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95530发布日期:2021-09-10 22:1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聚氨酯胶黏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氨酯胶黏剂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出色的粘结性、耐候性、耐磨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性且软硬度可调,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家具、电子设备、食品包装、汽车等各个领域。
3.目前,市场上最未常见的聚氨酯胶黏剂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和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其中,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技术相对成熟,且具有分子量大和粘结牢度好的优点,因此,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量和使用量均大于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和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虽然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粘结牢度较好,但是使用过程中会挥发溶剂,对环境和人造成伤害,存在环保问题。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行,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正在被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和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取代。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是以水为溶剂,虽然环保性能较好,但是受制于溶剂水,只能做成分子量较小的产品,因此,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存在使用范围较窄,粘结牢度不高的问题。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聚氨酯胶黏剂,对环境和人友好,并且最终粘结牢度较高,越来越受市场的重视和欢迎。
4.发明人发现市售的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存在以下问题:开放时间短,很容易在生产线上提前反应形成颗粒,从而产生次品;如果将催化剂减少或者不加,又很容易出现反应过慢,初粘结牢度过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存在的开放时间短,易在生产线上提前反应形成颗粒,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a组分是由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聚二元醇、扩链剂、助剂;b组分为预聚物,b组分是由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聚二元醇、二异氰酸酯混合物、抗氧化剂;a组分中羟基与b组分中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03

1.40);二异氰酸酯混合物是由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和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混合而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和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活性的差异,使得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会首先和a组分发生反应,形成较大分子量,从而产生较好的初粘结牢度,而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在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未反应完全之间不与a组分的反应,脂
肪族二异氰酸酯结构与ab组分结构相似,会充当增塑剂的作用,从而使得混合料保持着较低的粘度,可加工时间延长;当粘结完成后即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完全消耗,此时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已经与a组分反应完成,形成较好的初粘结牢度;未反应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会继续往粘结物里渗透,与粘结物表面的羟基等反应基团以及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粘结牢度,因此,本技术既有着较好的初粘结牢度,又有着较长的加工时间且最终粘结牢度较高。
8.优选的,所述b组分中未反应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a组分中羟基的摩尔比为(1.03

1:20):1。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量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会使得胶黏剂手感发硬,因此,对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用量进行了限定,保证本技术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既有着较好的初粘结牢度,又有着较长的加工时间且最终粘结牢度较高。
10.优选的,所述聚二元醇为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和聚碳酸酯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聚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4000g/mol。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本技术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既有着较好的初粘结牢度,又较好的耐候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性。
12.优选的,所述扩链剂为分子量61

500g/mol的二醇、三醇、二胺或单醇胺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保证本技术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分子量较大,具有较好的初粘结牢度。
14.优选的,所述a组分中的聚二元醇与a组分中的扩链剂的质量比为(70:30)

(100:1)。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扩链剂的使用量保证本技术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既有着较好的初粘结牢度,又有着较长的加工时间且最终粘结牢度较高。
16.优选的,所述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50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本技术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既有着较好的初粘结牢度、耐候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性,又有着较长的加工时间且最终粘结牢度较高。
18.优选的,所述b组分中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0.05

0.40)。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b组分中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会先和a组分发生反应,形成较大分子量,从而产生较好的初粘结牢度;脂肪族的异氰酸酯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在b组分中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未消耗之间,是不参与a组分的反应,且脂肪族的异氰酸酯与ab组分结构的相似性,会充当增塑剂的作用,这就使混合料保持着较低的粘度,可加工时间延长;当粘结完成后,此时芳香族的异氰酸酯已经与a组分反应完成,形成较好的初粘结牢度,而未反应的脂肪族的异氰酸酯会继续往粘结物里渗透,与粘结物表面的羟基等反应基团以及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粘结牢度。
20.优选的,所述助剂为催化剂、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耐候稳定剂、防水解剂的一种
或者多种组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助剂的配合及使用比例,可根据用途和使用目的进行选择,保证了所制备得到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较好的使用范围。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组分的制备,将计量准确的a组分中的聚二元醇、扩链剂、助剂,于45
±
1.0℃和200

400rpm下,搅拌混合20

30min;b组分的制备,将计量准确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和抗氧化剂加热至45
±
1.0℃,于200

400rpm下,搅拌混合5

10min,加入b组分中的聚二元醇,温度控制为75
±
2.5℃,反应50

70min,加入计量准确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50

70min;使用时,a组分与b组分按照羟基: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1:(1.03

1.30)混合上料。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可工业化生产性较强,便于批量化生产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便于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推行市场,且本技术中的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取代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24.优选的,使用时,a组分与b组分按照羟基: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1:1.2混合上料。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a组分与b组分的用量,避免胶黏剂手感发硬,可保证所制备得到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质量。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既有着较好的初粘结牢度,又有着较长的加工时间且最终粘结牢度较高。
27.2、本技术使用过程中无溶剂挥发,环保性能好,市场前景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原料
实施例
30.实施例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91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
31.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树脂a组分的制备:在反应器中投入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控制釜温45℃,以100rpm搅拌25分钟后卸料待用;b组分的制备:在反应器中投入91g的mdi、0.2g的亚磷酸三苯酯,加热到45℃,以100rpm搅拌5min;投入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釜温控制在75℃,在100rpm下反应1小时,加入9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60min,卸料待用;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
胶黏剂。
32.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55.93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84.81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8.40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03,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3.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57.55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87.27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8.63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06,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4.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2.44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94.70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37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5,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5.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5.16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94.70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77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20,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6.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7.87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102.92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18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
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25,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7.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70.59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107.02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58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30,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8.实施例8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76.02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115.29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1.40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40,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39.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87.28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2.43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40.实施例10实施例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76.38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60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41.实施例11实施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0.003g的辛酸亚锡、10g的1,4丁二醇、2g的三羟甲基丙烷。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76.38g的
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3.87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42.实施例12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300g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0.003g的羧酸铋、40g的1,6己二醇、2g的、0.3g的三羟甲基丙烷、0.003g的亚磷酸三苯酯。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8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环氧丙烷二醇、120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实施例13实施例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200g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0.003g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锡、24g的乙二醇、1g的丙三醇、0.3g的bht。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175g的mdi

50、1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23g的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4,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实施例14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一种高粘结牢度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其中a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100g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100g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己内酯二醇、0.003g的二丁基二月桂酸锡、15g的1,3丙二醇、0.3g的bht。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84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2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212,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43.对比例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91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
44.一种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树脂a组分的制备:在反应器中投入聚己二酸3甲基1,5戊二醇酯二醇200g、辛酸亚锡0.003g、1,4丁二醇10g、三羟甲基丙烷2g,控制釜温45℃,以280rpm搅拌25分钟后卸料待用;b组分的制备:在反应器中投入mdi91g、亚磷酸三苯酯0.2g,加热到45℃,以240rpm搅拌5min;投入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二醇60g,釜温控制在75℃,反应1小时,卸料待用;使用时,a组分中含量羟基:b组分中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混合上料,得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
45.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8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环氧丙烷二醇、120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
46.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175g的mdi

50、100g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0.2g的亚磷酸三苯酯。。
47.对比例4对比例4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b组分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60g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84g的mdi(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2g的亚磷酸三苯酯。
48.检测方法1、最终剥离强度测试:将实施例1

14中得到的最终产品与和对比例1

4中得到的最终产品进行对比试验。测试方法:选用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分别刮涂0.1mm于超纤底胚(型号bgi

w

x,禾欣可乐丽)上,并通过5kg压力,60℃橡胶辊贴合,测试所得的剥离强度为即时剥离强度;放置24小时后测得的剥离强度为最终剥离强度。剥离强度测试参照gb/t 2791

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49.2、在室温下对实施例1

1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和对比例1

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进行粘度测试,测试时间为0min、3min、8min、12min。测试设备为:美国brookfield粘度仪。
50.数据分析表1是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的剥离强度测试数据4的剥离强度测试数据
表2是实施例1

11和对比例1的粘度变化情况11和对比例1的粘度变化情况
表3是实施例2和对比例12的粘度变化情况表4是实施例3和对比例13的粘度变化情况表5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粘度变化情况表5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粘度变化情况结合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11

1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与对比例1

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相近,实施例1、11

1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大于对比例1

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因此,本技术中制备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粘结力较强。实施例1

8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相相近,但是实施例1

8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24小时后剥离强度逐渐升高,随着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用量的增大,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24小时后剥离强度逐渐增强,24小时后剥离强度可达57.0n/cm。
51.结合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并结合表1和2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与对比例1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相近,实施例1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大于对比例1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实施例1中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增长速度明显比对比例1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增长速度慢,可加工时间延长。
52.结合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并结合表1和3可以看出,实施例12中的无溶剂聚氨
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与对比例2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相近,实施例12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大于对比例2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实施例12中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增长速度明显比对比例2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增长速度慢,可加工时间延长。
53.结合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并结合表1和4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与对比例3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相近,实施例13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大于对比例3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实施例13中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增长速度明显比对比例3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增长速度慢,可加工时间延长。
54.结合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4并结合表1和5可以看出,实施例1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与对比例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初粘结牢度相近,实施例1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大于对比例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的最终粘结牢度,实施例14中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增长速度明显比对比例4中的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增长速度慢,可加工时间延长。
5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