧在泡棉上以进一步的保护泡棉,且由于空气是朝外排出泡棉胶的,因此在离型膜抬起的期间内空气中的灰尘无法进入到因离型膜抬起而形成的空隙中,因此将过孔设置在离型膜的边缘处可以有效避免因误碰触而导致泡棉受到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呈半球状。

半球状的凸起的表面光滑圆润,可以使得使用者在按压时更为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开口处的边缘与所述过孔远离所述泡棉层的一端的边缘相互连接。

凸起的开口处的边缘与过孔远离泡棉层的一端的边缘相互连接,则在凸起与过孔之间不存在阶梯结构,能使凸起中的空气更顺利的进入到过孔中,从而保证过孔中的空气能顺利地挤出泡棉胶而在离型膜与泡棉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的横截面成圆形。

横截面为圆形的过孔能使得空气在经过过孔时受到的阻力更小,从而进一步保证过孔中的空气能顺利地挤出泡棉胶而在离型膜与泡棉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朝向所述泡棉层的一端朝外倾斜设置。

过孔朝外倾斜设置,则过孔内的空气被挤出过孔时其方向也是朝外倾斜的,从而保证空气有向外流动的趋势,因此能促使空气被从泡棉胶的边缘挤出,从而进一步保证过孔中的空气能顺利地挤出泡棉胶而在离型膜与泡棉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中心线与所述过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与所述离型膜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50°。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离型膜的边角处。

过孔设置于离型膜本体的边角处,则揭开离型膜本体时也是从离型膜的边角处开始揭开,可以更方便地将离型膜从泡棉层上揭下。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膜和过孔的设置在离型膜和泡棉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容纳腔,通过挤压容纳腔向外排出空气可以将离型膜与泡棉层之间形成空隙,利用该空隙可以方便地揭开并撕除离型膜,避免了因泡棉胶的边缘整齐而难以将离型膜的边缘从泡棉上揭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快速剥离离型膜的泡棉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离型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泡棉层,2-离型膜,21-过孔,22-柔性膜,2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一种可快速剥离离型膜2的泡棉胶,包括泡棉层1和粘附于所述泡棉层1两侧侧面上的离型膜2,所述离型膜2的边缘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离型膜2的过孔21,所述离型膜2远离所述泡棉层1的一侧侧面上还设置有柔性膜22,所述柔性膜22覆盖所述过孔21设置,所述柔性膜22对应所述过孔21设置有凸起221,所述凸起221的边缘的柔性膜22的表面通过密封胶固定设置于所述离型膜2上,所述凸起221与所述过孔21形成一容纳腔。

其中,柔性膜22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柔性膜22通过密封胶密封地连接在离型膜2上,离型膜2朝向泡棉层1的一侧侧面通过涂覆在泡棉层1表面的压敏胶粘附在泡棉胶上,因此容纳腔为一密闭的腔体结构,当需要将离型膜2从泡棉层1上面接下来是,只需要按压柔性膜22上的凸起221即可将容纳腔中的朝向靠近泡棉层1的方向挤动,因此空气会被进入到离型膜2与泡棉层1表面的压敏胶之间,又由于过孔21位于离型膜2的边缘处即位于泡棉胶的边缘处,而边缘处的离型膜2与压敏胶的粘附强度要弱于中心部分的离型膜2与压敏胶的粘附强度的,因此空气会泡棉胶的边缘被挤出,因此空气会在位于泡棉胶的边缘部分的离型膜2与泡棉之间挤开一道口子,此时即可以方便、快速地将离型膜2从泡棉层1上撕除。

具体操作时,用拇指抵住过孔21所在位置的泡棉胶的边缘位置,然后用食指迅速按下凸起221,在容纳腔中的空气离开泡棉胶的同时用拇指压住抬起的离型膜2防止离型膜2复位,然后即可继续上抬离型膜2以撕除离型膜2。

其中,由于过孔21位于离型膜2的边缘处,且离型膜2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凸起221受到挤压排出里面的空气后,抬起的离型膜2会马上下压直至压紧在泡棉上以进一步的保护泡棉,且由于空气是朝外排出泡棉胶的,因此在离型膜2抬起的期间内空气中的灰尘无法进入到因离型膜2抬起而形成的空隙中,因此将过孔21设置在离型膜2的边缘处可以有效避免因误碰触而导致泡棉受到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221呈半球状。

半球状的凸起221的表面光滑圆润,可以使得使用者在按压时更为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221的开口处的边缘与所述过孔21远离所述泡棉层1的一端的边缘相互连接。

凸起221的开口处的边缘与过孔21远离泡棉层1的一端的边缘相互连接,则在凸起221与过孔21之间不存在阶梯结构,能使凸起221中的空气更顺利的进入到过孔21中,从而保证过孔21中的空气能顺利地挤出泡棉胶而在离型膜2与泡棉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21的横截面成圆形。

横截面为圆形的过孔21能使得空气在经过过孔21时受到的阻力更小,从而进一步保证过孔21中的空气能顺利地挤出泡棉胶而在离型膜2与泡棉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21朝向所述泡棉层1的一端朝外倾斜设置。

过孔21朝外倾斜设置,则过孔21内的空气被挤出过孔21时其方向也是朝外倾斜的,从而保证空气有向外流动的趋势,因此能促使空气被从泡棉胶的边缘挤出,从而进一步保证过孔21中的空气能顺利地挤出泡棉胶而在离型膜2与泡棉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221的中心线与所述过孔2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21与所述离型膜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50°。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21设置于所述离型膜2的边角处。

过孔21设置于离型膜2本体的边角处,则揭开离型膜2本体时也是从离型膜2的边角处开始揭开,可以更方便地将离型膜2从泡棉层1上揭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