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性粘合片、粘合片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9573发布日期:2021-02-20 07:4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光固化性粘合片、粘合片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印刷部等的高度差的追随性以及形状稳定性优异的光固化性粘合片以及使用其而成的粘合片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为了改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进行了如下操作:将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或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图像显示面板与位于其前面侧(可视侧)的保护面板、触摸面板构件之间的空隙用粘合片、液态的粘接剂等填充,来抑制入射光、来自显示图像的出射光的空气层界面处的反射。
[0003]
作为用粘合剂填充至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液态的粘接树脂组合物填充至该空隙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
[0004]
另外,还已知有用粘合片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中,作为具备在透明双面粘合片的至少单侧层叠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而成的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公开了如下方法:将利用紫外线进行了1次交联的粘合片粘贴于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后,隔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对粘合片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其2次固化。
[0005]
进而,例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方法: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粘合片,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交联剂(b)和光聚合引发剂(c),贴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后,隔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该粘合树脂组合物交联,使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粘接。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02704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71529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5/1371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
大多在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保护面板的周缘部印刷框状的屏蔽层,对用于粘贴具备这种印刷部的构成构件的粘合片要求追随印刷部等的高度差能填充至各处的高度差追随性,且要求高的流动性使得粘合片中不产生应变、变形。
[0013]
另一方面,粘合片的流动性如果过高,则粘合剂变得容易从裁切前的粘合片卷绕体(粘合片卷)、裁切后的小片加工品(粘合片裁切品)的端部渗胶。因此,对于粘合片还要求适度的形状稳定性。
[0014]
进而,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轻量化,对于表面保护面板,逐渐从以往的玻璃板变更为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塑料板。表面保护面板为塑料板的情况下,例如该塑料板与粘合片的层叠体如果被暴露于高温/高湿条件,则在高度差附近产生气泡,或从该塑料板产生排气,有时发生气泡、浮起、剥离等,因此,需要粘贴于被粘构件后的耐久性也高。
[001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兼具高度差追随性和形状稳定性、且粘贴于被粘构件后的耐久性也优异的光固化性粘合片、以及使用其的粘合片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0016]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固化性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和夹设于该第1粘合层与该第2粘合层之间的中间层,
[0018]
前述中间层为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主成分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且具有交联结构的层,
[0019]
前述第1粘合层和/或前述第2粘合层为由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光固化性树脂层,
[0020]
所述光固化性粘合片的施加1n/cm2的载荷以40℃测定保持力时的落下时间为60分钟以上、且施加1n/cm2的载荷以60℃测定保持力时的落下时间为60分钟以内。
[0021]
发明的效果
[0022]
对于本发明提出的光固化性粘合片,隔着该光固化性粘合片粘贴于被粘构件后进行光照射,从而使前述第1粘合层和前述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光固化,可以提高聚集力,因此,可以提高该光固化性粘合片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光固化前可以形成柔软,因此,可以具备高度差追随性,而且中间层具有交联结构,因此,也可以确保粘合片整体的形状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对实施例中进行的保持力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接着,基于实施方式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如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0025]
<<<本粘合片>>>
[002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光固化性粘合片(称为“本粘合片”)为具备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和夹设于该第1粘合层与该第2粘合层之间的中间层的双面粘合片。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粘合层与中间层之间、第2粘合层与中间层之间可以夹设其他层。
[0028]
本粘合片具有光固化性,并且前述第1粘合层和/或第2粘合层具有光固化性。中间层可以具有光固化性也可以不具有光固化性。
[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光固化性”是指,通过光照射而固化的性质,具体而言,例如是指照射具有波长200nm~780nm的区域中的任意波长区域的光线而固化的性质,尤其优选具有照射具有波长280nm~430nm的区域中的任意波长区域的光线而固化的性质。
[0030]
<<中间层>>
[0031]
本粘合片的中间层为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主成分树脂的树脂组合物(称为“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形成、且具有交联结构的层。
[0032]
通过该中间层具有交联结构,可以提高本粘合片的形状稳定性,例如不仅可以提高切割性等加工性,而且可以提高耐久性,例如可以抑制长期保管时从粘合片端面渗出渗胶。
[003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主成分树脂”是指,形成各层的树脂组合物中质量比率最大的树脂,在不妨碍该主成分树脂的功能的范围内允许含有其他树脂。此时,该主成分树脂的含有比率占构成各层的树脂的50质量%以上、优选占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占90质量%以上(包括100%)。
[0034]
另外,本发明中,分别地“(甲基)丙烯酸”是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含义,“(甲基)丙烯酰基”是包括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含义,“(甲基)丙烯酸酯”是包括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含义,“(共)聚合物”是包括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含义。
[0035]
<交联结构>
[0036]
前述交联结构优选为物理交联结构和/或化学交联结构。
[0037]
前述物理交联结构是指,通过基于聚合物链内或聚合物链间的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进行(类似)交联而不是聚合物链借助化学键进行交联的结构。另一方面,前述化学交联结构是指,聚合物链借助化学共价键进行交联的结构。
[0038]
物理交联结构中,由于温度、压力等而聚合物链间的相互作用变弱,由于温度的上升等而流动性变高。另一方面,化学交联结构中,可以控制这种流动性。因此,中间层更优选具有化学交联结构、例如由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化学交联结构。
[0039]
为了形成物理交联结构,例如可以举出:选择如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等那样,采用微相分离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或选择如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那样,通过基于聚合物链内或聚合物链间的相互作用的非共价键进行(类似)交联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来形成物理交联结构的方法。
[0040]
另外,如果使用多官能单体作为光交联剂等,则还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多官能单体本身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链状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与该三维网状结构聚合,从而形成物理交联结构。但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0041]
因而,使用前述接枝共聚物作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从而在室温状态下,亲和性高的干成分彼此、枝成分彼此拉合,(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可以维持作为树脂组合物(粘合剂)进行物理交联的状态,可以保持形状。
[0042]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化学交联结构,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与存在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分子内的交联性官能团反应而形成共价键、离子键等化学交联结构的交联剂的方法;用夺氢型光引发剂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夺取氢形成反应起点、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聚合物内和/或聚合物间、其他组成成分形成交联结构的方法;进而,将具有选自由氨基、羟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光交联剂(尤其具有该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与具有跟该官能团反应的官能团的其他交联剂、例如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组合形成化学交联结构的方法;进而,使前述光交联剂的前述官能团与异氰酸酯系化合
物的异氰酸酯基反应形成基于该光交联剂彼此的化学交联结构的方法;进而,作为光交联剂等使用的多官能单体彼此以化学的方式键合形成化学交联结构的方法;等。但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0043]
由此,作为中间层所具有的前述交联结构,可以举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与前述交联剂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彼此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前述交联剂彼此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交联结构。但不限定于这些。
[0044]
本发明中,通过测定凝胶率,从而可以判断光固化性粘合片是否具有化学交联结构。例如,光固化性粘合片的凝胶率如果为5%以上、优选10%以上,则可以判断该片具有交联结构。但是,是否具有化学交联结构的判断方法不限定于基于这种凝胶率测定的方法。
[0045]
此时,凝胶率可以按照下述1)~4)的步骤而测定。
[0046]
1)称量粘合剂组合物(w1),包覆于预先测量了重量的200目的sus筛(w0)。
[0047]
2)使上述sus筛浸渍于100ml的乙酸乙酯中24小时。
[0048]
3)取出sus筛,以75℃干燥4小时半。
[0049]
4)求出干燥后的重量(w2),根据下述式测定粘合剂组合物的凝胶率。
[0050]
凝胶率(%)=100
×
(w2-w0)/w1
[0051]
另外,本发明中,通过解析微相分离结构,从而可以判断是否形成基于大分子单体的物理交联结构。具体而言,如国际公开公报2018/101252号公报中记载,测定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中的一维散射曲线的半值宽度x1,例如,该半值宽度x1(nm-1)如果为0.05<x1<0.30,则可以判断形成了物理交联结构。
[0052]
但是,是否具有物理交联结构的判断方法不限定于上述方法。
[0053]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
[0054]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主成分树脂,只要能形成上述交联结构的树脂组合物即可。
[0055]
作为具体的一例,除(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之外,还可以包含根据需要的交联剂、根据需要的光引发剂、进而根据需要的其他成分。
[0056]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0057]
作为中间层的主成分树脂的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为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5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0058]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4~18的直链或支链状的烷基。
[0059]
ch2=ch(r1)-coo(r2)
ꢀꢀ
式1
[0060]
对于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从担保作为粘合片的柔软性和高度差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所谓单体成分50质量%以上,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其中,特别优选包含55质量%以上,其中,特别优选包含60质量%以上。
[0061]
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乙基己基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
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3,5,5-三甲基环己烷(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氧基乙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而使用。
[0062]
上述中,特别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任1种以上。
[0063]
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由含有上述单体成分以外的“其他共聚性单体”的成分形成的共聚物。
[0064]
作为该“其他共聚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a)含羧基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a”)、(b)含羟基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b”)、(c)含氨基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c”)、(d)含环氧基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d”)、(e)含酰胺基的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e”)、(f)乙烯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f”)、(g)侧链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g”)、(h)大分子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h”)、(i)含芳香族的单体(以下称为“共聚性单体i”)、(j)含其他官能团的单体(以下“共聚性单体j”)。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而使用。
[0065]
其中,从中间层所具有的交联结构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共聚性单体a、b和c。
[0066]
另外,上述“其他共聚性单体”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优选以1~30质量%的比率包含,其中,更优选以2质量%以上或25质量%以下的比率包含。
[0067]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a,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丁酯、ω-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68]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b,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类。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69]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c,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异丙酯等(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烷基氨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烷基酯。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70]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d,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缩水甘油基醚。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71]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e,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酰胺、马来
酸酰胺、马来酰亚胺。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72]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f,可以举出在分子内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作为这种化合物,可以示例烷基的碳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以及在分子内具有羟基、酰胺基和烷氧基烷基等官能团的官能性单体类以及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类以及乙酸乙烯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酸乙烯酯和月桂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单体以及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其他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73]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g,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等。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74]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h的大分子单体为具有末端的官能团和高分子量骨架成分的高分子单体,优选为通过聚合成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时侧链的碳数成为20以上的单体。
[0075]
通过使用共聚性单体h,从而导入作为接枝共聚物的枝成分的大分子单体,可以使(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形成接枝共聚物。例如可以形成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0076]
因此,根据共聚性单体h和除此之外的单体的选择、配混比率,可以改变接枝共聚物的主链和侧链的特性。
[0077]
上述大分子单体的骨架成分优选由丙烯酸酯聚合物或乙烯基系聚合物构成。例如可以举出上述侧链的碳数为4~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上述共聚性单体a、上述共聚性单体b、上述共聚性单体g等中示例者,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0078]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i,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壬基苯酚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等。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79]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j,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改性有机硅;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5h-八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1h,1h,2h,2h-十三氟-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氟单体等。它们可以组合1种或2种以上。
[0080]
其中,从在中间层内形成交联结构的观点出发,如上述,在可以在中间层内形成物理交联结构的方面,优选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例如使含有数均分子量为500以上且10万以下的大分子单体和乙烯基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所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0081]
另外,(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具有能跟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或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等交联剂反应而形成化学键的官能团,其中,在可以在中间层中形成化学交联结构的方面,优选具备能跟该交联剂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的“交联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0082]
作为上述交联性官能团,可以举出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等,可以举出它们中的任1者或2者以上的组合。其中,从容易控制与交联剂的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羟基或羧基。
[0083]
另外,中间层内含有金属氧化物、有机金属螯合剂,可以形成基于离子交联的交联结构。
[0084]
<交联剂>
[0085]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如上述,除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以外还可以含有交联剂,其中,优选含有光交联剂和/或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0086]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作为该中间层所具有的前述交联结构,可以举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与前述交联剂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彼此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前述交联剂彼此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交联结构。
[0087]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0088]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如果包含由具备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形成的交联剂(称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则该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跟存在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分子内的交联性官能团反应,可以形成化学键或交联结构。
[0089]
另外,中间层如果由例如含有具有选自由羟基、羧基和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具有该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组合物形成,则该共聚物的该官能团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反应而可以形成化学键或交联结构。
[0090]
作为上述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1,3-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1,4-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系化合物。
[0091]
另外,也可以使用这些异氰酸酯系化合物与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化合物的加合物、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等。
[0092]
从适用期、与树脂的相溶性、耐久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尤其优选脂肪族异氰酸酯和它们的缩二脲体。
[0093]
其中,从担保适用期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异氰酸酯基由二甲基吡唑、甲乙酮肟、己内酰胺等封端剂保护了的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
[0094]
上述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含量如果过少,则无法得到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则中间层树脂组合物的适用期降低,或作为粘合片的柔软性受损,因此,相对于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0.0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其中0.05质量份以上或5质量份以下、其中0.1质量份以上或3质量份以下的比率。
[0095]
(光交联剂)
[0096]
作为光交联剂,可以举出光聚合性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在分子内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尤其在分子内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成分、低聚物成分。其中,优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碳双键的多官能单体。
[0097]
通过使用这种多官能单体,从而多官能单体彼此以化学的方式键合,不仅形成包含三维网状结构的化学交联结构,而且链状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与该三维网状结构聚合,从而聚合物的行为被约束,也可以形成物理聚集结构、即物理交联结构。
[0098]
作为上述多官能单体,例如可以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
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聚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的ε-己内酯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聚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以及,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
[0099]
如上述,从跟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反应而形成化学交联结构的观点出发,光交联剂优选具有跟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反应的官能团、例如选自由羟基、羧基和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具有选自由羟基、羧基和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0100]
具有这种官能团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在中间层中可以形成基于该官能团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异氰酸酯基的化学键,不仅可以提高中间层的聚集力,而且还可以改善保管稳定性和形状稳定性。
[0101]
作为这种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亚烷基二醇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聚(甲基)丙烯酸酯、亚烷基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聚(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在缩水甘油基醚化合物中加成了(甲基)丙烯酸的各种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
[0102]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除前述多官能单体之外还可以含有单官能单体。通过含有单官能单体,从而可以调整中间层的粘弹性行为,或可以改善与粘合层的亲和性、可以改善湿热白化抑制的效果。
[0103]
作为这种单官能单体,例如除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外,还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马来酸单甲酯、衣康酸单甲酯等含羧基的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氧基
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它们的衍生物等。
[0116]
作为夺氢型光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3,3
’-
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酰基甲酸甲酯、双(2-苯基-2-氧代乙酸)氧二乙烯、4-(1,3-丙烯酰基-1,4,7,10,13-五氧代十三烷基)二苯甲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3-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其衍生物等。
[0117]
上述光引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标准,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以0.1~10质量份、其中0.5质量份以上或5质量份以下、其中1质量份以上或3质量份以下的比率含有。
[0118]
<其他成分>
[0119]
作为上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上述以外的成分,例如根据需要可以适宜含有增粘树脂、抗氧化剂、光稳定化剂、金属减活剂、防老剂、吸湿剂、阻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锈剂、硅烷偶联剂、无机颗粒等各种添加剂。
[0120]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宜含有反应催化剂(叔胺系化合物、季铵系化合物、月桂酸锡化合物等)。
[0121]
<<第1和第2粘合层>>
[0122]
第1和第2粘合层为位于本粘合片的最外层的层。
[0123]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
[0124]
形成前述第1粘合层或前述第2粘合层或它们两层的树脂组合物(称为“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具备光固化性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125]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第1粘合层的树脂组合物与形成第1粘合层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为同一组成也可以为不同的组成。
[0126]
<主成分树脂>
[0127]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异丁烯系聚合物、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系共聚物、有机硅系聚合物、或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或它们的2种以上作为主成分树脂。其中,从与中间层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主成分树脂。
[0128]
作为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的一例,可以举出含有(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主成分树脂、且含有交联剂和/或光引发剂的前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129]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0130]
作为该(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可以举出中间层的说明中上述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其中,特别优选包含上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50质量%以上者,其中,特别优选包含前述共聚性单体a、b和c中的任1种以上作为上述“其他共聚性单体”的单体成分的共聚物。此时,优选在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以1~30质量%的比率包含该“其他共聚性单体”,其中,更优选以2质量%以上或25质量%以下的比率包含。
[0131]
其中,从对被粘体的密合性改善、防止湿热白化的观点出发,作为构成上述(甲基)
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共聚成分,优选包含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0132]
作为该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丙烯酸甲酯、具有极性基团的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β-羧基乙酯、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马来酸单甲酯、衣康酸单甲酯等含羧基的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丁酯等含环氧基的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烷氧基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羟基乙基丙烯酰胺等等。
[0133]
进而,对于作为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的主成分树脂的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还优选上述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例如使含数均分子量为500以上且10万以下的大分子单体和乙烯基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所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0134]
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在常温状态下枝成分彼此拉合而形成物理交联结构,因此,可以保持形状,另一方面,进行加热,从而该物理交联结构崩解,可以得到流动性,可以提高高度差追随性。
[0135]
<光交联剂/光引发剂>
[0136]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除上述主成分树脂之外优选还含有光交联剂和/或光引发剂。
[0137]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光交联剂和光引发剂可以分别使用与中间层的说明中上述的光交联剂、光引发剂同样者,优选者也同样。
[0138]
<其他成分>
[0139]
作为除上述以外的成分,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包含与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成分同样的成分。
[0140]
<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的优选方式>
[0141]
上述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优选在保持了形状的状态下具有光固化性。
[0142]
如此,为了上述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在保持了形状的状态下具有光固化性,可以举出:上述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在暂时被固化(预固化)的状态下保持形状,且具有光固化(活性)性的情况(称为“方式(1)”);和,上述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在暂时未被固化的未固化状态下保持形状,且具有光固化(活性)性的情况(称为“方式(2)”)。
[0143]
作为上述方式(1)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如下例子:使包含光引发剂、具有官能团(i)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具有跟该官能团(i)反应的官能团(ii)的化合物、以及此外根据需要的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加热或熟化,形成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
[0144]
根据该方法,(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官能团(i)与该化合物中的官能团(ii)反应形成化学键,从而进行固化(交联),由于形成粘合层,因此,光引发剂可以在维持保持
了形状的状态的同时具有活性而存在于粘合层中。
[0145]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作为光引发剂,可以使用上述裂解型光引发剂和夺氢型光引发剂中的任意者。
[0146]
作为上述官能团(i)与官能团(ii)的组合,例如可以举出羧基与环氧基、羧基与氮丙啶基、氨基与羧基、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羧基与异氰酸酯基、氨基与异氰酸酯基等。其中,特别优选羟基与异氰酸酯基、氨基与异氰酸酯基或羧基与异氰酸酯基的组合。
[0147]
更详细地,例如通过使用上述含羟基的单体(共聚性单体b),从而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具有羟基、且上述化合物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情况是特别适合的例子。
[0148]
另外,作为上述光交联剂,如果使用具有选自由羟基、羧基和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光交联剂、和跟该官能团反应的化合物、例如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则该光交联剂与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反应,形成化学键,从而进行固化(交联)形成粘合层。通过如此形成粘合层,从而该光交联剂和光引发剂可以具有活性不变地存在于粘合层中。
[0149]
另外,具有上述官能团(ii)的化合物可以还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由此,可以维持基于该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光固化(交联)性不变地形成粘合剂层。更详细地,例如通过使用下述的含羟基的单体,从而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具有羟基、且上述化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情况下,例如上述化合物为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或1,1-(双丙烯酰氧基甲基)乙基异氰酸酯等的情况为特别适合的例子。通过利用如此基于该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彼此的交联反应,从而即使不使用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也有光固化(交联)后的聚集力也容易效率良好地提高,可靠性优异的等优点,故更优选。
[0150]
作为上述方式(1)的其他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利用上述夺氢型引发剂作为光引发剂的方法。
[0151]
夺氢型引发剂即使经一次激发也恢复至基底状态,因此,可以作为光引发剂再次利用。如此利用夺氢型光引发剂,从而进行一次光照射使其预固化而形成上述粘合层的情况下,调整预固化时的光照射量,调整交联度的上升,从而也可以维持基于该光引发剂的光固化(交联)性。
[0152]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方式(2)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利用大分子单体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的方法。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利用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方法。通过利用这种大分子单体,从而在室温状态下,枝成分彼此拉合形成树脂组合物(粘合剂),可以维持形成了物理交联的状态,可以未固化(交联)不变地保持片形状,另外,可以具有活性不变地使光引发剂存在于粘合层中。
[0153]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作为光引发剂,可以使用上述裂解型光引发剂和夺氢型光引发剂中的任意者。
[0154]
<<本粘合片的优选的具体的方式例>>
[0155]
作为本粘合片的优选的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特征的方式:前述中间层由以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为主成分树脂、且含有交联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该中间层含有交联结构,另一方面,前述第1粘合层或前述第2粘合层或它们两层由以(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为
主成分树脂、且含有光引发剂和/或交联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
[0156]
此时,中间层所具有的交联结构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与前述交联剂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彼此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为前述交联剂彼此反应而形成的交联结构,或为前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彼此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而可逆地键合的物理交联。优选具有它们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交联结构。
[0157]
另外,第1粘合层、前述第2粘合层和前述中间层的任意层均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优选前述第1粘合层或前述第2粘合层或它们两层所含有的交联剂的质量比率(各层中的)大于中间层所含有的交联剂的质量比率(中间层中的)。
[0158]
上述方式中,前述中间层如上述优选形成能形成物理交联结构和/或化学交联结构的组成。
[0159]
另一方面,上述方式中,前述第1粘合层和/或前述第2粘合层如果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形成基于选自由羟基、羧基或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基的化学键,则在能增大粘合层的聚集力的方面优选。
[0160]
另外,如果使用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则在可以得到形状稳定性的方面优选。
[0161]
另外,前述第1粘合层和/或前述第2粘合层由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光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前述光交联剂如果为多官能性单体,则不仅如上述可以形成化学交联结构,而且还可以形成物理交联结构,因此,在形状稳定性的方面优选。
[0162]
另外,前述第1粘合层和/或前述第2粘合层如果由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光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前述光交联剂具有选自由羟基、羧基或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任1种以上的官能团,且可以形成基于前述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异氰酸酯基与该官能团的化学键,则从可以改善对被粘体的密合性、或可以改善粘合层的聚集力的方面出发,优选。
[0163]
进而另外,上述方式中,前述第1粘合层和/或前述第2粘合层如果使用夺氢型引发剂作为光引发剂,则在进行光照射使其预固化形成提高了形状保持性的状态、且可以维持基于该光引发剂的光固化(交联)性的方面,优选。
[0164]
<<厚度>>
[0165]
本粘合片的厚度优选20μm~1mm的范围,其中,特别优选50μm以上或600μm以下、其中75μm以上或500μm以下。
[0166]
本粘合片中,优选第1粘合层的厚度(x1)与第2粘合层的厚度(x2)与中间层的厚度(y)满足x1≤y和x2≤y的关系。通过形成这种厚度构成,从而保持作为表层里层的第1和第2粘合层的高的流动性,且高粘度的中间层担保粘合片的保管、操作所需的聚集力,因此,可以以高的水平兼具高度差追随性与加工性和形状稳定性。
[0167]
从上述的观点出发,本粘合片的厚度为20μm~1mm、其中50μm以上或600μm以下的情况下,前述第1粘合层的厚度(x1)和前述第2粘合层的厚度(x2)优选50μm以下,其中,进而优选5μm以上或48μm以下、其中10μm以上或45μm以下。
[0168]
另一方面,前述中间层的厚度(y)优选500μm以下,其中,进而优选30μm以上或490μ
m以下、其中40μm以上或450μm以下。
[0169]
<<本粘合片的物性>>
[0170]
本粘合片具有能具备如下的物性的特征。
[0171]
<损耗角正切(tanδ)>
[0172]
优选第1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的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为0.9以上,而中间层的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低于2.0。
[0173]
通常,高分子材料具备粘性性质和弹性性质,tanδ的值越变小,粘性性质越变低,越可以得到刚度,另一方面,tanδ的值越变大,粘性性质越变强,可以得到流动性。
[0174]
中间层为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从而本粘合片可以得到形状稳定性,前述第1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从而可以得到高的流动性,可以得到优异的高度差追随性。
[0175]
从上述观点出发,第1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的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优选0.9以上,其中,进而优选0.95以上或3.0以下、其中1.0以上或2.5以下。
[0176]
为了前述第1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可以调整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使得形成该粘合层。例如优选如下制备:可以选择(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异丁烯系聚合物、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系共聚物、有机硅系聚合物或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作为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的主成分树脂而使用,其中,选择(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根据需要包含多官能单体作为交联剂,根据需要进而包含光引发剂,从而制备。
[0177]
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中间层的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优选低于2.0,其中,进而优选0.1以上或1.8以下、其中0.2以上或1.7以下。
[0178]
中间层具有上述交联结构,从而可以将中间层的损耗角正切(tanδ)调整为上述范围。
[0179]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本粘合片光固化了的状态下,第1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的上述损耗角正切(tanδ)可以高于中间层的损耗角正切,这一点也是本粘合片的特征之一。
[0180]
<粘度>
[0181]
上述中间层优选在温度70℃~100℃的范围内具有高于前述第1和/或第2粘合层的粘度的粘度。
[0182]
上述中间层具有这种粘度,从而可以控制作为表层里层的第1和第2粘合层的流动性,可以以高的水平兼具高度差追随性与加工性和形状稳定性。
[0183]
从上述的观点出发,上述中间层的粘度在温度70℃~100℃的范围内优选为0.2~15kpa
·
s,其中,更优选为0.4kpa
·
s以上或10kpa
·
s以下。
[0184]
另一方面,前述第1和/或第2粘合层的粘度在温度70℃~100℃的范围内优选为0.1~10kpa
·
s,其中,更优选为0.2kpa
·
s以上或5kpa
·
s以下。
[018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度为依据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的值。
[0186]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本粘合片光固化了的状态下,在温度70℃~100℃的范围内,前述第1和/或第2粘合层可以具有高于中间层的粘度的粘度,这一点也是本粘合片的特征之一。
[0187]
(透光率和雾度)
[0188]
对于本粘合片,从用于用作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等光学用途的观点出发,优选总透光率(jis k7361-1)为80%以上、且雾度(jis k 7136)为5%以下。
[0189]
从上述观点出发,本粘合片的总透光率优选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另外,本粘合材的雾度优选5%以下、更优选2%以下。
[0190]
需要说明的是,本粘合片为正式固化前的状态的粘合片,因此,上述透光率和雾度涉及的是正式固化前的状态的粘合片的透光率和雾度。另一方面,正式固化后的粘合片的优选的透光率和雾度与正式固化前的上述值同样。
[0191]
(保持力耐久性)
[0192]
本粘合片优选的是,施加1n/cm2的载荷以40℃测定保持力时的落下时间为60分钟以上。
[0193]
本粘合片具有这种物性,从而有可以得到保管稳定性、高的作业性的优点。
[0194]
从以上的观点出发,其中,经过60分钟后的偏移长度进而优选10mm以下,其中,更优选5mm以下、其中3mm以下。
[0195]
另外,本粘合片优选的是,施加1n/cm2的载荷以60℃测定保持力时的落下时间为60分钟以内。
[0196]
本粘合片具有这种物性,从而有对被粘体的湿润性优异、体现高的高度差吸收性等优点,另外,具有这种物性,从而也可以用于热熔粘贴。
[0197]
为了使本粘合片具有这种物性,只要由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第1粘合层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层即可,尤其优选制备前述第1粘合层和前述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成为0.9以上。但不限定于该方法。
[0198]
作为用于调整上述保持力的手段,例如,制成形成第1粘合层和第2粘合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调整成为产生交联结构的原因的原料、例如交联剂、(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等的种类、量,从而可以改变40℃和60℃下的各层的交联度,或可以调整保持力。但不将保持力的调整方法限定于这种方法。
[0199]
(剥离强度)
[0200]
本粘合片、即光照射前的状态下对玻璃的180
°
剥离强度优选为1n/cm以上、更优选为2n/cm以上。
[0201]
本粘合片具有这种物性,从而有使本粘合片粘贴于被粘体时的定位变得容易等优点。
[0202]
另外,关于光照射后的本粘合片的剥离强度,使本粘合片贴附于玻璃、照射作为累积光照射量的2000mj/m2的光后的、对玻璃的180
°
剥离强度优选3n/cm以上、更优选4n/cm以上。
[0203]
本粘合片具有这种物性,从而有具有高的耐久性等优点。另外,为了使本粘合片具有这种物性,可以通过上述方法,使前述第1和第2粘合层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具有光固化性。
[0204]
<<本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0205]
对制造本粘合片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0206]
首先,分别制备形成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和形成中间层的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具体而言,将(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根据需要的光引发剂、交联剂、多官能单体、进而其他材料等分别以规定量混合,调整各自的树脂组合物。
[0207]
作为此时的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各成分的混合顺序也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可以在组合物制造时加入热处理工序,此时,期望预先将该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混合后再进行热处理。
[0208]
另外,也可以使用将各种混合成分浓缩并母料化而成者。
[0209]
混合时的装置也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万能混炼机、行星搅拌机、班伯里密炼机、捏合机、框式混合器、加压捏合机、三辊磨、二辊磨。根据需要也可以用溶剂进行混合。
[0210]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作为不含溶剂的无溶剂系使用。作为无溶剂系使用,从而可以具备不使溶剂残留、耐热性和耐光性提高的优点。
[0211]
本粘合片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制作本粘合片:将如上述调整的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涂布(涂覆)于基材片或脱模片上,形成第1粘合层,在所形成的第1的粘合层上涂布(涂覆)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而形成中间层,在所形成的中间层上进而形成第2粘合层的方法;与前述同样地,事先形成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和中间层,之后,使各自的涂布(涂覆)面彼此粘贴的方法;通过多层涂覆、共挤出成型将该树脂组合物同时形成第1粘合层、中间层、第2粘合层的方法。
[0212]
作为上述涂布(涂覆)方法,只要为一般的涂覆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辊涂覆、模涂覆、凹版涂覆、逗点涂覆、丝网印刷等方法。此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该树脂组合物加热而使用。
[0213]
而且,作为在中间层内形成交联结构的方法,使用由具备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情况下,(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主链彼此和/或接枝链成分彼此通过氢键、制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而聚集,从而可以在中间层内形成物理交联结构。
[0214]
另一方面,为了使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等交联剂反应,可以适宜进行加热,或进行熟化恒定时间,从而可以在中间层内形成化学交联结构。
[0215]
使用封端异氰酸酯等具有保护基的交联剂作为交联剂的情况下,为了去除封端,需要加热。该加热如上述进行共挤出、或涂覆各层的情况下,优选在共挤出或涂覆后进行加热。另一方面,使形成各层的薄膜粘贴的情况下,可以在粘贴前加热,也可以在粘贴后加热。
[0216]
另外,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含有光引发剂的情况下,照射光,使形成中间层的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进行光固化,也可以在中间层内形成交联结构。
[0217]
此时,形成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进行光固化,因此,如上述,优选调整要配混的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要照射的光的波长域、光量、光的强度等,使得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具有光固化性,换言之,使得该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光引发剂残留光活性,例如使该粘合层的凝胶率成为0~60%。
[0218]
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在可见光区域的波长(380nm~780nm)的光下也引发反应的光引发剂用于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中使用仅在紫外区域的波长(380nm以下)下引发反应的光引发剂,将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与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层叠后,照射仅包含可见光区域的波长的光,从而仅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的光引发剂发生光活化,中间层进行光固化,调整使得粘合层的光活性残留。
[0219]
但未必照射光使上述第1和/或第2粘合层进行预固化,例如也可以通过热使第1和/或第2粘合层进行预固化,另外,也可以保持未固化。
[0220]
另外,使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预先进行光固化,也可以在固化后的中间层上层叠第1粘合层/第2粘合层。
[0221]
<<<本粘合片层叠体>>>
[022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粘合片层叠体(以下也称为“本粘合片层叠体”)为具备将本粘合片与脱模膜层叠而成的构成的粘合片层叠体。
[0223]
作为上述脱模膜的材质,可以适宜使用公知的脱模膜。例如可以适宜选择在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丙烯酸类薄膜、三乙酰纤维素薄膜、氟树脂薄膜等薄膜上涂布有机硅树脂并经脱模处理而得到的材料、脱模纸等并使用。
[0224]
在本粘合片的两侧层叠脱模膜的情况下,一个脱模膜与另一个脱模膜可以为相同的层叠构成乃至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的层叠构成乃至材料。
[0225]
另外,一个脱模膜与另一个脱模膜可以为相同的厚度也可以为不同的厚度。
[0226]
另外,可以将剥离力不同的脱模膜、厚度不同的脱模膜层叠于本粘合片的两侧。
[0227]
上述脱模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其中,例如从加工性和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25μm~500μm,其中,进而优选38μm以上或250μm以下、其中50μm以上或200μm以下。
[0228]
需要说明的是,本粘合片如上述在不使用被粘构件、脱模膜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将上述树脂组合物直接进行挤出成型的方法、注入至模具从而进行成型的方法。
[0229]
进而,通过在作为被粘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直接填充上述树脂组合物,从而可以形成本粘合片的形态。
[0230]
<<<本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023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称为“本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为具备本粘合片夹设于2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之间而成的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0232]
作为本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例如可以举出由触摸感应器、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和偏光膜、相位差膜组成的组中的任意2种以上的组合。
[0233]
作为本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脱模膜/本粘合片/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触摸面板/本粘合片/保护面板、偏光膜/本粘合片/触摸面板、偏光膜/本粘合片/触摸面板/本粘合片/保护面板等构成。
[0234]
作为上述触摸面板,也包括:使触摸面板功能整合于保护面板的结构体、使触摸面板功能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结构体。
[0235]
由此,本层叠体例如也可以为脱模膜/本粘合片/保护面板、脱模膜/本粘合片/图像显示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保护面板等构成。
[0236]
另外,上述构成中,可以举出在本粘合片与跟其相邻的触摸面板、保护面板、图像显示面板、偏光膜等构件之间介入前述导电层的全部构成。但不限定于这些层叠例。
[0237]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触摸面板,可以举出阻抗膜方式、静电容量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等方式的触摸面板。其中,优选静电容量方式。
[0238]
作为上述保护面板的材质,除玻璃之外,还可以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等脂环式聚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酚醛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塑料。
[0239]
图像显示面板由偏光膜等相位差膜等其他光学薄膜、液晶材料和背光系统构成(通常,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或粘合物品对于图像显示面板的被粘面成为光学薄膜),根据液晶材料的控制方式有stn方式、va方式、ips方式等,可以为任意方式。
[0240]
本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例如可以用作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微型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
[0241]
<<<本图像显示装置>>>
[024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称为“本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本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0243]
作为本图像显示装置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具备本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微型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
[0244]
<<<术语的说明>>>
[0245]
本说明书中表示为“x~y”(x、y为任意数字)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限定就同时包含“x以上且y以下”的含义、和“优选大于x”或“优选小于y”的含义。
[0246]
另外,表示为“x以上”(x为任意数字)或“y以下”(y为任意数字)的情况下,也包含“优选大于x”或“优选低于y”的含义。
[0247]
本发明中,称为“薄膜”的情况下,也包含“片”,称为“片”的情况下,也包含“薄膜”。
[0248]
实施例
[0249]
以下,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而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250]
<<各层形成材料的调整>>
[0251]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
[0252]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4.8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73.3质量份、丙烯酸甲酯8.8质量份、和丙烯酰胺3.1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1、质均分子量:25万)1kg,添加作为多官能单体的季戊四醇聚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a-tmm3-l”)2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与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与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kto46”)15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
[0253]
<中间层片层叠体1>
[0254]
接着,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1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1。
[0255]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1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1)中所含的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成分通过物理聚集形成物理交联结构的粘合片,且为具备进而通过照射光从而交联的光固化性的粘合片。
[0256]
<中间层片层叠体2>
[0257]
另外,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2。
[0258]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2也与中间层片层叠体1相同地,为形成基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1)的物理交联结构的粘合片,且为具备进而通过照射光而交联的光固化性的粘合片。
[0259]
<中间层片层叠体3>
[0260]
另外,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1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
[0261]
使用隔着紫外线截止滤光器的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405nm下的累积光量成为3000mj/cm2,使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进行光固化,制成中间层片层叠体3。
[0262]
中间层片层叠体3为形成基于光交联的化学交联结构、和基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1)中所含的大分子单体成分的物理聚集的物理交联结构的粘合片。
[0263]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2)
[0264]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代替(a-1),使用将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3.5质量份、丙烯酸月桂酯43.7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0质量份、和丙烯酰胺2.8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2、质均分子量:16万),除此之外,与(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同样地制作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2。
[0265]
<中间层片层叠体4>
[0266]
接着,与中间层片层叠体2同样地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4。
[0267]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4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2)中所含的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成分通过物理聚集形成物理交联结构的粘合片,且为具备进而照射光从而交联的光固化性的粘合片。
[0268]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3)
[0269]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3.5质量份、丙烯酸月桂酯43.7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0质量份、和丙烯酰胺2.8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2、质均分子量:16万)1kg,添加作为热交联剂的封端异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株式会社制“mf-b60b”)20g、作为多官能单体的季戊四醇聚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a-tmm3-l”)30g、作为光引发剂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与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与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kto46”)2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间层形成树
脂组合物3。
[0270]
<中间层片层叠体5>
[0271]
接着,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3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0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将其在120℃下加热30分钟后,在室温下熟化1周,使热交联剂交联,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5。
[0272]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5为形成基于热交联剂的化学交联结构、和基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2)中所含的大分子单体成分的物理聚集的物理交联结构的粘合片,且为具备进而照射光从而交联的光固化性的粘合片。
[0273]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4)
[0274]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64质量份、丙烯酸甲酯19质量份、和丙烯酸羟基乙酯17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3、质均分子量:44万)1kg,添加作为热交联剂的封端异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株式会社制“mf-b60b”)2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4。
[0275]
<中间层片层叠体6>
[0276]
接着,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4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8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将其在120℃下加热30分钟后,在室温下熟化1周,使热交联剂交联,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6。
[0277]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6为具有基于热交联剂的化学交联结构的粘合片。
[0278]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5)
[0279]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64质量份、丙烯酸甲酯19质量份、和丙烯酸羟基乙酯17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3、质均分子量:44万)1kg,添加作为热交联剂的封端异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株式会社制“mf-b60b”)20g、和作为光引发剂的4-甲基二苯甲酮与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tzt)2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5。
[0280]
<中间层片层叠体7>
[0281]
接着,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5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8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将其在120℃下加热30分钟后,在室温下熟化1周,使热交联剂交联,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7。
[0282]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7为具有基于热交联剂的化学交联结构的粘合片,且为具备进而照射光从而交联的光固化性的粘合片。
[0283]
(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6)
[0284]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的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5质量份、丙烯酸丁酯86质量份、和丙烯
酸4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4、质均分子量:25万)1kg,添加作为热交联剂的封端异氰酸酯化合物(旭化成株式会社制“mf-b60b”)4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6。
[0285]
<中间层片层叠体8>
[0286]
接着,将前述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6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7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将其在120℃下加热30分钟后,在室温下熟化1周,使热交联剂交联,制作中间层片层叠体8。
[0287]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层片层叠体8为形成基于热交联剂的化学交联结构、和基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4)中所含的大分子单体成分的物理聚集的物理交联结构的粘合片。
[0288]
[表1]
[0289][0290]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
[0291]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4.8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73.3质量份、丙烯酸甲酯8.8质量份、和丙烯酰胺3.1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x-1、质均分子量:25万)1kg,添加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二季戊四醇聚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a9570w”)125g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四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a-tmm3-l)25g、作为光引发剂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与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与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kto46)2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
[0292]
<粘合片层叠体1>
[0293]
接着,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1。
[0294]
<粘合片层叠体1’>
[0295]
进而,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75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1’。
[0296]
<粘合片层叠体2>
[0297]
另外,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4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2。
[0298]
<粘合片层叠体2’>
[0299]
进而,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75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4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2’。
[0300]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2)
[0301]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1:1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3.5质量份、丙烯酸月桂酯43.7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0质量份、和丙烯酰胺2.8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x-2、质均分子量:16万)1kg,添加作为多官能单体的己内酯改性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a9300-1cl”)80g、作为光引发剂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与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与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kto46”)2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2。
[0302]
<粘合片层叠体3>
[0303]
接着,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2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4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3。
[0304]
<粘合片层叠体3’>
[0305]
进而,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2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75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4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3’。
[0306]
(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3)
[0307]
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末端官能团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3000)15质量份、丙烯酸丁酯86质量份、和丙烯酸4
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x-3、质均分子量:25万)1kg,添加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nk ester atm-4pl”)150g、作为光引发剂的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tzt”)15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3。
[0308]
<粘合片层叠体4>
[0309]
接着,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3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4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4。
[0310]
<粘合片层叠体4’>
[0311]
进而,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3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75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4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层片层叠体4’。
[0312]
[表2]
[0313][0314]
[实施例1]
[0315]
将上述中间层片层叠体1的一个面的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剥离。将粘合层片层叠体1的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剥离,用手推辊使其露出的粘合面粘贴于前述中间层片层叠体1露出的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面。
[0316]
接着,将中间层片层叠体1的另一个面的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3)”、厚度100μm)剥离。将粘合片层叠体1’的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剥离,用手推辊使其露出的粘合面粘贴于前述中间层片层叠体1露出的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面。
[0317]
然后,在温度60℃、0.2mpa、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高压釜处理,制作由粘合层(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中间层(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粘合层(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20μm/210μm/20μm的层构成形成的粘合片层叠体1(厚度250μm)。
[0318]
[实施例2~8]
[0319]
将使用的中间层片层叠体和粘合层片层叠体变更为[表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粘合片层叠体2~8。
[0320]
[表3]
[0321][0322]
[比较例1]
[0323]
将上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18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具有热熔性的、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为0.9以上的、仅由粘合层形成的粘合片层叠体9(厚度180μm)。
[0324]
[比较例2]
[0325]
作为中间层,用cop薄膜(zeon corporation制“zf90”、厚度100μm),在cop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将粘合层片层叠体1的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剥离,用手推辊使露出的粘合面粘贴。
[0326]
接着,在cop薄膜的另一个面上,将粘合片层叠体1’的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剥离,用手推辊使露出的粘合面粘贴。在温度60℃、0.2mpa、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高压釜处理,制作由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cop薄膜/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1’=20μm/100μm/20μm的层构成形成的粘合片层叠体10(厚度140μm)。
[0327]
[比较例3]
[0328]
将丙烯酸类粘合剂(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sk-dyne 1882”;固化剂的添加比率为奖励配方)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30μm,形成粘合层。用手推辊将该粘合层重叠6张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
[0329]
在温度60℃、0.2mpa、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高压釜处理,在常温下熟化1周后,制成粘合片层叠体11(厚度180μm)。
[0330]
粘合片层叠体11的粘合层具有基于热交联剂的化学交联结构,是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低于0.9、不具有热熔性的粘合片所形成者。
[0331]
[比较例4]
[0332]
对于将丙烯酸丁酯72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6质量份、和丙烯酸2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共聚物(质均分子量:49万)1kg,添加作为多官能单体的壬二醇二丙烯
酸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viscoat260”)60g、作为光引发剂的2,4,6三甲基二苯甲酮与4-甲基二苯甲酮的混合物(igm公司制esacure tzt)10g,进行均匀混合,得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4。
[0333]
接着,将前述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4在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上成型为片状使得厚度成为200μm后,覆盖表面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
[0334]
用高压汞灯,隔着脱模膜对粘合片进行光照射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制作粘合片层叠体12。
[0335]
本粘合片为具有使用多官能单体而成的物理交联结构的、不具有热熔性的、温度90℃下的损耗角正切(tanδ)低于0.9的粘合片。
[0336]
[表4]
[0337][0338]
<评价>
[0339]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各片等,如下进行评价。
[0340]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5。
[0341]
(1)粘度测定
[0342]
对于中间层片层叠体1~8和粘合层片层叠体1~4、比较例3和比较例4的粘合片层叠体,将脱模膜剥离,重叠粘合片使厚度为1mm以上。接着,用rheometer(英弘精机株式会社制“mars”),在粘合治具:φ20mm平行板、应变:0.5%、频率1hz、升温速度:3℃/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
[0343]
另外,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中间层形成树脂组合物和粘合层形成树脂组合物,测定40℃、70℃和100℃下的粘度。
[0344]
(2)保持力
[0345]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1~12,将一个脱模膜剥离,将作为衬里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化学制“diafoil s-100”、厚度38μm)用手推辊进行辊压接。
[0346]
将其裁切成25mm宽
×
150mm长的条状,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将露出的粘合面用手推辊辊压接于不锈钢(sus)板,制作保持力测定用试样。对sus板的粘附面积设为25mm
×
20mm。
[0347]
使前述试样垂直地悬垂在设定为40℃的恒温槽中,进行15分钟熟化后,对试样施
加5n的重量。由此对粘合片施加的载荷成为1n/cm2。然后,测定施加重量后经过60分钟后的试样从sus板至落下为止的时间(分钟),作为40℃保持力。在60分钟内试样不落下的情况下,测定试样错位的距离(偏移量)(mm)。
[0348]
进而,使与上述同样地制成的保持力测定用试样垂直地悬垂在设定为60℃的恒温槽中,进行15分钟熟化后,对试样施加5n的重量。测定试样从不锈钢板至落下为止的时间(分钟),将其作为60℃保持力。在60分钟内试样不落下的情况下,测定试样错位的距离(偏移量)(mm)。
[0349]
(3)光学特性
[0350]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1~12,将一个脱模膜剥离,在露出的粘合面上手推辊贴附82mm
×
53mm、厚度0.55mm的钠钙玻璃。
[0351]
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在露出的粘合面用手推辊粘贴82mm
×
53mm、厚度0.55mm的钠钙玻璃。
[0352]
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10,在60℃、0.2mpa、2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高压釜处理后,从一个玻璃面,用高压汞灯对粘合片层叠体进行光照射,使得波长365nm的光以累积光量计达到2000mj/cm2,制作光学特性评价用样品。
[0353]
粘合片层叠体11和12在60℃、0.2mpa、2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高压釜处理,作为光学特性评价用样品。
[0354]
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ndh5000”),依据jis k7136测定雾度,和依据jis k7361-1测定总透光率。
[0355]
(4)粘接力
[0356]
<光固化前粘接力的测定>
[0357]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1~12,将一个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作为衬里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cosmoshin a4300”、厚度100μm)进行辊压接。
[0358]
将其裁切成10mm宽
×
150mm长的条状,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露出的粘合面辊贴附于钠钙玻璃。
[0359]
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制作光固化前的玻璃粘接力测定样品。
[0360]
边将衬里薄膜以呈180
°
的角度、以剥离速度60mm/分钟进行拉伸边从玻璃剥离粘合片,用负荷传感器测定拉伸强度,测定光固化前的粘合片对玻璃的180
°
剥离强度(n/cm)。
[0361]
<光固化后粘接力的测定>
[0362]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1~10,将一个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作为衬里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cosmoshin a4300”、厚度100μm)进行辊压接。
[0363]
将其裁切成10mm宽
×
100mm长的条状,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露出的粘合面辊贴附于钠钙玻璃。
[0364]
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后,从衬里薄膜侧用高压汞灯对粘合片进行光照射使得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制作光固化后的玻璃粘接力测定样品。
[0365]
边将衬里薄膜以呈180
°
的角度、以剥离速度60mm/分钟进行拉伸,边从玻璃剥离粘合片,用负荷传感器测定拉伸强度,测定光固化后的粘合片对玻璃的180
°
剥离强度(n/cm)。
[0366]
(5)形状稳定性
[0367]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1~12,从一个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侧,将粘合片半切割成30mm
×
30mm的正方形状使得不贯通另一个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v(v08)”、厚度100μm)。
[0368]
将裁切后的一个脱模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剥离,在露出的粘合面上覆盖经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制“diafoil mrt”、厚度50μm)。
[0369]
将两侧的剥离薄膜裁切成50mm
×
50mm,制作光固化前的形状稳定性评价用样品。
[0370]
将前述形状稳定性评价用样品在温度40℃、湿度90%的环境下熟化300小时,观察熟化后的粘合片的端面的渗胶量。
[0371]
渗胶的量如下:对于裁切后的熟化后的粘合片,测定各边的中央部的渗胶距离,将4边的平均距离作为渗胶量(mm)。
[0372]
将熟化后粘合片破碎、渗胶量为1mm以上的情况判定为
“×
(poor(差))”、可见残胶但存在1mm以下者的情况判定为
“○
(good(好))”。
[0373]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0.1mm”是指,渗胶量低于0.1mm、且基本没有渗胶的状态。
[0374]
(6)高度差吸收性
[0375]
对58mm
×
110mm
×
厚度0.8mm的玻璃的周缘部(长边侧3mm、短边侧15mm)实施厚度30~35μm的印刷,准备中央的凹部为52mm
×
80mm的带印刷高度差的玻璃板。
[0376]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片层叠体1~12,切割成53mm
×
81mm的尺寸。将一个脱模膜剥离,辊粘贴于钠钙玻璃(54mm
×
82mm
×
厚度0.5mm)后,将残留的另一个脱模膜剥离,在前述带印刷高度差的玻璃板的框架状的印刷高度差的整周用真空加压进行真空压接(温度25℃、加压压力0.13mpa、加压时间1分钟)使其带有粘合片,制作评价样品。
[0377]
对评价样品在40℃、0.2mpa、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高压釜处理后,以下述的评价基准判定是否合格。
[0378]

(good):在高度差周边部完全未见浮起、微小气泡
[0379]
×
(poor):在高度差周边部可见浮起、微小气泡
[0380]
(7)湿热可靠性
[0381]
<玻璃板层叠构成>
[0382]
对于高度差吸收性评价中使用的样品,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10,从带印刷高度差的玻璃板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365nm下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制作耐久性评价样品。
[0383]
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1和12,将高度差吸收性评价中使用的样品直接用于耐久性评价样品。
[0384]
将前述评价样品在85℃、85%r.h.环境下暴露24小时,将确认不到外观不良的情况判定为
“◎
(very good(非常好))”、在印刷高度差附近的开口部无发泡、剥离、但印刷下部的粘合片流动而粘合片的端部变形的情况判定为
“○
(good)”、在印刷高度差附近的开口
部确认到发泡、剥离的情况判定为
“×
(poor)”。
[0385]
<树脂板层叠构成>
[0386]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片层叠体1~12的脱模膜剥离,用手推辊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绩株式会社制“cosmoshin a4300”、厚度100μm)辊压接至其露出面上。
[0387]
将其裁切成45mm
×
90mm,将残留的脱模膜剥离,将露出的粘合面用手推辊辊贴附于聚碳酸酯系树脂板(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iupilon sheet mr58”、50mm
×
100mm、厚度0.8mm)的聚碳酸酯树脂面。
[0388]
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10,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后,从薄膜侧,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得365nm下的累积光量成为2000mj/cm2,制作可靠性评价样品。
[0389]
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1和12,实施高压釜处理(6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将其作为可靠性评价样品。
[0390]
将前述评价样品在85℃、85%r.h.环境下暴露24小时,将确认不到发泡、剥离等外观不良的情况判定为
“○
(good)”、确认到发泡、剥离的情况判定为
“×
(poor)”。
[0391]
[表5]
[0392][0393]
实施例的粘合片不仅具有优异的高度差吸收性和湿热可靠性,而且具有特定交联结构的中间层担保保管稳定性,从而成为形状稳定性也优异的结果。
[0394]
另外,对于作为形成粘合层的材料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使用包含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体成分的共聚物者(实施例1、2、4、5、7和8)在与树脂板的层叠构成中发挥高的可靠性。
[0395]
另外,中间层具有化学交联结构者(实施例3、4、5、7和8),光不易达到,对不易光固化的印刷部施加的粘合片部分在耐久性试验中也不流出,可以保持恒定形状。
[0396]
与此相对,比较例1为仅由具有热熔性的粘合层形成的粘合片,缺乏形状稳定性。
[0397]
另外,玻璃板层叠构成的可靠性试验中,印刷里面的粘合片流动,在端部产生了渗胶。
[0398]
比较例2中,使用非(甲基)丙烯酸类的刚性高的薄膜基材作为中间层,因此,在印刷高度差附近产生了浮起,在耐久性试验中以该浮起为起点气泡也生长,可靠性差。
[0399]
比较例3为仅由不具有热熔性的、高聚集力的粘合层形成的粘合片,成为形状稳定性优异、但高度差吸收性差的结果。
[0400]
比较例4为仅由不具有热熔性的、柔软的粘合层形成的粘合片,聚集力低,在树脂板层叠构成的耐久性试验中发生发泡,可靠性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