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31399发布日期:2022-04-13 16:0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构件加固技术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粘钢加固机理是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粘接剂将钢板粘结于混凝土构件的表面,钢板与混凝土构件形成统一的整体,利用钢板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环氧树脂作为a组分,以固化剂作为b组分,将a组分与b组分以2:1的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后,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以及钢板粘接面上均涂抹粘钢胶,然后将钢板粘接于对应位置处。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低温潮湿环境中粘钢胶固化速度缓慢甚至无法固化,从而大幅度延长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低温潮湿环境对粘钢胶固化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a组分207~345份,b组分90~110份,固化体系156~260份,改性剂25~45份,填料50~100份,外加剂5~15份,所述a组分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述b组分包括丙烯酸羟丙酯树脂,所述固化体系包括固化剂,所述改性剂包括丙酮、生石灰粉和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所述丙酮、生石灰粉和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三者重量之比为1:2~4:2~4。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混合后,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可促进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当处于潮湿环境中时,因改性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进行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均微溶于丙酮内,从而提高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的流动性,进而方便生石灰粉和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均匀分散于粘钢胶各部分,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提高粘钢胶与混凝土表面结合强度,从混凝土表面与粘钢胶结合的水被生石灰粉吸收且放热,进一步加快粘钢胶的固化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低温潮湿环境对粘钢胶固化的影响。
8.优选的,所述a组分还包括增韧剂和稀释剂,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增韧剂和稀释剂三者重量之比为20:2:1。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稀释剂可降低双酚a型环氧树脂体系黏度,提高双酚a型环氧树脂流动性,从而方便a组分与其他组分混合均匀,有效提高各组分的分散均匀度,当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时,增韧剂有效提高粘钢胶韧性,减少开裂,提高粘接强度。
10.优选的,所述固化体系还包括促进剂和偶联剂,所述固化剂、促进剂和偶联剂三者
重量之比为5:2:1。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化剂、促进剂和偶联剂三者组成固化体系从而促进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固化,从而加快粘钢胶固化速度。
12.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羟乙基乙二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胺类固化剂促进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固化,当羟乙基乙二胺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吸水时,生石灰粉可消耗所吸收的水分并放热,进一步加快粘钢胶固化。
14.优选的,所述填料包括微硅粉、蒙脱土和气相白炭黑,所述微硅粉、蒙脱土和气相白炭黑三者重量之比为2:2:1。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微硅粉、蒙脱土和气相白炭黑三者作为填料起增稠和塑性的作用,从而使粘钢胶从胶态转变为固态,进而方便进行粘钢施工,有效提高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16.优选的,所述外加剂包括触变剂和疏水剂,所述触变剂和疏水剂二者重量之比为1:1。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变剂可提高粘钢胶触变性,当粘钢施工完成后,疏水剂有效减少环境中水分对粘钢胶的侵袭,从而减少潮湿空气对粘钢胶固化的影响。
18.优选的,所述疏水剂为炭黑。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炭黑一方面减少潮湿环境对粘钢胶固化影响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因炭黑松而挤细,从而使制得的粘钢胶更细腻,有效提高混凝土与粘钢胶之间的连接强度。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用粘钢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a组分与外加剂混合搅拌均匀,将b组分与改性剂混合搅拌均匀,将固化体系与填料混合搅拌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制得粘钢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各组分分别制备为三种混合物,然后再将三种混合物混合制得最终产物粘钢胶,从而有效减少拌和过程中部分组分提前固化导致粘钢胶性能不佳的情况。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中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混合后,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可促进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当处于潮湿环境中时,因改性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进行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均微溶于丙酮内,从而提高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的流动性,进而方便生石灰粉和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均匀分散于粘钢胶各部分,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提高粘钢胶与混凝土表面结合强度,从混凝土表面与粘钢胶结合的水被生石灰粉吸收且放热,进一步加快粘钢胶的固化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低温潮湿环境对粘钢胶固化的影响。
23.2、本技术中加入微硅粉、蒙脱土、气相白炭黑和炭黑,从而使粘钢胶从胶态转变为固态,加入此四种组分以后使制得的粘钢胶更细腻,有效提高混凝土与粘钢胶之间的连接强度。
24.3、本技术的方法,先将各组分分别制备为三种混合物,然后再将三种混合物混合
制得最终产物粘钢胶,从而有效减少拌和过程中部分组分提前固化导致粘钢胶性能不佳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技术中双酚a型环氧树脂;增韧剂为ld-410环氧树脂液态活性增韧剂;稀释剂为新癸酸缩水甘油醚;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固化剂为羟乙基乙二胺;促进剂为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偶联剂为kh-560硅烷偶联剂;丙酮;生石灰粉;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微硅粉,粒度为600目;蒙脱土为纳米蒙脱土;气相白炭黑,粒度为600目;触变剂为沃克尔vok-3600n触变剂;炭黑为煤质粉状炭黑,粒度为325目;上述材料均采购自市售。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27.实施例1s1、将207kg双酚a型环氧树脂、5kg触变剂和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9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0kg生石灰粉和1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56kg固化剂、20kg微硅粉、20kg蒙脱土和10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28.实施例2s1、将18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9kg增韧剂、18kg稀释剂、5kg触变剂和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9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0kg生石灰粉和1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20kg固化剂、24kg促进剂、12kg偶联剂、20kg微硅粉、20kg蒙脱土和10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29.实施例3s1、将207kg双酚a型环氧树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8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0.实施例4s1、将276kg双酚a型环氧树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8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1.实施例5s1、将345kg双酚a型环氧树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8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
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2.实施例6s1、将276kg双酚a型环氧树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56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3.实施例7s1、将276kg双酚a型环氧树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60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4.实施例8s1、将18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9kg增韧剂、18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8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5.实施例9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8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6.实施例10s1、将30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5kg增韧剂、30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8kg固化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7.实施例11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20kg固化剂、24kg促进剂、12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8.实施例12
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39.实施例13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0kg固化剂、40kg促进剂、20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0.实施例14s1、将18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9kg增韧剂、18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1.实施例15s1、将30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5kg增韧剂、30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2.实施例16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9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3.实施例17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1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4.实施例18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0kg生石灰粉和1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
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5.实施例19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0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6.实施例20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0kg生石灰粉和2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7.实施例21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8.实施例22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2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49.实施例23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20kg生石灰粉和1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0.实施例24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20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1.实施例25
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20kg生石灰粉和2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2.实施例26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20kg微硅粉、20kg蒙脱土和10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3.实施例27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40kg微硅粉、40kg蒙脱土和20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4.实施例28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5kg触变剂和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5.实施例29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10kg触变剂和10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6.实施例30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和15kg触变剂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7.实施例31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1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
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8.实施例32s1、将30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5kg增韧剂、30kg稀释剂、10kg触变剂和10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1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20kg生石灰粉和2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00kg固化剂、40kg促进剂、20kg偶联剂、40kg微硅粉、40kg蒙脱土和20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59.实施例33s1、将345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0kg触变剂和10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1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5kg丙酮、20kg生石灰粉和20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260kg固化剂、40kg微硅粉、40kg蒙脱土和20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60.对比例对比例1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5kg丙酮、15kg生石灰粉和15kg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三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三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61.对比例2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两种混合物;s2、将100kg丙烯酸羟丙酯树脂与上述两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62.对比例3s1、将240kg双酚a型环氧树脂、12kg增韧剂、24kg稀释剂、7.5kg触变剂和7.5kg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将160kg固化剂、32kg促进剂、16kg偶联剂、30kg微硅粉、30kg蒙脱土和15kg气相白炭黑搅拌混合均匀,共制得两种混合物;s2、将上述两种混合物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粘钢胶。
63.表1 实施例1~32和对比例1~3原料表(kg) 双酚a型环氧树脂增韧剂稀释剂聚丙烯酸酯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偶联剂丙酮石灰粉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微硅粉蒙脱土气相白炭黑触变剂疏水剂实施例1207//90156//5101020201055实施例21809189012024125101020201055实施例3207//100208//515153030157.57.5实施例4276//100208//515153030157.57.5
实施例5345//100208//515153030157.57.5实施例6276//100156//515153030157.57.5实施例7276//100260//515153030157.57.5实施例8180918100208//515153030157.57.5实施例92401224100208//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03001530100208//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124012241001202412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224012241001603216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324012241002004020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41809181001603216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530015301001603216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62401224901603216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724012241101603216515153030157.57.5实施例1824012241001603216510103030157.57.5实施例1924012241001603216510153030157.57.5实施例2024012241001603216510203030157.57.5实施例2124012241001603216515103030157.57.5实施例2224012241001603216515203030157.57.5实施例2324012241001603216520103030157.57.5实施例2424012241001603216520153030157.57.5实施例2524012241001603216520203030157.57.5实施例2624012241001603216515152020107.57.5实施例2724012241001603216515154040207.57.5实施例28240122410016032165151530301555实施例2924012241001603216515153030151010实施例30240122410016032165151530301515/实施例312401224100160321651515303015/15实施例3230015301102004020520204040201010
实施例33345//110260//520204040201010对比例12401224/1603216515153030157.57.5对比例224012241001603216///3030157.57.5对比例32401224/1603216///3030157.57.5
性能检测试验根据jg/t 271-2019《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对实施例1-32及对比例1-3制备的粘钢胶进行性能检测。具体检测项目为:1、拉伸剪切强度(钢-钢)。2、正拉粘结强度,与标准中不同之处在于固化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80-90%rh,固化时间为6h。
64.表2 性能检测数据表 拉伸剪切强度(钢-钢)/mpa正拉粘结强度/mpa实施例1142.5实施例2192.6实施例3182.7实施例4193实施例5182.8实施例6172.9实施例7193.2实施例8223.3实施例9263.8实施例10253.6实施例11243.6实施例12284.1实施例13263.5实施例14273.7实施例15242.9实施例16273.6实施例17253.4实施例18263.4实施例19273.5实施例20253.3实施例21242.7实施例22273.7实施例23263.5实施例24243实施例25253.2实施例26233实施例27222.9实施例28243.1
实施例29222.8实施例30212.7实施例31212.7实施例32172.6实施例33162.5对比例1141.7对比例2111.3对比例391.1结合实施例12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混合后,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可促进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当处于潮湿环境中时,因改性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进行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均微溶于丙酮内,从而提高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的流动性,进而方便生石灰粉和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均匀分散于粘钢胶各部分,脂肪酸甲酯磺酸钠提高粘钢胶与混凝土表面结合强度,从混凝土表面与粘钢胶结合的水被生石灰粉吸收且放热,进一步加快粘钢胶的固化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低温潮湿环境对粘钢胶固化的影响。
65.结合实施例11-1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固化剂、促进剂和偶联剂加入量进行选择,可有效提高粘钢胶固化性能。
66.结合实施例12、实施例14-17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加入量进行选择,可有效提高粘钢胶固化性能,通过丙烯酸羟丙酯树脂促进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从而加快粘钢胶固化。
67.结合实施例12和实施例18-25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丙酮、生石灰粉和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加入量进行选择配置不同的改性剂,从而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进行改性,进而有效提高粘钢胶固化性能。
68.结合实施例12、实施例26和实施例27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微硅粉、蒙脱土和气相白炭黑加入量进行选择从而决定填料的加入量,进而使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树脂从胶态转变为固态,并保持一定细腻程度,使得粘钢胶与混凝土以及钢板之间粘接强度增加。
69.结合实施例12、实施例28-31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通过加入炭黑一方面减少潮湿环境对粘钢胶固化影响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因炭黑松而挤细,从而使制得的粘钢胶更细腻,有效提高混凝土与粘钢胶之间的连接强度。
7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