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5657发布日期:2020-05-29 13: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内膜(3),且在胶囊内膜(3)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7)以及聚乙烯醇膜(9),在聚乙烯醇膜(9)内部填充有氯化钙(10),在微生物保护膜(7)与聚乙烯醇膜(9)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8),在胶囊内膜(3)与微生物保护膜(7)之间填充有脱脂剂(4),且在胶囊内膜(3)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胶囊内膜(3)的胶囊外膜(1),在所述胶囊外膜(1)与胶囊内膜(3)之间还设有发泡剂外膜(6),发泡剂外膜(6)内填充有发泡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外膜(1)、胶囊内膜(3)、发泡剂外膜(6)以及微生物保护膜(7)均由海藻酸钠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外膜(1)的厚度为50-100μm,所述胶囊内膜(3)的厚度为50-100μm,所述微生物保护膜(7)的厚度为50-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培养基(8)包括嗜碱芽孢杆菌菌种、大孔吸附树脂颗粒以及菌种营养液。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培养嗜碱芽孢杆菌菌种,通过离心得到菌泥;

步骤二、制备嗜碱芽孢杆菌培养基;

步骤三、依次将氯化钙粉末与聚乙烯醇膜于-4℃条件下冷冻0.5-1.0小时,润湿与灭菌后的海藻酸钠溶液及碳酸钙溶液进行包衣得到初级微胶囊,再将初级微胶囊与菌泥、培养基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混合于-4℃条件下冷冻0.5-1.0.0小时,然后润湿与灭菌后的海藻酸钠溶液及碳酸钙溶液混合,再加入40ml含有吐温80的大豆油,在4℃的条件下用4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5min,进行乳化后得到次级微胶囊;

步骤四、在所得次级微胶囊中加入含0.5%冰乙酸的大豆油10~20ml,在4℃的条件下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加入60ml醋酸盐溶液,放置2h后,离心10min后得到氯化钙-聚乙烯醇膜-菌种与培养基的微颗粒;

步骤五、将脱脂剂粉末包裹在所得微颗粒外层,于-4℃条件下冷冻0.5-1.0小时,润湿与灭菌后的海藻酸钠溶液及碳酸钙溶液进行包衣得到三级微胶囊;

步骤六、采用wurster工艺,将疏油涂层喷涂在三级微胶囊的外壁上;

步骤七、将海藻酸钠溶液及碳酸钙溶液进行灭菌,灭菌后与氯化铝粉末、聚氨酯泡沫进行混合,再加入40ml含有吐温80的大豆油,在4℃的条件下用4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5min,进行乳化,再加入含0.5%冰乙酸的大豆油10~20ml,在4℃的条件用4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加入60ml醋酸盐溶液,放置2h,在转速为4000rpm的条件下离心搅拌10min,得到发泡剂颗粒;

步骤八、将步骤六中所得的三级微胶囊与发泡剂颗粒混合,使两者的混合物在20%的含水量条件下成团,成团后放入造粒机,通过20目网格挤压,得到复合微胶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培养嗜碱芽孢杆菌菌种的温度为20~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嗜碱芽孢杆菌菌种为巴氏芽孢杆菌菌种、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或腊状芽孢杆菌菌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七中,所述醋酸溶液的ph为5.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八中,三级微胶囊与发泡剂颗粒按质量比5:3混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胶囊内膜,且在胶囊内膜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以及聚乙烯醇膜,在聚乙烯醇膜内部填充有氯化钙,在微生物保护膜与聚乙烯醇膜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在胶囊内膜与微生物保护膜之间填充有脱脂剂,且在胶囊内膜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本发明中复合微胶囊为多层结构,当胶囊内膜快速水解后,脱脂剂与配套使用的助推油反应,使得助推油溶解以避免裂隙堵塞;微生物保护膜分解后,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种在水中激活活性,待微生物发育繁殖数天后,聚乙烯醇膜分解完成,氯化钙粉剂溢出后与微生物发生固化作用,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达到微裂隙防渗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王保权;张延文;陈中卫;廖明伟;陈秋雨;刘太鹏;李婧铷;冯千珂;韩弘驰;彭颐祈;王银帅;李佳艺;郭豪;吕茂淋;张艺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石油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