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钢化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0769发布日期:2021-06-22 15:3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UV钢化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v钢化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手机保护膜,是指用于贴合于手机屏幕表面的一种保护膜,防止手机屏幕被刮花以及防止手机掉落损坏手机屏幕,起到保护手机屏幕的作用。并随人们的需求,市面上出现了uv钢化膜。

该uv钢化膜具有防爆耐刮触控灵敏等优点,且该uv光学钢化膜在贴合于手机屏幕时,需要预先将uv胶滴在手机屏幕中间,而后将膜对准直接放置于手机屏幕上,在膜的压力下,uv胶会自动往手机屏幕的左右两边和上下两端快速扩散,待扩散至整个屏幕,采用uv灯照射,实现膜与手机屏幕的稳固贴合,操作更加便捷,且膜也更加防摔耐用。但该膜在与手机屏幕贴合时,多余地uv胶会在膜的压力下从侧边流出,难以处理,导致弄脏手机。甚至容易在uv胶扩散时进入手机听筒或按键,而损坏听筒或按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v钢化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uv钢化膜采用uv胶,胶水从侧边溢出甚至进入听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v钢化膜,包括用于与手机屏幕贴合的uv钢化膜本体,所述uv钢化膜本体上贯穿有配合手机听筒的听筒孔,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防止uv胶溢出的侧边粘条、围绕着所述听筒孔设置的第一环形粘条。

优选地,所述uv钢化膜本体上贯穿有配合手机按键的按键孔,所述uv钢化膜本体围绕着所述按键孔设置的第二环形粘条。

优选地,所述侧边粘条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粘贴性,位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侧边粘条为双面胶,位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与手机屏幕贴合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均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粘贴性,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分别位于听筒孔和按键孔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均为双面胶或黏合剂,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分别位于听筒孔和按键孔的周边。

优选地,所述侧边粘条、第一环形粘条和第二环形粘条均由多个具有粘贴性的胶点或黏合剂组成。

优选地,所述侧边粘条、第一环形粘条和第二环形粘条的宽度均为0.5-2mm。

优选地,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表面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人们在使用本实用新型uv钢化膜时,预先将uv胶挤至手机屏中心,再将uv钢化膜本体对准放置于手机屏幕时,利用侧边粘条和第一环形粘条贴紧手机屏幕,uv胶在uv钢化膜本体重力下扩散时,通过侧边粘条和第一环形粘条的阻挡,实现uv胶不会从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溢出弄脏手机,也并不会使uv胶扩散至手机听筒内损坏听筒,进而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另一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uv钢化膜,包括用于与手机屏幕贴合的uv钢化膜本体1,所述uv钢化膜本体1上贯穿有配合手机听筒的听筒孔3。所述uv钢化膜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防止uv胶溢出的侧边粘条2、围绕着所述听筒孔3设置的第一环形粘条4。

这样,人们在贴合手机屏幕时,预先将uv胶挤至手机屏中心,再将uv钢化膜本体1对准放置于手机屏幕时,利用侧边粘条2和第一环形粘条4贴紧手机屏幕。如此,uv胶在uv钢化膜本体1重力下扩散时,通过侧边粘条2和第一环形粘条4的阻挡,uv胶不会从uv钢化膜本体1的两侧溢出弄脏手机,也并不会使uv胶扩散至手机听筒内损坏听筒,进而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其中,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为使本实用新型的uv钢化膜适用于具有按键的手机,所述uv钢化膜本体1上贯穿有配合手机按键的按键孔(图中未示出),所述uv钢化膜本体1围绕着按键孔设置的第二环形粘条(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二环形粘条可防止贴膜时uv胶进入按键而造成按键损坏等的问题发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uv钢化膜适用于平面的手机屏幕,所述uv钢化膜本体1的表面为平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使本实用新型的uv钢化膜适用于曲面的手机屏幕,所述uv钢化膜本体1的表面为曲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边粘条2、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可呈透明或黑色或其他颜色。并且,现有市面上的全屏手机,在手机屏幕显示区域的周边还有一圈约为1-2mm的边,由此,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侧边粘条2、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的宽度均为0.5-2mm,优先采用1mm,而不会影响手机的使用,也保证手机的美观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边粘条2、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的形式有如下形式,并且,侧边粘条2、第一环形粘条4、第二环形粘条三者之间的形式可随意组合使用。

侧边粘条2的的第一种形式,所述侧边粘条2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粘贴性,利用该粘贴性将侧边粘条2与手机屏幕粘合,且该侧边粘条2位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1的两侧侧壁上(参照附图2)或嵌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1的两侧(参照附图1)。

侧边粘条2的第二种形式,所述侧边粘条2为双面胶,位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1与手机屏幕贴合的表面上,参照附图3。

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的第一种形式,参照附图1,所述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均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粘贴性,所述第一环形粘条4与第二环形粘条分别位于听筒孔3和按键孔的内侧壁。

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的第二种形式,参照附图3,所述第一环形粘条4与第二环形粘条均为双面胶或黏合剂,所述第一环形粘4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分别位于听筒孔3和按键孔的周边。参照附图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侧边粘条2、第一环形粘条4和第二环形粘条还可以由多个具有粘贴性的胶点或黏合剂组成,通过点状的胶点或黏合剂有规则或无规则分布,起到阻挡uv胶的作用。

其中,具体的,双面胶可采用粘贴等的方式固定于uv钢化膜本体1上,黏合剂可采用印刷等方式固定与uv钢化膜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对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手机屏幕贴合的uv钢化膜本体,所述uv钢化膜本体上贯穿有配合手机听筒的听筒孔,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防止uv胶溢出的侧边粘条、围绕着所述听筒孔设置的第一环形粘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上贯穿有配合手机按键的按键孔,所述uv钢化膜本体围绕着所述按键孔设置的第二环形粘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粘条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粘贴性,位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侧壁上或嵌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粘条为双面胶或黏合剂,位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与手机屏幕贴合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均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粘贴性,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分别位于听筒孔和按键孔的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均为双面胶或黏合剂,所述第一环形粘条与第二环形粘条分别位于听筒孔和按键孔的周边。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粘条、第一环形粘条和第二环形粘条均由多个具有粘贴性的胶点或黏合剂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粘条、第一环形粘条和第二环形粘条的宽度均为0.5-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表面为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钢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uv钢化膜本体的表面为曲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V钢化膜,包括用于与手机屏幕贴合的UV钢化膜本体,UV钢化膜本体上贯穿有配合手机听筒的听筒孔,UV钢化膜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防止UV胶溢出的侧边粘条、围绕着听筒孔设置的第一环形粘条。本实用新型利用侧边粘条和第一环形粘条贴紧手机屏幕,当UV胶在UV钢化膜本体重力下扩散时,通过侧边粘条和环形粘条的阻挡,实现UV胶不会使UV胶扩散至手机听筒内损坏听筒,进而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巫志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巫志文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